类词缀比词缀多,被认为是汉语的特点之一。本书借助认知形态学理论框架,从类词缀构词的语义范畴化、认知域分布和类词缀对项的构词识解三个方面,对汉语类词缀进行了系统分析考察,解决之前类词缀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一些问题,如汉语的许多类词缀都是多义的,如何对类词缀的内部语义分化进行系统描写?近义类词缀,如同样表职业名的“-员(列车员)、-手(赛车手)、-师(设计师)”,在构词时对词基各有怎样的选择限制?当类词缀对项发生构词重合(如“会计员/师、建筑师/家”)时,会有怎样的差异,我们又该如何从认知的角度解释这种差异? 本书学术价值在于借助认知形态学系统研究了汉语类词缀的构词规律,证明了认知形态学和汉语构词研究的适配性,能够为后续汉语构词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范式;加强了近义类词缀的构词差异对比,从
。。。
语言表达能力包括书面语表达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本书以项目式的教学形式设计了不同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场景,每个场景设定不同的写作任务和沟通任务,通过日常沟通、命题演讲、即兴发言、组织活动、举办会议、开展工作、毕业求职、论文答辩、商务活动、竞聘就职、调查策划等场景对文书写作和沟通技能进行讲解,旨在提升读者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写作与沟通类通识教育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企 从业人员的培训用书或参考用书。
。。。
。。。
《10000条成语大词典》共收录成语一万余条,所收条目以常见、常用成语为主,也酌收少量熟语,谚语等。全书对所收成语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说明和解释,主要包括拄音、释义、例句等。释义力求准确、简明,做到通俗易懂。一方面,为了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对疑难字、词分别加以注释。另一方面,注重揭示成语的字面义、引申义、比喻义,反映成语意义的源流演变。从历史典籍中引述相关书证,内容翔实。书证意在说明该成语在古代的应用情况,不求久远,只求精当。如果因古籍版本不同,字句不尽相同的,择善而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