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共8章,第1章简要肌骨超声的适应证,介绍了骨、软骨、肌肉、肌腱、韧带、末梢神经、血管的超声成像,探头操作和病变的诊断要点;第2-8章详细介绍了手、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的规范扫查方法,观察各个结构的标准切面,同时配合了局部解剖、各关节的大体解剖、影像解剖图以及临床常见疾病的异常超声表现等内容。
全书共15章,从眼部、新心生儿颅脑、涎腺、甲状腺、乳腺、心脏、外周血管、腹部脏器、腹部血管、泌尿系统和男性生殖系统、腹膜后间隙及肾上腺、女性生殖系统和正常妊娠、皮肤软组织及肌肉骨骼及神经系统方面,细致阐述了超声医师必须掌握的超声标准切面知识,除提供了每个切面的声像图和示意图,还将每个切面的探查方法、断面结构、测量方法和正常值参考及临床价值等做了精要描述,图文并茂,易于掌握,是超声医师参考书。修订版对第1版全文做了校正,增加了第15章内容,即肌肉骨骼及神经系统超声切面内容,做到更加贴近读者需求。
和全书共10章,第1章介绍设备操作方法、探头持握、断面及彩色多普勒图像调节,第2-10章详细介绍肝胆胰脾,消化道,泌尿生殖系统,颈肾动脉,腹主、下肢动静脉,浅表器官,运动系统,心脏(包括B型、M型、多谱勒)各大脏器不同断面的扫查方法,断面的正常解剖,扫查要点,观察注意事项及重要器官的测量方法,同时还有典型异常病例分析及彩色解剖图。
《心超笔记》(第一辑)共8章,分别从超声心动图基础、心功能、心脏超声切面、血流动力学思路、冠脉循环、临床思路、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治疗这8个方面,用通俗的语言,清晰阐述了超声心动图各方面的知识。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每章节都设置了导读栏目,先对目前临床现状和误区加以阐述,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详述专业知识。不同于其他同类题材的专著,本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诊断思路作了充分说明,并将临床知识和心脏超声的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并非孤立地讲解心脏超声的内容,这一点非常符合超声医师的真实工作状态和知识需求,为尽快掌握相关诊断技术和技巧,打下基础。
面对复杂的神经系统疾病,如何通过不断变化的症状和影像检查做出正确的诊断?本书从4个方面为大家详细解读。第1章介绍需要重点观察的7个层面;第2章介绍脑部常用的各种影像检查特点、解剖及阅片方法;第3章介绍脑卒中的规范影像诊断流程和各种脑梗死、脑出血及其他脑血管常见病的症状、影像特点和病程诊疗;第4章通过症状结合图像来定性定位分析。
《CT读片指南》(第三版)沿袭了第二版的写作风格,覆盖基层常见病及多发病,仍然通过 CT诊断 和 特别提示 两个栏目,把CT诊断的思路渗透在读片的过程中,并就相关临床、病理及操作注意事项等在 特别提示 中进行了简单阐述。 第三版在第二版的基础上,根据WHO最新疾病分类,规范了疾病的命名,增补了一些常见病及部分少见病的CT表现, 其中增加神经系统疾病13种、头颈部疾病15种、呼吸系统疾病12种、循环系统疾病4种、骨骼肌肉系统疾病3种、消化系统疾病2种、泌尿生殖系统疾病7种,共增加了高清图片150余幅。同时删除了部分临床已少见病种,力求为读者提供重点突出、言简意赅、图文并茂的学习参考。
全书共3章,主要介绍如何运用超声引导对运动系统疾病进行小目标精准注射治疗,第1章极少了注射技术的器材及消毒、药物的选择、如何预防和处理严重不良反应,以及注射要点;第2章介绍了全身各个关节及周围组织的具体注射方法及注意事项,以及超声引导下筋膜液体松解专题。第3章从解剖到神经支配及手法介绍了上下肢各部位的神经阻滞。本书内容全面,图示丰富清晰,配合注射动态视频便于学习操作。
全书共分8章,内容包括肝、胆、胰、脾,泌尿系统、前列腺、子宫和卵巢,上消化道、下消化道、阑尾,心脏,颈动脉和肾动脉,腹部大动脉、下肢动脉、下肢静脉,浅表器官,运动系统和软组织各系统常见疾病概述、超声经典图像、示意图、解剖图、真人图示,超声所见重点描述,临床要点提示以及一些不是疾病但应该了解的回声,例如二尖瓣瓣环钙化、云雾样超声图像等。
《X线读片指南》(第三版)沿袭了第二版的写作风格,覆盖基层常见病及多发病,仍然通过 X线诊断 和 特别提示 两个栏目,把X线诊断的思路渗透在读片的过程中,并就相关临床、病理及操作注意事项等在 特别提示 中进行了简单阐述。 第三版在第二版的基础上,根据WHO最新疾病分类,规范了疾病的命名,增补了一些常见病及部分少见病的X线表现, 第三章补充了颌骨骨折1种疾病,第四章补充了支气管闭锁、间质性肺炎、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胸腔积液、胸膜转移瘤、孤立性纤维瘤、纵隔血肿、纵隔囊性占位病变7种疾病,第六章增加椎管狭窄、漏斗胸、鸡胸3种疾病,第七章增加了食管平滑肌瘤、食管憩室、食管异物、食管静脉曲张、胃扭转5种疾病,第九章增加了乳腺囊肿、慢性乳腺炎、乳腺脂肪瘤、积乳囊肿、乳腺错构瘤5种疾病,共增加了高清图片50幅。同时删
全书共7章,第1章用讲AHA分段解剖,评估冠脉各段的投照体位;第2章介绍左右冠脉、左前降支、左旋支的走行,针对各段异常病变的投照和评估,左主干评估难点,以及冠脉旁路移植术后的冠脉造影评估;第3章介绍心脏的三维结构与冠脉的位置关系,冠脉CT的图像对比,从常用投照体位利用剖面图和造影图帮助读者形成立体图像思维,同时介绍了一个快速掌握投照体位的自制立体模型;第4-7章介绍了各类疾病的造影检查和判读,包括狭窄程度、定量造影、PCI风险评估、心梗溶栓试验分级、Blush、Medina、Rentrop分级,缺血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的造影判读和左心功能的评估,以及冠脉造影的局限和血管内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等。
本书是编者从30万余例正常胎儿和14860余例畸形胎儿的产前超声诊断资料中精选出来的,并参阅了大量国内外最新文献编写而成。全书共26章:第1~5章详细阐述了产科超声检查细则及产科超声检查安全性、胚胎发生学、染色体遗传基本知识与胎儿畸形和正常胎儿超声解剖;第6~19章系统介绍了胎儿全身各器官系统及附属结构??胎盘、脐带的各种畸形的胚胎发生机制、畸形特征、超声图像特征、诊断分析方法及预后;第20~26章主要介绍三维超声、阴道超声、多普勒超声及介入超声在胎儿畸形产前诊断方面的应用,胎儿宫内行为及胎儿宫内治疗的现状和进展,胎儿畸形的产前遗传咨询等内容。本书附插图2000余幅,包括模式图、产前及产后超声图、实体标本照片及X线片,使读者对胎儿畸形有较为完整全面的了解。
全书共分5章,第1章介绍为了得到好的图像患者,设备,扫查都需要注意什么;第2章介绍了腹部各个脏器留图原则,解剖,基本扫查切面,显示方法,观察要点,显示不良时的扫查方法以及有异常时的留图要点;第3-4章介绍各脏器疾病准确的分类判定,各种常见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第5章介绍如何写好一份报告,如何用图解法进行记录。相信超声小白和年轻超人在临床中遇到的难题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诊断手段,如今已常规用于心脏手术和重症监护治疗病房。有越来越多的经过TEE培训的麻醉医师、心内科医师和重症监护医师在手术室和重症监护治疗病房提供这种检查服务,这些医师也面临着将众多新版TEE指南和日常工作结合起来的挑战。 《围术期二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实用手册(第2版)》就是为了在围术期使用TEE来发现心脏病变而编写的简洁且便携的实用参考书。 《围术期二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实用手册(第2版)》可以满足众多麻醉科、心外科和心内科医师的需求 一书在手,全面且与时俱进的TEE知识无忧。
本书从英国权威医学出版公司引进,是影像诊断的解剖学基本图谱。它在800多幅人体正常结构的X线、CT、磁共振、超声波、核素扫描照片上, 逐一标出解剖名称,帮助医学生(实习生)及临床各科低年资医师读片,辨别影像特征,以便做出正确的诊断。 全书共分10章,包括影像诊断原理与技术、上肢、下肢、脊柱、头部、大脑、颈部、胸部、腹部、泌尿生殖系统等。涵盖全身各个部位。经著名影像学专家、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放射科主任、博士生导师田建明教授审阅,认为本书收集的影像诊断方法较齐全,各种影像的图片都有,涵盖全身各个部位,图片清晰,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国内未出版过资料如此齐全的同类书,对提高放射科医师的诊断水平有积极意义。
作为国际公认的血管超声金标准教程,本书自出版以来受到国内众多血管超声专家的认可和读者的好评。本书是美国血管超声医师和技师资质认证考试的指定教材。从1983年第1版出版至今已历经38年,出版到第7版。2008年第5版引进国内后,受到国内读者的喜爱和认可,出版后很快售罄。第6版(中文版)于2016年出版,同样受到读者喜爱。新修订的第7版(中文版),依然保持简练的文字,由浅入深的写作手法,将背景知识、临床思路和诊断心得融会贯通于书中,全面细致地阐述了血管超声的基础理论,以及脑血管、四肢动脉、四肢静脉、腹部和盆腔血管等内容。与国内同类书不同的是,本书的内容密切贴近临床,对技术要点、探查手法、诊断依据及临床评价等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描述,附有临床病例和分析,以及**机构制定的相关规范,对临床工作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本书共6章介绍了颈动脉、主动脉、肾动脉、下肢动脉、下肢静脉等部位的血管扫查及观察、评估方法,第1-5章详细介绍了各部位血管的解剖、超声操作方法、扫查方法和正常图像、超声观察及评估方法、常见疾病与典型声像图、临床常用治疗方法及评估等方面内容。书中不仅有针对年轻超人的规范操作,还包括了针对中高级超人的 个人笔记 要点提示 诊断要点 难以显示部位的检查技巧 等专栏,同时还有前沿的话题及指南。第6章还介绍了 穿刺部位并发症的评估 及 超声监测 等内容。
《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技术(第3版)》第1版编写内容仅21章,第2版扩编内容到27章,本版增加编写内容达到44章。并在本版中增加了临床实验室差错、标本采集、临床实验室质量指标、分析后质量指标 危急值、分析后质量指标 报告周转时间、质量控制计划、临床检验计算项目室内质量控制、临床检验批长度、分子检测室间质量评价、质量经济性分析、临床检验风险管理、POCT质量管理、临床检验的量值溯源、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在本版中又恢复了第1版中的第十九章、第二十章和第二十一章的内容。
超声作为下肢静脉疾病的金标准应用广泛,但对血管的超声扫描,检查技术及评估有着更高要求。本书从一线超人角度,第1-3章介绍了下肢静脉的解剖生理,检查各个静脉的扫查方法,常见疾病血栓、静脉曲张、水肿的诊断技巧、静脉移植术前评估等内容,第4-5章还介绍了理想超声报告的写作方法,典型病例分析和范例报告。文前有常见问题排行榜读者可以快速找到自己临床遇到疑惑的答案。
本书为影像诊断解剖学经典著作的*版,涵盖X线、CT、MRI、超声、核素扫描等多种手段的影像诊断原理与技术及各部位影像解剖学,包括上肢、下肢、脊柱、头部、大脑、颈部、胸部、腹部、泌尿生殖系统等内容。本书主要优势包括: 以图解的形式讲述人体各部位的影像解剖内容,中英文标注解剖名称,影像图片分类系统、全面 同一部位下逐层扫描,对重要解剖结构的范围进行明确勾画 从应用角度详解影像诊断原理与技术,简单明了 更新大量高清颅脑CT图像,新增诸如肩、膝、踝等大关节及眼眶、腰椎的MR图像,弥补一般影像学专著的短板 本书是广大影像学及临床相关学科医师和医学生学习影像学知识的***参考书。
本书第三版是在第二版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和修订,包括增加介入新技术和规范化的内容。本书以图解的形式描述基本介入诊疗技术、常见疾病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表现和分型,以及介入技术的选择、操作要点与技术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