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上海市静安区“朱氏内科疗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朱为康主笔撰写,将朱氏内科的传承与现代中医理论相结合,并就当下的社会现象和老百姓普遍面临的中医问题和误区,用通俗的文字做了详细解答。从 不起眼但并非人人懂得的如何煎药,到社会流行的各种养生方法,都以客观依据进行科普,纠正一些看似有益但却是有害的养生方法和生活习惯,以免老百姓求医心切反而得不偿失,为大家如何正确就医养生提供了帮助。
陈修园(1735-1823年),原名念祖,号慎修。福建长乐人。清代 医学家、教育学。《陈修园医学全书》收录他现存世的16部医学著作,包括《灵素节要浅注》10卷、《金匮要略浅注》10卷、《金匮方歌括》6卷、《伤寒论浅注》6卷、《长沙方歌括》6卷、《医学实在易》8卷、《医学从众录》8卷、《女科要旨》4卷、《神农本草经读》4卷、《医学三字经》4卷、《时方妙用》4卷、《时方歌括》2卷、《景岳新方砭》4卷、《伤寒真方歌括》6卷、《伤寒医诀串解》6卷、《十药神书》1卷。 陈修园的著作大多流传甚广,主要由于其文字质朴洗炼,畅达优美,且多以歌诀形式,其内容深入浅出,切于实用, 适合初学者作为入门参考书。因此陈修园的著作对于医学之普及有着深远影响。
国内第一中医药学府舵主徐安龙校长携团队创作,从东西方双视角解读传统中医理念和健康养生知识,讲解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对人体的独特认识,以及7类日常症状、30种常见疾病的医学常识和简易中医疗法,图文并茂,生动风趣,帮助读者从中医学的角度认识身体发现健康问题信号,并进行自我调理。本书为融合出版物,配有健康自测、一键查阅药膳谱、中医功法视频等多种融合出版资源,让读者轻松了解中医、体验中医,掌握自我保健常识。
扶阳基于重阳,亦即以阳为主导的思想,而这个思想几乎贯穿了中国文化的始末。扶阳的思想基础是阳主阴从,对于这个基础中医学者刘力红教授曾经做过长期的思考,并且把它写进了《思考中医》。但是如何付诸临床?在临床上如何起用?这一直是困扰着刘教授的一个大问题。2005年也是借着《思考中医》的因缘,使刘教授得遇心仪已久的“火神派”传人卢崇汉师,并最终成为他的入室弟子。入室之后,师父或训之以理,或示之以案,虽只是短短数月,但此中领受恐怕只有经历过百折困顿的人方能体悟。今天卢师的这部《讲记》问世,对许多诚心向医而又苦于没有门径的人更是值得额手称庆!既为《讲记》,当然是兴之所至,言之所至,不系统,也不完整,但亦正因为师处“兴”中,故其“言”也就不是一般的泛泛之言。有心人若能循此而入,其于医道将无大碍矣。卢
《一本就能看懂中医》 常学辉主编的《一本就能看懂中医(基础篇)》共围绕五个板块,即中医绪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病因学说及病机学说,从综合角度来为广大读者揭开中医神秘的面纱,轻松步入中医基础之门。 正如《黄帝内经》所说,传统中医取法自然、回归自然;天人合一、医食同源,这种感受会对你学习中医基本常识有更多的启发和全新的认知。 《一本就能看懂中医》 宋敬东主编的《一本就能看懂中医(体质篇)》前三部分,重在介绍中医体质的基本常识。如中医体质的概念、组成、体质偏颇的常见现象;并结合体质的测定、分类,让大家能够结合自身,辨清自己的体质。 第四部分至第十部分,对中医九种体质,尤其对八种亚健康体质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各种体质的不同症状、发病原因、易感疾病,同时指出了偏颇体质的改良良方,如食
《易纬·乾凿度》有云:“夫有形生于无形,乾坤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也。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离,故曰混沌。”太易、太初、太始、太素是宇宙天地万物形成的四个阶段,气、形、质具备,生命由此而生。《黄帝内经》是研究天道规律与生命规律的一部自然科学著作,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本书以《黄帝内经》原文为基础,分为上篇《素问》感悟、下篇《灵枢》感悟,所选篇章均为宇宙天地变化对人体生命规律的影响,同时作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阐释了自己的理解和解读。本书内容原创,思路独特,通俗易懂,实用性强,适合中医药工作者、中医药院校广大师生及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