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是新中国*部现代汉语字典,首次出版于1953年,原由新华辞书社编写。作为世界发行量*的工具书,它曾经陪伴几代人学习语文、提高文化水平。《新华字典》第11版,体现了在辞书编纂民族化、科学化、现代化上的与时俱进。第11版修订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主持,主要有如下特点: (1)释义准确,例证精当,内容丰富,简明实用。 (2)根据国家语文规范和标准修订,收单字13000多个。 (3)根据社会发展变化和语言的变化,收录了一些新的义项、词汇、例证等,删去了一些难懂、过时的例证;根据中小学教学的需求,适当增加了一些例证。 (4)以字统词,收带注解的词语3300多个,更便于读者使用。 (5)新增正体字800多个,以姓氏、人名、地名用字和科技术语用字为主。 (6)根据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的意见,对某些繁体字、异体字做了相应处理,增收繁
一、本词典共收常用成语4 100余条。 二、本词典条目内容由词目、注音、释义、例句等五部分组成。 1.词目:所收词目以学生常用并需作出解释、指明用法的成语为主,也包括少量常用的熟语和近年来出现的新成语。 2.注音:用汉语拼音给每个单字注音,不按词连写;四声标调,不注变调。 3.释义:力求准确、简明。一般先解释难懂的字、词,再解释成语;在解释成语意义时,先讲本义,再指出引申义或比喻义。如果一条成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时,则以①②……分列解释。 4.例句:每条成语的每个义项举一个例证,辅助说明该成语的含义及用法。 三、本词典按词目首字的汉语拼音顺序排列,首字读音、字形相同的,则按第二字的音序排列;首字读音相同、字形不同的,则按首字的笔画顺序排列,以此类推。 四、为便于读者查检
本图集依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建科[2017]77号)进行编制。该方案明确重点任务之一是要“建立完善覆盖设计、生产、施工和使用维护全过程的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体系,有助于住宅产业化发展,符合 和地方建筑产业化政策”。 本书包括壁柜型厨房布置图、导流式止回排气阀组装示意图等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突发重大疫情防控期间城市公交汽电车的组织保障、人员防控、公共汽电车、公共交通场所、线路运营和应急防控的管理。本标准适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响应机制下疫情防控期间城市公交汽电车的运行管理。
本词典共收录量词663条,包括临时量词和活用量词。词典附录中还有《现代汉语计量词简表》,包括Ⅰ《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表》五份和Ⅱ《法定计量单位与常用非法定计量单位的对照和换算表》六份,以便于读者对现代汉语计量词的规范使用。
笔者认为《引用语大辞典》具有以下几大特点:(1)体例严谨。每个词条主要包括:难懂词语典故、异读字音的注释、串讲。在考释语源时,引用原话用 语出 表示;语义所本用 语本 表示,如 一唱雄鸡天下白 ,出自*《浣溪沙 和柳亚子先生》,是众人皆知的,而该句是化用李贺《致酒行》 雄鸡一声天下白 而来,故在指明出处时用 语本 。(2考证引用语之出处,时间跨度大。上至《诗》《书》,下至*等当代人之诗词文章,只要有人引用无不收录,大大超出了清人只研究古语的范围。(3)书证丰富,征引范围广。《引用语大辞典》对于一些引用频率较大的词条,尽量选取不同时代的书证以反映词条在各个时期的引用情况,征引所及,经史子集、道藏佛典、曲艺唱本、笔记小说、报刊杂志无所不包。(4)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引用语中有很多虽然出典的时代较早,
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它以生动活泼、妙趣横生而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歇后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的作用,从中“引”出后一部分;后一部分含有对前一部分注释、说明的作用。因为“引”“注”关系是歇后语内部结构关系的基本特征,我曾经据此建议给歇后语起一个学名,叫作“引注语”。 歇后语在修辞上的主要特色,是通过前一部分的描述,使后一部分所表示的语义形象化,并在此基础上使语言具有诙谐性和讽刺性。
本书由云南人民出版社与我社联合出版。中国是文明古国,词汇大国,词语浩如烟海,丰富多彩。本书是王仕良先生花了四十年多年的时间编写成的。全书230多万字,收录了近百万词汇,分为物、人、事3个大类,600多个次类,10000多个小类。将词条的释义前移,把同义词排列于其后,省去了对同义词的一一释义。这一编写体例,具有创新性。读者阅读此书,可以从词条认识人或事物的前后变化、方方面面,获得乐趣。该书的出版,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和研究,特别是对汉语词语演变发展的研究,将起到积极作用,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马远的《马远水图(精)》是中国美术 无仅有的以表现水为主题的绘画先例。 画作构图上虚下实,上部留白轻染,自然拓展了空间,使画面呈现出云蒸雾绕的意境,下部的水纹以变化多端的线条间以水墨淡彩渲染,灵动自然。一千年后,使我们依然觉得,此乃“真活水也”。
四字成语对联创作,在以下三种情况:其一,相当于巧妙的成语“集句”,如“瓜熟蒂落,藕断丝连”、“望梅止渴,画饼充饥”之类。由于选词精到,常有惊人之作。抗战时期陈寅恪先生在重庆经常钻防空洞躲避空袭,他戏作了一副堪称杰作的成语对联:“见机而作,入土为安”。其二,上下联中只有一个成语,另外四字与之对仗,容易成为妙对。清代奇案之一“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发生以后,有两位文士为杨乃武鸣不平,作了一地联,上联是成语“斯文所地”,下联对的是“乃武归天”。其三,多言联中,将成语放置在突出部位和立意中心上。传说宋代富弼接待辽国使臣,对方出句“朝登箕子之峰,危如累卵”,富弼对以“夜宿丈人之馆,安泰山”。每句的前一个分句,都是为后面的成语作铺垫的。再如1945年某聋哑学校悬挂的春联:“熟视无睹,诸君尽管贪污
《 汉语大词典 札记》共收札记3700多条,凡90余万字,历时二十余年撰成。此书为作者应用《汉语大词典》阅读典籍进而对《汉语大词典》的探索。或探索其词条,或探索其释义,或探索其书证,或探索其读音与字形,或探索其便于理解。 《 汉语大词典 札记》作者马固钢认为凡有利于完善与理解《汉语大词典》者,皆在札记探,索之中。其探索方法除继承训诂传统方法因声求义等以外,亦从考虑正反同辞、探求词语源流发展、应用语法分析、核实历史事实、比较句子语气五方面对《汉语大词典》进行了全面探索。札记可以丰富对训诂学、词汇学、辞书学的深入探求;当读者应用《汉语大词典》之时,可以将此书视作工具书,以辅助理解《汉语大词典》,且补其不足;将来修订《汉语大词典》之日,此书在资料上、方法上更有其参考与借鉴的意义。
《汉语大字典》是一部以解释汉字的形、音、义为主要任务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汉语大字典》是一九*年由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在广州召开的全国词典编写出版规划会议上提出,经周恩来、邓小平同志批准组织编写的。会议确定由湖北、四川两省出版部门组织有关专业工作者协作编写。一九七八年国务院把这部大型字典列为国家文化建设中的一项重点科研项目:一九八三年,这部字典又被正式列为哲学社会科学“六五”规划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 《汉语大字典》的编写出版工作,受到了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视。胡耀邦同志作了专门批示:“请川鄂两省有关部门大力协助进行。希望全体编写同志同心同德,克服一切困难,完成这项有历史意义的工作。”秉此精神,川、鄂两省承担这部字典编写任务的三百余名同志,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于一九八四年编成初
《新华汉语小词典(全新版)》是一部记录并诠释现代汉语普通话语汇的词典。全书共收单字条目7,000余个,各条目下提供了词、词组、成语等,共约43,000条。除一般语汇外,兼收书面常用文言词语、常见方言词语、常见专门术语等。同时,也收入了部分新词汇,涉及环保、财经、生命科学、计算机、法律、军事等领域,突出了语言的时代性和发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