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收录了1500多种中草药,配有植物、动物彩图近3000幅。正文内容分为植物类和动物类两部分,植物类中草药按照原植物科属分类,每种中草药均按照科属、识别、药用的顺序进行文字介绍,药用部分包括药材采集、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为便于读者快速通过植物花果特征锁定中草药原植物,本书将700多幅植物花图按照花色、花形、花序分类排序,编为看花快速识别中草药部分;将400多幅植物果实图按照浆果、梨果、颖果等分类排序,单独编为看果快速识别中草药部分。本书适合中医药专业医师、基层医师、全科医师、药师、学生及中医药爱好者参考阅读。
物精油疗法是当前治未病防治中最为推崇的一种自然疗法。2015年理疗级植物精油正式进入国内,目前已经有近百万人在尝试着把精油运用到日常保健与康复理疗中。本书将从中医角度来探视植物精油的应用,试图给精油使用者及爱好者、中医爱好者一个全新的视角。
本书以继承发扬、临床实用和富有新意为原则,总结中药临床应用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反映现代中药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新成果,并记载药物在反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为一本实用的中药临床应用参考书。全书收载常用中药433种,按药物主要功效分为20章。每一药物从异名、基源、性味归经、功效主治、成分研究、药理研究、炮制研究、临床应用、用量用法、制剂与成药、不良反应、中毒救治、使用注意13个方面进行论述。本书适合广大临床中医师、中药工作者学习参考。
本书收录较常用、功效较确切的中草药700多种,按照中草药主要功效分类编排,共分为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理气药、消食药、驱虫药、止血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平肝息风药、开窍药、补药、收涩药、涌吐药、攻毒杀虫燥湿止痒药、其他等二十一大类,每一类再分为多个小类。每种中草药按别名、来源、原植物、采收加工、药材性状、性味归经、功能与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的顺序阐述,并配有精美、清晰的原植物、动物和药材彩图。本书适合临床医师、药师及中医药专业研究人员、教师、学生和中草药爱好者参考阅读。
本书以全面而深入的视角探讨了药物从研发到上市后整个生命周期的安全评价和监测。作者凭借其20 余年的跨领域工作经验,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系统性和实用性兼备的药物安全评估指南。书中首先阐述药物安全及其评价的基本概念,随后深入介绍临床前及临床安全性评价、药物安全相关的质量管理,以及药品上市后的安全警戒,特别对生物制品的临床药物安全评估给予重点关注,并探讨了药物安全评价和警戒实践中的技术难题。本书讨论了传统中医药的安全性评价,还为药物安全评估的未来发展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数字化监测等提供了前瞻性的视角。本书以其系统性、简明性、新颖性和实用性,不仅适合作为医学和药学院校的教材和备考参考书,也适合药物研发人员、学者和行业从业者,以及生物医药风投公司的项目评估人员等阅读参考。
本书引进自 Springer 出版社,由法国保罗 萨巴蒂尔大学口腔医学专家Sarah Cousty 和Sara Laurencin-Dalicieux 联合编写,阐释了各类药物引起的常见口腔不良反应。书中不仅详细介绍了药源性口腔并发症的损害特征及鉴别诊断,还特别关注了伴随技术进步应运而生的各种新疗法所致的口腔并发症。本书内容系统、阐释简洁、图文并茂,有助于相关医师及早识别、诊断、处置药源性口腔并发症,降低口腔并发症发生率,提升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本书为临床药物类工具书,书中所收录药物以西药为主,共收载临床常用药物2228种,药物收载原则以国内外临床及常用药物为主。全书针对每种药物均列出其中英文通用名、药物别名,并对其药理作用与用途、体内过程、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制剂规格等内容进行详细收录记载。本书药物分类主要根据其药理作用进行划分,药物处方中常用拉丁文缩写、药物剂量单位、不同年龄药物用量计算法、液体疗法中常用溶液所含离子的摩尔数等内容则收录在附录中。书末附有药品中文索引,方便使用者检索。 本书可供临床医护人员、药剂师、患者等在用药时参考查阅。
庞国明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三十余年,近十年来一直在从事纯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纯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实践录》系其将临床研究的部分经验心得及理论认识上的创新点汇集,形成的纯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专著。本书在第一版基础上,增加了《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常用验方》等内容,并更新了部分医案。全书分上、下篇。上篇为基础篇,计9章,分别阐述了2型糖尿病的中医病名、形成因素、病机特点、提高疗效的思路方法、精准治疗三要素、“三辨诊疗模式”与“序贯疗法”的构建与应用、慢性并发症的证治及纯中药调控血糖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下篇为临床篇,选载了纯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的部分验案,展现了上篇理论在临床中的充分应用,具有不错的示范效果。本书立题新颖,论理充分,贴切临床,其验案疗效确切,用数据说话,真实地
全书首先介绍了中药饲料添加剂就的概念、起源和发展、特点优势;其次阐述了中药饲料添加剂的基础理论、试验研究方法、制备、常用单味中药和常用复方中药的相关知识;然后又深入介绍了中药的采集、加工、性能、中药成分及其作用、中药配伍原理;接下来书中详细列举了211种中药饲料添加剂的常用单味中药的产地、性味与归经、主要成分、功效、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以及154个中药饲料添加剂的常用复方中药的方源、组成、功效、制法和用法用量、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后书中还附有关于中药饲料添加剂的法律和法规。全书综合系统、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指导性强,是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动物营养、饲料与饲养等专业师生、研究人员及饲料和养殖企业技术人员的良好参考读物。
《小郎中学医记——爷孙俩的中医故事 2》 本书以中药教材为背景,以爷孙俩的行医故事为主线,展现每一味中药平凡而又神奇的一面,以及一个传统中医成长的过程。书里既有师徒传承的中医精神,也有爷孙俩深深的中医药情结。本书采用小说题材的创作形式,使读者能够带着浓厚的兴趣从头到尾一气读完。书里既有医案故事,读书析疑,又有养生保健、采药记趣等内容,既有老中医的哲理智慧,又有小徒弟的天真童趣,能够迅速引领大家了解中医,学习中医,感悟中医。本书适合中医爱好者、中医初学者阅读参考。 《小郎中学医记——爷孙俩的中医故事 1》 本书以中药教材为背景,以爷孙俩的行医故事为主线,展现每一味中药平凡而又神奇的一面,以及一个传统中医成长的过程。书里既有师徒传承的中医精神,也有爷孙俩深深的中医药情结。本书采用小说题材
本书是我国首本外科药学的教材,由广东省药学会组织多所三甲医院 药师编写而成,由 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药事管理研究部主任颜青作序。本书共分四篇。 篇“外科药学概论”,主要介绍外科药学建立的背景、定义和意义,同时介绍围手术期的病理生理特点;第二篇主要介绍“外科药师工作模式及流程”;第三篇“围手术期药物治疗”主要介绍围手术期患者感染、血栓、疼痛、营养、血糖、血压、液体管理、糖皮质激素及恶心呕吐等的药物治疗管理;第四篇主要介绍特殊管理药物,质子泵抑制剂及超说明书用药在围手术期的管理与应用。 本书为广大药师 好地融入外科临床工作以及外科医生的药物治疗工作提供参考,适合广大药师和外科医生阅读!
本书精选 550 种中药,详述其使用注意、优品表现、别名、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等内容,配以高清中药饮片图及特征示线,使消费者辨别中药时有据可依、有证可查。同时,本书在各药下收录了该药的传世名方与实用验方,供读者自我调理与疗疾参考。
本书主要关注的是ICH的重要类别之一,安全性。在ICH进程中提出了很多指导原则,但很少有人意识到在达成共识的过程中许多问题是如何处理的?专家们的想法是什么?为什么指导原则是这样写的? 本书汇集了这些问题及这些问题的解答,是由参与撰写了引导当今药物研发方向的指导原则的专家们所编写。
《中华本草》是我国中药学宏大的基础工程,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持,南京中医药大学总编审,全国60多个高等医药院校及科研院所协作编纂。全面总结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的传统药学成就,集中反映20世纪中药学科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本草巨著。 《中华本草苗药卷》是《中华本草》民族药卷之一。由贵阳中医学院、贵州省中医药研究院、贵州省中药产业现代化科技产业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编纂。是以“继承发扬,整理提高”为宗旨,全面系统反映苗药使用情况和科研成果,是当代苗药研究的标志性成果。 《中华本草苗药卷彩色图谱》是对《中华本草苗药卷》所收录的391味苗药,经过考核辨识配以原植物(原动物或矿物)彩色图片,使读者及相关人员对《中华本草苗药卷》所收载药物能很好辨认,促使苗药研究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使之更好地发挥《
《抗癌药物的化学与药理学(第二版)》是对目前正在使用或处于临床试验晚期的所有抗癌药物和治疗方法的全面调查,包括生物疗法。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癌症的根本原因、治疗模式和癌症药物研发策略,汇集了与所有抗癌药物和治疗方法的化学和药理学相关的广泛信息,包括癌症治疗前沿方面的最新信息,如生物标记物、药物遗传学和药物基因组学,新增 抗癌疗法的发展 基于抗体的疗法 和 癌症化学预防 章节。
本书为了进一步总结经验,将科研成果直接用于指导中药材生产,我们编著《30种岭南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技术(套装上中下册)》《30种岭南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技术》,每个品种的内容包括概述,生物学特性,物种或品种类型,种植地,种植技术,主要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留种技术,质量标准及检测,包装、贮藏及运输,附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研究工作的总结,涉及的学科领域较广,内容丰富,既具科学性、又具实用性,是迄今为止较为全面反映上述品种规范化种植(养殖)技术的专著,可作为中药学教学、科研人员,中药专业学生,中药材生产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岭南中药材生产基地的技术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