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整理总结了中医、中西医结合有关肿瘤防治的理论、实践经验和研究进展。包括总论、各论及肿瘤常用方药三部分,着重讨论肿瘤的病因、病理和中医辨证治疗法则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中西医结合提高肿瘤疗效的方法和途径,防止肿瘤复发与转移的可能性,以及患者的营养与饮食治疗、康复与摄生等;并讨论了20余种肿瘤的现代诊断要点及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肿瘤常用方药主要介绍肿瘤常用方剂,其中包括著者的临床验方,对各种抗癌中草药除性味功用和主治应用外,还对其主要成分和现代药理研究进行了整理,以及对肿瘤患者常用食物进行介绍等。
这本书绝非仅仅是 17 个关于淋巴瘤患者的故事,更 是 17 个生命于困境之中所展现出的无畏姿态。这些故事 恰似夜空中璀璨的星光,照亮了我们对于生命的认知,也 为那些正在与病魔苦苦抗争的灵魂指明了方向。 身为一名医生,我目睹了他们从深陷绝望到重燃希望 的华丽蜕变。犹记那位年轻患者,初诊时的痛楚不堪,眼 神中的迷茫与恐惧,以及治疗期间的苦苦挣扎与煎熬。如 今,他已成为一位自信的丈夫,爱情成为他战胜病魔后最 为美好的礼物。他重新拾起了对生活的热忱,尽情享受着 每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这些故事一次又一次地提醒着 我,生命的韧性是何等强大,即便面临艰巨的挑战,也能 够绽放出绚烂的光彩。 每个故事皆饱含着真实与感动。您将读到他们的与苦痛,也能够体悟到他们的坚韧与勇敢。他们究竟是如 何于绝望之中觅得希望,并
本书集合了众多乳腺癌领域及康复护理领域的资深专家,梳理临床诊治尤其是康复过程中患者提问频率的话题,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予以解答。本书对术后的治疗随访、功能康复、心理健康、淋巴水肿防治、日常饮食宜忌、外形维护等领域的问题进行细致入微的解答,让乳腺癌患者生存期延长的同时,所伴随的疾病也获得及时有效的诊断与治疗,患者的生存质量亦能得到显著提高。本书同时也收集了众多康复之路上稳健前行的患者分享的经验与感悟,这些经验与感悟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病友的关怀,为正在康复之路上彷徨的患者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本书梳理了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肿瘤发展历史和相关临床实践,总结了大剂量维生素C药代动力学特点和治疗肿瘤的分子、代谢机制,明确了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肿瘤疗效影响因素和临床优势方案;围绕大剂量维生素C抑制肿瘤的靶点、信号传导通路进行了深入分析,凝练了肿瘤患者用大剂量维生素C精准治疗的代谢表型、疗效评价方法,绘制了肿瘤患者用大剂量维生素C精准治疗代谢和分子图谱。本书基于大剂量维生素C单一药物治疗肿瘤疗效“脆弱”的现实,详细介绍了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溶瘤病毒治疗、中医中药、能量限制、正分子治疗及大剂量维生素组合9种强化治疗方法及其协同作用机制,为提高肿瘤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效果提供了新思路。
本书主要讲述消化道内窥镜共通的 学习心得 ,由 上消化道 下消化道 胆胰 各个领域的检查方法及相关要领,以及 学术活动 等项目构成。特别是 学术活动 的项目,从科室会议、抄读会到学会论文发表,再从临床研究的提案到计划书制作、病例报告填写、原著论文创作等,这些都成为此类书中没有的 卖点 。
《肿瘤放射治疗学》是肿瘤放射治疗方面的权威著作,至今已出四版,自版问世以来就广受赞誉,至今在全国范围内仍然被广泛采用的肿瘤放射治疗学教科书,对肿瘤放射治疗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放疗设备不断更新,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创立也层出不穷,大幅度地提高了肿瘤的诊治水平。在肿瘤放射治疗学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决定在前四版的基础上进行精心修订,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主任李晔雄教授担任第五版的主编。李晔雄教授作为肿瘤放射治疗方面的专家,承担国家多项临床和基础研究课题,在一线从事教学和研究数十年,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肿瘤放射治疗学》第五版,基本保持了此前版本的写作风格和内容体例,汲取了国内外肿瘤放射治疗的先进经验,强调理论基础与临床实践的完美统一。全书共二十篇,包
人类抗击癌症投入不菲然而结果不甚理想。本书作者提出了“癌症是一种代谢病”的全新观点。全书分21章详细介绍了这一理论的证据及相关临床实践。作者围绕癌症起源的争议现状、以往研究的癌症模型、正常细胞和癌细胞的能量学研究、癌细胞的呼吸功能和引起癌细胞呼吸障碍的关键环节、线粒体的终极抑瘤性及其转移的生物学特性等大量医学研究做了总结分析,提出癌症起源于代谢异常的观点,将癌症的问题定位于细胞质而不是细胞核,从而对现行的癌症治疗策略做出重新评估并研究设计了癌症代谢治疗的新方法??生酮饮食,将其应用于临床治疗和癌症预防,为当今抗击癌症提出了新思路。
本书主要介绍了外泌体的研究进展、基本生物学特征;外泌体的分离纯化及检测技术;干细胞及其外泌体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和机制;外泌体作为微环境重要组成在机体病理生理平衡中的调控机制;外泌体在肿瘤发生发展、分子诊断与精准医学中的作用;外泌体及其分子标志物检测技术及临床应用评价;工程化外泌体的基础与临床应用前景。
本书是当今肿瘤生物学领域最具权威性的专著,作者从大量文献报道中梳理出已被认可的肿瘤研究理论,形成关于肿瘤发生发展的清晰理论脉络,将近30年来癌生物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系统而全面地进行了论述,帮助读者建立起肿瘤研究的科学理论框架和分支网络,深入理解肿瘤遗传学和肿瘤表型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肿瘤研究和治疗的方向与挑战。本书第二版仍然与第一版一样,共分为不同篇幅的16章。第二版也继承了第一版所建立的理论框架。1~6章涉及的是当代分子肿瘤学的早期理论发现,这些章节变动较小,第7章及之后发生了重大进展的领域的相关章节更新较多。
本书是一位医生也是留美归国的资深外科学研究者,在长期的癌症研究与临床实践中,不断观察与分析所治疗过的癌症病人,并且不断自问的工作札记,真实记录了与癌症抗争的探索历程。面对万病之王--癌症的肆虐,书中逐一揭示癌症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癌症病人能否康复甚至痊愈?传统的手术、化疗和放疗到底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能给癌症患者带来什么样的获益?传统中医中药在抗癌治疗中有什么重要性?心理状态对癌症患者的预后有何影响?肠内微生态和肠内营养对患者整体有何影响?通过大量的研究探索和反复的临床实践,她坚定的认为,以恢复/重建患者自身免疫功能或自我疗愈能力为核心,走中西医整合的之路,才是癌症患者的生存之道。给广大临床医师和有防治癌症强烈愿望的人们指出了一条充满希望的绿色通道。
线粒体是重要的细胞器,线粒体的结构功能异常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密切相关。线粒体为细胞提供能量,并通过产生活性氧(ROS)、代谢中间产物和还原性小分子等来调控细胞的代谢、信号转导、死亡等过程;同时,线粒体DNA(mtDNA)的异常表达与人类的肿瘤形成也存在着复杂的关联。《线粒体与癌症》围绕线粒体结构功能异常与癌症的关系,以线粒体和癌症基础理论为切入点,系统阐述线粒体动力学、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ROS、线粒体代谢中间产物与表观遗传调控、信号通路、mtDNA和线粒体相关细胞死亡在癌症发生发展、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和机制。《线粒体与癌症》不仅有助于专业读者系统了解线粒体结构功能及其在癌症发生及诊疗中的研究进展,对其他线粒体相关疾病的机制探索和治疗研究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共分为两篇19章。篇概述篇,主要包括肿瘤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简介及相关基础知识。第二篇临床篇,包括肺癌、乳腺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原发性肝癌、胰腺癌、肾癌、尿路上皮癌、宫颈癌、卵巢癌、脑胶质瘤、头颈部鳞癌、甲状腺癌、恶性淋巴瘤、白血病、皮肤癌及黑色素瘤和非基于肿瘤类型的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等。每章均按照流行病学及分子生物学特点、靶向治疗药物及临床试验进展、免疫治疗药物及临床试验进展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为读者提供新颖、全面的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药物相关临床试验进展知识。附录部分整理了目前美国FDA和我国NMPA批准上市的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药物。
大量的成功案例证明,癌症不等于无治!许多癌症患者能够活下来,表面看是个体幸运的奇迹,实际上是他们经过规范的专业治疗,随后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康复办法。 本书精选了80位抗癌6年以上的卵巢癌姐妹的演讲记录,真实地反映了每一位抗癌达人艰辛的抗癌经历和抗癌心得,不仅反映了她们对生命的执着,对人生的思考,对家人的挚爱,而且通过诸多个性化成功案例,深刻地揭示了卵巢癌的一些共性问题与特征,对于患者科学认识卵巢癌特征和特点、正确选择医院和医生,以及如何促进医患互信、避免误诊和过度治疗、加强手术后的全方位调养,都具有指导价值。 非常适合癌症患者、家属,以及女性朋友阅读,也可作为临床医生的参考书。
《贝塞斯达临床肿瘤学手册(原书第5版)》是一本全面阐述癌症管理的参考书,着重强调了可用于病情快速变化的患者日常管理的实用信息。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及综合权威机构的医生编写,内容几乎涵盖了所有恶性肿瘤。第5版在上一版的基础上做了全面更新,并增加了 肿瘤免疫的基本原理 等内容。《贝塞斯达临床肿瘤学手册(原书第5版)》侧重于介绍临床实践内容,重点为读者介绍每种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以及临床试验结果。
《妇科恶性肿瘤的近距离放射治疗(第2版)(精)》全面地阐述了妇科恶性肿瘤近距离治疗的发展过程及临床经验,重点叙述后装放射治疗,并首次在国内系统地介绍252锎中子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有关知识,包括放射物理、放射生物,特别对SL(N)标准治疗程序及其临床运用作了详细的说明,并附有图谱和病例示范。对从事妇科恶性肿瘤治疗的相关学科的工作者,本书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专业参考书。本书的写作风格、章节内容与以往不同,内容包含着历史简述、经验介绍、基础与临床知识、图谱、应用说明,但都力求简明、实用。
本书由来自肺癌各领域的权威专家所著,介绍了非小细胞肺癌诊治各方面的*进展,如肺癌驱动基因、新型放疗及免疫治疗等诊治新方法,同时对基于分子诊断的靶向治疗、各种特殊类型肺癌的个体化治疗也进行了详细的叙述。本书可供肺癌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分3篇35章。篇为肿瘤代谢重编程,主要介绍肿瘤细胞主要营养素代谢变化及机制,包括糖代谢、脂类代谢、蛋白质/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线粒体代谢、微量营养素代谢、水代谢、活性氧代谢,以及肿瘤细胞自噬异常、微环境代谢和肿瘤代谢异质性等。第二篇为肿瘤患者代谢紊乱,主要介绍能量代谢紊乱和主要营养素代谢异常变化及机制,包括糖代谢紊乱、脂类代谢紊乱、蛋白质/氨基酸代谢紊乱、微量元素和水代谢紊乱,以及免疫功能紊乱与代谢异常、恶病质代谢紊乱和微生态紊乱等。第三篇为肿瘤代谢调节治疗,利用肿瘤代谢特点和高度异质性进行多代谢靶点综合干预,特别是肿瘤不同代谢靶点的肿瘤治疗策略。
王明荣、周纯武主编的《中华医学百科全书(临床医学肿瘤学1)(精)》包括了肿瘤病理学,肿瘤病因学,肿瘤流行病学,肿瘤细胞生物学特征,肿瘤形成的分子基础,肿瘤的诊断基础,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肿瘤的预防等。以肿瘤学基本原理和现代进展为基础,充分剖析恶性肿瘤的病因学原理,揭示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规律,对恶性肿瘤的发病学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紧扣前沿的描述,并对临床上肿瘤的诊断新方法也作了详细介绍。
《肿瘤患者营养程序化诊疗及典型案例》以典型案例讲解肿瘤营养,共分为五章。**章介绍了肿瘤患者营养治疗现状,包括肿瘤患者营养状况流行病学、营养治疗现状和营养治疗的意义,为肿瘤营养治疗的必要性提供依据。第二章详细阐述了肿瘤患者营养程序化诊疗,包括营养诊断、营养教育、肠内营养、肠外营养、营养监测与营养治疗疗效评价、家庭营养及营养质量控制等内容,为肿瘤患者营养治疗的开展提供坚实基础。第三~五章为典型案例,针对肿瘤手术患者、放疗患者、化疗及姑息治疗患者营养不良特点的差异和营养治疗的特殊性分别论述,为临床实施同类型患者营养治疗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的癌症,也是目前肿瘤学领域**挑战性的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诊疗(MDT)模式是攻克肺癌诊疗的**组合。本书针对遴选出的23例具有代表性的肺癌案例,复盘这些案例如何利用MDT方式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科学评估,从而精准化、个体化解决肺癌诊疗中各种有关问题,并全面介绍了不同医院应用MDT模式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全过程,对如何开展肺癌诊治起到示范作用。全书内容丰富实用,涉及的内容来自临床并紧密结合实践使诊治过程得以升华,对推动肿瘤学领域MDT的发展将有很大帮助。
《Rizzoli肌肉骨骼系统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图谱(中文翻译版)》汇集了世界著名骨肿瘤诊治中心 Rizzoli 骨科研究所在肌肉骨骼系统肿瘤及肿瘤样病变领域的珍贵临床资料,内容包括各类骨与软组织肿瘤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组织病理学、病程分期、治疗及预后等。此外,《Rizzoli肌肉骨骼系统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图谱(中文翻译版)》还对当前骨肿瘤前沿基础研究进展做了较好阐述。
《免疫治疗(中文翻译版,原书第2版)》主要介绍了免疫治疗在黑色素瘤、肺癌和急性髓系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临床进展,并重点关注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不良事件,包括皮肤毒性、肺炎、结肠炎和肝炎。此外,由于免疫治疗药物与化疗药物在反应模式和毒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临床试验中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仍然具有挑战性,因此,《免疫治疗(中文翻译版,原书第2版)》讨论了使用各种免疫治疗评估标准的临床意义和不足之处。《免疫治疗(中文翻译版,原书第2版)》是国外肿瘤免疫领域著作Immunotherapy第2版的首次中文翻译版,旨在为国内同行提供新的、有价值的知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