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心源》,清?黄元御著,旨在弘扬四圣(黄帝、岐伯、越人、仲景)之伟业,阐发四圣典籍之精蕴。黄氏在此书中提出 枢轴运动 (圆 运动)之观点,并详加阐释,崇尚气化,首重中气(脾胃),兼及四维(心、肺、肝、肾)。方旨彰显,遣药简洁,配伍精当,符合临床。此书结构严谨、条理分明、文笔精炼、风格独特,读之令人耳目一新,堪称黄氏诸书之精华。清代冯承熙对黄元御及其著作给予高度评价: 向读黄坤载先生《素灵微蕴》《四圣心源》诸书,奥析天人,妙烛幽隐,每谓自越人、仲景而后,罕有其伦。 本次整理,增加 黄元御轶事数则 及 方剂索引 ,丰富原书内容且方便学习及临床使用。 解读《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研习 四圣典籍 ,须读此书。
本书据明 梅南书屋刊《东垣十书》整理。全书3卷。卷上以脾胃虚实传变论、脾胃胜衰论等论述脾胃学说的主要观点。卷中阐述脾胃病的具体治疗。卷下论述脾胃与天地阴阳、长降浮沉的密切关系,并结合病症提出治疗方法。全书列方61首,其中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等方剂,具有较好的疗效,至今仍为中医临床所沿用。本次整理新增方剂索引,便于读者查阅。
在脍炙人口的《经方实验录》中,有一段诵读《伤寒论》的生动场景: 明窗净几,焚香盥手,恭展《伤寒论》,凝神细读。 恍然见标题曰: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数大字。 窃谓在此寥寥数字中,仲圣垂教之精义,仿佛尽之矣。 仲圣在千百年前之昔日,以此法治病, 既至京师,为名医,于当时称上手。 吾人在千百年后之今日,以此法治病,亦 用之多验 ,与昔几无以异。 推而广之,后人在千百年后之他日,以此法治病,亦必效如桴鼓,与今日无殊。 当代《伤寒论》教材、《金匮要略》教材,乃是根据《伤寒杂病论》原文,进行 打散原文,重新组合 的按证分类。因此,每个学习伤寒、金匮的中医学子,都需要一本《伤寒论》《金匮要略》原文、原顺序的白本。这就是我们出版本书的初衷。以期读者在心无旁骛、反复诵读之中,能够开悟仲景医圣的 字外
本书系我国清代著名医家汪昂搜罗古今名方,精心整理编撰而成,书成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 全书共分3卷,以正方及附方的形式选录古今临床常用方剂700余首,其中正方388首。全书按方剂的功用性质分为补养、涌吐、发表、攻里、表里、和解、理气、理血、祛风、祛寒、清暑、利湿、润燥、泻火、除痰、消导、收涩、杀虫、明目、痈疡,经产等21类。每方除列述方名、说明主治,介绍组成及附方加减之外,并引录各家学说阐明方义。书后附有提供仓促救急之用的 急救良方 及养生参考的 勿药元诠 。 该书广搜古今诸家名方,汇集众说详加注释,选方切于实用,文字通俗简明,流传甚广,影响甚大,是一部简明实用的中医方剂学专著。 本次整理以清康熙二十一年壬戌(1682)刊本为底本,经过精心校勘而成。书前增加导读,书后附有方剂索引,便于读者查
《脉经》为晋?王叔和撰,成书于公元210-259年之间,是中国现存早的中医脉学专著。王叔和,名熙, 性度沉靖,尤好著述,博通经方,精意诊处,洞识修养之道(宋?林亿等进呈劄子语) ,他利用做太医令时搜求的各种脉学文献,先取《内经》《难经》以及张仲景、华佗等有关脉学方面的论述,旁征博引,采摭群论,然后根据自己的临床体验,按照 百病根源,各以类相从 的方法,若网在纲,依类编排,精心梳理,终于完成了《脉经》这部伟大著作。全书共十卷,九十八篇。卷一论三部九候,寸口脉及二十四脉;卷二、卷三则以脉合脏腑经络,举其阴阳之虚实,形证之异同,作为治疗依据;卷四诊四时、百病死生之分,并论脉法;卷五述仲景、扁鹊脉法;卷六列述诸经病证;卷七至卷九讨论脉证治疗,其中卷七以伤寒、热病为主,卷八为杂病,卷九为妇产科、小儿
《金匮要略》为东汉张仲景所著中医经典著作,总结了汉以前以前中医临床经验,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有部分外科妇产科等病证。《金匮要略》也是中国现存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著,是仲景创造辨证理论的代表作。古今医家对此书推崇备至,称之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书名"金匮",言其重要和珍贵之意,"要略",言其简明扼要之意,表明本书内容精要,价值珍贵,应当慎重保藏和应用。《金匮要略》共3卷25篇,第2篇至22篇介绍以内科杂病为主的多科病证脉治,论述精要,为读者提供了辩证论治及方药配伍的一些基本原则,是我国中医临床医学的奠基著作之一。《金匮要略》被古今医家赞誉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本次出版是以明赵开美影宋本为底本进行校勘。
本书主要介绍从古至今的中医器具,分为中医药用器物、中医医用器物和中医场所器物三个部分。首先,章分别介绍了药铲、药镰、药篓、药臼、药刀、药盆、药流等药用器物,并配以图片,方便读者对照阅读。第二章重点介绍了医用器物,如砭石、针具、刮痧工具、火罐、串铃、熏炉等。第三章重点介绍场所器物,如经络图、针灸铜人、医学经典书籍、牌匾、招幌等。书稿整体阅读起来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对于弘扬我国传统中医文化具有很好的作用
本书内容精当简洁,编排生动活泼,紧扣教材,配以同步的录音,通过声音重复记忆,帮助读者记忆中医药基础知识,实用性较强,适合中医院校学生和中医初学者使用。
本书是一本初学中医的参考读物。 为了使初学中医者对中医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的了解,本书按中医的体系,分为理、法、方、药四个部分,依次叙述中医的基本理论、生理、病因、诊法、治疗法则,以及方剂和药物的组成运用等。由于本书的编写目的,在于使读者在学后对中医治病的基本精神和基本方法有一个初步的概念,为进一步深入学习中医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特就中医的医疗特点“辨症论治”作了比较详细的叙述。可供目前一般初学中医者作为入门读物之用。 本次出版,对书中“辨症”、“某证”等术语未作改动,以供学习中参考。
丽水市古称处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环境优美,钟灵毓秀,被誉为 中国生态第一市 浙江绿谷 秀山丽水、养生福地、长寿之乡 。丽水人文传统充满生气,名士辈出,其中不乏名医圣手,自陈无择以降,而至庄虞卿,再至现今医坛的百花齐放,杏林传承,生生不息。 本人幼承祖训,投身医林至今已40余载,立足于临床工作,以疗效为导向,善于运用中医 治未病 理念辨证治疗内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兼通中医妇、儿各科,对于各类人群的中医体质辨识、亚健康调理有独到的经验,疗效显著,广受患者好评。本人创建、发展了丽水市中医院治未病科,在院内率先开展了中药冬令膏方等业务,结合当地少数民族畲医药特色,运用药膳食疗等手段进行中医药保健治疗工作。多年来在中医领域躬耕不辍、倾力奉献,推动了丽水市中医院的业务开展,引领了
《康治本伤寒论》是最小的伤寒论版本,因为精简,适合拿来构建伤寒论思维框架。但是康治本65条之间较为零散,缺乏有机的联系,这便为构建框架带来障碍。本书基于康治本框架,分类、补充出一个新的66条的新版本,这是一条快速接近 中医经典理论医学 的捷径,为此出版此 口袋书 ,方便更多人随时翻阅、口诵心悟。《康治本伤寒论》是最小的伤寒论版本,因为精简,适合拿来构建伤寒论思维框架。但是康治本65条之间较为零散,缺乏有机的联系,这便为构建框架带来障碍。本书基于康治本框架,分类、补充出一个新的66条的新版本,这是一条快速接近 中医经典理论医学 的捷径,为此出版此 口袋书 ,方便更多人随时翻阅、口诵心悟。
《药线点灸 神奇的壮医疗法》是 非遗广西 丛书的一个分册,是一本民族医学知识普及读物,以图文并茂的方式、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 壮医药(壮医药线点灸疗法) ,从壮医药历史文化及药线点灸的传承人物、理论基础、临床应用、传承发展等整体呈现壮医药线点灸的前世今生,重点介绍壮医药线点灸的发掘整理过程和传承发展的现状。传承和普及壮医药文化,增强大众对民族医药文化的认同感和广西人的文化自信。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天然的组成部分,本书分为植物类药材、动物与矿物类药材和常见治疗方法三个部分。内容既涵盖对于重要的中药药材的介绍,如人参、灵芝、金银花、三七、川贝母、艾草等植物类药材,雄黄、牛黄、鹿茸、水蛭等动物与矿物类药材,并配有图片;也包括对于常见的中医治疗手法的介绍,如针灸、拔罐、刮痧、推拿等,也有对应的图片以便读者阅读。书稿整体阅读起来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对于弘扬我国传统中医文化具有很好的作用。
本系列丛书内容以中医基础知识为主,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特点,选取与日常健康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帮助其树立对中医的正确认识,增进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册以小故事或情景对话为串联,引导儿童正确认识中医药文化,使儿童对历史上的 神医 树立正确认识,并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指导其学会运用简单的中医知识健康生活; 第二册以 药食同源 为主题,让少年儿童对身边一些常见食物的药用价值有所认识; 第三册以经络腧穴相关内容为主,使学生能够简单认识经络及其发展历史,并学会运用一些常用的穴位预防和缓解常见病痛,维持自身健康; 第四册前半部分以介绍中医传统四诊方法中的望诊为主,帮助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判断自身健康状态;后半部分以中医情志相关内容为主,帮助青少年对情绪树立正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手穴手纹诊治疾病的基础知识和常见病症的防治方法,是一本重点论述手穴治病的专著。本书汇编手穴中的经穴、经外奇穴、新针学位及感应点123个,荟萃诸多医家的临证经验,搜集成册。
陈树真主任医师为河北省首届名中医,河北省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和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出生于中医世家,师承河北省名老中医贾璞斋先生。自幼酷爱中医,熟读经典,对中医经典著作有很深的理解和深刻的亲身体会,崇尚经典,喜欢用经方治病。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0余年,中医基本功扎实,是名副其实的中医的传人,是中医事业的拥护者和捍卫者。精通医理,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学术思想鲜明,有很强的临床指导意义。 本书整理陈树真名老中医临证50余年部分临床经验及理论认识。全书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医家小传,主要介绍医家经历,着重介绍其从业经历和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第二部分为学术探讨,主要解析陈树真名老中医对中医理论的发挥与运用,其见解独特,发人深省;第三部分为临证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