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肾病临证经验》由王耀光编著
本书医案是作者从每年诊治的上万人次患者中,收集较完整的医案139例,涉及40种皮肤病,不求齐全,但求真实。本书推崇回归中医经典,以经方立规范、古为今用;全书体现"证病兼辨,首辨阴阳,谨守病机,因人制宜
尤怡于仲景之学钻研甚深。其所著《伤寒贯珠集》,不但对《伤寒论》原文进行了逐条注解,还采用以六经为纲,治法为目,以方类证的方法,对《伤寒论》原文次序做了重新的编排和归类,突出了伤寒治法特色。 《 应该这样读》本书的特色,主要是作者将本人如何读经典,如何领悟经典中的深意,如何将其灵活运用于临床之中的一些感悟著于书中,以期对学习伤寒的人有所帮助。经典还是那些经典,经方也一直在那里,但是大家学中医之难处就在于缺少名师指点,名师的经验分享,以及如何灵活有效地将经典运用到临床。
《长沙方歌括》为清代陈修园所著。聂惠民等编著的《长沙方歌括白话解(第3版)》中将《伤寒论》中113方的辨证要点、功能主治、方药组成、剂量等内容以歌诀形式编写,便于诵读记忆,是学习经方的入门读物。但因所
本书作者邓杨春对五运六气有独到认识,曾出版《运气传习录》,对运气要点进行解析,广受好评。因为运气差异会导致在不同的时空同样的诊疗方式效果波动,舌、脉、药与病机之间的联系并非完全不变,这也是中医历史上流派众多的原因之一,正所谓应运而生。因此,作者根据60年内逐年运气特点精心编写每年运气诊疗指南,以补四诊之疏漏,现初步编写己亥年到癸卯年这5年的运气指南,提纲挈领,化艰深为简洁,希望对广大中医爱好者有指导意义。
《奇难杂症精选》将《奇难杂症》、《奇难杂症续集》、《奇难杂症新编》三书的有关内容精选归纳而成,分概论和各病论治两大部分。在概论中,叙述杂病的辨证及治疗特点;在各病的论治中,按内科、外科、男科妇科、儿科、骨科、皮肤科、五官科介绍215种疑难病的诊治,内容丰富,实用性强。 《奇难杂症精选》供临床医师、群众参考、应用。
吉益为则著陆翔、郜峦、王旭光、许仕海校注的《药征/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成书于日本明和八年(1771),日本 汉方医古方派医家吉益为则著。 分为上中下三卷,书前有作者自序,书后有其子题跋。全书以53种药物为纲,每药下以主治、旁治、考征、互考、辨误、品考等分别论述。对《伤寒杂病论》中药证关系进行了由博返约、另辟蹊径的研究阐释。 书中引述内本草纲目》等中国本草名著,对药物逐项阐述。作者倡导以药代方、以方代证的临床学习思路,力求以方证求药能,探究药物主治重视实证亲试,病因病机上强调毒邪致病,治疗上强调药毒作用等。 本次整理以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藏日本天明五年乙巳(1785)平安书林斯文堂刊本为底本。
《医学传心录》主要讲脉诊、望诊、治病之主药、引经药,五个最常用的方剂为基础方,通过加减扩大治疗范围,以歌诀的形式叙述,简而明,病因赋,叙述伤寒、温疫、杂病、妇产等科疾病的成因、辨证论治要点和治疗。《医学传心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既为初学而作,可谓初学者的自学参考书,为入门之捷径。
胡世平师从王琦院士、唐祖宣国医大师,临床擅治肝胆脾胃及内科杂病,在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终末期肝病,胃肠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男性功能障碍,不育症,失眠等疾病治疗上具有丰富经验。《杂病临证备要》一书总结了胡世平临证近40年的宝贵经验,对于临床常见病、难治病的诊疗具有指导意义。该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介绍了胡世平的整体学术思想。第二部分包括对经典理论的再认识、古代医家诊疗思路的新拓展及中药毒药应用的新阐释等。第三部分为医案,总结了胡世平治验的20个临床杂病医案,梳理了临床诊疗的思路与用药心得。
《血证论》是清朝唐容川最有价值的代表著作之一,成书于1884年。全书8卷,综合了各种血证的论治,包括血证总论和170余种血论,选方200余首。论证用药颇有独到之处,是中医学目前有关血证的首创专著,其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