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美军导航战和现代化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从原理上研究了接收机要面临的各种干扰。为了使干扰和抗干扰双方有一个共同语言,本书作者首次采用信息论对各种可能的干扰作了理论分析。卫星导航采用直接序列扩频体制,本书作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分析了直扩体制对各种干扰的容限,介绍了通用抗干扰技术和卫星导航接收机可以采用的独特的抗干扰方法。
王铮编著的《计算地理学(附光盘地学卷)》介绍了计算地理学所涉及的基本思想和计算方法。主要内容由以下四部分构成:部分主要针对地理数据的分析处理,介绍了数据挖掘、知识发现的常用方法及其原理;第二部分主要针对计算地理学中的空间运筹问题,介绍了可用于地理网络的空间运筹算法,并对设施区位问题进行了分类和模型算法实现;第三部分主要针对计算地理学中新兴的模拟计算方法,介绍了常用的数值和非数值计算算法、元胞自动机建模以及基于自主体模拟的原理和建模过程;第四部分就几种典型的地理计算平台的开发展开了讨论,并且针对地理计算中的高性能计算,介绍了地理计算中并行计算构架和算法实现以及网格环境下的地理计算模式。《计算地理学(附光盘地学卷)》既可作为地理学、区域科学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的计算地理学课程教
在信息时代,信息就是权利,“目前,会计的重点已集中在对信息系统的控制上”,数据守护者今后将对决策产生更大的影响。本书以事件驱动型信息系统及内部控制作为全书的主线,提出设计实用评价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为置身于信息时代的会计人员提供一些相关知识,使其能够适应乃至领导变革,理解组织的业务和信息过程,掌握用户信息需求。而信息技术在本书中自始至终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内部控制也着眼于操作层面。本书综合了管理、控制、会计和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知识,对传统知识与知识进行了有机结合,继而提升会计人员在组织中的地位和创造的价值。
神经网络和模糊推理之间的相似性和互补性是其进行融合的基础。在众多的信息融合方法中,神经网络和模糊推理的信息融合理论方法更是备受世界各国科研工作者的关注。本书针对神经网络和模糊推理信息处理与控制领域中信息处理理论方法现状,着重研究神经网络与模糊推理之间的信息融合关系以及通过其互补性质的相互渗透和促进所形成的智能信息融合处理结构与算法及其在热能工程、动力工程、采矿工程和安全工程上的工程应用。 《神经网络模糊推理智能信息融合及其工程应用》的读者以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热能工程、动力工程、采矿工程和安全工程等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与工程技术人员为主;也可供各高等院校以上相关领域的教师、研究生参考。
本书将计算机代数数学分析方法应用于地理坐标系数学分析,借助具有强大符号运算功能的计算机代数系统,导出了一些理论上更为严密、形式上更为简单、精度上更为的符号形式的公式和算法,程度上革新了地理坐标系数学分析理论。全书共分9章,章绪论介绍研究背景和全书主要内容;第2章介绍常用坐标系及其转换;第3章介绍常用纬度及其变换关系式;第4章介绍常用航线的数学分析和代数表示;第5章介绍常用正轴圆柱投影和正轴圆锥投影的直接变换;第6章介绍常用等角投影及其变换的复变函数表示;第7章介绍地球重力基准和正常重力场;第8章将CGCS2000与外主要坐标系进行比较分析;第9章对全书工作进行总结和展望。本书可作为大地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导航、遥感等相关专业高等院校师生、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近年来,随着三维GIS的迅速发展,真三维的GIS应用备受青睐,二三维一体化应用需求旺盛,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三维GIS的研究与应用中。本书全面阐述基于MapGIS10三维云GIS软件平台的三维GIS开发应用的原理与方法。全书共13章,分为四个部分:分为基础理论,由三维GIS的现状与趋势引入,通过平台二次开发体系、平台亮点与特色、数据管理与组织这几个方面,先让读者从宏观上认识MapGIS10三维云GIS软件平台,为开发应用奠定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为开发流程,详细说明在云GIS环境下如何构建开发环境与聚合重构应用等,使开发者了解云端模式下的三维GIS开发流程;第三部分进入桌面三维GIS功能开发实战,基于开发原理与流程,由浅入深,依次介绍了桌面三维GIS功能的基础开发、进阶开发、高级开发;第四部分则为网络三维GIS功能开发实战,分别介绍了Web端、移动端的三
《ArcG1S学习指南:ArcToolbox》以解析ArcToolbox工具功能为基础,探讨其在空间数据处理和应用中的操作方法和实践过程,以分享空间数据处理和应用的技术和心得。书中以如何用好、用活地理信息系统业界公认的专业平台软件ArcGISDesktop的ArcToolbox工具为初衷和出发点,在系统介绍ArcToolbox工具结构框架和历史沿革的同时,详尽地剖析ArcToolbox工具的强大功能和丰富内涵。本书将分类整理、归纳总结ArcToolbox9.3中大部分工具的使用方法、使用环境和参数设置等要点,同时还引用了大量教学素材、以及宝贵详实的科研实践数据,深入地讲解了空间数据处理和应用的方法和技巧。nn原书
《生物信息学导论--面向高性能计算的算法与应用》主要针对生物信息学中的典型应用,从计算方法角度介绍相关算法的原理及应用;内容分成生物学及数理基础、生物序列分析、蛋白质组学分析以及大规模生物学网络分析等四个专题,涉及生物分子序列分析、基因发现、分子进化分析、蛋白质结构预测、蛋白质肽测序、生物学网络模块划分等具体问题的求解原理及算法实现。《生物信息学导论--面向高性能计算的算法与应用》的读者对象是具有现代分子生物学及计算机科学基本知识的研究生及相关科研人员,在附加习题后也可作为生物信息学方面的入门及进阶教材,供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学生使用。
本书基于ArcGISEngine10,以C#.NET2010为开发语言进行讲解。内容包括ArcGISEngine编程基础、GIS应用软件的开发方式、地图基本操作、查询统计、地图制图、数据编辑、空间分析、管网几何网络分析、交通网络分析、三维分析等。本书配有大量具有实际背景的编程案例,并给出实现思路和代码详解,随书光盘中包含所有实例的源代码和数据,供读者对照练习。本书强调实用性、全面性和实战性,案例丰富、由易及难、便于自学,可作为高等学校GIS、测绘工程、RS等测绘类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
《智能式GIS与空间优化》提出较完整的智能式GIS的概念,并系统地介绍智能式GIS的实现方法。首先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进行回顾,探讨人工智能与GIS的内在联系,介绍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方法以及应用领域,对人工智能的一般算法进行描述。《智能式GIS与空间优化》的特色是详细地介绍空间知识发现、地理模拟、空间优化与决策方向的研究内容,建立较完整的基于点、线和面的空间优化模型,提出模拟与优化耦合的实现方法,并初步设计基于耦合的地理模拟优化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应用丛书:智能式GIS与空间优化》以城市演变、土地利用变化以及地理空间分异等复杂地理现象的模拟为例,探讨基于多种人工智能算法(包括遗传算法、神经网络算法、蚁群智能算法、人工免疫系统)的智能元胞自动机和多智能体在城市演变规律等方面的应用,并详细介绍
不确定覆盖和定位问题是传感器网络实际应用中的热点问题。本书针对具有模糊感知识和模糊位置等信息的不确定覆盖和定位问题,探索一种新的模糊信息处理方法,从信息学角度出发,给出自组织网络不确定信息的模糊度量,并研究其模糊几何性质,为实现具有模糊信息覆盖和定位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本书的主要内容有:模糊理论相关知识、模糊n维几何理论及其在传感器网络被动目标定位中的应用、Sugeno测度的传感器网络信息覆盖、Sugeno测度的模糊流形及其在传感器网络定位中的应用、传感器网络模糊信息覆盖分析、传感器网络云覆盖。本书适合从事传感器网络,模糊信息处理、智能信息处理、人工智能、模糊式识别等领域工作的学者和研究人员阅读人参考,同时也可以作为理工科大学相关专业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从电子技术和通信系统的角度讲解GPS接收机的设计开发原理,其内容集中在用户终端,即接收机的设计原理和软件实现上。全书分为两大部分,部分为理论篇,第二部分为实现篇。理论篇首先对导航的基本目的进行了阐述,并由一个浅显的二维导航系统对导航信号的特点进行了推导,随后阐述了GPS信号格式,对GPS信号的基带处理(捕获和跟踪)、伪距和多普勒观测量的性质和提取,以及定位和导航解算算法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同时对于直接影响接收机性能的射频前端部分做了理论分析;实现篇主要对本书实现的软件GPS接收机的系统实现和源代码进行了讲解,同时作为总结,将信号处理的结果和有意义的中间变量以图示的方式给出,可以使读者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提升学习兴趣。本书适合从事卫星导航接收机研发的技术人员和卫星通信接收机研究的研究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从理论与应用出发,系统地阐述了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内容涵盖GIS的定位基础、数据模型与数据结构、数据库管理、空间分析、GIS设计与开发以及典型案例等。《地理信息系统教程》是作者对从事10多年GIS教学与科研项目研究成果的总结,对GIS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的系统归纳,全书偏重于能力的培养。《地理信息系统教程》可作为地理信息系统、地理、测绘、土地、资源、环境、规划、地质、海洋、气象、计算机等专业的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城市规划管理、环境保护、国土资源管理、区域规划、测绘等部门的研究人员参考。
本书介绍了网络控制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概念、控制网络、网络调度与网络控制等,其中重点介绍了网络控制的基础知识和网络控制系统中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全书共分8章,包括网络控制系统绪论、网络与数据通信基础、实时控制网络、网络与控制性能分析、网络控制系统调度方法、网络控制系统常规控制器的设计、网络控制系统先进控制规律的设计,以及一个具体的网络控制实验系统研究开发的实例。本书在介绍这些内容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以便于读者对网络控制系统理论的理解与实际应用。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自动化及相关专业的本科教材,也可供研究生、科研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随着IT界的风起“云”涌,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新业态蓬勃发展,商业模式、服务模式创新不断涌现,对GIS产业产生了重大影响,掀起GIS改革的浪潮。在云计算的大环境下,传统GIS开发模式受到巨大冲击,GIS开发模式变革迫在眉睫。本书以中地数码的自主创新成果云GIS软件MapGIS10为基础,以MapGIS“纵生”式全新软件开发模式为核心,理论结合实践,全面、详细地介绍了基于MapGIS“纵生”式开发模式的二次开发新思路。全书共11章,分三部分内容。部分为基础理论,介绍MapGIS“纵生”式全新软件开发模式的行业背景等理论知识,先从当前GIS产业现状进行分析,引出GIS开发模式变革的必要性,接着介绍云GIS软件MapGIS10与“纵生”式开发模式原理、“云中心”创新模式;第二部分为功能插件开发原理,以“云开发中心”切入,详细介绍了“纵生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是全面提高森林资源管理效率和效益的一种新模式,是森林资源管理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林业信息化系列研究成果之1: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理论与应用》在积累多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森林资源管理业务问题人手,结合系统学、管理学、地理学、信息学等的理论与技术,提出了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的基本模型,叙述了森林资源信息采集、存储、处理、输出的整个流程,并以两个实例来说明有关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的系统的开发过程。《林业信息化系列研究成果之1: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理论与应用》有机结合了现代森林资源管理和信息技术要求,充分体现了先进技术在传统行业领域中的应用,可供森林资源管理工作者、信息技术应用人员、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人员参考。
本书尽量全面地叙述CMOS图像传感器集成电路芯片的原理、结构、应用、设计方法和流程。章讲述有关技术背景和发展历程、CMOS图像传感器的特点和应用。第2章讲述CMOS图像传感器集成电路的基本结构和主要技术指标,简述CMOS工艺技术和VLSI设计方法和流程。第3章描述有源像素传感器APS。第4章讲述CMOS图像传感器的像素阵列结构和原理,以及阵列的各种曝光操作模式。第5、6两章讲述像素阵列的读出、曝光控制、图像信号的高速模数转换和图像数据传输的子系统方案和电路原理。第7章讲述CMOS图像传感器版图设计的一些特点,以及一个全芯片版图布局案例。结束语叙述图像传感器芯片的超大规模集成及其发展前景。
本书首先介绍TMATLAB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系统仿真所必要的数值计算方法及MATLAB实现,并以Simulink为主要工具介绍了系统仿真方法与技巧,包括连续系统、离散系统、输入系统和复数系统的仿真,由浅入深地介绍了模块封装技术、复杂模型的线性化、多领域物理建模思想及工程系统仿真、非工程系统建模与仿真、Stateflow有限状态机及离散事件系统建模与仿真等中高级使用方法。后还介绍了半实物仿真技术与实时控制技术。本书可作为一般读者学习和掌握MATLAB/Simulink语言的教科书。也可作为高校理工科各类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系统仿真类课程的教材和参考书,还可供科技工作者、教师作为学习和应用系统仿真分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