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广泛使用,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攀升,侵袭性真菌感染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重要挑战。本书按照酵母及酵母样真菌、耶氏肺孢子菌、丝状真菌以及双相真菌的分类顺序对临床常见深部真菌的好发部位、危险因素、病原学诊断方法、诊断原则、抗真菌药物的推荐用法以及预防进行了详细阐述。本《手册》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明确、科学、实用的诊疗和预防建议,从而提高侵袭性真菌病的确诊率,规范合理用药,减少耐药菌的发生,并为患者提供更及时、准确的干预措施。
病毒是常见的感染性病原体。根据遗传物质类型,病毒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病毒感染往往需要综合治疗,多数病毒感染缺乏明确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急性病毒感染通常具有一定自限性,多数预后良好,临床以支持及对症治疗为主。少数病毒具有明确有效的针对性药物,尤其是部分慢性病毒感染,抗病毒药物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本书旨在进一步规范病毒性疾病的诊治及抗病毒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供临床工作者参考。本书中抗病毒药物的描述不涉及中药类药物。
本书系统回顾并总结了中国感染专业领域的学术发展情况,既对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的组织结构做了介绍,也对感染病学分会所取得的学术进步和成绩进行了综述,将精彩文献进行了摘要撰写,以期彰显近年来感染病学科的发展轨迹和前辈们敬业严谨的学术精神。本书可作为感染病学及相关专业医务人员的临床和科研指导用书,可供卫生管理人员参考使用。
《炎症性肠病临床、内镜与病理学》是我国部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炎症性肠病的实用性参考书。全书共分14章,除简介了与炎症性肠病临床、内镜及病理改变密切相关的解剖学与组织学知识,以及炎症性肠病的定义与分类等基本概念外,重点介绍了特发性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临床特征、病理改变及内镜表现,以及这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此外,还分章介绍了临床上易与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发生混淆和诊断困难的各种常见的结肠炎症性疾病,包括与感染、肠道动力学障碍及血管灌注不足相关的结肠炎、各种治疗性介入措施所致结肠炎,以及不常见的淋巴细胞性及胶原性结肠炎等。《炎症性肠病临床、内镜与病理学》也专列章节介绍了炎症性肠病与结直肠恶性肿瘤的关系。最后,为了使读者对炎症性肠病有系统的了解,以录形式介绍了我国
《移植感染(翻译版)(第3版)》主要讲述了,作为对由该领域迅速进展带来的挑战的思考,本文的编辑及参与者已发现移植感染知识方面的进展和空缺。每个主要的移植人群都有独特的风险因素和感染流行病学特征。由于供者所致病原体的传播及移植介入具有地域性的多样化的人群,现在发现重要的流行病学的变化。本文的临床价值通过对常见并重要的感染(包括肺部、皮肤、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的感染)的讨论进一步证实。患者感染的病原体及其治疗本文加以详细描述。进入临床实践的用于免疫损害患者的疫苗和革新的治疗方案都要充分评估,例如已采用的免疫疗法。在每个病例,重要的临床决策问题需要确认,例如感染控制,免疫抑制调整和预防性抗感染。另外,作者看到了重要的临床争议和每个问题的趋势以此来引导读者看到时刻变化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