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建筑史上,还是在人类的文化想象中,私人住宅都占据着一个独一无二的位置。它既是心灵的庇护之所,也是遮风挡雨的藏身之地;是家庭的交流之地、活动的场所,是生活、工作、吃饭、睡觉的地方;既是公共领地,也是私人领地。 整个西方世界,私人住宅的流行在20世纪以来盛行不衰。正如美国建筑评论家泰伦斯?瑞莱所指出的,构成私人住宅发展基础的社会条件和社会结构 私密性,生活与工作的分离,家庭及家庭生活本身的特性 全都彻底改变了。 这是本书《导言》里的一段话,也是本书产生的背景。 本书选入世界各地 美 的100座住宅; 美 的标准,就是设计与场地、环境、材料的完美结合。而从中也可以看到,住宅设计的不同途径在世界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表现:如在美国,一幢私宅被看作是一个强有力的成功标志;在澳大利亚,住
赵冰、王明贤主编的《冯纪忠百年诞辰研究文集/冯纪忠研究系列》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中国现代建筑奠基人,中国城市规划专业和风景园林专业的创始人,同济大学教授冯纪忠(1915.3.19-2009.12.10)先生代表作品的研讨论文合集,书中包含了大量精彩照片。
李早主编的《融合创新(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学生作品集)》这部作品集,是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1979年恢复招生以来教学成果的集中展示,其中精选了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以及广告学等7个专业的国内外竞赛获奖作品和**课程作业。这部作品集如同一部发展史,记录着建筑与艺术学院几十年来紧跟时代,秉承创新思维的办学思想和专业领域的拓展过程,记录着建筑与艺术类5个一级学科近年来水乳交融、多元创新的学科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提升之路。作品集中的部分作者,目前已经成为业界知名的设计大师或是高等教育工作者,*有众多校友活跃在国内外设计前沿,展现着合工大建艺人的风采。
屈培青主编的《乡愁之筑(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屈培青工作室建筑设计作品集上篇)(精)》以项目实景图、设计图为主,搭配简单设计说明,主要分为传统历史建筑、中式民居建筑、简中式民居及民风建筑、新中式民风建筑四部分。本书以项目实景图、设计图为主,搭配简单设计说明,总体版式设计效果良好。
《从西湖到西溪(2012八校联合毕业设计作品)》由裘知、许懋彦、张彤、张建龙、孔宇航等所著,本书记录了浙江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八所学校建筑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从西湖到西溪:杭州新西泠印社建筑方案设计”的教学内容。该课题包括建筑室外环境设计和建筑单体设计两部分内容。学生从对城市环境与自然景观环境的理解出发,通过现场调研、问题分析、项目策划,提出建筑总图设计方案,然后进行建筑形体、建筑内部空间、建筑立面以及建筑结构等的详尽设计,并完成基地总体模型与单体建筑模型的制作。《从西湖到西溪(2012八校联合毕业设计作品)》内容有教学过程的介绍,教师的解题,作业的评析以及100份精彩的毕业设计,可供国内外建筑院系建筑学教学交流、参考,
本书收集了2010年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中,涵盖美国、中国、澳大利亚及欧洲各国、亚洲其他国家等众多优秀参展作品,着重展示了新数字技术的创新性应用。该展览分为学生建筑设计作品和青年建筑师作品两个部分,分别精选成册。本书为其中的青年建筑师作品集。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建筑业及其相关产业也迅猛发展,与国外的沟通与交流日趋增多。但是,相比于发达国家,目前我国的建筑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理念还相对滞后。2004年,美国建筑业界处于领先地位的麦格劳希尔建筑信息公司出版的著名杂志 Architectural Record (《建筑实录》)就把中国作为了其113年历史上期外文版的特刊焦点。 在建筑师、规划师、建筑工程公司以及其他所有各类咨询师的跨国界、跨专业领域的合作日益加强之际,作为全国建筑专业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与 Architectural Record 实现了强强联手。双方通力合作,于2005年向国内广大专业界人士和读者隆重推出世界权威经典之作《建筑实录年鉴》中文版,以继续它为中国建筑师与世界其他各国建筑师建立交流的承诺。 现在,日夜陪伴着建筑师和在校师生的 Architectural Record 著名杂
崔愷主编的这部《作品2010—2011: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作品选》展现的78个项目,是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数百位建筑师、工程师近年来的辛勤之作、用心之作。作品分布于全国多个城市,类型丰富,规模不一,风格多样,符合当地城市社会丰富多样特色发展的需要,显示了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CADG)不拘一格多元化创作的进步。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一批年轻建筑师、工程师的成长,可以说这是个性化工作室机制的必然,是学术开放的表现,也是研究型设计的成果。我以为,因时因地制宜、百花齐放的创作价值观应是CADG长期坚持的主张。
《度假养生户型的选择与改造》作者李小宁为我国著名楼市分析专家、户型设计专家、建筑设计师。 书中探讨了度假公寓、养生公寓的自然环境和社区配套与户型的关系,以及户型的设计缺憾和改造要点等问题,作者重点对86个户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精心的改造设计。改造户型包括水景房、海景房、山景房、度假酒店式公寓、养生公寓,老年公寓等。 本书图文并茂,直观实用,可供开发商、建筑设计公司或设计院所、房地产策划营销单位、建筑装饰公司及广大居民使用。
赵锂、钱梅主编的《第四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 **设计工程实例(精)》为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给水排水研究分会组织的“第四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给水排水)”的评奖展示。 本书共分三篇,即公共建筑篇、居住建筑篇、工业建筑篇,其中包括了京基·蔡屋围金融中心、中央电视台新台址、珠江城等一大批国内*先进的大型建筑。 本书可供从事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的专业人员参考。
《创作与实践(刘晓钟工作室作品集)》精选刘晓钟工作室二十余年来的重点项目,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工作室“反映功能、美学及精神需要”的建筑产品,平实自然、贴近生活的创作方法,以及注重策划、创新、市场认知的“整体设计”过程,“建筑服务于社会”、建筑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本书适合建筑设计专业人员参考使用。
《走过江南》所实录者有着不同的职业、身份,但有一共同点,陶醉于江南文化,在苏作家具的造型艺术中感知历史,在书画文玩中追索人文气息。这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尤如明清的文人一样听着昆曲,欣赏并使用着家具,醉心于自己喜爱的收藏并以此来精心营造着各自的家,在自己的世外桃源中做着各自喜爱的事,与世无争。他们有的潜心书画,有的热衷丝竹,有的沉浸于制器,更有甚者远离城市喧嚣,效仿古人重返山林茗泉弹琴,虽不入主流但他们雅集创作活动不断,他们以自己的方式理解着传统文化,延续着传统的生活。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一个群体,江南文化才有着坚实的社会基础,对于弘扬江南人文艺术之美起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此次将重点展示这个群体,以走过江南的平实视角领略他们的生活,感悟艺术生活的特别魅力。
本书为阿珞室内设计北京有限公司成立11年来的作品集,重点介绍了公司成长11年来所设计的售楼处、会所作品,共19个案例。包括:烟台融科迩海项目、北京融科千章墅项目、沈阳华润奉天九里项目、北京新华广电颐泉汇项目、青岛胶南世茂诺沙湾项目、北京亦庄丰创科技项目、北京中粮万科长阳半岛项目、吉林大唐天下江山项目、北京华润凤凰城项目、银川海亮国际小区项目、北京红山世家项目、武汉龙泰置业北郦湖别墅项目等。
◆ 世界建筑*著名的50余座全面解析 ◆ 分5个时间跨度介绍近千年的建筑经典 ◆ 局部放大全方位剖析建筑关键细节 ◆ 3D立体效果图全方位展示建筑结构 今天,建筑已不再是简单地为人们提供遮风避雨的场所。千百年来,世界各地的许多建筑凝聚了多少人类的智慧成为不朽的传奇。无论是宗教建筑还是生活场所,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们因地制宜,创造了许多建筑的经典。 在设计师眼中,建筑是一系列空间的组合。着手设计一座新建筑时,他们首先考虑的是结构必须实现功能,为这些功能设计空间,然后通过墙体、窗户和屋顶来定义空间。因此,不同建筑的内部特征往往大相径庭。《伟大的建筑 图解世界文明的奇迹》中介绍了世界各地不同风格的50余座建筑,图文解析带您领略不同国度的异域建筑风格。 《伟大的建筑图解世界文
建筑文化是人类物质、精神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师需要科学的理性思维,又应有丰富的情感反应。当代青年建筑师作为建筑创作的主力军,他们有朝气,有个性,又善于创新。本书分上篇、中篇、下篇三大部分,内容包括中国当代“十佳”优秀青年建筑师作品选;中国当代优秀青年建筑师作品选;中国当代“十佳”优秀青年建筑师作品点评辑录与中国当代优秀青年建筑师设计理念辑录等。 本书可供广大建筑师,特别是青年建筑师学习参考,同时也可作为广大建筑院校师生的良师益友。
《创意设计--齐康及其合作者建筑设计作品选集》一书精选齐康院士及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近50年以来特别是近30念的设计作品及齐康院士个人部分绘画,以普及建筑知识,弘扬建筑文化,为祖国建筑事业添砖加瓦。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现代多元》是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屈培青工作室建筑设计作品集下篇,与上篇《乡愁之筑》为系列图书。案例主要为现代建筑、中小学建筑、居住区规划及住宅。本书以项目实景图、设计图为主,搭配简单设计说明,总体版式设计效果良好。 本书由屈培青主编。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建筑系、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系、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系、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的建筑设计作品。
超越建筑本身狭窄的思维范畴,从非建筑的角度思考建筑,将使建筑获得崭新的发展可能。然而新的观念及途径并非像传统的建筑知识或技能那样,通过学习便能掌握,相反,需要永远置身于开路先锋的位置不懈地探索开拓,才能得到一点一滴的收获。因此,我们试图通过展览的方式,激励建筑学及相关专业的青年学生从新的角度思考建筑,培养基本的建筑设计的探索求新精神。从参展的约200件作品来看,不仅数量远远超过了我们所预期的总量,而且这些作品所反映出的设计思路的广泛程度超出了*建筑理论的范畴。在本书中尽管我们试图从17个方面归纳阐述这些作品的不同设计思想,但即便属于同一类的作品,仍然具有其独特的视角和新的见解。这是一个极其丰富的,在某种程度上带有未来遐想的建筑思想观念展示,其中某些探索更是令人激动,耐人寻味,让人们
从2005年的“‘英特尔杯’21世纪计算机创新设计大赛”,到2008年的“用数字技术展望未来”,每年一次的主题性设计大赛,从技术基础的时代概念上提出了引发思考的空间和设计创新面向的问题。 本作品集把2005~2008年的4届大赛获奖作品编辑成册,通过这种形式的呈现,把成果汇集起来,提供给大家共同学习和研究。
2011年首届北京建筑装饰设计双年展活动,在参赛的作品中评选出各类奖项,并且在单位推荐、专家评审的基础上,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原则评选年度北京百名优秀室内设计师。北京市建筑装饰协会建筑装饰设计专业委员会等编著的《北京建筑装饰行业百名优秀设计师作品集》精选了百名优秀室内设计师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