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整理了著名针灸专家杨甲三教授的取穴方法??“三边、三间”取穴法,配以400余幅清晰的图片对穴位进行准确地定位与描述,使读者能直观、形象地学习杨教授的取穴经验并运用于临床,重点介绍了十四经穴、经外奇穴等近400个穴位的取穴方法。本书在第1版的基础上对针灸穴位的特异性、穴位操作提示进行了详细介绍,对针灸穴位图谱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使读者更直观、更准确地掌握取穴部位和要领。
本书是《针灸秘验??50年针灸临证实录》的第2版。 作者是我国知名针灸专家。本书为作者50年行医经验的全面、系统的总结。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一是对作者独到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特色进行了提炼;二是将110个病症中经反复验证有效并进行规范的针灸处方向读者公开;三是介绍了235例在国内外行医所记录的针灸案例。本书的特点为:第一,重在真实,全书所列效方验案无一不是来自作者实践,且因针灸临床具有一定风险性,作者也介绍了亲历的多例失误,成功与教训并存;第二,突出特色,用占本书2/5以上的篇幅展示了作者在眼病,特别是在难治性眼病针灸的独特经验,为同行所罕见。
针灸治疗学是研究和运用针灸方法治疗各科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是针灸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等课程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临床各科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因此,学好本课程对于步入针灸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教材分为三篇。上篇为总论,是对针灸治疗学理论的总体论述;下篇是治疗各论,介绍了各科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法;附篇是参考资料,包括子午流注针法和灵龟八法、针灸临床研究进展。
王居易教授是有名经络医学专家,从事针灸临床、研究、教学工作50余载,多年来形成自己独特的经络医学诊疗思想,为经络医学理论发展做出很好贡献,特别在经络理论的临床实践与应用方面颇有建树,在靠前外经络医学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王居易针灸医案讲习录》由王居易教授亲自讲解其具有代表性的125例针灸医案,兼有其入室弟子的学习心得。每则医案按照不同诊次进行介绍,其中初诊以主诉、症候、经络诊察、辨经、选经、选穴的思路给予详细介绍,并在每个医案后加以解读。在具有共性特点的一类疾病医案后附有诊后絮语,内容涉及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某些特殊诊疗方法、某些穴位的特殊循摸方法、对主症症候结构的分析要点或诊疗过程中的趣闻轶事等。 《王居易针灸医案讲习录》医案记录翔实,解读精彩,内容丰富,适合针灸科医生、针灸专业
本挂图绘制了董氏奇穴与经穴在人体的详细位置,采用奇穴与经穴左右对照的形式,且对分布于手、臂、足、腿、耳及头面等处的穴位单独绘图。董氏奇穴虽不像十二经络之循环不断,相接无端,但亦有一定脉络可寻,本挂图设计简洁明快,便于读者查找穴位。同时,董氏奇穴穴位的分布,在功效方面和十二经穴亦有一定的联系,本挂图配有说明书,对董氏奇穴的定位、主治及针法也进行了介绍,力图简单实用。 本挂图分为三个独立挂图,不易混淆,方便系统学习,且尺寸大,穴位清晰、准确,易于取穴。说明书中的解释说明文字基于临床,疗效肯定。
本书是对针灸穴名的寻根溯源之作,寻根一方面是以严谨的典籍考证为依据,阐述穴名的出处;另一方面,根据穴名的字词含义,探寻其天文地理、社会形态、古代建筑、人物故事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力求对针灸穴位的命名做出全面而细致的解读。使读者在读懂穴名的同时能够由表知里(解剖结构)、顾名知用(主治功效)、见名求位(腧穴定位)、提高学养。解读针灸穴名之后,本书还附有300余条穴名谜语,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使读者轻轻松松地获取知识。
诺娜·弗兰格林著杨露晨译的《五行针灸随想录/中医临床家书系/中医师承学堂》为“五行针灸”传承人诺娜老师的博客文集。 诺娜的博客体现了她高超的治疗技艺和对五行的深刻理解。她在书中描写的人性,均来源于她的谦卑和热忱,以及与他人护持一行共情所得之感悟。诺娜从不宣称自己“一贯正确”。相反,她分享着自己的不确定和错误以及从中所得之教训,而这也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品德。这是她迄今为止优选的书,每位读者都可从中获取丰富的精神食粮。
《五行针灸简明手册》旨在把“五行针灸”这一特殊针法介绍给大家,使人们了解它的基本原理,并通过书中的一些病案,认识五行针灸的极大益处,继而愿意体验五行针灸,造福于自身健康。“五行针灸”帮助人体恢复平衡,不仅能治疗生理上的症状如头痛、腰痛等,还能调整心理问题,可治疗抑郁症或帮助人们更好地面对各种精神压力,五行针灸因此成为当今治疗多种复杂疾病的一种非常有效的疗法。
《针灸大全》明代医家徐凤编于正统四年(1439)。是一部以介绍针灸资料为主的著述。又名《徐氏针灸大全》《针灸捷法大全》,共6卷。卷一包括针灸经穴、针灸宜忌及治疗歌诀;卷二为《标幽赋》全文及注释;卷三载金针赋及子午流注之法等;卷四有窦文真公八法流注、飞腾八法歌及八法主治的各种病证及所用配穴;卷五载周身折量法、取周身寸法及全身各部十二经穴位置七言诗;卷六为点穴、艾炷、壮数避忌、灸疮保养、要穴取法及经穴别名等。除收录多种针灸文字资料外,亦附有插图。 本次整理以明万历三十年(1602)建阳郑氏宗文堂合刊本为底本,以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金陵书林唐翀宇刊本及陈言《杨敬斋针灸全书》为主校本,另有多部 版本作为他校本,考明其文献出处,定其编撰形式,并将全书插图重绘,以简体汉字标识图中文字,为读者
《王文远平衡针治疗颈肩腰腿痛(第二版)》主要介绍了“国家973平衡针疗法颈肩腰腿痛的基础研究”重大理论成果,明确提出了大脑中枢调控理论和基因程序修复理论。通过基础研究证实,平衡针大脑中枢干预的时间45‰秒,为几千年的针灸医学提供了重大科技支撑。大量神经递质、免疫物质的释放,为临床三秒钟见效提供了物质基础。
本书由头针创始人焦顺发编著。全书十一章,包括头针概述、头针与神经系统、头针刺激区、头针针刺术、头针临床实践、头针临床疗效、特殊体征案例观察、头针麻醉技术、特殊反应与刺激区的特异关系、头皮特殊变化与刺激区的特异性、特殊示教案例。
《高式国针灸穴名解》内容从督脉开始到肝经止,对十四经三百六十个穴位的命名进行了解释,并对各穴位的作用和证治也做了说明。《高式国针灸穴名解》综合古代各方面知识,揣度古人对腧穴命名时的构思而撰成。穴名解释有的根据典籍记载,有的根据局部解剖特征,有的根据深部脏腑,有的根据腧穴效用特点,也有的根据经脉所属或与附 经脉的关系,还有的根据养生家的体会等。作者综合了古代各方面知识,揣度古人对腧穴命名时的构思,尽量准确表达古人之意愿。作者在全书的行文中使用了古典词章,文字十分精炼。为了便于广大读者理解,作者又把现代人的认识和自己在临床中的体会,巧妙地结合进去。全书内容丰富,说理性强,适合中医院校学生及中医爱好者阅读。
本教材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特色教材之一,内容分为五部分:绪论主要介绍针灸学的发展史、现代研究进展及学科特点和学习方法;上篇为经络腧穴,重点介绍经络的概念、循行、症候、主治概要和腧穴的定位、主治、刺灸法等;中篇为刺灸技术,介绍针灸技术的发展及量效关系,各种针灸技术的操作方法、技术要点、适应证和注意事项;下篇详细论述了针灸临床诊治思维,各种病症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辨证、检?要点、治疗策略、治疗方案、难点分析及解决思路和预后;另外,在附录中选录了古代针灸歌赋,解释了古代体表部位名称,并融人针灸护理常规。本教材以接近临床为导向,突出临床诊治思维,开拓学生的临床针灸思维和动手能力,注重操作规范、技术要点、适应证和注意事项,增加了有临床价值的特色针灸技术,引人针灸临床证据和研究成果,图文并
《针灸医籍选》课程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古籍能力、提高针灸基础理论水平为主要目的的一门必修课程,内容包括医经(《灵枢》《素问》《难经》《针灸甲乙经》中有关针灸论述)、医论(后世针灸论著)、针灸歌赋、医案三个部分。对全面理解针灸理论的含义,挖掘针灸临床技术,了解古代针灸学术成就,探讨针灸学术渊源,发展针灸学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着重选择与针灸理论、临床应用有直接联系的原文,以全面了解针灸学术的原貌,补充现有专业课程的不足,从更高的角度理解针灸学内容。同时,密切结合临床实际,特别注意选编有重要实用价值的文选,并增加针灸医案,以更直接地学习古人的临床思维方式,了解古代针灸名家的学术特点
《艾灸疗法》(作者刘密)分为基础知识篇和临床应用篇两章。基础知识篇重点介绍了艾灸疗法的概述;艾灸疗法的治疗作用;艾灸疗法的特点;艾灸常用方法;艾灸穴位及定位;艾灸疗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施灸的注意事项。临床应用篇介绍了艾灸疗法治疗内科、儿科、妇科、皮外科、骨科、五官科及急症等临床常见疾病的具体运用。《艾灸疗法》内容简洁,配以图表解释艾灸疗法的操作方法、辨证分型、随证取穴,一目了然。因此,本书具有临床实用性、指导性,不仅适合从事针灸临床的医务工作者,而且适合中医针灸爱好者。
你知道吗?一代文宗元好问曾经发了项疮险遭庸医所害,幸得好友李东垣为他诊治,以艾火灼灸百壮才转危为安。元代的江西名医黄子浓为一富翁治疗顽固性腹泻,竟是灸头顶的百会穴而愈……神奇的针灸真是本讲不完的故事书! 本书为“奇针妙灸皆故事”之艾灸卷《灸火烟云》,以故事的形式介绍针灸历史、针灸名医和针灸传奇。全书共五十章,将史籍、古代病案、杂记、古代小说和民间传说中有关针灸名医,或名医运用针灸方法治病救人的事迹,以文学的手法稍加演绎,一方面讲述针灸的文化历史、名人轶事,另一方面根据故事涉及的内容,以深入浅出的文字讲解了一些针灸理论、治疗手法或保健方法。 本书由张载义编著。
岭南地区有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环境,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岭南针灸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诊疗体系。靳瑞教授总结近50年临床实践,结合现代研究成果,创立了以三针取穴为处方特色的针灸治疗新体系——靳三针疗法。在靳老及其弟子、传承人的《靳三针疗法流派临床经验全图解》收录了编者主持“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靳三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优化方案的研究”时补充的挛三针、腕三针、踝三针、开三针等组穴,然而开三针未附图详解。带教指导过程中,编者感到图片还不能完全传达针刺操作中复杂的信息,相比之下,视频更有助于初学者掌握操作要领。为营造犹如靳老亲自指导、耳提面命的阅读体验,编者组织拍摄了部分组穴操作视频,以二维码的形式附于《靳三针疗法流派临床经验全图解》的组穴图解下,并补充了开三针的图解:按照优势病种对内容进
本书是张天文老中医临床50余年来针灸经验的总结。全书以独自论著为主,包含部分编写内容。 全书包括张天文老中医对经络理论的探讨,临床针灸的辨证思维,张老本人针灸操作的特点,特殊针灸方法的临床应用,神经内科疑难病的治疗经验与心得,临床50年来的典型验案等。 全书反映了张天文老中医的临床运用针灸的独特心得,既尊崇传统中医理论,又结合现代医学理念,一切以临床疗效为要点,值得同道借鉴与学习。
本书主体有三部分:穴位图、穴位定位、穴名索引。24张穴位图分部位设置;穴位定位分经论述;汉语拼音穴名索引标注图与定位文字所在页码。目录后创造性绘制穴位分部导航,使各部穴位图所在页码一目了然。
本书详细介绍了韩国著名针灸医生金南洙先生从医80余年对灸法的深刻理解、独特经验及其的“无极保养灸”疗法,系统阐述了230多种病症的灸疗法,着重介绍每种疾病的治疗部位、操作方法及调养方法,方法简便易行,疗效可靠。本书2014年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获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许多读者来电咨询无极保养灸的操作方法。从读者反馈回来的信息表明,本书还比较受欢迎,这让作者深感欣慰,深受鼓舞。如今再版,作者对有关内容进行了修订,并征求了有关专家的意见,使其完善
本文通过寻访金针传人,搜集相关资料,梳理出了黄石屏金针一脉的历史源流。全书分为六卷,每卷收录了金针传人的相关著作和生平事迹。其中,第一卷收录了黄石屏《针灸诠述》的全部内容,这是该书民国初版百年后再次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