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完整而全面的专著从设计的角度对密斯 凡 德 罗的全部建成作品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书中重现了这些作品在当时是如何建造的,并从今天的视角重新审视它们,为读者提供了新的见解,来了解这位伟大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开创性的建筑特质。本书按时间顺序介绍了密斯设计的80个建筑作品以及一个校园规划,并对其中30个作品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分析,首先介绍建筑当时建造的信息资料,随后记录了建筑后来进行的改造,*后将密斯的作品与当代理论相结合进行了分析。书中所有平面图和效果图均由作者卡斯滕 克罗恩重新绘制,所有照片也由作者本人拍摄。
《勒·柯布西耶全集--第1卷·1910~1929年 》共8卷,约400万字,由瑞士Birkhauser出版社引进,堪称建筑界有关柯布西耶资料为详尽的权威著作。全套书囊括了1910~1969年柯布西耶的作品及理论,图样详细、照片丰富,文字生动。 “该如何丰富我们的创造力呢?”这位伟大的建筑大师、哲学大师柯布西耶给我们指引的方向是:“去向那无疆之域,去自然的瑰丽多彩中发现”,“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对事理的探究中来,至于建筑变成了自然而然的结果。”他的设计没有边界,没有桎梏。在他而言,建筑师应该“成为整个社会之杰出——精神之富足”,“对任何事情都是开放的。” “建筑,是一种思维方式,而非一门手艺。柯布西耶教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和方法,更是深入人心的思想和纲领。 柯布西耶的语言是慷慨激昂的,柯布西耶的设计是激情四射的,柯布西耶的理
阿道夫·路斯是西方现代主义的先锋人物,他比同时代的任何人都更加清醒地揭示了现代社会的建筑困境,并提出了创造性的应对策略,柯布西耶称赞路斯“就像荷马一般用其思想和实践创造了现代建筑的史诗”。《言入空谷(路斯1897-1900年文集)》是路斯生前出版的仅有的两本文集之一,收录了路斯为1898年维也纳博览会所写文章和同时期其他的一些评论。其中著名的文章有“饰面原则”和“一个可怜富人的故事”。路斯的文章观点尖锐激烈、充满文采,抓住了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某些本质特征,一些学者甚至认为他是那个时代伟大的作家之一。
阿尔托是芬兰本土培养出来的建筑师,虽然他多次出国考察学习,也曾在美国执教,受到过各种流派的影响,却没有盲目地追随他人或简单地模仿某种派,而是在学习的基础上独辟蹊径,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风格。他的作品始终密切联系着芬兰本土的实际情况,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在倡导建筑多元化的今天,阿尔托的地域化建筑风格和人性化的设计思想对我们有多方面的启示,他的成就对我国建筑界具有特殊的意义。 本书选取了阿尔托的18项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第1章介绍阿尔托的简历,后一章综合分析阿尔托作品的特点、设计理论与思想渊源。考虑到国内关于阿尔托的资料相对较少,在编写过程中尽量把作品介绍得详细些,编入的图片超过740幅,力图使读者清楚地了解作品的全貌,对于尚未去过作品现场的读者尤为重要。
《勒·柯布西耶全集》共8卷,约400万字,由瑞士Birkhauser出版社引进,堪称建筑界有关柯布西耶资料为详尽的权威著作。全套书囊括了1910~1969年柯布西耶的作品及理论,图样详细、照片丰富,文字生动。 “该如何丰富我们的创造力呢?”这位伟大的建筑大师、哲学大师柯布西耶给我们指引的方向是:“去向那无疆之域,去自然的瑰丽多彩中发现”,“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对事理的探究中来,至于建筑变成了自然而然的结果。”他的设计没有边界,没有桎梏。在他而言,建筑师应该“成为整个社会之杰出--精神之富足”,“对任何事情都是开放的。” 建筑,是一种思维方式,而非一门手艺。柯布西耶教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和方法,更是深入人心的思想和纲领。 柯布西耶的语言是慷慨激昂的,柯布西耶的设计是激情四射的,柯布西耶的理论是历久弥新的。让热
1952年10月14日,马赛一米什莱的“居住单位”宣告完工并正式交付重建部部长,从今往后,这栋公寓的所有权将归于它的1600位居住者。 1953年1月14日,马赛公寓的居住者集结整齐,构成了一个垂直公社,他们不是受政治热情的煽动,而是为生活在高效与和谐之中的愿望所鼓舞。 部彩色的资料片在工程结束后不久便摄制完成。这部影片已在一些私人的圈子里放映,即将公之于众。片子简短,只是展示了这栋沐浴在地中海阳光中的建筑。没有论证,没有解说。事实,只有事实。每每,观者总是热泪盈眶,深深地被打动。这便是马赛的“居住单位”:孕于机器文明社会行为中之一新事件。为了实现它,酝酿了整整40年。在全集的前4卷中,可以看到发酵的全过程。 朝向明天将推开一扇怎样的窗?尚无人指明,尚无人将其成功地开启;现代世界的地平上阴云满布,无
《勒·柯布西耶全集》(第6卷)(1952-1957年)“该如何丰富我们的创造力呢?"这位伟大的建筑大师、哲学大师柯布西耶给我们指引的方向是:“去向那无疆之域,去自然的瑰丽多彩中发现”,“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对事理的探究中来,至于建筑变成了自然而然的结果。“他的设计没有边界,没有桎梏。”在他而言,建筑师应该“成为整个社会之杰出——精神之富足”,“对任何事情都是开放的。”建筑,是一种思维方式,而非一门手艺。柯布西耶教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和方法,更是深入人心的思想和纲领。柯布西耶的语言是慷慨激昂的,柯布西耶的设计是激情四射的,柯布西耶的理论是历久弥新的。让热爱建筑的莘莘学子捧起这套书,共同聆听大师的演讲吧!
《勒·柯布西耶全集》共8卷,约400万字,由瑞士Birkhauser出版社引进,堪称建筑界有关柯布西耶资料为详尽的权威著作。全套书囊括了1910~1969年柯布西耶的作品及理论,图样详细、照片丰富,文字生动。 “该如何丰富我们的创造力呢?”这位伟大的建筑大师、哲学大师柯布西耶给我们指引的方向是:“去向那无疆之域,去自然的瑰丽多彩中发现”,“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对事理的探究中来,至于建筑变成了自然而然的结果。”他的设计没有边界,没有桎梏。在他而言,建筑师应该“成为整个社会之杰出——精神之富足”,“对任何事情都是开放的。” “建筑,是一种思维方式,而非一门手艺。柯布西耶教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和方法,更是深入人心的思想和纲领。 柯布西耶的语言是慷慨激昂的,柯布西耶的设计是激情四射的,柯布西耶的理论是历久弥新的。让热爱
1
《勒·柯布西耶全集》共8卷,约400万字,由瑞士Birkhauser出版社引进,堪称建筑界有关柯布西耶资料为详尽的权威著作。全套书囊括了1910~1969年柯布西耶的作品及理论,图样详细、照片丰富,文字生动。“该如何丰富我们的创造力呢?”这位伟大的建筑大师、哲学大师柯布西耶给我们指引的方向是:“去向那无疆之域,去自然的瑰丽多彩中发现”,“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对事理的探究中来,至于建筑变成了自然而然的结果。”他的设计没有边界,没有桎梏。在他而言,建筑师应该“成为整个社会之杰出——精神之富足”,“对任何事情都是开放的。”“建筑,是一种思维方式,而非一门手艺。柯布西耶教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和方法,更是深入人心的思想和纲领。柯布西耶的语言是慷慨激昂的,柯布西耶的设计是激情四射的,柯布西耶的理论是历久弥新的。让热爱
本书介绍了美国纽约的OBRA建筑师事务所的近期作品,他们事务所是纽约当前活跃的建筑设计事务所,他们在世界各地进行着反传统建筑艺术的前沿探索。本书详细介绍了 他们的近十个设计作品,书中收录了大量的工作草图和设计过程中的电脑模型分析图。本书对于国内的规划师、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以及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师生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 本书适用于建筑师以及建筑专业大专院校师生。
《建筑论与大师思想》是一本为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选定91个条目作为关键词并加以必要解释的专业理论图书。《建筑论与大师思想》的特点在于每个条目的解释都比较长,这是因为执笔者不但从语意上,而且要从建筑理论的角度进行解读;其次,《建筑论与大师思想》不仅便于目录查询或索引查询,而且也便于全书阅读或部分查阅。 在部分“建筑理论的方法与范畴”中,通过建筑理论固有的课题或现代思想的方法概念,展望建筑理论的主题拓展,论述其成果及可能性。第二部分“建筑师的思想”,通过对作为理论家、创作者或实践者的建筑师的“语言”和“作品”的分析,解读其丰富多彩的世界,而且广泛讨论建筑理论和设计行为或造型构思的各种现象及其相互关联。
赵元超编*的这本《天地之间(张锦秋建筑思想集成研究)》以 张锦秋星 命名仪式暨学术报告会这一 文化事件 为契机,梳理了张锦秋院士半个世纪的建筑创作与实践,结合她对和谐建筑及城市特色的理论研究,初步整理出张锦秋院士系统的建筑思想,并汇集新时期建筑界对于 承继与创新 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世界建筑大师优秀作品集锦》(共10册)采用全彩图解形式,介绍一些世界一流建筑师和事务所的作品。 本套图书的册均包含一篇由国际知名建筑评论家所作的评价或建筑大师本人所作的导言,书中所选入的作品代表了建筑师职业生涯不同时期的优秀作品。每一作品均有规划方案,平、立、剖面图、渲染图和全彩色照片。
这是一本关于当代印度著名建筑师查尔斯·柯里亚的*建筑理论书籍。基于笔者多年对现代建筑理论的研究和创作经验,通过分析柯里亚的20个代表作品,包括从贝拉布尔低收入者集合住宅到纽约的印度驻联合国代表处,并结合多次实际考察,探讨了其作品的建筑形式和空间结构中蕴藏的开放空间网络理论。本书同时系统地总结了印度现代建筑发展的历程,指出如何基于传统建筑精神结合现代建筑理论弘扬本土建筑创作。全书包括60幅以上分析建筑开放空间构成的计算机分析图以及400幅以上的精美图片、草图,对于我们全方位地了解柯里亚的设计手法和思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精选了当代世界为著名的墨西哥米格尔·安赫尔·阿拉贡内斯事务所的*作品,其中包括:欧栗树住宅、榛树住宅、墨西哥番石榴住宅、象耳豆树住宅、欧栗树花园住宅、树商陆住宅、月桂树住宅、绿色山丘公寓综合体、泉水树丛公寓综合体等。这些项目注重整体景观与细部的协调设计,注重对自然与建筑之间光影关系的把握,注重使用墨西哥当地的建筑材料等等。这些作品反映了当今国际建筑界多元思潮并存的趋势,以及理性建筑与以功能为特征的建筑并存的趋势。 本书是建筑师、规划师、建筑专业在校师生的不可多得的参考图书。
《维奥莱-勒-迪克建筑学讲义(上下)》是尤金- 埃曼努力·维奥莱-勒-迪克重要的著作之一,是以作者在1857年作为巴黎美术学院的教授时所写的讲义为主,又收录了他之后的一些文章而形成的。本书分两部分,共二十讲。部分按照历史的顺序,梳理了原始时代、希腊罗马、拜占庭、中世纪、文艺复兴到19世纪的建筑的特征及建筑设计的法则;第二部分则以构造、建造、教育、装饰、雕塑、家居建筑及建筑的竞标和施工管理等专题分别讨论。 本书对我国建筑理论的发展将具有非常重要的启迪借鉴价值和指导作用,为我国建筑史和相关专业在校学生提供指导。
皮埃尔 布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 2002年)对文化与实践的研究,在过去的大半个世纪中,对社会学、人类学和文化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致力于对人类行为的动因与方式进行解读,这一研究虽然与许多法国同行 包括加斯东 巴舍拉、米歇尔 德 塞杜、米歇尔 福柯和亨利 列斐伏尔等 相似。但他的研究方法以实证主义为导向,广泛采用摄影、观察、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手段来探索现实世界,这在当时过度崇尚华辞丽句的哲学界,显得尤为令人耳目一新。 不得不说,建筑界对皮埃尔 布迪厄的*作关注甚少。他的大部分*作聚焦于如下这些问题:文化观念如何建构、文化如何作为 资本 在社会中流通以及宰制群体如何利用这种 文化资本 来维持其宰制地位。 海伦娜 韦伯斯特*林溪、林源译的《建筑师解读布迪厄/给建筑师的思想家读本》旨在向读者介绍皮埃尔 布迪厄在
让·努韦尔是一位善于运用建筑语言进行巧妙言说的建筑师。他一直孜孜不倦地以成熟稳健的姿态去探索经典语汇与现代修辞的融合,将建筑诗意表现得惟妙惟肖。他的每一件建筑作品都不是拘泥于某一种特定的风格,这与他的个性化设计手法是分不开的。他频频刷新了建筑语汇,变幻的光影、通透的墙体、含蓄的窗洞以及飘逸的屋顶极大地提升了建筑的表现力。他还采用精粹的修辞策略,以信息、情感、场域为媒介,塑造扑朔迷离的、诗意栖居的建筑。 通过对让·努韦尔建筑创作的设计理念、技术手段和表现手法三个层面的深入分析,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当代西方建筑发展的深刻内涵。同时,也给我们中国建筑师提供一个不同的观察视角,使我们在了解当代西方建筑的发展轴线、思维模式、时代精神以及所带来的意义信息的同时,恰当地定位我国建筑师的设计理
COX建筑师事务所的作品所涉及的范围可能比其他任何一个澳大利亚的同行都更为广泛。从悉尼学派的鼎盛时期开始在澳大利亚设计项目以来,该事务所的作品代表了30多年来建筑的发展,它们领导了一场运动,这场运动可能造就了惟一的为大众所认可的一种当代建筑学,这种建筑观念在澳大利亚正在不断地发展和显现出来。 澳洲大陆是一个广袤的有着各种地形的岛屿,每种地形都要求有完全不同的处理方式,它们为革新和创造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本书所展示的建筑创作的根源来自环境,包括自然和建成环境,也植根于澳大利亚的乡土特征。早期的羊毛剪理捆装场和谷仓直接体现了其用途、大地景观和气候条件,它们在形式上具有非常突出的创新意义,并且它们几乎总是表达出其结构特征。 我们的建筑创作是对这种毫无名气的建筑学的本能的回应,它被认为是
本书主要介绍德国著名建筑师事务所15个经典设计方案以及10已建成的著名建筑。本事务所的设计特点是不断追求创新设计,崇尚多专业协同设计,强调建筑的个性品质,注重使用者对建成环境的认同感,并且在设计中注重情感的投入,使建筑更具人性化。该事务所非常关注生态设计理念的可操作性,在提出建筑概念的同时,提出足以影响设计形态的的生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