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建筑学家、园林学家曹汛先生多年研究成果的 结集。本书收录《陆游〈钗头凤〉的错解错传和绍兴沈园的错认错定》《石涛叠山“人间孤品”:一个媕浅而粗疏的园林童话》等曹汛先生的代表性文章,材料翔实,证据充分,纠正了流传数十年、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大错案。“破旧”之外 长于“立新”。本书不仅对中国古代造园艺术进行了精到的介绍,还将园林建筑纳入艺术的视角加以审视,对园林建筑艺术进行总结,提纲挈领地论述了中国园林的历史脉络、艺术特征和 地位,奠定了风景园林历史理论的基础。 难能可贵的是,本书还对一些造园名家加以介绍,本书收录的对计成、张南垣、叶洮和戈裕良等造园名家的研究,展示了中国园林艺术“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蓬勃气象,议论精湛,见解高妙,从中可领略一代学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
《营造法式》是成书于宋代的建筑技术典籍,也是中国古代最为完备的建筑设计、施工规范样本。它的面世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标志着我国古代建筑水平已经达到巅峰状态。 《营造法式》全书36卷(现存34卷),共357篇,3555条,是对宋代以及宋以前建筑设计、施工的经验总结和完善。李诫根据自己多年各类工程管理的经验,并参阅大量文献和旧有制度,编撰成书,于崇宁二年(1103年)刊行全国,成为当时的官方建筑规范文本。 书中附录的千余幅建筑、构件设计详图及装饰图样,既有助于对全书内容的理解,也便于今人建造仿古建筑时借鉴。
《如画观法》是作者王欣对传统中国山水画中空间营造的结构意识与观想方法的探讨,并借助此视角,展开绘画语言向当代建筑设计转化的一条途径,展望一种“师法自然”的设计思路,借此试图寻找中国本土建筑学的诗性几何。
农村宅基地是农村村民用于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的集体建设用地,包括住房、附属用房和庭院等用地。 是否掌握了农村宅基地相关的 政策,能否正确处置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权,关系到农村村民的切身利益。如果对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不清楚,处置操作不规范,有可能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农村宅基地知识一本通》以问题为导向,从实际出发,用生动鲜明的典型案例帮助读者理解农村宅基地相关知识,通过以案释法、政策问答、 解答等形式为广大读者提供宅基地相关政策法规的全面指引,以解广大读者心中困惑。
《外部空间设计/建筑学经典丛书》是日本著名建筑师芦原义信的作品。芦原义信1942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曾任东京大学教授,并开设有芦原义信建筑研究所。他曾主持设计了1967年蒙特利尔国际博览会日本馆、驹泽公园奥林匹克体育馆等建筑。1960年起,他即开始研究外部空间问题,为此曾两度到意大利考察。作者在书中通过对比,分析意大利和日本的外部空间,提出了积极空间、消极空间、加法空间、减法空间等一系列饶有兴味的概念;并结合建筑实例,对庭园、广场等外部空间的设计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
本书是查询中国建筑名词的词典,所有条目都附有插图,与中国建筑相关的常见专业词汇在书中都进行了解释。屋顶、斗拱、梁架、铺地、瓦件、彩画,宫殿、城池、坛庙、陵寝、民居……29大建筑样式,超过1000个建筑词条,手绘建筑局部图示,以高度专业性和独特视觉美学呈现中国建筑匠心。本书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其钧老师编写与绘制,精美的手绘图、深入浅出、包罗万象的中国古建筑艺术讲解,让您看到中国古建筑之美。本书以词条式编排,并辅以拼音首字母排序的索引,方便专业读者快速查询;同时,将波澜壮阔的中国建筑和文化发展脉络化为简明的词条呈现,零基础也不怕,费尽心机只为让您看得懂!
本书是查询中国园林名词的词典,所有条目都附有插图,与中国园林相关的常见专业词汇在书中都进行了解释。石、水、花、木、窗、廊、亭、桥,颐和园、避暑山庄、寄畅园、拙政园、留园、狮子林……超过800个园林词条,手绘园林局部图示,以高度专业性和独特视觉美学呈现中国园林匠心。本书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其钧编写与绘制,精美的手绘图,深入浅出、包罗万象的中国园林艺术讲解,让您看到中国园林之美。本书以词条式编排,并辅以拼音首字母排序的索引,方便专业读者快速查询;同时,将波澜壮阔的中国园林和文化发展脉络化为简明的词条呈现,零基础也不怕,费尽心机只为让您看得懂!
好不容易新房到手,一想到装修却一个头两个大?面对光溜溜的毛坯房,脑子一片空白根本不知从何下手?市面上的装修书、网络上的科普帖争先恐后地给你支招,你却越看越不知道究竟该怎么做?这本书,就是为对装修望而却步的你准备的。 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装修之所以让人叫苦不迭,是因为大部分人没有弄清楚一个 基本的问题——装修装的是什么。装修不是没完没了地打柜子,也不是照着Ins风美图复刻一个“看上去很美”的风格。在本书中,身兼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双重身份的作者先从建筑设计的专业视角出发,带你透视住宅装修的底层逻辑,帮你厘清装修中的关键所在。再基于这种对“装修本质”的清晰认知和多年室内设计经验,设计出任何人都能轻松上手的装修三步法。读过这本书,你会发现:装修其实可以很简单,只需聚焦于空间布局、房屋系
道达里是上海市黄浦区北京西路、新昌路的一栋普通的里弄住宅。作者从城市发展的角度,解读这一城市空间的形成过程,租界西拓、道路建设、住宅开发;进而通过对里弄住宅建筑空间的介绍,引入其中居住的“72”家房客的居住生活记录。其中不乏对1980年代石库门里生活细节的生动描绘,呈现出一种日常生活的烟火气。 基于作者规划师的专业背景,对从城市到区域,到街道,再到里弄的空间解析,为读者展现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与城市命运的细密联系,有助于 好地认识所居的城市,也将成为城市 新的人文注脚。
本书以高度专业性和独特视觉美学呈现西方建筑,是查询西方建筑相关词汇的知识图典,以历史断代为框架,内容涵盖从古埃及到近现代建筑的主要流派和建筑风格。全书汇集1000多个词条,常用的西方建筑词汇在书中都进行了解释,每个词条均附有精心绘制的插图。本书是建筑学、城市规划、室内设计专业人员推荐的知识辞书,是实用的西方建筑史图典,对设计和历史理论研究具有参考价值。本书有助于直观认识西方建筑,也是大众读者解读西方建筑艺术的读物。
有据可考,自来水输送入户直到19世纪之后才逐渐普及。私营企业是这场运动的先驱,它们创建和运营了欧洲和美国的 批供水网络。然而,当供水服务成为基础性、普及性之物时,承包商却被君主(政府)从这一领域扫地出门。 克里斯托夫·德费耶从稀缺的、(或)尘封已久的资料中,追溯了伦敦、纽约和巴黎这三个大都市的发展历程,再现了供水网络创建过程中的标志性事件、技术的丰功伟绩、形形色色的人物和闹剧,以及滑稽可笑的情节,发掘出世界三大都市那段不为人知的辉煌历史。
石材园区的发展逻辑遵循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本书以高标准、生态化的园区建设要求为目标,不断地探究与深耕,希望把从实践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形成这个领域新的思路、新的做法、新的理论,为新时期中国石材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分力量。
杨俊宴著的《城市设计语汇》以城市设计的分类解析为主要内容,同时也是规划师的设计构思参考书。有效的模式、范式和样式形成语汇,可以引导实践这种图示语言的表达方。糖式,也是城市设计者独特的工作方式,对表达和推进规划进程有着重要作用。本书将城市设计的众多问题分为八大类,并进一步细分为基本专题,分门别类地收集和整理各种城市设计的经典范图,详细解析其优劣特色及创作过程,读者可对其加以学习、组合,变成自己的图示方式,并激发新的设计构想,同时还可丰富和增强绘制图纸的综合能力。
客人结束了关于他对城市不可见性的讨论,喝了一口茶。回味着客人的故事,主人放下烟斗,打破了沉默:我也有一个城市的故事可以讲讲…… ——张永和本书是 建筑师张永和的随笔集,集结其 代表性的作品。书中收录1982年至2021年创作的文章五十篇,可依照涉及论题分为 “建筑,居住”“文学、艺术”“思想”“教育”“城市”“父亲”六组,但又不局限于此。作者以充满文学性与个人风格的语言,记录四十年间的观察与思考。 新版对内容和结构进行了调整,增补文章十七篇,减去三篇,创作时间延及2021年,是对作者所思、所想、所写 加立体且完整的呈现。
建筑设计构思表达(原著第2版)建筑设计基础理论+实践训练+案例研究: 本书是建筑设计的基础教程,强调建筑设计过程的创造性表现,向读者们介绍了建筑的视觉语言,讲述了运用空间思维的方法。本书通过一系列三维设计问题,让读者探究比例与尺度、空间与体积、构图与序列、材质与纹理等各个方面,同时学习建筑表现的语言。此外,本书还提供了一系列配套练习,阐述了建筑构思概念化的过程,以及如何运用绘图和模型将这些构思表达出来。 本书是原著的第二版,探索了数字制造领域的创新及其对模型制作和选材的影响,着眼于3D打印机、数控铣床、激光切割机等在学校中逐渐普及的新工具,以及这些工具对实体模型制作技巧和当今建筑设计类型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