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采用医疗社会史研究视角,综合运用历史文献研究法、分析归纳法、比较研究法、数据统计法等开展研究。在全面梳理并翻译《海关医报》(由驻华海关医员编写,1871-1910年)所载广东海关(粤海关、潮海关、琼海关、北海关、江门关、拱北关)医事报告的基础上,研究近代广东口岸地区的疾病流行、医疗民俗,考察中、西医学体系相遇之际,西方医学理论与中国传统医疗观念之间的差异、碰撞与共处,分析海关医员在 西医东渐 中扮演的角色,探讨近代海关设立与海关检疫制度实施对广东卫生现代化的影响,展现近代广东口岸地区的医疗社会图景。本书结论认为,近代广东得西医 风气之先 ,中、西医在口岸地区交汇、碰撞;近代广东口岸不仅是西方医学来华 前站 ,也是疾病洲际传播的重要关口;海关医员是传教士之外又一支
本书从地理的构成为世界哲学史乃至世界历史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自然环境的观点出发。将中国哲学史和西方哲学史看成是同一个世界哲学史的不同发展阶段,根据世界哲学史的内在发展逻辑推演了哲学的34个先天位置,亦即34个同时代人们所共享的思维倾向。并以对34个先天位置前后相续的发展过程与每个位置的内在发展步骤的推演为基础,来分析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所有国家的地容地貌特点在世界地理中的哲学意义,为探寻世界各国的地貌成因及矿产成因,找到了一个全新的方法。
肝脏在机体免疫中的作用正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相关的新理论和新方法不断涌现,本书不仅为阐明肝脏疾病的免疫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而且很可能为肝脏疾病的防治提供更加有效的手段。鉴于此,编者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归纳,结合自己的临床和实践经验撰写本书,希望能够为我国肝脏疾病的研究和防治工作提供帮助。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个篇章,上篇为肝病的中西医基础理论,细致详实的阐述了肝病中西医的理论基础;中篇为常见肝病的中西医治疗,全篇分为十章,分别介绍了常见的十种肝病的病因病机、诊断、中西医治疗,并附有经典案例及肝病大家的学术理论,内容丰富,切入点全面;下篇为肝病免疫学、分子生物学进展等,简明扼要的介绍了现代生物学方面的发展。
本书立足于骨科,结合现代康复医学和治疗学理论,根据临床实际需要,针对中医、中西医及骨伤方向、康复及针推专业、研究生、专科医生、基地规培医生等所需要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编写相关内容。将现代中医骨科康复学的理念及内涵,包括骨科运动疗法生理学与生物力学基础、运动系统功能检查与评定的基础、康复工程以及在具体疗法中体现的原理等基础的内容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来编写。
目前,我国肿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持续升高,肿瘤的综合治疗效果及长期生存率仍不令人满意。中医药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特色和疗效,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是快速学习和掌握中医治疗肿瘤要点的瑰宝。《国医名师肿瘤临证传薪录》以江苏省首届国医名师徐荷芬学术思想为主线,通过整理徐荷芬教授及其弟子撰写的关于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理论总结、学术思想凝练、经验介绍、个案报道及围绕徐荷芬教授效方、验方开展的基础研究文章,详细地向读者展示了徐荷芬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肿瘤的学术思想和经验,适合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临床工作者、中医院校研究生及肿瘤患者或家属阅读。
本书运用科学假说方法并结合《易经》原理,探讨了中医与西医、易学与医学、医学与现代科学的相互关系。阐明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规律性。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把中医与西医从临床实践为主的结合上升为理论上的进一步的结合,在深刻理解中医与西医的内在联系方面提出了很多有别于前人的新思路、新观点、新方法。 本书分为总论、各论、图论三个部分,它们是有机联系的。总论中从总的方面阐明了易与医相通的原理及具有普遍意义的有关问题。各论部分从许多具体方面阐明了易医相 通和中西医之间的具体内在联系性。图论部分主要把总论与各论的有关问题以阴阳太极图的原理方式把其相关的内容表示出来,使读者一目了然。 本书可作为在医、西医、在西医结合临床、教学、科研人员的参考书。是使读者思想解放、头脑清晰、开阔视野的有益之书。从
本书针对类似“中医应该被取消”这类打着所谓“科学”旗号的妄语,深入探讨中医、西医各自的历史起源、现实困境以及未来发展趋向,并且分析中医、西医与东方、西方这两大文化谱系的内在关系,以及这两大文化谱系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个体维护自身健康的行为影响。本书还彰显了启蒙的价值:人,如果在观念上自负,思维的枷锁不打破,脑袋不属于自己,身体和生命就会被自动绑票,人就沦为自己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