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20-30元
  • 6折-6.9折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0-20元20-30元30-50元50~元以上
折扣力度:
1折-5折5折-6折6折-6.9折
筛选:
    • 内证观察笔记 正版原版增订无删减本 真图本中医解剖学纲目 无名氏述 人体奥秘当当自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医养生 中医视
    •   ( 3558 条评论 )
    • 无 /2011-10-01/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中医与西医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中医除了治疗人的肉体,还治疗人的精、气、神。其精气神部分,比如经络穴位、五运六气、五藏六腑,便是与西医完全不同的概念,这些,一是中医“内证”的领域。《内证观察笔记:真图本中医解剖学纲目(增订本)》是一本从中医视角谈解剖的书,它甚至不仅仅是一本谈人体奥秘的书,它所揭示的是人的生命与宇宙的交流的独特方式和通道,生命的运行与大自然的神秘关联。《内证观察笔记:真图本中医解剖学纲目(增订本)》以道教文化和知识为背景,将中医的脏腑、经络等放在人体生命与宇宙自然的关系中进行说解描画,既有外在观察,又有内在实证,必然会对专门的医家,道家和中医爱好者产生极大启发。

    • ¥27.6 ¥46 折扣:6折
    • 腧穴学(规划教材)
    •   ( 479 条评论 )
    • 罗永芬 编 /2018-06-01/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本书是针灸类专业的基础课。全书共分七章及一篇附录。*章为概论,主要阐明腧穴学的基本概念、研究范围及其在针灸专业课程中的发誓和地位,并逐节介绍腧穴学的发展、腧穴的命名、分类、主治规律、特定要穴及腧穴的定位方法;第二至六章分别介绍十四经腧穴的名称、定位、局部层次解剖、刺灸法、主治、配伍、古代文献选摘,及部分常用腧穴的现代应用与研究;第七章介绍经外奇穴;第八章为耳穴。附录主要收集了常用腧穴的歌诀,古代体表部位名称解释,腧穴别名索引。

    • ¥23.4 ¥36 折扣:6.5折
    • 五行针灸指南
    •   ( 1136 条评论 )
    • (英) 诺娜·弗兰格林著 ; 龙梅译 /2021-11-01/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五行针灸指南为一部翻译作品。原著者诺娜?弗兰格林从主要诊断、辅助诊断、治疗、治疗原则、治疗技法和穴位选择等方面,将自己多年的针灸临证经验与读者分享。原著者对五行针灸的治病特点总结为:抓住病人五行中主导的一行,针对此行治疗,其疗效显著。其中,尤其强调医患之间的良好关系,医者应对病人有真爱仁慈之心。 本次为十周年纪念版,在第二版的基础上进行多处修订增补,使之更切实用。将原书中的 附体 做了解释说明,改用 内障 。在实际临床中基本不使用的 外七龙 有所淡化。在判定名人五行上有所变化。增加了十周年的作者、译者感言,修订了个人简介。

    • ¥30 ¥45 折扣:6.7折
    • 傅选刘渡舟医案笺疏 1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 66 条评论 )
    • 无 /2024-08-01/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傅选刘渡舟医案笺疏》全书选取刘渡舟在1986年-1991年间门诊的医案500余,逐一注解、阐发,说明诊断辨证依据,所用成方,加减理由等。 刘渡舟,1917年10月9日出生于辽宁省营口市。1938年,刘渡舟在大连志远药房坐堂行医。1956年,刘渡舟到北京中医学院参加中医教学工作。先后任伤寒教研组副主任、主任,兼任金匮教研组主任。著有《伤寒论通俗讲话》、《伤寒论十四讲》、《伤寒论诠解》、《伤寒契要》、《新编伤寒论类方》等书。临床善抓主证,擅用经方,认为抓住主证,不但是辨证的关键,而且也是取得疗效的关键,具有带动全局的作用。

    • ¥29.5 ¥48 折扣:6.1折
    • 任之堂古中医学启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 26 条评论 )
    • 余浩,熊广华主编 /2024-03-01/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本书为“任之堂悟道中医丛书”第二辑之分册,为古中医学入门读物。“古中医”是指汉代以前的中医学术思想,其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就是天人相应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立足使人体“小宇宙”与天地“大宇宙”协调统一,恢复人体气机之“一气周流”,则疾病自可治愈。 本书由任之堂古中医启蒙课讲稿整理而成,讲解了古中医学的世界观(即精气学说)、方法论(即阴阳思维、五行思维和象思维)、藏象观、气化观、诊疗观等,并提出了学好古中医学的四大途径。作者旁征博引,取类比象,以口语化的行文,深入浅出地阐释古中医学奥义,旨在回归中医的本原,帮助读者塑造古中医世界观,重建中医思维,步入古中医学之门。本书适合中医爱好者和中医学子学习,有助于中医悟性的培养。

    • ¥29.5 ¥48 折扣:6.1折
    • 正版现货 井穴通络 健康触手可及张忠针道学人张三针笔记孔文良中医外治方法书籍 澄江针灸学派学术精简疏针穴位取用 作步骤书
    •   ( 215 条评论 )
    • 张忠 孔文良 /2023-08-10/ 东南大学出版社
    • 井穴通络法是以中医经典理论为依据,在古今医家实践基础上,以阴阳学说、经络学说为指导,以揿针等为工具刺激体表井穴,开窍醒神、疏通经络、调和阴阳,从而改善人体不适症状的一种中医外治方法。该方法以揿针为主要针具(揿针由承淡安先生受皮内针启发创制和发明),较好实现了对中医经典理论的传承,以及对澄江针灸学派学术的挖掘整理和守正创新。 该方法根据阴阳学说、经络学说等中医基础理论,按照承淡安先生“精简疏针”要求,利用“同气相求”原理,对穴位取用、 作步骤等进行 大程度的简化,很多常见症状利用手部指尖6个穴位即可完成 作,充分体现了简单、安全、易学、方便、实用特色。 井穴通络法体现了本人多年来对传统文化、中医理论的研习心得与临床实践经验,在 作形式上突出了至简至易的鲜明特点,在 作规范上

    • ¥24 ¥39 折扣:6.2折
    • 彭子益评注《四圣心源》 彭子益 著;张宗祥 整理
    •   ( 69 条评论 )
    • 彭子益 著;张宗祥 整理 /2017-01-01/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四圣心源》是黄元御一生之大成,该书理、法、方、药论述极为全面,书中所载各方,多为治本之方,其弟子陕西名医麻瑞亭更以书中下气汤扬名于世。因黄元御学说稍有矫枉过正,彭子益特别重视其中的偏过之处,对书中所列各方给予了注解与评点,以发前人未尽之意,使其更趋完美。供中医科研人员、中医临床工作者、中医爱好者参考学习之用。

    • ¥24.9 ¥36 折扣:6.9折
    • 血证论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 80 条评论 )
    • (清)唐容川 /2020-06-01/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血证论》是清朝唐容川最有价值的代表著作之一,成书于1884年。全书8卷,综合了各种血证的论治,包括血证总论和170余种血论,选方200余首。论证用药颇有独到之处,是中医学目前有关血证的首创专著,其血证治疗的经验和原则,特别是血证治疗的四大法则,即“止血”“消瘀”“宁血”“补血”,至今仍有很重要的实践价值。其中尤以“干血”的提出最有特色。在治疗上,唐氏提出“内有干血,犹须峻药去之,则其虚未成者,更不可留邪为患。故实证断不可用补虚之方,而虚证则不废实证诸方”。唐容川十分重视中医经典著作的学习,于血证深入探讨,颇有成就;同时由于当时西方医学的传入,他也以西医理论来解释中医学,进行中西医理论的汇通,其革新、发展的思想是可贵的。本次整理,点评专家结合自己多年学习《血证论》的体会与临证心得予以阐述

    • ¥27 ¥39 折扣:6.9折
    • 姜氏伤寒复杂性辨治思维识与用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 0 条评论 )
    • 无 /2025-02-01/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伤寒论》六经辨证中拥有价值,或曰最为核心的,即是六经辨证所涵示的“活”的、“变”的、“动”的辨证论治思维方法。运用整体性思维的观点,从“思辨”出发,创新性的将《伤寒论》的思维方式归纳为变法思维、恒动思维、整体性思维、联系性思维、相对性思维、逆向思维等模式,主要针对临床的疑难性问题和复杂性问题,形成了复杂性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本书即结合理论与临床应用,对该内容进行深入论述。本书适合广大中医药理论与临床研究人员阅读参考,尤其对于研究伤寒学说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 ¥25.8 ¥42 折扣:6.1折
    • 脉学研究十讲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 45 条评论 )
    • 任应秋 /2020-07-01/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中医的脉学,有其合乎科学的部分,也有其不合乎科学的部分,我们要根据辩证唯物论的原则对中医脉学进行研究、认识、改造、实践,即研究中医脉学要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揭开其玄学的外衣,接受其合理的内核,既不是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与一孔之见,也不能逐一逐二地按照科学理论机械地去作对照,因为中医学理论并不全都是科学的。事实上,新中国建国二三年来,中医师在人民政府英明的号召之下都积极地要求进步,对于古老的中医学都愿意重新认识,衡以科学的评价。

    • ¥21.5 ¥35 折扣:6.1折
    • 温病求真——叶天士、吴鞠通温病学说研究 柴中元
    •   ( 18 条评论 )
    • 柴中元 /2012-04-01/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本书包括“吴(鞠通)氏温病条辨笺正”、“叶(天士)氏温病论案新编”、“作者研究温病文选”三部分。“笺正”结合了作者临床经验,通过理性思辨,对《温病条辨》中的条文予以客观评“新编”则对叶氏医案著作中有关温病论案作研究,案论结合,彰明叶氏论温真旨;“文选”则为作者研究叶、吴温病学说之心得,有补于阐明前两部分未尽之义。 该书通过作者观点的提出,将促进中医学术研究探讨,有助于温病学说之研究并有益于临床应用。

    • ¥23.3 ¥38 折扣:6.1折
    • 秦伯未增补谦斋医学讲稿(秦伯未医学全书)
    •   ( 20 条评论 )
    • /1970-01-01/
    • 秦伯未先生是中国20世纪中医界泰斗级的人物,一生著述繁多。《秦伯未增补谦斋医学讲稿(秦伯未医学全书)》收录了秦伯未先生的论文、学术报告讲稿及中医科普、养生等文章,内容十分广泛。《秦伯未增补谦斋医学讲稿(秦伯未医学全书)》将内容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医论医话,主要对中医辨证论治进行探讨;下篇为临证心得,既有对专门病证的深入分析,也有在中医养生、科普等方面的心得体会。适合临床医生、中医院校学生及广大中医爱好者研读、参考。

    • ¥24.1 ¥39 折扣:6.2折
    • 《黄帝内经》古法针刺临证心悟
    •   ( 11 条评论 )
    • 张士杰|责编:张楚|整理:邱浩 /2023-12-01/ 中医古籍
    • 本书介绍了名老中医张士杰的中医针灸临床经验集萃,内容分为天、地、人、附录四部分。天部为“读《灵枢·九针十二原》札记”,记录了张老阅读《灵枢·九针十二原》的思考心得;地部为“援物比关类医案”,论述了张老临床灵活运用援物比类法针刺太溪穴、腕骨穴、昆仑穴等治疗中风、痿痱等多种多种疾病的验案,以及对刺法、得气 气及腧穴取法之体会;人部为“略论腧穴及针刺”中,深入探讨了针刺补泻手法、针刺得气、体表经穴定位等;附录部分为与张士杰先生学术相关内容。

    • ¥28.1 ¥42 折扣:6.7折
    • 读《内外伤辨惑论》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 16 条评论 )
    • 高建忠 /2015-08-01/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金元大家李东垣大成就在于创立了“内伤学说”,阐释内伤学说的代表性著作是《内外伤辨惑论》。 《中医师承学堂·经典临床研究书系:读 内外伤辨惑论 》也是李东垣生前成书且有自序的一本著作。而时移世易,中医的后学者们往往读不懂李东垣,不能明白“内伤学说”。 《中医师承学堂·经典临床研究书系:读 内外伤辨惑论 》作者高建忠是一位临床医生,书中文字是一位临床医生在读《内外伤辨惑论》时随手写下的。虽缺少考据、训诂之严谨性,但有助于读懂《内外伤辨惑论》,有助于我们走入李东垣学说体系。

    • ¥20.3 ¥33 折扣:6.2折
    • 邹云翔医案选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 19 条评论 )
    • 无 /2019-04-01/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名医遗珍系列丛书》旨在搜集、整理我国近现代著名中医生前遗留的著述、文稿、讲义、医案、医话等。这些文献资料,有的早年曾经出版、发表过,但如今已难觅其踪;有的仅存稿本、抄本,从未正式刊印、出版;有的则是家传私藏,未曾面世、公开过,可以说都非常稀有、珍贵。从内容看,有研习经典医籍的心悟、发微,有学术思想的总结、阐述,有临证经验的记录、提炼,有遣方用药的心得、体会,篇幅都不是很大,但内容丰富多彩,且都带有鲜明的名医个人特色,具有较高的学术和实用价值,足资今人借鉴。江苏自古人杰地灵,中医药历史底蕴深厚,历代名医大家辈出,学术流派纷呈,医书珍籍充栋。我们这次推出的《名医遗珍系列丛书﹒江苏专辑》,就集中收集、整理了肾病宗师邹云翔、肝病大家邹良才、丹阳贺派鼻祖贺季衡、张锡纯入门弟子黄星楼

    • ¥27.6 ¥45 折扣:6.1折
    • 病机临证分析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 24 条评论 )
    • 任应秋 /2020-07-01/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病机学说,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之一,它是研究“辨证”的基本知识,既散见于《灵枢》《素问》两部古医经中,尤其集中地记载于《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凡十九条。因此,从来研究病机的,无不首先研习这十九条文献。 惟十九条言简旨深,虽经注释,仍不易领悟其在临证时的具体运用。作者将十九条的原文拆散,提取其所涉及三十病证,分列于“形体”“藏气”“二阴”“神志”四类。于每一病证,在保留了其原文献精神的基础上,分析其为寒为热、属虚属实之不同证候,并各拟附施治方药,足以启发对古医籍理论的领会和临证具体运用的方法。

    • ¥24 ¥39 折扣:6.2折
    • 菊斋医案医话 川派中医遗珠戴尧天手稿评按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 5 条评论 )
    • 无 /2024-09-01/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该书以近现代川中名医戴尧天先生所遗手稿整理研究为基础,戴氏一生颇为传奇,涉文而入医,享誉川西,医名显赫,但憾无留著,手稿是戴之学术最直观和专享的切入材料,对地域中医学派展示、戴个人的学术思想研究有较大的意义。而戴案首次出版面世,也应会在学科与社会上引起一定关注。该书整理编辑和研究过程中,编著者认为学术价值较高,该著作有望成为川医医案著作中较为经典,能经历时间检验的一本。 主要内容特色: 1.戴案内科治法思路,尤以层次感独具一格,异于川中诸家,不俗于众。 2.案记有历一年,超过40诊,在今之名医案记中极其罕见,今之记案,多从于简,而对医人治疗完整思路,常未能把握甚善,故争议颇多,如叶案张山雷之于《古今医案评议》中之抨击。 3.笔者对大部分内容作评按或以对话形式分析,其中论案特色角度较新。

    • ¥24 ¥39 折扣:6.2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