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建筑师林徽因给年轻人的中国古建常识。 收录了我国 20 世纪杰出的女建筑师 林徽因关于建筑学方面的文章和论述, 包括对中国古代建筑传统及其历史发展阶段的详细论述,以及外出考察古建筑的调查报告,力求展现林徽因作为建筑学家的一面。林徽因的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不仅具有科学之严谨,同时使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和赞美了我国古建筑在技艺方面的精湛成就,充满诗情画意。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林徽因的文章对当下的年轻建筑师仍有着借鉴意义。 《林徽因讲古建 手绘插图版》特别增加了50 余幅原创手绘图,图文并茂,版式典雅, 希望能帮助读者直观感知中国古建的艺术魅力。本书既可以作为建筑研究者的学习参考书,亦可成为普通古建爱好者的入门读物。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建筑作为衣食住行中的一个支柱,自是其中重要一环。不过对于想要了解传统建筑的大众读者来说,要么被建筑典籍的古体字及拗口的建筑构件名称所吓退,要么被散文化的优美文字弄得云里雾里。似乎存在一个缺口,即以建筑设计为视角来审视古建筑,从而对当下的建筑设计及生活有所启发。本书试图以建筑设计为视角,回归到人的生活与建造活动。一旦回归到基本的生活及建造,许多曾经习以为常却不知所以然的东西,以及需要耗费心神来记忆的那些知识点,一下子便有趣生动起来。于是,个中的生活智慧、建造智慧便不再是冷冻的过期食品,而是应季的生鲜,对当下的建筑设计更有营养。在此意义上,本书为填补 缺口 贡献了一方木料。 本书讲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体系、制造技巧和风格沿变等内容,分别从传统建筑的基本
《静谧与光明:路易斯 康的建筑精神》由美国建筑师、学者约翰 罗贝尔编写,全书以散文笔法阐述了路易斯 康的建筑精神。 本书分为三部分, 静谧与光明:路易斯 康的话 从多个角度整理了康的演讲词,文字优美,充满哲学味道和诗意; 建筑即精神 为作者对康代表的建筑精神的领悟,从建筑内部一一讲述,并附有建筑照片和图纸; 路易斯 康的建筑 介绍了康的八个代表作品,作为康建筑思想的体现,简洁直观,磅礴大气,神秘悠远。
Array
《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是 文丘里 很有影响的一部建筑理论著作。作者认为,建筑具有不足性。出色的建筑作品必然是矛盾和的复杂的,而不是非此即彼的纯净的或简单的。意义的丰盛胜于简明,甚至杂乱而有活力胜于明显的统一。密斯有一句名言 少就是多 ,文丘里却认为 多并不是少 。 本书要阐明的概念过于复杂,很难用展览的方式予以表明。本书的论述就像眼前的窗帘一样徐徐升起,一点一点地、论点一个接一个逐渐显现出本书论述的整体。愿读者能够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理念,看见窗帘后面的东西! 全书观点清新、论证有力、并配以精美插图,值得建筑专业的工作者和业余爱好者阅读欣赏。
中国传统民居中值得学习与借鉴的经验很多,《中国传统民居》以分解的手法全面而直观地介绍了分布在中国各地的传统民居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书中以简洁的文字,配以各种解说性手绘插图,分析、展示了众多具有代表性民居案例的设计细部和设计手法。内容包括中国民居的类型和传统、布局特点、环境、空间、天然条件、布局手法、视觉、设计、原生材料、旧屋遗韵、旧貌新颜等。本书可当作了解中国传统民居的工具书,便于查阅,也适合高等院校建筑学等相关专业学生,以及广大建筑设计爱好者学习与阅读。
梁思成 1932 年发表的《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是 发现独乐寺 的标志,也是中国建筑学术史上的里程碑。作为第一篇系统而全面介绍独乐寺历史与建筑艺术价值的论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已成为研究中国建筑的学术典范。这篇著作因其本身所具有的巨大学术魅力,在面世之初即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同时也奠定了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学术史上的关键地位。90多年来,特别是近30 年中国建筑界对自身历史的认识渐趋固定以来,梁思成的建筑学术思想被反复探讨,其中也包括对《独乐寺考》的关注。国内学界的论者往往强调他在这一时期的研究所体现的文献考证与实地调查的结合、与《营造法式》的密切关系,以及由此肇始的中国建筑史研究事业。
本书以建筑专业人士的视角,带领读者领略日本近代建筑之美,分享建筑师的故事。日本建筑学研究者二村悟,通过自己大学时期学习建筑的历程为读者精选了自日本明治时代到昭和时代结束的121年间的63位日本建筑师。较为系统的为读者讲解了日本近代建筑的发展。全书凭借精美的建筑手绘插画与朴实生动的语言为读者生动再现了那一特定历史时期日本建筑师们的学习与成长历程,以及其建筑杰作的设计流派和理念。力求以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语言带领读者们去探寻日本建筑师和他们作品背后的故事。
漫步石库门里弄民居 体验石库门市井生活 记录石库门建筑风貌 40个石库门里弄旅行指南 120张石库门里弄建筑和生活图片 400个石库门里弄名录 中英文双语+1940年代街区图示+*街区图示 Rambie about the Shikumen Lilong Residencies Experience the Shikumen Everyday Life Document the Shikumen Architectural Styies 40 Shikumen Lilong Travel Guide 120 Images of Shikumen Lilong Architectures and Daily Life 400Shikumen Lilong Directory In Chinese English +1940s City Biock Inforgraphics+Current Address
《现当代建筑十五讲》将重点集中在梳理西方现代建筑的发生、发展的脉络上,结合同时期西方其他艺术的发展线索,对一代四位主要现代大师的建筑思想进行分别探讨,并考察他们的思想在西方当代建筑的主要影响与不同表现,*终落实到对中国现当代建筑的现状与西方同时期建筑的差距与差异的反思,从而提出中国当代建筑的地域性问题与国际化问题。
本书是意大利当代著名哲学家、政治活动家马西莫 卡奇亚里的建筑哲学代表作。在这部著作中,作者贯彻并发展了自己*重要的哲学主题 否定性思想,围绕大都市、工业化、现代建筑和先锋派艺术等关键问题展开了丰富而深入的精彩阐释,充分批判了建筑学的意识形态。 本书正文分为三个部分:在*部分,作者以齐美尔、本雅明和卢卡奇等人的研究为基础,着重探讨了 否定 与 大都市 的关系,并指出现代建筑所固守的传统综合与人文主义理想为何必然失败;在第二部分,作者以世纪之交的维也纳知识界为背景,详细分析了路斯的文字和建筑作品,并阐发了包含在这些作品当中的启蒙与 否定 ;在第三部分,基于对大都市和路斯的研究,作者充分揭示了现代生存的基本情势,并批判了以先锋派为代表的乌托邦主义, 路斯所寻求的现代性是作品的完全实际性 ,先锋派
跟随书中的建筑手绘走遍日式城郭的各个角落,你会感受到武将们设计城的智慧与热情,想象人们建造石垣、土垒时的活力,钦佩木匠们精雕细琢的用心。 城是国家、地区或封建共同体强烈生存意志的体现,这里有过战争、繁荣,后却逃脱不了废弃的命运。透过这一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可以窥见各领主的人格、各地的历史文化与祥和的市井风情。 城是日式励志故事的写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即便不能做到 一国一城 独当一面,但只要经历过不为人知的艰辛,理解了城的真髓,便会爱上城。
本书以神话故事开篇,按时间为序介绍英国唯c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巴斯的地标性建筑,其间穿插了对巴斯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的一些轶闻趣事,如博纳什、拉尔夫 艾伦、罗兰 希尔、约翰 伍德父子、贝克福德家族、赫本家族、简 奥斯汀、兰斯罗特 布朗、威廉 奥利弗等。本书涉及的建筑类型包括浴场、宗教建筑、公共娱乐建筑、私人庄园、博物馆、点景建筑、守夜岗亭、车站、村舍、公寓、教育建筑等,景观与基础设施包括铁路、水道、河流、自行车道、纪念长椅等。本书谈建筑也谈人,希望从人与建筑的相互影响中点评建筑的特点与韵味,适合建筑与古城保护从业者和建筑文化爱好者等阅读与参考。
本书是中国传统民居第1部系统著作,刘敦桢院士,开民居研究之先河。系统梳理三千年的中国民居发展历程。刘敦桢先生的调查研究,很快就在国内建筑界引起了空前关注,随后又在华夏大地上,掀起了一个针对传统民居的全面调研高潮。本书至今对研究中国传统民居,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珍藏价值。
本书从行走者的视角出发,以城市为主线,将主要分布在江浙一带的王澍建筑作品做了尽可能完整的条理、介绍和展示,包括上海、苏州、南京、杭州、宁波、海宁、金华、东莞八个城市的14处建筑,详细到省份、城市和建筑物所在地的多层地图,加以简单的建筑物背景介绍、90幅接近原貌的介绍性图片、简短的点评性说明文字(全部采自王澍历年来发表的谈论他自己作品的文章),以期客观展现王澍建筑作为公共存在的面貌,方便读者了解和进一步游览。书后并附有王澍简历,以及他的建筑作品、发表文章、展览等的尽可能详尽的名录,他人撰写的介绍王澍的文章推荐。 本书适用于愿意了解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作品信息的大众读者,以及对建筑文化和建筑深度游感兴趣的游客。
本书属于“城市行走书系”,是一本讲述上海外滩建筑的图书。全书语言通俗易懂,以“故事化”的形式,向广大读者介绍了上海外滩三十余座建筑物的建筑风格、内部空间、发展历史等。书中配有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新的建筑照片,同时还绘制了形象生动的分析图、行走地图等等。
教堂除了无与伦比的艺术之美及庄严肃穆的宗教功能之外,也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故事,从建筑历史到每幅壁画、每一座祭坛本书以精彩无比的图片及手的历史资料,邀请读者共游全世界美丽的100座教堂。 旅程由罗马天主教中心的圣彼得大教堂展开,瞻仰米开朗基罗的建筑艺术杰作;沿途参观威尼斯的圣马可教堂、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巴黎的圣母院;接着跨洲来到耶路撒冷的圣墓教堂、开普敦的圣乔治大教堂、纽约的圣派翠克大教堂、悉尼的圣马利大教堂等等,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但是一场美不胜收的文化艺术飨宴,也仿佛是身历其境的历史文明之旅。
中国古建筑在世界上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独立系统,渊源深远,历代继承,无论整体还是局部,都凝聚着建造者的智慧和巧夺天工的技艺。本书以梁思成、林徽因及中国营造学社的同仁们,对中国古建筑考察、测绘、研究并撰写《中国建筑史》的经历为主线,介绍了他们在那个艰难岁月执着勘测的种种古建筑,带领读者跟随他们的脚步访古寻迹,了解中国古建筑之美,体会他们的家国理想、人文情怀与工匠精神以及他们为中国古建筑保护与研究所做的巨大贡献。本书图文并茂、文字平实易读,是一本适合大众阅读的优秀建筑文化读物。本书作者1961年考入清华大学建筑系,师从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梁思成,从建筑设计岗位退休后,花费多年时间,查阅资料、实地探访古建筑,热衷以轻松、幽默的文字普及传统文化与建筑知识。
本书以科学准确地保护、修缮砖石作古建筑为编写目的,引导学生全面了解砖石作古建筑的构造 原理及专业术语、文物保护原则、工程施工步骤等。本书通过设计不同的实训项目,使学生由点及面 地理解古建筑如何完成从地面到台基、墙面、屋面的构造方式,由浅入深地掌握古建筑砖石作的传统构造技艺。 本书还介绍了砖石作典型历史建筑的构造与保护修缮方式,增加了保护施工案例实操分析,进一 步明确了科学保护砖石瓦材料的重要性。 本书结构合理,内容丰富新颖,行文浅显易懂,可操作性强,可作为高等院校古建筑、历史建筑 专业师生,以及相关设计、施工单位人员的专业教材和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