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通常相对于 西学 而言,义同 国故 。尽管学术界对其范围所说不一,但大致涉及了中国古代经史子集中一些*基本、*重要的作品,其内容涉及哲学、历史、政治、伦理、教育、文化、艺术、语言、地理、科技等。 为了便于读者了解和鉴赏国学中的一些代表性作品,本书选取国学名篇共200余篇,加以注释及赏析。所选作品主要以思想性、经典性和知名度为据,以先秦为重点,同时兼顾各个时代以及相关学科和方面。限于篇幅,不收国学中的文学作品。 本书中名篇鉴赏的撰写者,都是相关领域中的专家学者。所撰鉴赏,着重于阐发思想文化的深刻内涵,通过对国学代表性经典的解析,认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及精髓所在。 为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本书还对国学名篇原文作了注释。精选、注释、鉴赏的三者合一,使本书拓展为国学的简明选本和精到注本
《语石》营销资料卡 书名:语石 作者:叶昌炽撰,姚文昌点校 文字:中文繁体 版式:横排 所属丛书:夜航小书 页数: 360 定价: 74 元 书号: ISBN 978-7-308-18198-3 出版时间: 2018 年 9 月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语石》简介 《语石》十卷,以叶昌炽原刻本为底本进行点校。参校其他各本详见本书整理说明。 《语石》一书,既是古代石刻学的集大成者,也是近代石刻学的开山之作。该书结构严谨,布局精巧,从内容详略到卷次篇幅都经过了作者的细致安排。杜泽逊教授在《文献学概要》一书中评价《语石》“之于石刻学犹叶德辉《书林清话》之于古书版本学 , 而精谨或过之”。 作为我国石刻研究领域的第一部通论性著作,时至今日,《语石》确定的研究范畴和构建的理论体系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两宋时科举、经学、古文形成各自相对独立的知识话语体系,呈现出一种自成壁垒的态势,又相互渗透、交织。在此格局中是受到了科场风气的左右和广泛流行的时文选本的影响,经学思潮丕变,随着道学运动的渐次展开,道学话语开始在两宋知识体系中占据主流地位,这突出体现在对于“论”体文的重视和采用圈点标抹、附加评语的编辑形式,同时古文作为专门之学开始成形,古文话语有明显向道学话语靠拢并与之结合的趋势。本书条分缕析揭示了两宋时这三者的相关关系和作用。
学古诗,就要通历史!《顺着历史学古诗》是蒙曼老师在全面理清中国历史与诗歌流派的基础上,按照中国历史的发展顺序,精心设计6个站点 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挑选30首必背古诗,关联100 经典诗篇,跟随蒙曼老师一起,回到历史现场,了解诗歌背景,走进诗人,抓住古诗精髓,把握意象、情感、写作手法,击破各个知识点,诗体、流派、成语、典故等超多硬核知识,一网打尽。每一处都仔细拆解,深入分析,让孩子真正读懂每一首诗,速成诗词小达人。
本书为编者花费整两年时间,从其整理的近三万首历代所有咏颂梅花、牡丹花、莲花的诗歌中,苦心撷萃出三百首整——咏梅一百首、咏牡丹一百首、咏莲一百首,其中体裁以诗为主,亦不乏宋词、元曲,诗词作者年代自先唐至清代,收录作者人数咏梅篇为97人、牡丹篇92人,莲花篇94人。为使图书更具欣赏性,作者为每首诗词配上古画一幅,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画意,观之读之,品位古代文人高雅性情的同时,也能陶冶情操,体味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精神,给人美的享受。 纵观目前市场市面上的诗词类书籍,大部分都是文字内容的组合,偶或有图佐之,如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等,或者各类花卉画谱,仅有图画而无诗句相佐,而诗画从不分家,诗是一幅画,画亦是诗一首。此书创新的将诗画结合,可谓是诗画大赏,不仅讲求内容,更讲求读者
《篆书字形大字典》是一部篆书字形数据的汇集,采用了《康熙字血》部首检字法的编排模式。(篆书)是汉字古文的统称,包括商周时期的甲骨文、金文,春秋战国时期的大篆、秦代的小篆以及汉印通用的缪篆等。各个历史时
内容提要 《彩绘宋词画谱》基于《诗余画谱》而编。《诗余画谱》*初刊行于明代,由宛陵(今安徽宣城)人汪氏辑录出版。该书在历史上首次将词、书法与版画结合,开了词、书、画、刻“四美”结合的先河。 《诗余画谱》被郑振铎先生誉为“罕见精绝之品”。不仅遴选出了一批宋词代表作,供吟咏品鉴,更体现了明时的书法、绘画审美意趣,同时也是明历年间徽派版画艺术达到**时期的代表作品。其书法各体兼备,摇曳多姿;版画构图成熟,清雅隽永,与词意相得益彰,极富欣赏、玩味之价值;刀刻技艺高超独到,线条精细工丽。 本书对原书画稿进行了染色和少量的残损补,使其较之原黑白版画,更生动、鲜明、饱满;还增加了与词作书法相对应的简体字,以及“词意解说”“词人简介”“书家简介”“画外音”等栏目,并将书名中的
暂无内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