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在世界园林中有其独特的风格,有高度的艺术造诣,而江南园林更荟萃了我国园林的精华,本书作者童寯先生在解放战争以前,曾遍访江南园林,以其多年实地考察和研究心得,于1937年写成本书。初版于1963年由建工出版社出版。1984年建工社有对该著作作了逐句校核,增补了许多新的资料和图片,并收入著者的《随园考》一文和刘叙杰为本书所写的跋。
《乌有园》是由金秋野和王欣二人合编的系列出版物,关注“有关中国传统设计语言现代转化”方面的积极探索,涵盖理论与实践(包括实验性作品),内容以建筑为主,也涉及造型艺术、绘画、文学等领域的近期新进展。2014年出版的第一辑“绘画与园林”约请了八位作者(董豫赣、李兴钢、李凯生、宋曙华、郑文康等),从不同角度探讨传统绘画、园林与当代建筑设计语言的关系,内容涉及自然与人工的造型、传统空间视觉构造法、有限度的建造等具体问题。此外也包含了两组与园林相关的学生习作,分别来自中国美术学院和北京建筑大学。
江南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它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的自然观和人生观。江南园林分为江南古典园林和江南现代园林两种,而古典园林较为著名。其中,江南古典园林是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一个类型,它凝聚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蕴涵了儒释道等哲学、宗教思想及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自古以来就吸引着无数中外游人。江南古典园林中,以江南 四大名园 为代表,即南京瞻园、苏州留园、拙政园、无锡寄畅园。除此之外,上海豫园,扬州瘦西湖、个园 、何园,苏州沧浪亭、狮子林,南通水绘园等, 都是江南古典园林的典范。本书即为作者吴肇钊先生钢笔手绘的江南古典园林图?I,全书分为总图系列、景点系列、理石系列、海外系列四个部分,精美的图片辅以简洁的文字介绍,向读者全方位地展示江南园林的风貌。
《姑苏园林--凝固的诗》由曹林娣所著,苏州园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她积淀着中国古代文人的名士风流,是古代士大夫文人思想和精神的凝聚,集中反映了文人们对道德境界和审美理想境界的刻意追求。《姑苏园林--凝固的诗》旨在介绍苏州园林这些凝固的诗产生的背景、作者、主题、抒情语汇以及影响,揭示其深层的文化意蕴,并配置了相应的图片,力图更完整、更形象地反映苏州园林的文化艺术体系。本书可供广大园林爱好者、园林设计工作者、营造者等阅读参考。
为纪念陈从周先生2018年百年诞辰再版的经典园林著作。《苏州旧住宅》是我国著名古园林与建筑专家——陈从周先生的重要学术论著之一,以苏州重要传统民居的实地拍摄和建筑测绘为蓝本,详细论述了苏州传统住宅产生的历史背景,通过对住宅个案有针对性的研究分析,诠释了苏州住宅的整体风貌与特色,从而形成对中国江南传统住宅艺术的精妙解析和设计立意的全方位阐释。本书适合有关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的专业人士阅读。
中国环境设计学年奖——第十二届全国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竞赛获奖作品已经评出。环境设计学年奖设立建筑设计*创意奖、建筑设计*设计奖、城市设计奖、景观设计*创意奖、景观设计*设计奖、室内设计*创意奖、室内设计*设计奖、景观设计高职高专组、室内设计高职高专组以及光与空间组等奖项。现由中国环境设计学年奖组织委员会郑曙旸编辑成《中国环境设计学年奖(第十二届全国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竞赛获奖作品集)》,供广大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等专业的师生和设计师参考使用。
本书所关注的**个焦点就是这个 开花 的过程,通过介绍社会背景显现当代中国景观演 化的社会影响因素,重点凸显 火花 在整个职 业构建中的引导价值。本书重点介绍的大多案例 都是近些年知名度较高,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实 验挑战意识的作品。同时,涉及的设计师的背景 也很多样化,既有中国的本土公司,也有国外的 知名设计单位;既有专注于生态的设计师,也有 独具匠心的艺术家。这些设计作品所呈现的解 决景观问题的多维思路和方法,能够直接为实 践工作提供有益的指导,并促使大家进行理论 上的思索。 本书对焦的另外一个重点就是当代中国景 观之 变化 ,每个小节的标题都直接点明不同 类型景观的变化趋势。与历史上以及世界上其他 国家相比,当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不同之处 可以概括为三个字: 快 、 大 、 多 。整个国 家的发展都在
本书收集了澳大利亚景观建筑师学会(AILA)评选的1996年、1998年、2000年和2002年澳大利亚获奖景观建筑作品,以设计类的获奖作品为主,并有少量的规划作品。作品包括平、立、剖面线条图及建成照片,并附有景观设计师的设计构思说明及获奖评语。本书中的新的设计思想和手法对我国的景观建筑师、建筑师、规划师及景观、园林、规划和建筑学专业的师生具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潘家莹刘家麒(中国风景园林名家名师)》是一部反映20世纪50年代我国园林工作者工作、学习的文集,分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风景园林论坛、风景园林学科建设、园林植物、城市规划及旅游规划等8个部分,本书作者从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去发展对一门学科的科学认识,体现了一个科学工作者走过的严格的科学研究之路。
景观建筑包括整个范围内的户外设计。本书中收录的项目,其引入注目的地方包括了以下范畴:在建筑周边、之上,甚至室内的开放空间的规划设计,居住区或户外环境中的自给自足的创造,以及在艺术工作中将自然环境当作“天然材料”使用的景观艺术。不同的地域环境和社会背景塑造出富有创造性和趣味性的设计,这些方法各自适用于这全球性的1000个项目。在重点聚集于公园或庭园设计的同时,本书还呈现大量的其他经典类别,如绿化立面、枯山水庭园、纪念场所以及水景观等。
这本书里涵盖了很多有志有成的人才,从总数的比例而言,先进的总是少数,而实际上这样优秀的人才不是个别而是一个组群。 本书里中奖项目都是经过优胜劣败、精心挑选出来的优秀设计作品。这些设计实践被入选载册后往往再通过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才构成本书的内容。有机会学习这本书实际上是在吮吸现代中国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精华。
社会进入近代后,在中国园林建设处于相对低潮时期,无锡得益于近代民族工商业的繁荣,无锡园林则进入兴盛时期。无锡近代园林所具有的中西交融、古今相济的独特风格,是中国近代园林风格演变的写照,它反映了中国近代
乔迁所著的《伫立的灵魂--读景观中的雕塑》从世界各地的环境雕塑中,选择一些代表性的类型,进行个案分析。在文字论述中,作者寓理性于感性之中,文字生动。通过不同类型的个案分析,论述环境雕塑设计的几个重要问题—雕塑和环境的关系究竟如何,是矛盾的统一体吗?环境雕塑的价值何在?通过梳理总结,归纳出环境雕塑设计的一些规律和原则,启发雕塑设计者思考和总结环境雕塑设计的价值倾向,以使更多的雕塑艺术精品问世,成为城市景观中的亮点。近年来,一些介于专业和普及之间的、有关建筑美学、城市文化建设的题材的图书出版,取得了比较好的出版效果,如《城记》、《街道的美学》等等。在城市文化规划建设进行如火如荼的今天,本书作为环境雕塑设计方面的专著图书,也将会成为雕塑设计者、城市景观设计者、城市规划设计者和建
庭园是梦想中的天堂在人世间的再现,造园指的就是创造这种美丽而又自然的天堂乐园的技术体系。作为一种体系,造园的设计和施工在严格遵循自然科学规律的同时,亦无一不打上时代的印记。 如此说来,庭园及其相关的造园技术似乎高不可攀,远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其实不然,上面的定义只是为了探究庭园的本质;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记住,人人心里都有着对美好事物的憧憬,都具有创造人间乐园的能力。 本书记载的是20余年的造园工作的片断,虽然不能称其为造园史,但是它全面地记录和诉说了一个长期在现场工作人的苦闷与烦恼。如书中所披露的那样,对于造园现场中出现的种类课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出了自己对个案的处理对策。本书能有助于对造园工作的多样性和工作方法的理解。
本书为100个全世界著名公园的图文介绍,对于我国的公园及街头绿地的设计施工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社会快速转型、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急速推进中,风景园林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众多的物质和精神矛盾,丰富的规划与设计论题正在召唤着我们去研究论述。《风景园林师14: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集》在内容上分为发展论坛、风景名胜、园林绿地系统、公园花园、景观环境、风景园林工程6个板块,每个板块中介绍相关内容的优秀规划设计案例,全书共收集优秀案例约30篇。
《风景园林师12: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集》主要收录了克一白一体化战略规划策略——克拉玛依市克一白中部城区园林绿地景观系统规划、天山北坡地区城镇绿色基础设施系统构建研究——以昌吉市为例、回归的河流——湘江株洲段生态治理及防洪工程、路中央的公园——青浦淀山湖大道东段景观设计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