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李政道物理科普代表作 对称展示宇宙之美,不对称生成宇宙之实。在探索宇宙的征途中,对称与不对称交相辉映,构成自然界的基本规律,成为指引人类探索大自然的灯塔。 在这精短的18篇文章中,李政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简明生动的比喻、形象传神的图片、引人入胜的奥秘、深入浅出的道理,轻松阐释了这一改变世界、影响物理学发展的颠覆性思想,改变我们看世界的思维方式。 书中更是具有独创性地阐释了科学与艺术、中国古典智慧与现代物理结合的魅力: 公元前的爱国诗人屈原用诗论证了地球是个椭圆球体;杜甫的诗*先提出物理的概念;中国古典格子窗体现几何对称的复杂结论;著名画家李可染、吴作人、吴冠中、常沙娜的作品再现对称的科学内涵;老子的道德经更是科学哲学的高度囊括
《图解化学元素周期表》以 怎样看懂元素周期表 怎样快速掌握元素的基本知识 为宗旨,配以翔实的科学数据,介绍了物质的元素组成,元素的分类,元素、原子和分子之间的关系,人类发现各种元素及发明元素周期表的经过,阅读元素周期表的方法,并以图解的方式着重介绍了118种元素的基本知识和最新知识。 本书融知识性、专业性和实用性于一体,能够帮助读者抓住元素周期表的要点,轻松理解物质特性,学到深奥有趣的元素知识。
《寻找薛定谔的猫》是一本跨越量子力学、物理学及哲学等多学科的科普图书。作者并未涉及太多具体而繁杂的公式方程,而是从量子力学的发展史入手,着重探讨了量子力学给现实世界所带来的冲击与改变,以及量子力学中所蕴含的宇宙观、世界观等内涵。它就像一个科学向导,带着读者领略20世纪物理学的发展过程;它又仿佛是一本思想史,把物理学家们的思维过程非常清晰地展现出来,让读者看到科学家成功前的一次次失败。通过作者严谨而生动的描述,读者可以轻松地理解量子物理瞬间的真实性,从而进入量子物理的奇异世界。
《物理如此简单:近现代物理篇》是一本适合全学段中学生进行严肃阅读的物理学科普读物。全书以微观物理 不知疲倦的分子 开篇,带你认识从微观到宏观的热力学;以 长跑冠军 光 带你认识光的特性及其在现代成像技术中的作用;以 量子改变世界 带你感受量子物理的独特魅力;以 淘气的时空 带你体会相对论的神奇效应 在书中遨游,你会理解分子运动规律和温度计的原理,你会领略透视物体成像的神奇魅力。《物理如此简单:近现代物理篇》以科学知识为主体内容,关注现代科技最新科研成果,展示中国在当代工程技术领域及科技前沿领域的领先成就,让你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紧追社会发展步伐,开阔视野,为你将来追寻梦想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启示。 《物理如此简单:近现代物理篇》针对中学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三个学段学生的阅读特点与需求,立足
《化学键》一书深入剖析了化学键的奥秘,从强大的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到微弱的分子间键。它带领读者探索离子键结合的盐与共价键结合的水的神秘世界,同时揭示了合金性能背后的科学原理。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扇窥探化学键及相关知识的窗口。
《上帝与新物理学》不是谈宗教的书。谈的是新物理学对以前的属于宗教的问题产生的影响、《上帝与新物理学》也不是一本纯科学的书,是关于科学及其广泛含义的书。本书主题是所谓四大存在问题:为什么大自然的规律是现在这样?为什么宇宙是由现在组成的各种东西所组成的?这些东西是如何起始的?宇宙如何获得了组织?作者在结尾对这些问题给出了试探性答案。
《物理学的进化》是现代物理学奠基人爱因斯坦和波兰物理学家英费尔德合著的科普名著,主要介绍了物理学观念从伽利略、牛顿时代的经典理论发展到现代场论、相对论和量子论的演变历程。 书中选择了几个主要的转折点来阐明经典物理学的命运和现代物理学中建立新观念的动机,展示了物理学家如何在不同的时代和背景下,探索和建立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框架,引导读者去探寻观念世界和现象世界的联系。 它面向普通大众,全书不引用数学公式,举例浅显,文字生动有趣,旨在让每一个人了解物理学的历史和现状,以及物理学对人类文明和思想的影响。
科学每天产生无数的新思想 这些思想神秘而重要。但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当我们被普及科学思想的时候,它们听起来 特别枯燥。 《科学需要讲故事》是一本训练科学家们如何讲故事,如何让科学传播带有趣味性、戏剧性、实用性,实现科学传播化效应的书。作者既是专业科学家又是好莱坞职业导演,双重身份使得他能够以好莱坞之长,补科学界之短。 简单就是力量。科学传播需要讲故事,而讲故事需要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 ABT( And, But, Therefore )模板就是能够帮助我们抓住叙事核心的关键,它可以直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以这样的模板叙事,能够改善科学报告中沉闷无聊的事实叠加。科学家们运用ABT模板后,效果惊人:他们不是在讲述科学工作,而是在讲述故事,观众因此被深深吸引。
《黎曼猜想漫谈:一场攀登数学高峰的天才盛宴》用科普的语言、用抽丝剥茧的方式讲述了黎曼猜想提出后一百多年里的方方面面。这使得对数学知识知之不多的读者了解黎曼猜想也成为可能。作者讲述了曾经从事过黎曼猜想的著名数学家的生平趣事和在黎曼猜想研究方面所做的贡献,介绍了100多年里相关数学理论和工具的发展情况。人们常常将好的数学问题比喻成会下蛋的母鸡,以此形容好的数学问题在数学发展过程中的推动作用。从这样的数学问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可以管窥数学发展的概貌。因此,阅读本书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与黎曼猜想有关的数学进展。而且,本书的文笔力求通俗有趣,比如: 山寨版 黎曼猜想、 豪华版 黎曼猜想等等。相信对数学文化、数学科普感兴趣的读者一定会有所收获。并且这本书对于数学专业人士也不失为一本有趣而有用的读物。
爱因斯坦真实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 他是如何规划人生,如何看待世界,如何创造相对论,如何在动荡的世界中坚持自我的? 他的人生理想是什么,他的科学灵感之源是什么? 他怎样评价牛顿、伽利略、居里夫人、弗洛伊德、圣雄甘地? 种种问题,你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从日常生活用品到生物、海洋、高山、地球、恒星甚至浩瀚的宇宙,我们身边的一切都由 元素 组成。包括氢、氧、氮和金、银、铜、铁在内,元素总共有118种。本书尽可能囊括元素的各种信息,并通过插图简单明了地介绍118种元素各自的故事,从 元素是什么 这个最基本的问题开始,带你逐步了解元素的基本知识。我们每一天的日常生活都与元素相伴,但对它们的了解却远远不够。希望本书能激发你对元素的兴趣,让你在感受到快乐的同时,加深对新知识领域的了解。
《万物简史(修订本)》是一部有关现代科学发展史的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胜的图书,作者比尔·布莱森将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发生的繁多妙趣横生的故事一一收到笔下,帮助人们了解大千世界的无穷奥妙,掌握万事万物的发展脉络。 本书结合科学目前的重大发现,以故事的形式勾勒了人们认识宇宙、探索万物的科学历程,再现了科学发展目前激动人心的一幕一幕。从宏观的宇宙大爆炸学说建构,一到微观的夸克粒子理论创立;从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到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诞生;从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提出,到人类基因工程的实施;从冰川理论的出现,到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探讨…… 本书还浸润着浓郁的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和深邃哲思,全书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对“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这一千古命题做了精当的阐释。一位
本书以数学游戏方式进行逻辑和推理挑战,包含不同难度和主题的数学游戏,如数字、字母、序列、几何、逻辑、计数、国际象棋,还有一些数学史。有作者独创游戏,也有经典游戏,同时收录很多了小众数学游戏,这在大部分图书中都很不常见。还附有详细的解谜步骤和答案。无论数学基础如何,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乐趣。
这是物理学家李淼写给孩子的关于地外文明的科普读物。在本书中,淼叔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回答了孩子们常常会好奇的问题,那就是:到底存不存在外星人?如果存在,他们在哪里,长什么样?淼叔从我们的猜想开始,讲述了智慧生命存在的条件与发展的历史,以及人类在探索地外文明方面的努力与进展;以坚实的科学知识,回应人类的狂野想象。
《中学生趣味数学史:从数字到图形》图文并茂,生动风趣地介绍了人类最初使用数字和图形的历史,如印加人的绳结计数、巴比伦人的六十进制、古埃及人的圆和梯形设计等,包括印加和玛雅时期数学史、巴比伦数学史、古埃及数学史和古希腊数学史。 全书一边呈现隐藏在古迹或遗物中的数字和图形所包含的数学原理,一边呈现古代数学家推断、论证和总结法则时发生的丰富多彩的故事,帮助读者在感受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等数学家取得的成就的同时,从基础开始逐渐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并培养出缜密地推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原子、分子和化合物》一书带领读者穿越日常化学的表象,深入探索控制化学过程的原子世界。通过对原子历史、量子模型、波粒二象性等重大原理的讲解,本书揭示了化学和物理学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同时,本书还以生动的语言和精美的图表展示了科学家们的探索故事,以及他们的发现如何塑造了我们的现代世界。
本书是一本介绍流体知识的科普类图书,书中对流体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主要包括流体的定义、性质、能量、原理等,基本涵盖了流体的基础知识。撰写过程中,每一个知识点的介绍,既有理论知识的揭秘,也有小试验游戏的互动以及工程技术领域或者身边生活实例的阐释,帮助读者在学习和互动中轻松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本书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既是一本可以让小学生乐在其中的课外读物,也是一本可以让大学生轻松学习流体力学的参考书。
单位不仅仅支撑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它们也是协助我们探索和理解世界及宇宙的工具。单位还会帮我们理解和表达自己。在我们想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朋友和家人的时候,或者在我们想要理解对方的时候,单位都能发挥作用。在我们没有意识到的地方,单位悄悄地丰富着我们的生活。 我们会发现原来我们无时无刻不被单位围绕着,单位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如此必不可少。本书共分为六大部分,通过照片和图解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生活中常用,以及数学、物理、化学、天文等学科的80多种单位,讲解了单位的来历、用途和重要性。书中还设置了两位小向导,帮助读者在理解中学习单位的知识。
数千年来,人类对毒液深深着迷,无论是它迅速发挥功效的能力,或是极小量就足以造成伤亡的威力。半个世纪前,研究人员发现“毒液”的传递方式会影响其作用:吃下去可能无毒,经由皮肤或其他途径接触却会致命!生物学家克丽丝蒂·威尔科克斯探索世界上形形色色的有毒动物,带领读者了解毒液的演化、其细致的运作方式、对人类的影响,以及毒液为何具备改变当代生物化学和医学发展的非凡潜力。作者以生动的口吻娓娓道来有毒动物研究者如何“以身犯险”,让你在捏把冷汗之余被她讲述的故事吸引。除此之外,作者还平易近人地置入多种原本可能令人望而却步的科学知识,包括化学分析、细胞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神经科学、药物动力学、人体生理学等。如今我们已经能从基因和细胞层面来理解毒液分子对人类的影响,科学家们仔细探究毒
这本书是以随机性、混沌、统计学等为主题的数学科普书,全书共有17章。经典随机指随机事件的集合可以形成一个可预测的分布,如我们所熟知的投骰子、扔硬币、彩票抽奖,但混沌随机却往往会出乎我们的预测和假设。在混沌中,事件不会出现有序的分布,混沌随机的结果可能让人大吃一惊。某种意义上,混沌随机比经典随机更 随机 ,比如为什么《哈利 波特》会成为畅销书?作者认为虽然随机性难以捉摸,但它并不可怕,数学家、物理学家们,诸如牛顿、伯努利、贝叶斯、爱因斯坦、马克思 玻恩、尼尔斯 玻尔等人,对于寻找并归纳这个世界的规律做了大量行之有限的工作。运用牛顿定律,我们可以将飞船发射到月球之上、预测遥远星星的运动,而量子物理学更是极速地推进了我们对微观世界的理解,因为生物学、化学研究获得了爆发式发展。从某种意义上
《物质状态:气体、液体和固体》一书聚焦于物质的三种状态 气体、液体和固体,详细解析了物质在不同状态间的相变过程及其实际应用。通过本书,读者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物质状态变化的科学原理,以及这些原理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从19世纪俄国火箭先驱康斯坦丁 齐奥尔科夫斯基的思索开始,到东西方太空竞赛和人类成功登月的盛况,再到航天飞机和国际空间站的稳步发展,后到人类探险家定居其他星球的迷人设想,是什么让我们对宇宙的探索走到这一步?太空旅行的未来发展又会走向何方?在一个技术迅速发展、人类雄心勃勃的时代,探索太空对了解宇宙和认识人类在其中的位置不可或缺,更对人类的终生存至关重要。保罗 帕森斯精彩地展示了人类从太空航行中获得的所有经验,每一次飞向宇宙星辰都是人类永不止步的浩瀚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