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方言是产生于黑土地的,广泛使用于我国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广大地区的独立的方言体系。东北方言作为普通话的基础母语,具有生动形象、言简意赅、风趣幽默、表意准确的特点。随着文坛日臻兴盛的东北风迅速推向全国,为世界各地群众所接受并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东北方言土语词汇量丰富,浩如烟海,很难有人全面掌握其全部内容,只能在不断的使用中,逐步发掘和整理。《东北方言大词典》作为一部语言学的工具书,在不少方面具有开创性与探索性,从实用的角度加以诠释东北方言,力图给想学习和了解东北方言的朋友以帮助,供大家使用和参考。
《通用规范汉字字典》是一部规范型学习型现代汉语字典,适合广大师生和语言文字工作者使用。 收录《通用规范汉字表》的规范字8105个,以及相对应的繁体字2574个、异体字1023个。共设8大板块,16个功能项。属性,列出字形、字级、部首、结构、笔画数。字体,一级字列出篆书、隶书、草书、楷书四种字体。解形,介绍一级字字形演变及意义流变。音义,列出汉字现代的音和义,释义精确,例证恰切。提示,提醒注意易写错、易读错、易用错的字等。规范,指出《通用规范汉字表》与此前规范的差异。插图,配有插图100余幅,精美呈现,帮助理解字义。知识窗,介绍与汉字有关的成语、词语、文史知识等。
本词典为商务印书馆所出版的的,曾获国家辞书奖一等奖的《古今汉语词典》的姊妹篇。全书收录字头21100余个(含繁体字、异体字),收字量大覆盖面广,可满足一般读者查考古今文献典籍用字的需要。 本词典还有如下特点: 1)释义准确详备,例证丰富多样,字形、字音兼顾历史与现状,符合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 2)正文以汉语拼音为序,多音字目分为主次音项,并设有音节表、部首检字表、笔画检字表,查检方便。
《汉语俗语词典(增订本)》选收俗语9000余条,多为日常生活或文学作品中的常用、常见俗语,适合于各类读者,尤其适合于对中国语言、文化感兴趣的人使用。
本书收入字头约8000个(包括繁体字、异体字),其中设难字表,收录相对较难的字头。另外,还收录不少复音词。字头下面设注音、释义、例句、复音词、辨析等项。释义方面,结合教材又突破教材,涉及面较宽。例证包含大量来自中学课本的书证。对容易混淆的字的音形义进行辨析。
本书为2019年度的《咬文嚼字》杂志年度合订本。全国知名的《咬文嚼字》杂志,从1995年开始每年出版一本年度合订本,分为平装与精装两种装帧形式,满足不同读者的差异化需求。 作为关注社会语文运用的语文类刊物,《咬文嚼字》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杂志入选全国 百强报刊 、 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 、 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的百种优秀报刊 ,是在全国知名度很高的优秀期刊。每年《咬文嚼字》公布的 十大流行语 十大语文差错 ,都会在全国引起热议。 《咬文嚼字》从当代语文生活出发,匡谬正误,论语衡文,说古道今,刊登的文章知识量大,针对性强,趣味性足。每年结集而成的年度合订本是杂志生命力的延续,编辑部在已出版的月刊基础上做了全面、细致的修订工作。面世25年来,《咬文嚼字》合订本已经成为市场认可的品牌出版物。
本书收入字头约8000个(包括繁体字、异体字),其中设难字表,收录相对较难的字头。另外,还收录不少复音词。字头下面设注音、释义、例句、复音词、辨析等项。释义方面,结合教材又突破教材,涉及面较宽。例证包含大量来自中学课本的书证。对容易混淆的字的音形义进行辨析。
本书是介绍史志传记写作方法的简明读本,共分 5章,30万字。概要介绍了史书、志、传记、回忆录、大事记的种类、写作方法和写作要求,并附例文15篇。
《商务馆小学生多功能字典》特点: 贴近学习: 字头6500多个。收《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的一级字、二级字,基本覆盖小学阶段统编语文教材用宇。 功能丰富: 注音、笔画、部首、结构、笔顺、释义、组词、形近字、注意、辨析、知识窗、字谜、名言佳旬等10多种功能,助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图文并茂: 近300幅彩色插图,增进理解,激发兴趣。 大开本疏朗排版,绿色印刷,保护视力。
《繁简字对照字典》收录2576个简化字,主要来源于1986年版《简化字总表》和2013年版《通用规范汉字表》,逐个与繁体字对照。每个条目分为两部分,一是对字头的注音和释义,一是对简化方法的说明和有关该字的字形字音信息。释义准确简明,用例丰富多样。独具特色的“注意”专栏,主要用来说明简化字与繁体字之间存在的复杂关系,帮助读者正确进行简繁转换或繁简转换;有的则指明字音、字形上值得注意的问题。
本书是一本规范实用的、普及型的汉语学习词典。全书收录现代汉语常见常用词语2100余个,为之精选搭配了同义词3000余个、近义词600余个和反义词3000余个。全书对常用词语及其同义、近义、反义词注重从词义区别、使用范围、褒贬色彩、搭配关系等方面,进行全面、精当、透彻的辨析。内容充实,举例丰富,立体直观地呈现了词语间的同义、近义、反义关系,为读者了解、掌握和使用现代汉语词汇提供了极大便利。
本词典从学生学习文言文和一般读者阅读古籍的需要出发,收录古汉语常见字7000多个(包括繁体字、异体字);此外还收录了古汉语常用复音词10000多条。本词典所选条目有的来自目前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有的来自其他常见古代典籍,例句精短,难懂的例句附有注解或串讲。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词典释义简明,在单字义项前标注了词性,并结合教学实际,指出词类活用的情况;部分单字下还设有【注】和【辨】,对学习古汉语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提示辨析。
成语大多是历史上形成的。许多成语是从历史事件、神话故事当中提炼、概括出来的。不了解相关的故事,就不容易了解那个成语的深刻含义。比如知道了《史记·廉颇蔺如列传》讲的旧战国晚期,秦国假意说愿意拿相连的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和氏璧,赵国送去的和氏璧,秦国又不给十五座城的故事,知道了《战国策·楚策》讲的名射手更嬴只拨动了一下弓弦,天空飞过的受伤而惊恐的孤雁闻声奋力高飞,结果伤口破裂掉了下来的故事,对“价值连城”、“惊弓之鸟”这两个成语的了解就会深刻具体得多。所以,学习成语不能只满足于字面的理解,而要了解每个成语包含的故事,以求了解它的深刻含义。要吸取把“胸有成竹”误解为肚里有根棍儿之类的教训。书里给许多成语都列出了出处,目的正在于此。不过这就增加了老师和家长的责任,要有选择地给学生讲
《汉语成语词典》(第2版)是在《汉语成语词典》的基础上修订的中型汉语词典。选收成语1万余条,以常见、常用成语为主,也酌收部分常用熟语。条目按释义、语见、例句等项目进行阐释,提供丰富资料,探索成语本源。强化使用和范例功能,每个成语词条中均提供了典型、规范的例句。词典适合中等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特别是广大师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