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根据《国家职业标准——有害生物防制员》的要求,由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按照标准、教材、题库相衔接的原则组织编写,是职业技能鉴定的推荐辅导用书。 本书介绍了各个级别有害生物防制员应掌握的基础知识,涉及职业道德和职业守则、有害生物概论、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基础、药剂应用基础、施药及卫生杀虫器械基础、安全防护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等内容。
熊立凡主编的《健康体检》从老年人健康体检的必要性开始,依次介绍体检机构的主要类型和选择建议、体检注意事项、如何看懂和正确理解体检报告,以及体检出现异常后进一步复查的具体做法,可使老年读者大致了解健康体检的基本常识,进而通过适宜的体检*好地维护自身健康。阅读本书,可以让老年人对体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一是正确看待健康体检;二是明白和正确选择现阶段健康体检基本项目,避免陷入不规范体检的误区;三是大致看懂体检报告结果中 正常 、 异常 、 参考范围 等医学术语的基本含义,具备向体检医师或临床医师进行咨询交流的基础。
本书分为历史进程篇和常见操作质控指引篇,历史进程篇以六章10节,常见操作质控指引以十四章45节阐述,涵盖了消毒供应历史发展进程及常见操作质控指引。本书借鉴了消毒供应专业的新理论、新方法,该书具有四大特点: 一是以提问、回答的方式构建该书的写作方法,使得读者可以及时查阅到问题,及时找到参考答案。 二是以历史发展为主线,阐述了消毒灭菌的历史发展进程,做到总结过去,立足现在,面向未来,综合创新,给人以回顾启迪,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谋求精细化的消毒供应专业发展。 三是采用了大量的图谱,使读者一目了然的了解知识,增加阅读的趣味性。 四是将操作演示以二维码方式呈现,使读者扫描后可以观看视频,是一本 会说话 的专业指导丛书。
禽流感是禽类的常见病,但近年来,世界上不断发生禽流感病毒侵犯人类的事件。每次禽流感流行,不仅对禽类养殖业造成重大损失,对人民的健康乃至生命也形成巨大威协。除禽流感外,人类历史上,流感造成的损失更大,20世纪流感世界大流行就曾导致2000多万人死亡,此后流感不定期流行,每次都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影响。 为了普及流感与人禽流感的防治知识,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与北京大学出版社联合组织编写了这本小册子。《流感 禽流感 人禽流感》以卫生部新颁布的《人禽流感诊疗方案(试行)》以及禽流感消毒、隔离、防护、控制、检测等方面的技术方案为基础编写。文字简结,内容深入浅入浅出,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使读者能在有限的篇幅内得到大的信息量。
主要内容:放射卫生监督管理法律依据、放射卫生标准、医疗机构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卫生监督管理、放射诊疗许可、医疗机构放射卫生监督要点、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监督管理、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认证和监督要点以及放射卫生行政处罚法律适用等方面的内容。
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传染病的发病率总体下降,但有些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仍居高不下,近年来,相继了现了一些新型的传染病,如SARS、禽流感,艾滋病的感染和发病人数在我国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因此传染病的防治形热仍然严峻。 今年,我国颁布了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江苏省成立了传染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传染病的诊疗已进入法制化、规范化的时代,为加强传染病医院及科室的基础管理,强化三基训练,我们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这本《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三基训练指南》(传染科),作为各级传染病医院及科室“三基”训练和考试考核的参考用书。
2009年4月, 猪流感 风暴由墨西哥刮起,仅一个月的时间,名字变为 甲型H1N1流感 ,并迅速蔓延到全球。WHO在《1996年世界卫生报告》中曾警告说: 我们正处于一场传染病危机的边缘,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躲避这场危机,也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对此高枕无忧。 SARS来势汹汹,随后无影无踪了;人禽流感面目极其狰狞,但并未形成大的气候。这次的甲型H1N1流感,会形成WH0所称的 传染病危机 吗? 如本书中数据,截至2009年5月25日,全球共报告甲型H1N1流感实验室确诊病例12515例,死亡91人,疫情已涉及46个国家和地区。在这些数字背后,实际的感染人数是多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是一个大得多的数字。要控制一个传染病,了解其来源、掌握其规律至关重要。那么,本次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的原因是什么?与其他类型流感有何关联?在我们既往的流感控制工作中有什么
《麻风:一种疾病的医疗社会史》是对被现代研究者称为“麻风病”的这种令人恐怖、被污名化的疾病所做的细致研究与探讨。首先从包括该疾病初的描述在内的帝制时代的典型记录入手,进而追踪了该疾病与中国社会、政治领域的关系(传染理论促动地区乃至全国性隔离病人的努力);宗教传统(佛教和道教将病人患病归于救赎),和不断演化的医学话语(中国医生已对麻风病病因争论了数个世纪)。麻风病甚至突然出现于中国民间故事中,将麻风病的传染扩散归咎于同不守妇道女子的性接触。 作者还将麻风病本身的历史置于殖民主义、种族政治学以及“帝国危机”的全球性大背景中来加以考察。19世纪末的全球性瘟疫大流行似乎正验证了西方人对于黄祸的恐慌,他们认为中国移民严重威胁到了公共健康。因此,控制疫病(如果无法消除的话),就成为
《中国艾滋病防治政策与策略发展史要(1984~2009)》史要的撰写原则,一是以史实为依据,注重收集说明事实出处的文件与资料,作为该事实列入本书史要的依据;二是以事实发生的时间为顺序,日、月时间不明确的事实放在月底、年底表述,也有用记事本末体为体例的表述,将事件涉及的史实集中记述,以事件始发时间排入本书史要;三是尽量依照“择大事,摘其要”的要求,选择列入本书史要的事实。为了能够更清晰地记述我国艾滋病防治政策与策略发展的历史,在本书史要收集的史料基础上,又梳理综合成为一篇概述,作为艾滋病防治政策与策略历史经验调研报告。该报告比较集中地阐述了本书史要映照出的中国艾滋病流行经历的3个时期;中国艾滋病政策与策略发展的3个阶段;以及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策略,监测与检测策略,有关危险行为预防干预策
《手足口病/新农村防病知识丛书》编著者郑寿贵等。 由于多数手足口病患儿发病后症状较轻,可以自然痊愈,导致一些家长,尤其是广大农村的患儿家长,不重视本病的治疗、预防,甚至不及时就医,延误*佳治疗时间,酿成悲剧。其实,只要我们能多了解一些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健康文明的卫生习惯,规范地做好个人防护,就能有效地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和流行。?
2010年,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和掌握艾滋病防治政策,正确认识艾滋病。为使各级党政干部进一步认识艾滋病和更好地指导本地区本部门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对《防治艾滋病党政干部读本》有关内容进行了认真修订,尹力编制了《防治艾滋病干部读本》。该读本讲解了艾滋病基本知识,介绍了艾滋病流行现状与影响,解读了艾滋病防治工作策略与政策,明确了各地各部门党政干部推动艾滋病防治应做的工作。该读本通俗易懂,是各地各部门党政干部更好地了解艾滋病和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工具用书。
《健康促进实践探索——辽宁省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体质健康促进研究》是在阅读国内外健康促进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实状况,从体育健康促进入手,探讨了中小学生、大学生、成年人、老年人不同群体的体育健康促进的理论与方法。全书共分7章,第1章绪论,第2章辽宁省青少年体育生活方式现状及体育课程干预方案的研究,第3章辽宁省90后学生群体体育生活方式的比较研究,第4章高校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因素与体育课程干预措施研究,第5章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对大学生健康促进的研究,第6章辽宁省成年人生活方式对体质状况影响的研究,第7章基于健康认知心理的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心理效益促进的研究。本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实践性。
寄生虫病是威胁广大人众,尤其是广大乡村人群健康的一大类疾病。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在危害人类健康常见的48种疾病中,有40种属于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占总发病人数的85%。寄生虫病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指引下,经过广大医疗及卫生防疫人员艰苦奋斗,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血防成就,我国血吸虫病12个流行省、市、自治区已有上海、广东、福建、广西、浙江,等5个省、市、自治区消灭了血吸虫病;400个流行县(市)中有227个县(市)达到传播阻断标准,55个县(市)达到传播控制标准,治愈病人1000多万。疫区面貌有了根本的改变,呈现了田增产,人增寿,人寿年丰的大好景象。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建设的深入发展,我国寄
羊海涛和陆伟等主编的《社区结核病防治指南》共7章,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结核病控制工作中承担的各项具体任务出发,扼要地介绍了结核病的病原学、诊断、治疗、管理、流行病学、防治策略和措施、耐药结核病的流行与控制等基本知识,后重点阐述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结核病防治中的职责和工作内容。《社区结核病防治指南》集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于一体,并对近年来结核病的新进展、工作新要求作了简单介绍,可有效地帮助社区医生掌握结核病防治知识和提高服务水平,也可供有关综合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人员参考使用。
传染病是医学重要的分支学科。由于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对它的监测和防治一直是国家和政府十分关注的工作。由于某些传染病具有发病的周期性、季节性、病情轻重不一等特点,有些急、重症传染病只要能早期诊断,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往往大多都可挽救生命,减少或杜绝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反之,一旦错过抢救时机,可能导致患者的死亡。至此,本书的作者们学习现代医学*发展的理论和技术,结合多年来的临床实践,编著了《成人常见传染病急重症抢救的新技术》这本书,内容新颖,实践性较强,希望能对广大临床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教材主要核心内容包括:①实验理论基础知识:占总内容的10%。②基础实验:占总内容的30%。③综合性实验:占总内容的30%。④设计性实验:占总内容的10%。⑤医学物理实验;占总内容的20%。设计性实验的主要特点是:突出主体,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激疑引趣,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克服定势,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概括整理,培养学生思维的综合性。本实验教材编写的创新之处在于使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终达到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得以全面发展和提高。
本书通过发生在某城市建筑王地上的一组故事,以朴实和形象的语言介绍了农民工在预防艾滋病以及无偿献血方面的基本常识。全书分为一般知识、防治知识和法规知识三个部分。一般知识侧重介绍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病毒传播的渠道以及无偿献血等基本知识;防治常识侧重介绍艾滋病病毒感染、自愿检测、发病等相关知识;法规知识侧重介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的权益维护以及关怀与社会救助政策等。 本书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组织编撰,哈晓斯研究员统筹并执笔,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专家参与审定书稿。
乙肝肝炎是目前构成我国传染病的重要病种之一,据统计,由乙肝病毒感染引发的病死率,在全世界已从2003年的第9位上升为2004年的第7位。乙型肝炎患者在全国各在传染病医院的住院病人中占有*的多数,而且在社会尚拥有4倍于现症病人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人数约有1.2亿,相当于德国和意大利两个国家的人口总和。 笔者从事乙肝病毒携带者工作长达8年之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撰写此书的目的是希望能为乙肝病毒携带乾在诊治、保健及社会行为等方面提供科普知识。此外,笔者还提出了新的学术观点:“勿将HBV-DNA阳性携带者拒之抗病毒治疗的大门外”。认为仅用“一刀切”式的“定期复查”应对庞大而复杂的群体,将使接近20%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丧失了有效的治疗机会,更不利于减少因歧途就医所造成的不良后果。
本收包括总论、各论和附录三部分,共13章。《土源性寄生虫病》总论主要介绍了土源性寄生虫病的定义与种类、生物学与流行病学特征、致病特点与诊治原则。各论分别介绍了常见土源性寄生虫病的病原与流行特征、临床表现与诊治、环境污染调查、预防控制及案例分析。各论中还单独设立了粪便管理与健康教育两章,介绍了计划设计与组织实施,效果评估与规范标准等内容,供基层预防和临床工作者使用和参考。
生活饮用水基本卫生知识、我国饮水卫生安全现状、生活饮用水和涉水产品卫生监督管理、生活饮用水采样检测以及突发饮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等,基本涵盖了饮水卫生监督的全部内容。特点:编写充分考虑了基层监督员的日常操作应用,有较强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