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仁容,高级美术师,中国书画研究院研究员。 在本书的作品中,可以窥测曹仁容老师深知在绘画艺术上的创新,如传移模写,就不是创作;如如实描写,就不是艺术要旨。所以,他在每幅作品的主题确定和内容选择方面,都加强环境的烘托和形象的刻画,充分调动绘画艺术表现手法来努力突出主题;并借助丰富的想象,抓住描写对象的某些不同的特点,适当地予以夸大和强调、删减和变移,以突出所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和美感,达到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境界。
本书为国际语境中关于中国造园艺术与山水画艺术的跨学科文集,汇集了数位当代国际一流相关学者在该领域的出色成果,在思想、文化、设计各个维度,以及表达、观赏与体验方式等方面,从历史考证、案例分析以及当代创作等多个视角,对中国园林和山水画的深层关联进行了细致的剖析论述。本书作为中国造园艺术与山水画艺术的跨学科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阅读、收藏价值,可供建筑学、风景园林、艺术史专业的研究者和学生、相关文化爱好者阅读参考。
本书先是对叶家花园进行总体概览,然后对历史建筑、亭台廊架,假山水景、园林绿化、铺装等园林艺术等进行详细品读。最后重点介绍对叶家花园的保护修缮工程,其中包括五座桥梁和六个凉亭、廊架、门楼、瞭望台和9号楼等。通过匠心独具的修缮,提高了建(构)筑物的安全性能,恢复了园林的历史风貌,更提升了医院的整体环境,为医疗卫生建筑与历史文化遗产、海派园林的有机融合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现代产品设计在外形上日趋同质化,产品材质的情感化表达在工业设计中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本书采用可拓学方法,结合工业设计、感性工学等基本理论,研究材质感性设计的表征、推理方法,旨在解决材质感性设计在创意生成过程中的模糊性、不确定性、效率低下等问题,实现材质与感性意象推理过程智能化,自动评价优选生成创新材质设计方案。 本书建立了面向用户感性意象的产品材质设计可拓表征方法和推理规则,以汽车内饰为研究对象,建立多材质设计要素关于关键体感评价特征的统一标准。 终构建了材质感性设计可拓学专家系统,辅助设计过程。通过研究,为建立产品材质感性设计可拓创新方法理论体系奠定基础,为感性设计、材质设计和设计方法学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和案例。 本书适合工业设计、设计艺术学、可拓学等专业师生及行业
赵兵主编的《园林工程》是江苏省精品课程——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园林工程教学改革的*新成果,按照“规划及方案设计——扩初及施工设计——施工”的行业基本工序组织课程内容,大致可分为总图设计、详图设计及专项设计三大部分。 《园林工程》紧扣园林规划设计,以市政工程原理为基础,以园林艺术和生态科学理论为指导,以**行业标准为规范,以新技术、新工艺为手段,系统讲述如何将设计思想(方案)全面深化为系统的、相互配套的、简洁明了的专业施工设计图,强化了工程设计制图、园林细部设计、景观照明设计的有关知识与技能,并加强了节水、环保等现代生态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本书侧重设计,与侧重施工组织的高职园林系列教材《园林工程学》相互补充,可作为高等院校风景园林一级学科下属各本科专业以及景观建筑设计、
本教材为期末练习教材,在内容实用、图文并茂的基础上,结合了一套完整的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图纸,指导学生如何做出一套完整、合理的园林工程造价成果文件,并帮助学生掌握园林绿化工程预算的操作过程,主要包括园林绿化工程预算课程设计的准备工作、园林工程图纸的选择、工程量的计算、预算成果文件的构成及园林绿化工程预算课程设计说明书的撰写等内容。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工程造价、工程管理、园林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本、专科教材,也可作为其他非专业人员从事相关园林工程造价的参考用书。
本书共分上下两篇,上篇包括21个实验,下篇包括15个实习。实验部分包括生态因子主要测定仪器的使用、影响园林植物生存和繁殖的气候因子和土壤因子的测定、园林植物特性的测定、园林植物种群及群落结构及生太效应的测定;实习部分包括植物群落野外调查方法、气候因子及土壤因子的野外取样和调查方法、植物种群密度效应分析、植物群落结构及生态效应的调查分析等。各院校可根据实际教学条件及当地自然环境选择本实践教学指导书中的部分内容开展实验教学和实习教学。 本书在编写上,尽量做到条理清晰、语言简洁、表达直观。每章内容都是由目的、原理、所需仪器与材料、具体操作步骤、结果计算与分析、实验报告内容等部分组成。章节安排上与《园林生态学》教材相配套。
夏惠主编的《园林艺术》为“高等院校园林专业系列教材”之一,内容包括园林的历史传统和艺术风格、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对园林的影响、中国园林艺术的思想渊源、中国园林的审美元素和地域特色、园林意境的创造及艺术手法、园林的布局艺术等,逐层演进,解读了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所在,适应当前园林艺术的发展趋势。 《园林艺术》可供园林、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使用,可供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等相关专业的学生以及从事园林科技工作的人员学习参考。
工作与生活压力容易使人们精神疲劳和情绪紧张,进一步威胁人的身心健康,以自然环境为主体的社区公园在促进人的精力恢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与价值。本书探讨了社区公园恢复性环境体系的构成,运用恢复性环境的概念及其相关理论基础,探索社区公园恢复性环境的影响机制,建立包括社区公园恢复性环境优化原则、优化策略的理论框架。旨在为社区公园恢复性环境相关研究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于改善人居环境质量,优化城市居民生活品质,提升社区公园环境的健康恢复性效应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本书是*、财政部“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VTNE064)的成果之一。本书包括三大部分内容。*部分介绍园林专业的教育现状和发展需求情况,即*章;第二部分为园林专业教学法的应用,介绍基本教学法和适合园林专业职业教育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包括第二章至第十一章,本部分紧密结合园林专业课程内容,介绍了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现场教学法、四阶段教学法、头脑风暴法、调查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第三部分为几种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训,即第十二章。
本教材针对园林专业面向职业岗位的核心技能实训编写,共由7个模块55个任务构成,具体包括:园林植物繁殖、园林植物管理及起运包装、园林植物生产与养护、园林植物应用、园林绿地方案设计、园林绿地工程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组织管理。本教材内容全面,涵盖了园林植物从繁殖、管理、养护到应用,园林绿地从方案设计、工程设计到施工组织管理等园林行业生产实践各个环节的核心技能;以工作过程为引导,以任务为驱动,理论知识紧密围绕技能培养的需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内容组织与园林生产实践工作过程相适应;任务体系基于教师指导和组织教学实施的过程设计,将专业能力、教学能力及职业能力培养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