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有17章,系统阐述了心脏以及大血管疾病的超声心动图的临床特征,力求系统、完整地叙述心血管疾病病理解剖及分型、病理生理和超声心动图诊断要点。 本书的第1版出书至今已经10余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影像检验技术的发展,超声心动图这一学科也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因此本书基于国内外超声心动学的新知识、新进展,对本书进行了改版更新,更加切合当前临床医技人员和心血管科医师的需求。
本书以心脏标志物 高敏肌钙蛋白 (high sensitivity troponin,hs-cTn)为核心,阐述了其基础生物学知识(hs-cTn 的分子结构、生物学功能及正常生理条件下的表达和释放机制)、目前心脏标志物的检测方法、不同方法对 hs-cTn 的检测原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以及 hs-cTn 临床应用领域[如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其他心血管疾病(心肌炎)和非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与不同疾病的应用时机、对应的 hs-cTn 检测结果解读、各类疾病心肌损伤病理生理介绍、hs-cTn 与该类疾病预后评估的关联,同时还介绍了 hs-cTn领域的新研究进展、未来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全面且深入理解hs-cTn,从而更好地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中。相信本书对医学专业人士、研究者及医学生均有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
本书作者Richard A.Jonas在书中详细阐述了他和波士顿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医疗团队多年密切合作中所采用的现代医疗实践技术。该书包括许多精美图片,提供了许多关于所有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术中处理方面全面而详细的信息。此书不仅可以作为一本显示应该如何进行手术的手术图谱,更包涵了一种由诸多学科标准所支持的循证方法,以此来解释何时且为何应该进行手术,以及手术的风险、益处和潜在并发症。在近的15年来,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并继续以快速的步伐向前发展。现代的医疗实践比过去更需要由大型医疗团队所进行的合作努力,医疗团队不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外科医生,也包括儿科心脏病护士、儿科心脏病内科医生、灌注技师和呼吸技师、儿科心脏病监护医生、儿科心脏病麻醉医生、超声影像医生和MRI及心导管室的技术员。所有这些人
本书在*版的基础上,增加了2016及2017年典型病例,并对以前的病例进行了修正及删改,共收录了81个发生在心内科的案例,均为原发心血管疾病发生了变化,包括心脏破裂、肾功能不全加重、肝功能不全加重、严重感染得不到有效控制甚至恶化、心衰加重、上消化道大出血、脑梗死、脑出血、洋地黄中毒、严重高钾血症或低钾血症、严重高钠血症或低钠血症、严重低钙血症、突发室颤、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等。
本书共 20 章内容,以个案为主要讲解形式,主要目的是指导心脏病学家和放射学家在利用核医学图像评估心血管疾病时的一些实用的技巧。书中配有大量高清图片,清晰地阐述了 PET 和 PET/CT 、 SPECT 和门控 SPECT 、心肌灌注成像及核素心室造影等热点问题,并对核医学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巨大潜力进行了论述。
随着超声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拓宽了超声对血管和浅表器官的检查范围,尤其是超声影像的自身特点,即实时性、无创性、无放射性、高分辨率及普及性等,使其在血管和浅表器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血管和浅表器官已成为超声医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为此,我们邀请了此领域的10余位超声专家共同撰写本书。全书共分16章,前半部分介绍血管超声检查基础和血管疾病的超声鉴别诊断,后半部分介绍浅表器官疾病的超声鉴别诊断。综观本图谱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每一脏器各种较难鉴别的疾病归为一节,以便对比分析鉴别诊断。②重点描述疾病声像图特点,始终抓住超声鉴别诊断中“同病异图”和“异病同图”的重要线索。同时,每种疾病尽可能配有不同特征的多幅图像(包括典型与不典型的),并将不同疾病的类似图像编辑在一
《经导管心脏瓣膜治疗术》于2013年出版,是国内*部关于经导管瓣膜治疗(TVT)的专著。近年来TVT发展迅猛,已成为国际研究的热门领域,并取得了众多突破性进展。本次修订,系统总结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TVT领域所取得重要成果和实践经验,以及国际*、*的介入治疗理念、技术和器械。本书共分8章,在全面介绍各种瓣膜疾病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病理生理、临床诊断及传统治疗的基础上,重点详述了各种TVT介入技术,包括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二尖瓣修复术、心脏瓣周漏封堵术、肺动脉瓣及三尖瓣置换术,以及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和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等的适应证、患者筛选、手术器械、技术原理、操作要点、并发症处理及研究进展等,同时规范诊疗标准及操作方法。此外,还介绍了心脏超声在TVT中的应用及TVT相
本书为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管理提供了切实而必要的指导,对先天性心脏缺陷患者各生命阶段的治疗及护理情况作了介绍。该书编写团队成员均为具有大量临床经验的医学专业从业者,本书专门阐述了先心病患者在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包括新生儿、胎儿和婴儿 - 儿童和青少年 - 成人)的临床护理问题的连续性。本书按特定先天性心脏疾病划分章节,每个参考资源丰富并高度概括的章节介绍了特定先天性心脏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测试、治疗护理和与年龄组相关的结果,并包含了从多年在儿科心脏病学领域实践获得提示和技巧。这个颇具可读性的文本是一个伟大的学习工具和实用工具,便于医学生、医师和护士在面对先心病独特的临床挑战时加以参考。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临床上常见疾病,危及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并在创伤外科、肿瘤科、脑系科等多个学科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美国,VTE被认为是继上呼吸道感染后,第二个造成损失社会劳动日最多的疾病。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从VTE发生的频度和广度来看,显然我国同样也拥有世界上最多的VTE患者。因此,积极诊治VTE和预防它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但南于VTE在临床上涉及多个学科,既往一些临床医生所掌握的VTE诊治与预防知识多为零散的,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为此我们组织了多位我国在VTE诊治和预防中经验丰富的血管外科专家与他们的团队,共同完成了这本著作的撰写。本书分为总论篇l3章和各论篇27章,共40章,50余万字。它从基础理论、解剖学、病理生理学、流行病学以及临床诊治学等多个角度,系统、完整地描述了VTE,诠释了国
心电图运动试验是心电图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追溯其发展,从20世纪30年代起,运动试验就开始受到重视;在40—50年代期问,学者们对二阶梯运动试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至50年代中期以后,二阶梯运动试验逐渐被平板运动试验和踏车运动试验所取代。随着国际上相关研究的进展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在心电图运动试验的临床应用方面,也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1957年黄宛教授首先开展了二阶梯运动试验,该方法一直沿用至20世纪70年代末。直至我国上海可自行生产平板运动仪,我院才开始相对较多地应用平板运动试验。由于当时心电图记录为单导联、平板运动仪为手动操作、与心电图记录不同步等原因,每日接受平板运动试验检查的患者很有限。而自1984年引进了国外先进的平板运动仪后,我院心电图运动试验的临床应用逐年增加。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