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与西医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中医除了治疗人的肉体,还治疗人的精、气、神。其精气神部分,比如经络穴位、五运六气、五藏六腑,便是与西医完全不同的概念,这些,都是中医 内证 的领域。 这是一本从中医视角谈解剖的书,它甚至不仅仅是一本谈人体奥秘的书,它所揭示的是人的生命与宇宙的交流的独特方式和通道,生命的运行与大自然的神秘关联。《内证观察笔记(真图本中医解剖学纲目增订本)》以道教文化和知识为背景,将中医的脏腑、经络等放在人体生命与宇宙自然的关系中进行说解描画,既有外在观察,又有内在实证,必然会对专门的医家,道家和中医爱好者产生极大启发。
1 本书是《神农本草经》的大字诵读版。 《神农本草经》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具有公认的临床指导价值,成为历代医家诵读的经典医书。 《神农本草经》全书载药365种,按药物功效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本书为《神农本草经》顾观光辑本。 为方便读者诵读,本诵读版对《神农本草经》原文采用 大字排版 。 对于初读《神农本草经》的读者,可以优先诵读大学《中药学》教材(高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出版)介绍过的、来自《神农本草经》的药物。本书特意附录了大学《中药学》教材对所涉及的《神农本草经》药物的阐释(采用 小字排版 ),以便读者将经典古籍与现代教材相互参考、融会贯通。
全书系统介绍了王万林教授的从医经历和学术精华,总结了王教授对常见乳腺疾病的独特中医诊疗思路及经验;书中从常见乳腺疾病(乳癖、粉刺性乳痈、乳岩)出发,对王教授常见疾病及常用方药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为读者在日常诊疗中提供了指导。并且书中还着重介绍了王教授的典型医案及跟师手记,还原了王教授诊治疾病的思路及遣方用药的依据。王教授以 中医为体,西医为用,病证结合 思想贯穿治疗各种乳腺疾病的始终。结合乳腺位于体表,又提出 整体与局部结合,内外并举 的治疗大法,以及 经乳同调,以通为用 的独特视角,对浆细胞性乳腺炎、肉芽肿性乳腺炎、晚期乳腺癌等乳腺疑难病种进行了独特的诊疗视角分析及总结。纵观全书,既有王教授诊治乳腺疾病提纲挈领的学术理论,也有细致入微的遣方用药心得,多层次多角度展现了王教授的医家风
本书是陈瑞春同志集40多年的临床、教学经验所完成的一部伤寒专著。从理、法、方、药等方面较为系统地论述了伤寒论的学术思想,提出了不少独特新颖且颇具学术价值的观点。
中医的脉学,有其合乎科学的部分,也有其不合乎科学的部分,我们要根据辩证唯物论的原则对中医脉学进行研究、认识、改造、实践,即研究中医脉学要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揭开其玄学的外衣,接受其合理的内核,既不是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与一孔之见,也不能逐一逐二地按照科学理论机械地去作对照,因为中医学理论并不全都是科学的。事实上,新中国建国二三年来,中医师在人民政府英明的号召之下都积极地要求进步,对于古老的中医学都愿意重新认识,衡以科学的评价。
刘清泉教授,长期从事中医急诊及危重症救治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非典及新冠疫情流行期间,他一心赴救,为国家抗疫专家组成员。 本书为刘清泉教授中医救治危重病医案集。书中案例大多是刘清泉教授在ICU会诊的病例。书中汇集刘教授诊治的29例病案,还涵盖了常见危重症。书后海附了数则其学生在老师学术思想指导下所诊治的危重症医案。 ICU的历史较短,至今尚未见ICU中医医案专著出版。对于ICU的中医医案如何整理,还缺乏可供借鉴的标准。ICU的疾病是危重且复杂的,治疗是综合且动态的,如何真实地呈现ICU场景,是医案整理的难点。在医案的整理中不可能回避现代的医疗救治技术、治疗药物,因为没有它们便不能游刃有余地去救治病人。此病案的介绍就是在取舍之间,摸索前行!
《卫生室的经方故事 第一辑》出版后,以其客观真切、朴实无华的风格,广受读者欢迎,畅销不衰,第二辑出版后也受到了广大读者的肯定,销售客观。故推出《卫生室的经方故事 第三辑》,内容和风格将延续第一辑、第二辑的特点,作者将讲述最新的卫生室经方故事,在临床实践中也有新的感悟,在医案中与读者分享。这是一位长年工作在乡村卫生室的医生平时所记录的经方案例故事,没有过多的理论阐述,更没有什么花哨的噱头、点缀,质朴真实,鲜活生动,干货满满,别开生面,读后让人耳目一新,获益匪浅,不得不由衷地钦佩,为这位乡村医生的智慧和坚守点赞!为中医经方的疗效喝彩!
《舌鉴辨正/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二卷,舌诊专*。清代医家梁玉瑜传、陶保廉录。成书于光绪二十年(1894),首刊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书中上卷分论白舌、黄舌和黑舌,下卷分论灰舌、红舌、紫舌、霉酱色舌、蓝舌和妊娠伤寒舌。每舌先作总论,后逐条绘图并叙其形象及具体辨证的方法,共计 149条。书后附有治白喉方及案例一则。全书图文并茂,条分缕析,有证有方,对内伤病的舌诊法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对后世舌诊法有一定影响和贡献。本次整理以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州固本堂书局刻本为底本。
本书包括《串雅内编》四卷、《串雅外编》四卷、《串雅补》五卷,合称《串雅全书》。该书是一部整理走方医经验的著作,搜集了大量的民间秘方、验方、单方等,突出了廉、验、便三大特点。本书对于研究民间医药知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此次整理精选佳本,且保持底本原貌,不做任何删改。本书可供中医各科各级临床医师参阅。
《 伤寒杂病论 大字诵读版是《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原文合刊,为方便读者诵读,《 伤寒杂病论 大字诵读版(第4版)》对全文采用大字排版,对具体方药采取小字排版,以当前教材通行的赵开美复刻宋版本为蓝本。 读者在心无旁骛、反复诵读之中,能开悟仲景医圣的 字外之义 。 《 伤寒杂病论 大字诵读版》适合中医学子、经方临床者、研究者阅读。本书是《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原文合刊。为方便读者诵读, 本书对全文采用大字排版, 对具体方药采取小字排版, 以当前教材通行的赵开美复刻宋版本为蓝本。
因工作过于劳累,本书作者释行贵禅师于一九九六年被诊断出罹患晚期结肠癌,并已扩散到子宫、卵巢、骨盆、腹壁等处。病后,禅师放下俗事(病前在医院做大夫),归隐少林,深研禅医,经过一番调养锻炼后,癌症自愈,遂以此经验治病医心,救人无数。本书汇集了作者20年抗癌经历,50年治病经验,一辈子修行智慧。
本书是《中医学笔记系列丛书(第3版)》中的一本,结构概括为“两栏四框”:①板书与教案栏:针对现行中医各种考试参照教材不一的情况,本书与现行**国家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相配套,综合浓缩教材精华,省去记录及相互参照时间,使学习效率倍增;②测试与考研栏:采众多中医院校、研究院所考研真题及中医综合历年真题,迅速提高考研应试技能,帮助成就高分理想;③医著精要框:介绍古典医籍中中医理论的名言名句,拓展知识结构,提高应试能力;④轻松一刻框:精选中外幽默笑话,激活麻痹和沉默的神经。
中医是世界上涵盖面*广的医学,治疗疾病非常有效,但在很多西医工作者和生物医药研究人员眼中,中医仍然备受质疑。 本书从生物医学与科学哲学的角度解释中医的概念和理论,以开创性视野掀开中医神秘抽象的面纱,为中医和西医的沟通架起一座坚实的桥梁。 中医是世界上涵盖面*广的医学,其喻意深邃,在科学界备受推崇。但中医概念和理论被艰难晦涩的古代语言所笼罩,常常被一些西方人士误认为是不科学的。 本书以开创性视野掀开中医神秘抽象的面纱,重新阐释中医理论中 气 及经络等概念,并将中医理论中的 实体 视为有助于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启发式模型。书中还论述了一些常见慢性病,如冠心病、肠易激综合征及癌症等的发病机理,并探讨了中西医并用的可能性。 作者以生物医学为背景,用简单清晰的文字来解释中医理论,其观点独特
1《中医临床辨证论治丛书》共5册,分别是《肝胆病辨证》、《脾胃病辨证》、《心肾肺病辨证》、《气血辨证》和《六淫病辨证》。 本书为丛书之一——《脾胃病辨证》。该书分九章,论述了脾胃病各种证型分属于哪些疾病,每个疾病均标明概念、临床表现、证机概要、治法、方药,以及临证用药加减。每节后均有小结,对于临床辨治疾病具有积极意义。
本书根据治未病理念,系统地梳理了卫生部公布的110种既是药品又是食品的药物,介绍其在日常的应用,注意事项,和药食趣闻,旨在指导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应用药食同源食品,解决日常身体早期不适症状和养生保健方法。本书特点:养生语言通俗化,养生方法便利化,药食易学易做,小毛病一吃就灵,小不适一用就好,成为百姓厨房的红宝书。后期以本书为蓝本,在电视台拍摄抖音系列。
本书详细阐述了醋、蛋和醋蛋的功效、用法、用量与现代研究,精选了古今醋、蛋、醋蛋食疗验方1100多首,对其组成、制用法、适应证等,作了通俗详尽的介绍,涉及内、外、皮肤、妇、儿、五官、肿瘤诸科200多种病症的治疗,所选验方简便,安全有效。 本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简明实用。它既可作为广大基层医务人员临床诊治疾病的参谋,又可作为普通家庭保健养生,自我诊疗的实用手册。
主要内容:是书以病证为纲,高效普适方为目,系统地论述了16种病证的高效普适方治疗,既有各家经验举隅,又有笔者临证体悟,更有切合临证的解读。比如:对胆道蛔虫病,倡用高效普适方乌梅丸、乌梅丸简化方、椒梅四逆散、椒梅排蛔汤、单味茵陈煎剂、单味生大黄粉进行治疗,各方之治,既有各家经验举隅,还有笔者临证体悟,更有切合临证的解读。本书特色:将各病的高效普适方(专方专药)汇而成集,具有高效、普适、简便、易用的特点,几无同类书籍,极具实用性,大能提高相关病证的疗效。
本书为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第五期,即 医论篇 。《医学衷中参西录》全书共八期,该书紧密结合临床,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深奥为浅显。其为文直抒胸臆,酣畅淋漓;纵横捭阖,新意频出;而又生动活泼,亲切感人。《中医论说集》乃张锡纯发表在诸多医学报刊的医论之汇编。该书医理与文理并茂,于探幽索隐,穷究博考之际,透彻论述中医临床奥旨。其医论逻辑缜密,说理透彻,举一反三没,启发思维。本书适合中医临床医生、医学院校师生、中医研究人员阅读。
本丛书是《一家人的小药方》丛书的姊妹篇 《一家人的小食方》系列丛书。两套丛书异曲同工,遥相呼应,旨在将优秀的中医药文化传播给大众。书中选择的大都是一些简单有效、药食两用的食疗小方,很适合普通人在家自己制作;这些药膳小方有些来源于中医古籍,有些来源于民间传承,都经过了长时间的检验,安全可靠,简捷易行。在筛选这些药膳方子时,我们也针对现代人的体质特点和生存环境,尽量选取*能解决人们常见健康问题的方子,并且按照不同特点,分别编成8本书,以适合不同需求的人群。
在温病教学与临床中,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前人论述言简语略,后人也多避而不注,因之有些概念不确,争议犹存;有的则被忽视,直接影响温病学术和临床水平的提高。 为了探讨上述问题,曾考究古籍,问道今贤,切磋于同人,验之于临证。作者历数载,略有所悟,遂即撮录,渐已成章。合而阐温病之理,分以述细微之处,力求切合临证实际,以提供学习与研究温病理论与临床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