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园林设计方案,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法,通过改造地形、种植花木、营造建筑、铺设园路等方式发挥园林的特性,创造一个优美的园林景观环境,尽可能地满足人们以游憩、使用、观赏为主要代表的需求,这样的过程,称为园林工程。园林景观可分为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两部分。硬质景观主要包括地形塑造、园路、广场、园林建筑小品和石景工程,软质景观主要包括理水、植物种植和亮化工程。本书充分运用实践中的案例图片,从选材、施工工艺、工序等方面,依据相关规范和要求,从感观效果上剖析园林景观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要点及常见问题。以硬质景观、软质景观作为园林工程的两大分类,逐一剖析各项施工的设计和施工质量要求,展示常见工程问题,方便相关从业人员在工程进行过程中随时翻阅对照。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现代庭院的创意设计、材料选购及规范施工的方法,以图文解说的形式,讲解现代庭院的创意设计,深入解析庭院材料选购及施工规范的重点内容,层层递进,激发个人创意,观点表述具体,语言通俗易懂,配图具有代表性。该书弥补了传统图书单图表意不足的缺陷,是一种全新的表述方式,既能深入解析庭院材料选购及施工的重点内容,又能让读者清晰比较各种材料之间的差别,顾及庭院装修的各个环节,符合当今读图时代的阅读需求。本书适合广大庭院装修业主、庭院设计师、施工管理人员、园艺技师以及环境艺术设计与园林景观设计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本书以古代学者的诗词文书为主要蓝本,现代博物馆、建筑园林等为辅助资料,分四大章七十一个场景为读者解析中西方如何运用空间设计来营造和谐自然、舒适安心的园林和建筑。通过手绘还原古籍上的场景,读者可以设身处地地感受埋藏在历史里的文化与审美,并探寻现代建筑设计如何解构并运用这些元素。 本书的开篇聚焦于古老东方的审美传统,从古诗文中发掘文人雅士如何运用花、石、草、木等自然材料构建出“方寸之内有乾坤”的庭院景观,寄托自己的情思与志向。然后将视角转向庭院营造的逻辑理念,分析其背后隐藏着的房子与自然、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再从人类共通的基本需求入手,分析一些古而有之的建筑景观,现代独特的艺术设计是如何迎合并满足这些基本需求的。结尾则选取若干当代知名的建筑师及其设计理念,从细处入手拆解这些理念
中国园林在世界园林中有其独特的风格,有高度的艺术造诣,而江南园林荟萃了我国园林的精华,本书作者童先生在解放战争以前,曾遍访江南园林,以其多年实地考察和研究心得,于1937年写成本书。初版于1963年由建工出版社出版。1984年建工社有对该著作作了逐句校核,增补了许多新的资料和图片,并收入著者的《随园考》一文和刘叙杰为本书所写的跋。本版《江南园林志》乃是在1984年版的基础上的再版,除对原书作了较大的装帧上的修改,又另补了一些江南园林的图片,且将文字由繁体改为简体,以便于专业读者阅读。
《庭院造景施工全书》一书图例清晰简明,工法细腻务实,语言浅显易懂,具有非常强的参考性与落地性,乃一本非常实用的造园施工入门宝典。书中共包含23道完整的工序与节点、40个经典的造园案例及精解,并对每个施工工法和工序进行了详细地图解,分别介绍了砌筑工程、铺装工程、草坪工程、围篱工程、木栈平台工程、水景工程、植栽配置等。对于造园师、花园花艺从业者、庭院项目负责人及大中专院校景观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园艺组)参赛选手等专业人士,甚至对面向大众的花园爱好者、DIY发烧友来说,本书都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是一本推荐工具书。
在2014年12月出版《乌有园第一辑:绘画与园林》之后,两位编者王欣和金秋野继续借助“乌有园”系列,总结并呈现近年国内学者和建筑师对中国传统园林文化及其当代传承的探讨成果。除了两位编者的理论文章、实践作品之外,王欣、金秋野编的《乌有园第二辑:幻梦与真实》更邀请了董豫赣、李兴钢、鲁安东、宋曙华等其他诸位作者,从“作品”“研究”“视野”等不同角度,探讨传统绘画、园林与当代建筑设计语言的转化关系。《乌有园(第2辑幻梦与真实)》秉承了第一辑的学术严谨风格,在内容上亦涵盖了传统文化、园林、艺术、历史、建筑等范围,因此无论是建筑学专业读者、学者或是社会人文领域研究者、学生,或是任何对中国书画、器物、园林等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都会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体悟到一些“幻梦”或“真实”。
本教材针对风景园林学专业,旨在通过深入浅出、浅显易懂的理论解析与运用,帮助学生了解环境行为学科的发展脉络,并熟练掌握,运用于专业领域,实现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互动、相辅相融。教材面向风景园林、景观设计、
叙事向人们展现了多种了解和塑造景观的有趣方式,而这在常规的文字记录、绘图、调查和设计中却通常未能得以体现。马修·波泰格、杰米·普灵顿著的《景观叙事--的设计实践》为读者理解景观叙事的要素、过程和形式构建了一个综合的框架。本书列举了可运用于一系列设计规划的具体叙事实践,通过描绘新泽西州梅多兰兹湿地的重建和密西西比州61号州际高速公路的故事等具体的工程和场所,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书融合了文学理论、人文地理和视觉艺术,涉及社会认同、历史和场所的性质等一系列相关学科和实践。本书揭示了历史保护、遗产规划、公共艺术和可持续发展规划等领域存在的令人兴奋的潜在可能,对于景观设计师、规划师以及其他从事历史保护、公共艺术、社区与园林设计的设计师而言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用书。
本书是我国有名古建筑、古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的古建筑理论力作,汇集了陈从周先生毕生考察、研究、评价古建筑的精华文章。全书按建筑类型分为园宅篇、桥塔篇、寺殿篇、拾余篇四个板块,随文配有200余幅珍贵历史照
生态学(Ecology)研究有机体之间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环境包括两个不同的组分:物理环境(包括温度、水的可利用性、风速、土壤酸度等)和生物环境(包括其他有机体施加给一个有机体的任何影响,如竞争、捕食、寄生、协作等)。园林事业从一开始就离不开栽培花卉草木以及整地、除草、施肥、防治病虫害,就在处理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所以实际上,园林工作者就是应用生态学工作者。但是有意识地把生态学理论应用到园林规划设计,形成“生态园林”思想则是20世纪20年代的事。这是一本理论联系实际的专著,是从事园林绿化工作者和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多年来实践经验和科学研究的成果。提出了符合时代特点的园林绿化建设途径。《生态园林的理论与实践》可供园林绿化业的决策者、工作者和从事园林绿化的科研人员参考。
本书《美国城市的文明化》收集了奥姆斯特德对于纽约、旧金山、布法罗、蒙特利尔、芝加哥、波士顿、伯克利校区和伊利诺斯州Riverside郊区的景观设计提议。从中可以看到奥姆斯特德因地制宜,结合自然与人文需要进行城市社区建设的设计智慧。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公园寄予的民主平等的希望,是奥姆斯特德在景观设计中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教授俞孔坚为中文版撰写导读,在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大时代中出版此书,希望能够启发人们对城市未来的积极思考与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