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引进自爱思唯尔公司,原著自2009年第1版问世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本书为第2版,中文翻译由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陈子江院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王海燕教授主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赵爱民教授、吕良敬教授主译,并组织了20多位资深专家和学者合力翻译。 本书共19章,内容涉及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的历史、分类、诊断、遗传学和表观遗传特征、血清学标记,各系统的临床表现、新型抗凝药物的使用、风险评估以及预后等诸多内容。 本书对促进和规范我国APS和抗磷脂抗体携带者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和诊疗工作具有积极影响,可供风湿免疫科、妇产科、血管外科等相关专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参考。
《中国国家处方集》(第2版)主要内容包括总论、各论、附录、索引四大部分。遵循“以民为本、生命至上”的原则,甄选了23个疾病系统516个病种。遵循“以拯救生命至关重要的药及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慢病,不可缺少的、基本的、必要的药品”为原则,以临床疾病治疗需要为根本,遴选了1491个药品。遵循“以病带药、以证带药、以药带病带证”的编写原则,依据专业技术标准、疾病诊疗指南,以及丰富、宝贵的临床经验,按“首选、次选、备选”或“一线、二线、三线”等编写治疗方案。 精练阐述了监管与规范合理用药的相关法律法规、特殊人群用药、药物相互作用、严格管制与监控的特殊与重点药品、高警示药品原则与管理等内容。是反映我国当今临床医药学治疗水平与能力的书籍,具有权威性、前瞻性、指导性、实用性。
尽管牙科手术在过去10年中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完美的伤口闭合仍然是伤口顺利愈合的关键因素。本书由该领域的两位专家编写,内容翔实、全面,涵盖了手术伤口的愈合的特征、各种缝合材料和器械以及多种缝合技术和适应证。 本书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构建,理解更清晰,并附有精心设计的、令人眼前一亮的大幅插图和照片,以便传授进行完美缝合所需的基本知识,图文并茂,实用性很强。 希望本书可以成为所有从事牙科手术的专业人士的参考指南,掌握好缝合这项基本功,应用到临床工作中。
本书从临床实验室一线应用的角度,系统阐述了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基础理论及临床应用。全书共 18 章,内容包括测序技术的发展历程及趋势,文库构建原理及特点,高通量测序原理及特点,生物信息学分析原理及特点,数据库,高通量测序实验室设计,高通量测序仪及其发展,高通量测序临床应用的质量保证,以及高通量测序在染色体非整倍体无创产前筛查、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单基因遗传病检测、遗传性肿瘤诊断和治疗、肿瘤靶向治疗、临床药物基因检测、病原微生物检测、表观遗传检测、免疫组库和转录组学等领域的应用等。
《临床牙周病学和口腔种植学(第7版)》汇集了一个杰出的牙周专 科医生和牙周病学专家团队,为从事牙周病学和口腔种植学的学生、 研究人员及专科医生提供了必要的学习资源。 在本书中完美整合了牙周病学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章节涵盖牙周 解剖、牙周微生物学、咬合创伤、牙周组织病理、牙周组织再生、 牙周病的治疗方案、牙周感染控制、牙周重建治疗以及咬合和修复 治疗等。 ● 提供了包括牙周组织、无牙区牙槽嵴、牙龈及种植体周黏膜在内的 解剖学的介绍,以及骨结合的概念。 ● 讨论了牙周病和种植体周病的流行病学。 ● 探讨了牙周微生物学(包括菌斑生物膜和牙石、牙周感染、种植体 周感染)、牙龈炎和牙周炎的发病机制以及牙周病的遗传易感性。 ● 纳入了2018年牙周病和种植体周病新分类。 ● 包含了基于最新循证证据的牙周病和种植体
本书是 转化医学出版工程 丛书之一,入选 十三五 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是我国关于精神分裂症的精准医学临床诊疗指南。全书不仅详细介绍了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诊断、病因机制,更重要的是在目前国内外有影响力和较为公认的精神分裂症研究的基础上,全面梳理出一些可用于精神分裂症临床精准诊疗参考的包括遗传、表观遗传、生化、免疫、代谢、脑影像等多模态生物标志物,为精神分裂症临床诊疗提供了客观精准的参考依据和指导。本书可作为临床医师、精神医学科学工作者和研究生的参考书。
疼痛恐惧是影响人们常规进行口腔检查和治疗的首要因素,局部麻醉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后续治疗的效果。如果麻醉效果不能令患者满意,那么医生势必会在治疗中遇到很多困难。与此同时,绝大多数的口腔医生也对口腔局部麻醉存在或多或少的疑问。 这本书《口腔局部麻醉精要》的写作目的,正是为了帮助口腔内科医生和口腔修复医生,真正地掌握好前沿实用的口腔局部麻醉技术。它介绍了目前常用的麻醉技术和药物的适应证、剂量说明,以及各自所存在的优缺点以供各位口腔医生选择。此外,本书还为口腔医生的日常诊疗提供了特殊且必须的麻醉辅助技术和方法以供学习参考。第2版在第1版的基础上,新增近1/3内容。
祝墡珠主编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学科示范案例》以全科医学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要求为纲,针对全科医疗临床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真实病例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社区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标准诊疗过程和处理规范。与此同时,本书希望通过 139例典型的病例讨论,培养全科医生 基础联系临床,举一反三 的诊疗能力。 本书的读者对象除了全科医学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也可供医学院的本科生、研究生、从事全科临床工作以及其他专业的医师使用。
本书系作者根据其曾祖父贺季衡先生生前未能出版的《指禅室医案》原稿整理。贺老先生系孟河名医马培之先生之高足,又了丹阳贺派,辨证用药,独树一帜,闻名遐迩。适逢抗战爆发,书稿未能付印。经过辗转周折,封存了84年的书稿终于面世。全书选取了贺老先生毕生临床的精华病案,涵盖内外妇儿各科,特别宝贵的是病案中保持了连续完整的病情变化及用药转归,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全书分为上、下两篇,共17章。上篇共三章,为学术思想总论,由常佳怡独立编写。 章总结当时龙江中医的发展概况,通过分析社会、历史、地理、气候、风俗等因素, 读者概览彼时彼地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学术环境,以助读者理解抗战时期龙江医家学术思想形成的 性与局限性;第二章总结抗战时期龙江医家除学术特点外的群体特点;第三章基于《月刊》原文,对彼时龙江医家学术思想进行归纳、整理,并高度凝练,以便读者总体把握其学术特点。下篇为第四章至第十七章,由龙江医派研究团队合作编辑整理,将纳入研究范围的《月刊》论文按照学术内涵进行分类,并将原文句读和异体字修改为现代规范用法,以供读者思辨探源。
本书简明扼要地阐述了超声基础知识和全身血管解剖特点,并基于四大部分(基本概念、头颈、腹部、四肢)展开讨论,每一部分均由病例图像引入相关疾病概念,并提供了相关诊断思维导图,希望有助于读者理解并提供超声诊断思路。一份优质的超声诊断报告应重点突出、言简意赅,本书提供了部分超声模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超声检查结果,希望读者能汲取相关思路和表达逻辑,让超声报告 简约而不简单 。 本书旨在为血管超声医师提供常见疾病的诊断理念和思路,予临床实践以指导。由于医学发展迅猛,各种概念更新不断,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尽量引入观点和技术,并反复强调临床思维的重要性,但 笔有所短,术有所长 ,遗漏和偏颇在所难免。为避免与市场上现有的专业书籍重复,充分体现本书的差异性:血管相关解剖学、适应证等内容不做长篇累述,
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是医疗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反映了一个医院的应急处置能力和整体医疗水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急危重症患者数量增加,急危重程度不断升级。危重病医学是以危及生命的急性重症患者作为服务对象,更多地关注由不同疾病所诱发的单个或多个器官的急性功能衰竭及各器官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把各器官或系统功能损伤作为疾病延续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组成部分,将其作为整个抢救过程的切入点。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关键在于迅速明确诊断,多学科协作,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病情恶化,挽救病人的生命。我院从近三年医院抢救成功的病例中选取经典病例报道形成汇编,供各位同仁参考。
本书作者已经进行了20年的隐形矫治器应用,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与体会。书中以大量的临床病例为例,从病例设计、与技师的沟通、治疗的策略及治疗的注意事项等方面详细介绍了隐形矫治器在各种错牙合畸形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无论是对隐形矫治器初学者还是成熟的正畸医生都是很好的指导与参考。 提供了不同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包括隐适美矫治系统)的临床理论与实践信息 提供了使用不同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矫治错牙合畸形的简单、可靠的方法 详细解释了如何使用隐形矫治器来治疗特定的错牙合畸形 由两名著名的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领域专家撰写
本书自出版以来深受读者的推崇和喜爱!详细描述了当前的微创手术,包括腕管不稳定性、关节镜近端行切除术、关节镜无结扎TFCC修复、关节镜SLIC螺钉、关节镜不稳定性关节镜固定、手关节镜下关节镜骨折、关节镜
本书是 转化医学出版工程 肿瘤系列 之一,以作者团队的原创性成果为主线, 围绕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理念以及微创治疗新技术在食管癌诊治中的展开而进行。如在国内高发区发明应用食管脱落细胞采集器到食管内镜诊断新技术的应用以发现早期食管癌患者;从早期食管癌的内镜下切除到微创腔镜技术的手术应用;从术后辅助治疗到术前新辅助诱导治疗的综合开展;从单纯化疗药物治疗到生物免疫治疗,以及食管癌发病和发展机制的研究等。本书着重于食管癌诊断、治疗过程中转化医学研究的新进展和新思路,为食管癌的科学诊治提供新方向,为切实改进食管癌患者的远期生存及生活质量提供帮助。本书可供临床医师、医学基础研究人员、医学生以及从事转化医学研究的人员参考阅读。
全书分为上、下两篇,共17章。上篇共三章,为学术思想总论,由常佳怡独立编写。 章总结当时龙江中医的发展概况,通过分析社会、历史、地理、气候、风俗等因素, 读者概览彼时彼地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学术环境,以助读者理解抗战时期龙江医家学术思想形成的 性与局限性;第二章总结抗战时期龙江医家除学术特点外的群体特点;第三章基于《月刊》原文,对彼时龙江医家学术思想进行归纳、整理,并高度凝练,以便读者总体把握其学术特点。下篇为第四章至第十七章,由龙江医派研究团队合作编辑整理,将纳入研究范围的《月刊》论文按照学术内涵进行分类,并将原文句读和异体字修改为现代规范用法,以供读者思辨探源。
本书是由口腔全科医疗的优秀病例组成,作者为临床一线医生,评委由国内著名专家组成。本书涵盖了口腔全科病例的基本元素,系统介绍了牙外伤、根尖周病、牙周病、牙列缺损、龋病、磨牙症等综合治疗,以及前牙美学修复、咬合重建、畸形矫治、正畸后联合种植、口腔数字化技术应用等内容。每个病例包括基本情况介绍、术前检查、诊断、治疗计划、治疗具体步骤、复查、讨论、心得体会等,尤其突出诊疗过程和跨学科临床思维。
本书推广这样一种理念:儿牙医生需要首先基于家庭情况、儿童个体及其口腔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诊断,然后再决定是使用无创方案还是微创方案对其龋病进行治疗。仅仅进行修复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龋病问题。想要长期保持治疗效果,口腔健康的维护是关键因素。 本书向读者介绍了管理儿童乳牙列和恒牙列龋损的不同修复选择,为临床从业者提供了全面的、的信息来提高他们的临床操作。开篇章节对龋病的诊断、龋病风险评估、儿童行为和发育以及行为引导进行了全面概述,同时回顾了在控制龋病进展和保持口腔卫生中促进口腔健康与预防口腔疾病的重要性。 随后详细介绍了影响临床决策的不同因素,包括不同牙列的对比(乳牙列 vs 恒牙列)、牙本质龋在临床和影像上的表现(洞型及非洞型龋损)以及判断龋损是否为活跃龋等。 本书还为读者提供了无创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