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式国,宇石果。生于1896年,卒于1998年,享年102岁,其穷毕生精力精研中医学及针灸学。 《高式国针灸穴名解》内容从督脉开始到肝经止,对十四经三百六十个穴位的命名进行了解释,并对各穴位的作用和证治也做了说明。《高式国针灸穴名解》综合古代各方面知识,揣度古人对腧穴命名时的构思而撰成。穴名解释有的根据典籍记载,有的根据局部解剖特征,有的根据深部脏腑,有的根据腧穴效用特点,也有的根据经脉所属或与附近经脉的关系,还有的根据养生家的体会等。作者综合了古代各方面知识,揣度古人对腧穴命名时的构思,尽量准确表达古人之意愿。作者在全书的行文中使用了古典词章,文字十分精炼。为了便于广大读者理解,作者又把现代人的认识和自己在临床中的体会,巧妙地结合进去。全书内容丰富,说理性强,适合中医院校学生及中医爱好者
针灸治疗学是研究和运用针灸方法治疗各科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是针灸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等课程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临床各科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因此,学好本课程对于步入针灸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教材分为三篇。上篇为总论,是对针灸治疗学理论的总体论述;下篇是治疗各论,介绍了各科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法;附篇是参考资料,包括子午流注针法和灵龟八法、针灸临床研究进展。
本书主体有四部分:①穴位图:将十四经穴与奇穴按部位标示于24张彩图,优点是便于了解、掌握相邻穴位的关系;②穴位定位与主治:分经撰写,利于系统掌握经穴,与第二部分相互补充;③穴位索引,以汉语拼音为序,标注各穴图文所在页码;④120种常见疾病针灸治疗取穴,每穴后标注穴位图文所在页码。此外,在目录后增设 穴位分部导航 ,使各穴所在页码一目了然;在索引后增加*国家标准耳穴图、头针穴线图。
针灸医案集中体现了医家的辨证论冶、处方用穴、操作手法以及学术思想,有着较高的学术价值及临床指导意义;然其散布于众多书籍之中,不利于学习,影响了针灸学术思想的传承。殷振瑾编写的《针灸名家取穴验案精讲》精选了历代名家取用腧穴的典型医案近一百五十例,并逐一添加医家简介及按语。医案的编排按照十四经腧穴的顺序,将腧穴的学习放在典型医案的特定环境中,便于学习者深入理解腧穴的功能主治、操作方法、配穴方法等,进而领会各家的用穴经验及学术思想之精粹。
本书包含《子午流注针经》、《针经指南》、《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此三书是金元时期针灸学的代表著作。《子午流注针经》是现存*早的子午流注专著,奠定了子午流注的基础。《针经指南》共收录窦汉卿针灸论著十余篇。内容丰富,从临床实际出发,对腧穴、针刺方法、得气及针刺宜忌等作了重要阐释,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集录了大量窦汉卿的针论,对于研究窦氏针法具有重要价值。 针灸之术,历史悠久,有关著述,浩瀚广漠,古典医籍中记载的古代医家的宝贵经验认识,往往屡起沉疴,其精妙之处,值得认真挖掘与学习。金元时期是针灸学术承前启后的繁荣时期,医家之间的继承与发展,各流派之间的相互争鸣,促进了针灸学术的发展。《子午流注针经》、《针经指南》、《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即是这一时期的代表著作。本
养生保健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通过各种调摄保养的方法,增强人的体质,提高人体正气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抗病能力,使机体的生命活动处于阴阳和谐、身心健康的*状态。制订本规范的目的在于为目前众多的保健医师与保健技师提供技术操作规程,使日趋盛行的中医推拿更加规范化、更具安全性,从而使之更好地为广大民众的健康服务。本册为艾灸分册。
《备急灸法》为南宋?闻人耆年所著,1226年初刊。1245年孙炬卿合《骑竹马灸法》和《竹阁经验备急药方》两部,仍以《备急灸法》重刊并传世。闻人耆年著《备急灸法》是以灸法为主治疗急性病症的专著,介绍了心痛、牙痛、痈疽、疔疮、腹痛、吐泻等22种急证的灸治方法及急救方法,并附简明图说。《骑竹马灸法》详细介绍了痈疽发背的灸法,取穴方法独特。《竹阁经验备急药方》介绍了36个证候及其处方,包括单方、复方、内服药和外敷药,以及灸法和熏喉法等,多为有效验方。此次整理以光绪十六年庚寅(1890)年影宋本为底本进行校注。
《三三医书》,又名《秘本医学丛书》《九九医学丛书》,此书的编纂对中医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首先,保存了大量的中医孤本秘籍。本书搜求海内外孤本、珍本、抄本,如《医经秘旨》《温热逢源》《医学妙谛》《伤科方书》《重楼玉钥续编》《行军方便便方》等;另外,旁及日本,收有《医余》、《药征》等,保存了大量濒临散佚的医学珍籍。其次,注重实用,简验方便。裘先生所选多为家传秘本,疗效独特,简练实用。再次,普及推广中医学术。当时正值废止中医案起之时,中医学术低迷衰微,此书的出版无疑是其救亡中医的一大举措。同样,也为振兴中医,推动中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本书为中国针灸学会发布的针灸服务管理标准,包括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制定及评估规范、针灸门诊基本服务规范、针灸技术评估管理规范三个项目。适合广大中医药临床,特别是针灸临床从业者及中医管理者学习参考。
刘西建编著的这本《针灸经络腧穴歌诀白话解(第2版)》精选了针灸学体系中具有代表性、实用性的50首古今针灸歌赋,方便读者学习诵记。本书重点突出,既注重对经络腧穴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又密切联系临床实际,按内容分为经络腧穴歌诀、刺法灸法歌诀、针灸治疗歌诀和流注针法歌诀四部分,首先对重点、难点字词加以注释,后以通俗简练的白话解释,篇尾简述其学术价值。全书内容丰富、详实,密切结合临床实际,是学习针灸基础知识、提高诊疗水平很有价值的参考书,适合广大中医工作者及中医院校师生和中医自学者使用。
刘西建编著的这本《针灸经络腧穴歌诀白话解(第2版)》精选了针灸学体系中具有代表性、实用性的50首古今针灸歌赋,方便读者学习诵记。本书重点突出,既注重对经络腧穴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又密切联系临床实际,按内容分为经络腧穴歌诀、刺法灸法歌诀、针灸治疗歌诀和流注针法歌诀四部分,首先对重点、难点字词加以注释,后以通俗简练的白话解释,篇尾简述其学术价值。全书内容丰富、详实,密切结合临床实际,是学习针灸基础知识、提高诊疗水平很有价值的参考书,适合广大中医工作者及中医院校师生和中医自学者使用。
胡波编著的《针灸经穴速记歌诀》系统整理了十四经经穴定位歌诀,详细介绍了十四经循行线路与经穴及常用经外奇穴,包括取穴法、定位、刺灸法、功用等内容。每一穴位都绘制了定位示意图,并标示了重要的体表、解剖标志及骨度分寸,形象直观,便于掌握。并附经典针灸临证歌诀《标幽赋》、《百症赋》、《玉龙歌》等,以及临床常用经穴的主治病症和配伍应用。 本书图文互参,取穴定位准确,歌诀朗朗上口,适用于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及初学者。
本书为总结和推广悬起灸技术操作而编写,书中分上下两篇。上篇总论概述悬起灸的起源与发展、主治功用和适应范围,并介绍悬起灸的原料、制作及灸具,讲解悬起灸的分类及操作规范。下篇各论为悬起灸在内、外、妇、儿、骨伤各科的具体应用,主要病症包括:脑卒中、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感冒、慢性支气管炎、胃炎、胃下垂、消化性溃疡、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痛风等内科疾病;带状疱疹、神经性皮炎、荨麻疹、急性乳腺炎等外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胎位不正等妇科疾病;小儿腹泻、小儿遗尿等儿科疾病;颈椎病、肱骨外上髁炎、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慢性腰肌劳损、膝骨关节炎、踝关节扭伤等骨伤科疾病。介绍各疾病的概念、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给出各疾病悬起灸安全操作指导,并附有临床病案,帮助读者理解学
。。。
。。。
杨朝义编著的《针灸临床技巧与心得--开启灵枢之门》以《黄帝内经·灵枢经》为指导,以作者临床经验为基础,理论联系实践,实践根于经典。全书将作者针灸应用体会全盘托出,点滴见功底,具有极强启发性,无论对于针灸初学者或爱好者,还是有一定经验的临床工作昔,读后定会大有所获。
本书内括包括: “常用中医针灸适宜技术项目”“临床常用穴位”“常见病针灸治疗”等部分, 图文并茂, 言简意赅。
《针灸大全》明代医家徐凤编于正统四年(1439)。是一部以介绍针灸资料为主的著述。又名《徐氏针灸大全》《针灸捷法大全》,共6卷。卷一包括针灸经穴、针灸宜忌及治疗歌诀;卷二为《标幽赋》全文及注释;卷三载金针赋及子午流注之法等;卷四有窦文真公八法流注、飞腾八法歌及八法主治的各种病证及所用配穴;卷五载周身折量法、取周身寸法及全身各部十二经穴位置七言诗;卷六为点穴、艾炷、壮数避忌、灸疮保养、要穴取法及经穴别名等。除收录多种针灸文字资料外,亦附有插图。 本次整理以明万历三十年(1602)建阳郑氏宗文堂合刊本为底本,以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金陵书林唐翀宇刊本及陈言《杨敬斋针灸全书》为主校本,另有多部 版本作为他校本,考明其文献出处,定其编撰形式,并将全书插图重绘,以简体汉字标识图中文字,为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