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第3版的基础上做了全面修订,汇集了116种常见血液病的国内外诊断及疗效标准,并由近70位血液病学知名专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和体会,对诊断和疗效标准做了评论与诠释,以帮助读者在临床工作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各项标准。
依赖血液透析的肾衰竭患者数量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增加。对这些患者而言,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是他们的生命线。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血液透析通路建立与并发症处理是这些患者最主要的住院原因。而正确的临床决策,良好的设计及手术实施,可以使这些患者受益最大化,也减少了不必要的治疗费用。本书是从事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通路建立、并发症治疗及随访管理的医护人员临床工作的实践指南。无论是针对常见状况的基本处理原则,还是针对特殊棘手状态时的处理思考方式,本书都通过丰富的临床案例进行解读。
本书为“血液透析通路百例实战”丛书的手术分册,主要介绍开放手术建立透析通路以及通路并发症的治疗。以临床实际病例为基础,详细介绍各种透析通路的建立、血液透析通路并发症的处理、血液透析通路翻修手术原则和技巧。书中共收集病例118例,内容涵盖各种血液透析通路的建立方法和临床可以见到的通路并发症。每个病例包括简要病史、临床检查、影像学资料、手术方案设计、手术过程及手术注意事项。在每一大类手术或并发症后进行简要综述并配有补充阅读文献。全书配有手术照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DSA)、血管超声图像以及线条图等共400余幅,内容翔实,图文并茂,强调实战,使读者能够对治疗思路一目了然。
本书为血液透析护士层级培训的专业教程,内容包括肾生理功能与功能障碍的基础理论,血液净化各项技术的应用、护理操作、并发症及处理,透析质量管理、人文关怀、护理带教、护理科研等。本书突出系统性、专业性、实用性,并以《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SOP)》《血液透析专科护理操作指南》《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护理操作指南》《血液净化中心医院感染防控护理管理指南》为参考,制订培训目标与学习大纲,同时增加了拓展内容,以满足各层级透析护士学习的需求。
本书在第1版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共15章,以国家《血液净化标准操 作规程》为蓝本,结合临床护理实践,详细阐述了肾病基础知识,血液透析原理,血液净化技术的治疗原则、方法、护理及应急处理。同时,也介绍了血液净化的常用药物与检验、血管通路的操作技术及护理、患者体液平衡的管理、患者营养管理、患者运动及康复指导、血液净化室的环境及资料管理等。
流式细胞术是血液学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项实验技术。本书从技术原理和应用实例等角度,系统总结了流式细胞术在血液学研究中的应用与实践知识,内容涵盖造血干细胞、造血祖细胞、红细胞、巨核细胞与血小板、粒细胞与肥大细胞、单核细胞与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各类非细胞成分的流式检测核心技术,旨在为促进流式细胞术在血液学研究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和方法学指导。
本书是在第1版基础上的全面升级,从框架到内容均与前一版有较大差别。全书共10章,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发病现状、诊断及治疗,内容包括原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感染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肿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及其他类型噬血细胞综合征,同时对噬血细胞综合征伴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情况,以及噬血细胞综合征实验室诊断技术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技术、免疫化学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
《肺动脉高压临床病例集》展示了不同病因及疾病种类出现肺动脉高压的临床诊治病例,介绍了肺动脉高压临床常见疾病类型的诊治原则及技术,同时也涵盖了一些临床相对罕见的疾病类型,对于专业同仁,这些经验具有借鉴价值,而对于肺动脉高压初学者,则有助于迅速提高他们的专科诊治水平。
本书首先介绍了临床输血检验技术,包括临床血液一般检验、输血检验、血栓与止血检验、成分血采集技术等内容;其次重点阐述了临床输血,涵盖了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血液代用品的临床应用、输血不良反应与输血传播疾病等内容,条理清晰,简明实用。文中不仅汇聚了最新临床输血知识和观念,也综合介绍了编者和很多从事临床输血工作者的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可供高等医学院校的医疗、检验及相关专业的科教研、临床医务工作者、输血专业的研究人员及基础研究领域人员参考。
本卷主要包括血液病的主要症状、体征、相关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各种血液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改变、防治和预后,以及多种血液病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
《血液病理与遗传学综合诊断》依据现代血液病诊断新模式,即基于形态学(morphology,M)、免疫表型(immunotyping,I)、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C)和分子遗传学(molecule genetics,M)相结合的综合诊断模式,参照2017年《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WHO分类》及国内《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4版)和当前《中华血液学杂志》公布的相关血液病诊治标准的专家共识,结合作者多年丰富的工作经验编写而成。《血液病理与遗传学综合诊断》内容包括髓系肿瘤及其他相关血液病的诊断、髓外淋巴组织肿瘤、常见非肿瘤性血液病、常见非肿瘤性淋巴细胞增生疾病、分子遗传学技术、血液病理诊断形态学与免疫学相关技术,共六篇,35章,110余万字,图片600余幅,图文并茂,资料珍贵。
本书共分红细胞系统疾病、白细胞系统疾病、出血性系统疾病、血液病与其他系统疾病的关系、输血与造血干细胞移植五篇,包括血液系统的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断对策、治疗对策、病程观察处理、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评价。内容保持基础与进展并重,在介绍基本概念的同时,注重新知识的引入,使本书在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同时,不失科学性和前瞻性。 可供高等医学院校、临床、科研机关人员参考。
《临床血细胞检验学进展与应用》紧密结合临床检验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为满足临床检验工作中细胞形态学鉴别诊断的需求而编写。《临床血细胞检验学进展与应用》共分 7 章,分别阐述血细胞分析仪的发展历史及分析技术原理、血细胞分析全面质量管理、红细胞形态学变化及临床意义、白细胞数量及形态学变化的临床意义、常见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血小板形态学变化及临床意义、寄生虫或其他病原体引起的血细胞形态变化。《临床血细胞检验学进展与应用》系统实用,理论新、技术新,结合临床紧密,附有临床病例和血细胞形态图及仪器三维立体图。
本书是在结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和中国血液病专科联盟血液病护理联盟专家们数十年的血液病护理经验和护理研究前沿的基础上,结合单病种的临床路径汇聚而成的指导性书籍,涉及目前常见的多种血液系统疾病,可以有效地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掌握血液病的护理,规范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实践,保障护理质量与安全,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本书是国内部血液系统疾病护理规范专著,全书共分为五章:章为血液系统疾病一般护理规范;第二章是各类血液系统疾病的护理规范;第三章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护理规范;第四章是血液系统疾病常见并发症护理规范;第五章是血液系统疾病治疗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并附血液系统疾病常用药物。血液系统疾病护理,2017年出版,河南科技出版社,38元,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实践手册,清华大学出版社,60元,2016年出版。本书是
本书共四篇13章,主要包括绪论,血液学基础、血液学实验室检查及造血系统重建,放射性血液损伤效应及损伤并发症,辐射血液损伤的远期效应及其临床,外照射骨髓型急性、亚急性和内照射放射病临床,低剂量、过量和慢性照射的血液损伤临床,化学性血液损伤与临床,物理化学性血液疾病的护理等。每章正文后列有参考文献。本书是血液病临床医务人员、职业病与卫生防护人员及有关专业人员的重要参考书,亦可作为环境医学和放射医学专业的研究生教材。
本书侧重于将实验血液学基础理论与核心技术相结合,在介绍实验血液学技术发展简史和概论的基础上,以实验动物模型为纽带,将实验血液学核心技术联系在一起,系统阐述了流式细胞术、细胞影像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生物信息学技术、实验动物学技术、动物造血器官病理技术和电子显微镜技术等实验血液学核心技术在血液学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本书以病例为基础,介绍了表达CD30的淋巴组织肿瘤和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书中包含五大类31种肿瘤,共62个病例,病例资料完整,图片精美、丰富;同时收集、整理了参编作者单位常用的CD30抗体及平台信息等,可供从事淋巴造血组织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医生和病理医生参考。
生物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中蓬勃发展,在老年血液病综合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针对老年特殊人群在免疫治疗给药方案上缺乏安全有效、实用的有力证据。本书基于文献指导、专家论证、丰富的临床案例,总结了老年血液病常见的各类生物免疫制剂的给药方法、不良反应的防治,具有示范性和可仿效性,旨在为护理人员围生物免疫治疗期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从而发挥生物免疫制剂 效能、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血液系统疾病实验诊断规范》一书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肖志坚团队写作。覆盖血液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检验(临检、生物化学、溶血、免疫等)、血液病理(细胞及组织形态、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分子遗传、二代测序、出凝血等)、输血及移植相关实验室检查。以介绍实验方法为主,并对原理、临床意义、质量控制、注意事项等做相应介绍。我们将以《血液病诊疗规范(第2版)》为蓝本,写作内容涵盖诊疗规范中涉及的所有血液病诊断相关实验。
全病程管理是传统医疗与互联网医疗的融合,也是未来DRG\\\\DIP付费或者按人头包干付费等支付改革机制下必要的解决方案。本书是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在全病程管理领域8年探索的经验总结,主要介绍全病程管理的理念、个案管理的内涵、血液内科疾病常见症状体征、病史采集与专科体查、干细胞移植管理、血液内科疾病的全病程管理路径以及免疫治疗内容。多学科合作贯穿院前、院中、院后。力求推动中国个案管理方法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帮助医疗机构在新的支付体系下开启新的价值医疗和整合式医疗服务体系。 本书适合血液内科医生、护理人员,以及相关的个案管理师、社工、营养师、康复师、 药师、管理人员、陪诊师阅读参考。
本书涉及26种常见血液科疾病,涵盖了疾病编码、临床路径检索方法、标准流程和治疗方法等内容。本书内容翔实、查阅方便,不失为指导临床工作理想的参考书。可供主治医师为主的各级临床医师、研究生、实习医师阅读参考。借鉴此书的经验,将会继续组织相关专家对其他学科和 多种疾病进一步编写临床路径管理和释义。补充了“疾病编码”和“检索方法”两个项目,将临床路径表单细化为“医师表单”“护士表单”和“患者表单”,并对临床路径及释义中涉及的“给药方案”进行了详细地解读,即细化为“给药流程图”“用药选择”“药学提示”“注意事项”,并附以参考文献。同时,为帮助实现临床路径病案质量的全程监控,我们在附录中增设“病案质量监控表单”,作为医务人员书写病案时的参考,同时作为病案质控人员在监控及评估时评定标准的指导
本书在全面总结我国高血压防治成就与实际经验的基础上,对当前 外高血压学学科各领域的新进展、新成果及新方法进行整理和合理评价,对《实用高血压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修订,以满足今后我国高血压诊断、治疗、预防和研究的实际需要。本书围绕系统的基础理论、综合诊断方法和高血压科疾病治疗进行介绍,特别是对高血压学学科涉及的各种类型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原发疾病、靶器官损害与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既有明确的分类,又有详细的基础理论、系统诊断思路、全面检查方法和综合处理措施的介绍,强调要全面综合诊疗高血压患者存在的各种疾病;强调推进高血压分级诊疗和医院各科高血压协同诊疗,突出开展高血压防治是我国健康促进的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