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据道光庚寅年(1830)京都隆福寺三槐堂书铺刊本整理。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讨论了作者对古医书中脏腑结构认识不实之处进行更正;并论述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所治之症目。下卷分别对半身不遂、瘫痿、痘毒吐泻转筋、小儿抽风、痘症、妇人胎产等作了探讨,持论立方,便于临床检用。 全书载方33首,其中大多具有临床效应,至今仍为临床所常用。本次整理新增方剂索引,便于读者查阅。
本书是中医原创畅销丛书 《王幸福临证心悟系列丛书》的分册。全书按秘法薪传、用药传奇、医方真谛、医案解读、辨证心悟、杂谈医话、医林采撷7讲,阐述了作者数十年行医之心法,详细介绍了作者在临床实践中对方药的使用方法及疗效、24味中药的新用法、13则经过临床验证的医方新功效、8种疾病的临床辨治方法及用药心得、中医学习途径与提高医术的方法、38则疑难病医案的分析与指要及作者对他人经验的积累与研究等,并配有大量的医案以验证其医学心法与临证思路。本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理法方药兼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及较高的学术价值,是广大中医师及中医爱好者研习中医的上佳读物。
《金匮要略》系汉末张仲景所著,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医经典著作,为历代学习、研究中医学的必读书之一。全书共25篇,介绍了40余种疾病,计260多首方剂。第1篇是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为本书总论;第2~17篇论述内科杂病的辨证论治;第18篇论外科疾病的防治;第19篇是疝气、蛔虫等病的论治;第20~22篇论妇人妊娠、产后和杂病;还有杂疗和食物禁忌等3篇。为了便于读者学习,本书设有介绍《金匮要略》沿革、基本内容与编写体例以及学习方法的 导读 。
《脉诊速记手册(中医速记手册丛书)》介绍中医脉诊的方法。书中详细描绘了28脉的脉形、特点和辨别方法,列举了相应的临床常见病证。书稿内容线索清晰,配图精美,文字简练,方便读者学习、记忆和查询。
本书记载了梁剑波教授 60 余年来治疗疑难杂病的经验体会,其临证辨证精确,理法方药井严有度,运用经方、时方、自拟方,不拘一格,效若桴鼓。 全书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主要反映梁剑波教授学术思想与临证特色,包括妇科临证拾萃、儿科经验介绍、治疗肿瘤心法等内容。 下篇内容为梁剑波临证疑难病验案精选,共收集了 180 个病例,按内、妇、儿、肿瘤系统各类分门,附加按语,突出反映梁剑波几十年来治疗疑难杂病和危重病的丰富心得和治验良方。 从中可管窥梁剑波教授的学术思想精华,领略其临床治验精粹,对启迪后学大有裨益。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各专业的基础课,也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课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教材内容包括中医四诊(望、闻、问、切)、八纲辨证、病性辨证、病位辨证、诊断综合应用等内容,并附有中医古籍经典原文摘录。全书体例简明,层次分明,内容通俗,重点突出。
本书系中医临床丛书之一。该丛书畅销十余年,累计数百万销量,久居图书畅销榜前列。丛书所选医籍,多为医家推崇,尊为经典医籍,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所选医籍均为精善底本,为读者提供精确的原文。本次修订针对原书错讹之处进行订正,更新使用说明等。本书据道光庚寅年(1830)京都隆福寺三槐堂书铺刊本整理。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讨论古人对人体脏腑结构认识的不足之处,予以补充、改正;并论述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遂瘀汤所治之症目。下卷分别对半身不遂、瘫痿、痘毒吐泻转筋、小儿抽风、痘症、妇人胎产等作了探讨,持论立方,便于临床检用。全书载方33首,其中大多具有临床效验,至今仍为临床所常用。本次整理新增方剂索引,便于读者查阅。
本书作者是全国著名中医专家祝谌予先生学术经验继承人。董振华、季元、范爱平编著的《祝谌予经验集》对京城四大名医之一施令墨先生的传人 祝谌予先生从医60余年丰富的临床经验进行了整理和总结。该书经验翔实,疗效确切,并经祝谌予先生审定。《祝谌予经验集》理论颇有建树,临床经验渊源有溯,对于提高临床诊疗水平颇有参考价值。
本书系中医临床必读丛书之一。该丛书畅销十余年,累计数百万销量,久居图书畅销榜前列。丛书所选医籍,多为医家推崇,尊为必读经典医籍,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所选医籍均为精善底本,为读者提供精确的原文。本次修订针对原书错讹之处进行订正,更新使用说明等。全书3卷。卷上论述脾胃学说的主要观点。卷中阐述脾胃病的具体治疗。卷下论述脾胃与天地阴阳、升降浮沉的密切关系,并结合病症提出治疗方法。全书列方61首,其中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等方剂,具有较好的疗效,至今为中医临床沿用。本次整理新增方剂索引,便于读者查阅。
《中医临床***丛书:小儿药证直诀(典藏版)》系宋人阎孝忠整理名医钱乙的有关儿科著述而成,约成书于宋 宣和年间(1119-1125),是我国现存*早的儿科专著,在儿科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全书3卷,上卷脉证治法,论及小儿的生理、病理,五脏辨病论治,列举常见小儿病证80余条;中卷记尝所治病,经钱乙治疗的危重疑难病案23个,充分展示了他的医学观点;下卷诸方,介绍了钱乙经验方122首。书后附有《阎氏小儿方论》、《董氏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中医临床***丛书:小儿药证直诀(典藏版)》反映了宋代多个医家的经验方,具有简练实用的特点,作为儿科鼻祖钱乙研制的五脏补泻的方剂,成为后世医家临证研究、化裁古方的重要文献。 《中医临床***丛书:小儿药证直诀(典藏版)》本次整理,以清 起秀堂本为底本、经过精心校勘而成。
本书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围绕中医各种常见病和疑难病的典型病案展开,从中医经典出发,结合作者提出的 调和法 思想,着重介绍了中医脑病相关病案,包括中风、眩晕、头痛、不寐、癫狂痫、郁病、痉病、颤震、痹病、痿病、面瘫等,详尽介绍了作者对这些疾病的诊治思路、治疗方法、用药特色和疗效评价等。
本书系中医临床丛书之一。该丛书畅销十余年,累计数百万销量,久居图书畅销榜前列。所选医籍均为精善底本,为读者提供精确的原文。本书是一部颇具临床价值的妇产科专著。成书于清康熙十二年(1673),又名《女科良方》、《女科全集》、《女科》。全书二卷,上卷分带下、血崩、鬼胎、调经、种子5门,计38篇,39证,载41方;下卷分妊娠、小产、难产、正产、产后5门,计39篇,41证,载42方、2法。附《产后编》二卷,论述产后诸证43种。另附补集。全书论述简要,理法严谨,药简方效,切于实用,且具有创新性,较之其他妇科著作,确有独到之处。 本书自刊行以来,甚为后世所重,多次再版,是中医妇产科学中极具影响、的重要参考文献。本次整理以清同治八年己巳(1869)湖北崇文书局刻本为底本,经过精心校勘而成。书前增加导读,书后附有方剂索引,便于读
中国刺血术是针灸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能治疗许多疾病,在古代文献中有不少记载,在民间亦广为流传。近年来也有研究报道,然而都是散见于各书,流传于各地,迄今尚无人作系统地发掘和整理,致命这份宝贵遗产埋没不彰,殊为可惜! 我国医药学的历史悠久,扎根在民间,却未被刊行传世。由于社会与历史的原因,不知多少民间特效良方良药和独特的施术方法失传了,这是一个重大的损失。 重庆刘少林先生是著名的民间医生,行医数十年,与其子刘光瑞先生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收集了大量的流传于民间的单方草药,以及民间各种治病手法的一技之长。这些方药和技术,都是有价值的经验,只要掌握得当,对症下药、对症施术,即可获得奇效。 中医刺血术是针灸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能治疗许多疾病,在古代文献中有不少记载,在民间亦广
推拿治疗小儿某些疾病很有效,为广大群众乐于接受的一种疗法。 本书首叙概说及小儿疾病的诊法;重点讲述了小儿推拿基本手法及应用穴位:详细介绍了42种小儿疾病的推拿治疗。每一疾病下。除了分述病因、症状、推拿治疗方法外,还列有方义浅解项,说明所取主穴和配穴及手法的治疗作用。 书中反映了作者的临床经验,內容具体,叙述简要,理论联系实际,对于学习者的推拿操作能起到指导作用,对推拿医生和自学小儿推拿者,均有参考价值。
本书如实记述了笔者跟从恩师贾玉山老师学习、临床的经验和心得,共收集了在临床跟师实习时的18篇笔记。全书以中医传统的治疗八法为主线,或讲故事,或讨论授课,或临证解疑,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各种治法的概念、应用范围及注意事项等,同时紧密结合中医理论体系,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讲解了中医临证的理法方药思路。本书还收录了贾老常用经方50首、自拟经验方26首、单验方131首、推荐保健方1首,以及单味用药等。
李仲愚(1920--2003),四川省彭州市人,*名中医临床家、针灸学家。长期从事中医、针灸教学和临床工作。临证深求古训,博采新知,施术时能取各家之长,因时、因地、因人、因症而活法用之。精于方术,善用针灸,常以中医传统的汤液、针灸、角、砭、导引、按摩、薄贴、膏沫、浴熨等方法治疗内、妇、儿、外及五官各科疾病,尤擅长使用***招杵针、气功等法,内外合治、针药结合,治疗多种常见病及各种奇难杂证,疗效显*。多次进京给中央首长治病,多采用杵针、指针之法,收到了满意的疗效。 马烈光编*、钟枢才整理的《李仲愚气功灵源发微》为《巴蜀名医遗珍系列丛书》之一,是李老早年皈依海慧禅师所学习的内养秘功。该功法取佛、道两家锻炼之精华,与中医哲学思想相吻合,不仅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又有利于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李老本人和他的许多患
20 世纪 50 年代始,我国中医院校相继成立,当时尚无规范的教材可使用,于是南京中医学院(现南京中医药大学)组织了一批造诣精湛、颇孚众望的中医药学专家,将多年来的读书、备课笔记加以整理修改,并听取多方面意见,著成教参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相继出版 , 包括《黄帝内经》《金匮要略》《温病学》《伤寒论》。此批教参是国内教参,亦是各类教材的参考底本,含金量颇高。目前,这类经典著作甚至在各大学图书馆都难觅踪迹,读者求索无门。若这批著作因此消失于世,实为可惜。 此套丛书的主要特点:一是汇集了诸多中医药大家的学术观点,旁征博引,以使读者达到熟读一书而能通晓一门学科的程度。二是 20 世纪 50 年代学风严谨,治学朴实,此批著作皆经过反复推敲、集思广益、精雕细琢而成,经得起岁月的检验,可信度高
本书精选中医名家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验方300余首,本书收集的方剂从临床实际出发,以实用高效为准则,疗效确切。具有用药常见、组方巧妙、疗效可靠、易学实用、省钱省事的特点,非常适合广大医药院校师生、中医药爱好者等参考阅读。
叶景华主编的《叶景华诊治肾病经验集》是上海市名中医叶景华工作室的叶老弟子们收集的叶老数十年用中医药诊治慢性肾炎、隐匿性肾炎等肾病的典型病例,是对叶老丰富临床经验的整理、总结和研究,反映了叶老潜、辨、思、通中医治肾病特色,突显出中医辨证论治思想的精髓,对于中医药治疗肾病的深入研究具有很好的参考与借鉴作用。
医之治病,贵理、法、方、药贯通一体。不知医理则难识病、识证,不知治法、医方、药物,虽知医理亦无从施治,犹巧妇无米不炊,工匠无器不作耳。理、法又如车之驾辕,方、药仿佛拉车之马,四马并驱,车乘可疾驰也!故学医者,应理、法、方、药同习之。本书为凤翅堂中医师承系列丛书的第五部,接续《医门微言 凤翅堂中医讲稿(第二辑)》,以《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病、脉、证、治为经,讲授治里诸法为纬,并辑录有代表性之案例,详加按语以示识病、识脉、识证、制方,以及服药法之标准规范,裨读者临证有所遵循也!
本书为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第六期,即 医案篇 。《医学衷中参西录》全书共八期,该书紧密结合临床,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深奥为浅显。其为文直抒胸臆,酣畅淋漓;纵横捭阖,新意频出;而又生动活泼,亲切感人。《医案讲习录》乃张锡纯先生的医案,又名《志诚堂医案》。被誉为 所出之书,其审病也,洞见隔垣,纤微悉彻;其用药也,化裁因心,措施咸宜。故无论证之至危、至险、至奇、至变,一经诊治,莫不立起沉疴。 本书适合中医临床医生、医学院校师生、中医研究人员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