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以发病急、症状重、疗程长为特点,是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类型。其中,以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为代表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进入成人肿瘤高发病率的前十大疾病之中。本书对血液系统急危重症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对出凝血疾病、贫血性疾病、肿瘤性疾病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并重点阐述了血液病急危重症的处理策略。全书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同时注重新颖性,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 /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lymphoplasmacytic lymphoma/Waldenstr m macroglobulinemia,LPL/WM)是罕见的惰性 B 细胞淋巴瘤亚型,年发病率约千万 分之三四。WM 最早于 1944 年被报道,因其通常分泌单克隆性 IgM、伴有浆样分化 淋巴细胞的形态特征而被认识。为了促进 WM 的规范诊疗与研究,2000 年国际华 氏巨球蛋白血症工作组(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Waldenstr m s Macroglobulinemia, IWWM)成立,2003 年 WM 的 IWMM 诊断标准形成,并沿用至今,从此 WM 走 向统一规范的研究之路。随着对其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特别是髓样分化因子 88 (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MYD88 L265P)位点高频突变及其激活布鲁顿酪氨酸 激酶(Bruton s tyrosine kinase,BTK)的发现,进一步提高了疗效,开启了 WM 的 BTK 抑制剂靶向治疗新时代。但仍有许多关键基础与临床问题急需解决,如 L
本书系由80多位我国血液学临床和基础研究的专家参加编写的高级血液学参考书,全书分总论,红细胞及其疾病,白细胞及其疾病,血栓与止血,其他血液病及血液学有关问题 (包括输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各种血液学问题)五篇八十七章。全书对造血器官的组织学、血细胞形态学、血液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血液遗传学方面的新进展均有详细的叙述,在红细胞、白细胞及其疾病,血栓与止血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方面收集了外新进展。书后有“实验室常用检查参考值”等五个附录。本书的特点是参加编写的专家学有专长,在内容上既有的成就也有国外的进展。 本书适于从事血液学工作的临床医师和研究人员阅读, 也可作为其他临床各科医师、输血工作者、医科院校学生、研究生的专业参考书。
为适应我国医学检验专业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需要,经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和卫生部医学检验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审议,决定对全国高等学校医学检验专业卫生部规划教材进行第五轮修订,同时修订实验指导。 本轮教材框架分为基础医学知识、检验技术和临床应用三部分。在上版基础上,精简基础知识内容,突出检验专业内容,强调与临床联系内容,并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所有教材的字数进行了缩减。因此部分书名做了微调,如《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改为《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血液内科与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外科、妇产科及眼科、耳鼻咽喉口腔科疾病密切相关,这些科的疾病均可出现血液病学问题,血液内科疾病也可首先表现为其他系统性疾病症状。笔者根据多年临床实践,将院内外会诊及专科病房查房中常遇到的相关问题归纳为提纲,组织各大医院血液内科同行编写了本书,供各科总住院、血液内科医师及其他专科医师和医学生参考。本书共分两部分,篇为科间血液病会诊,第二篇为血液病会诊。编写本书的初衷力求资料新颖,贴近临床,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郑月宏、王克勤主编的《血液透析通路的建立及维护(精)》由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的知名专家编写,重点介绍了不同血液透析通路建立的人路选择、适应证的把握、技术操作要点、相关并发症的处理及透析通路的维护,同时介绍了肾功能不全的机制、血液透析的原理及血液透析通路的解剖学基础、要求和术前评估,以及抗凝、溶栓药物的应用等。此外,还介绍了其他相关血管通路的建立及维护,包括临时血滤通路的建立、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等。本书关注细节,侧重实践,力图完整诠释血液透析通路,希望能够为从事相关专业的医疗工作者提供一些帮助。本书可供血管外科、肾内科、介入治疗科、普通内科等多个学科的中、初级I临床医师和研究牛阅读参考。
本书分4篇共17章。分别介绍了血小板的生成、调节、分布、寿命及转归,形态结构,生化及血型,生理功能与活化,增多症,减少症,功能异常,计数,形态,抗体检测,功能试验及凝血活性,代谢产物检测,流式细胞术在血小板疾病中的应用,造血因子,免疫干预,中医治疗,输注,血浆置换术等内容。 可供广大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和医学高等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本书为“临床疑难病例精析”系列书籍之一,收集了40余例血液系统的疑难病例。病例来自于上海市各大医院,其中不少是上海市医学会血液学专科委员会讨论过的。 本书有以下特点:,选择的疑难病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特别注重涵盖当前容易混淆的临床问题;第二,重视诊治思路,讨论内容说理清楚,反映各级医师意见,多数病例附有病理结论;第三,每个案例如有意见分歧,都请资深专家进行“评述”。 本书读者对象为血液科医师。
崔巍、韩冰编著的《血液系统疾病》以检验医师及临床医师为共同撰稿人,紧密结合检验和临床需要进行编写。全书共分八章。前四章重点分述了血液一般检验、红细胞检验、白细胞检验、血栓与止血检验,对检验项目的实验室分析思路进行了整理。后四章结合检验技术的发展和血液病的诊断标准,分述了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出血与血栓及其他血液疾病的实验室诊断。本书的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检验的技术人员和医师,适用于检验人员解释临床意义及评价检验项目价值的参考。
编者从大量病例中精选了150余幅具有代表性的 染色体异常G显带图片,基本涵盖了血液系统恶性肿 瘤各种典型的异常核型,并结合文献资料,对各种常 见异常的诊断和预后意义进行了说明,介绍了如何做 好染色体制备和核型分析的技术及经验。毛翠和应逸 编著的《恶性血液病细胞遗传学图谱》图片带型清晰 ,说明细致全面,不仅适用于从事细胞遗传学检测的 专业技术人员和血液内科临床医师,而且为临床医学 院校师生学习和了解恶性血液病的细胞遗传学知识提 供了参考。
本书为《临床护理指南丛书》之一,若13章,分别为:血液系统概述、贫血患者的护理、出/凝血性疾病患者的护理、白血病患者的护理、浆细胞病患者的护理、淋巴瘤患者的护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成分输血及护理、成分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骨髓穿刺技术及护理腰椎穿刺技术及护理等。本书涵盖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护理。本书内容简要,浅显易懂,层次清晰,并使用了图表。 本书适合血液科护理人员阅读。
崔巍、韩冰编著的《血液系统疾病》以检验医师及临床医师为共同撰稿人,紧密结合检验和临床需要进行编写。全书共分八章。前四章重点分述了血液一般检验、红细胞检验、白细胞检验、血栓与止血检验,对检验项目的实验室分析思路进行了整理。后四章结合检验技术的发展和血液病的诊断标准,分述了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出血与血栓及其他血液疾病的实验室诊断。本书的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检验的技术人员和医师,适用于检验人员解释临床意义及评价检验项目价值的参考。
本书总结了作者多年从事血液净化工作所积累的临床经验,结合文献复习,针对血管通路,生物相容性,抗凝剂问题及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感染等血液透析相关并发症及其防治进行了详尽系统的介绍。书中还对透析中存在的特殊问题,如:老年及小儿透析,透析患者的妊娠、生育及手术麻醉问题也进行了探讨,并介绍了长期透析患者容易被忽视的一些并发症以及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透析现状及透析对环境的影响也进行了系统地介绍。 本书将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管理细则及外一些透析中心的管理经验进行介绍,希望对同仁有所帮助。
胡晓梅、王彤主编的《邓成珊血液病诊疗传真》即是收集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血液科知名专家邓成珊的治疗经验。该书分为邓成珊从医之路、用药心法、治疗血液病经验撷英、治疗疑难杂症经验撷英四部分,是邓老从医五十年来的临证精华荟萃,汇集了大量邓老的临床验方验案、临证经验。
《周霭祥血液病临证集萃》介绍了周老近六十年来从事血液病工作的临证经验、诊疗思路,总结了他治疗血液病的学术思想,为很好地传承和发扬老专家宝贵的学术思想奠定了基础。全书共八章。第壹章医海求真,悬壶济世主要介绍周老生平及从医经历;第二章,主要介绍周老对中医血液病生理病理、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临证施治思想;第三章,主要结合周老自拟方,详述其创新思想的形成脉络;第四、第五、第六章,详述周老用中医思路诊治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紫癜病、紫癜风的临证经验;第七章,介绍周老诊治血液病常用的对药;第八章,介绍血液病典型医案。
《血小板疾病(第2版)》由侯明、戴克胜、彭军主编,本书曾于2009年出版版,当时目的是向读者提供有关血小板的生理和病理资料,以便读者解决或发现问题。编者们在完成本书的版编写后,由于科学的发展非常迅速,关于血小板研究的新的文献又陆续发表,有些甚至是该领域突破性的成果。因此在版的基础上,补充这些新的文献和资料不仅必要而且急需。该书修订时,为保持编著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原来参与编写的人员基本保持未变,同时又适当邀请了某些领域的专家参与进来,比如苏州大学戴克胜教授对血小板疾病基础部分的内容进行了充实和延伸,使得本书变得更加厚重和丰富。恰如当初编著该书的心愿,如能给读者提供有关血小板的相关知识,我们付出的汗水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