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被称作中国科技的“五大发明”之一。中药是中医防治疾病的主要武器。中药的应用经历了数千年的实践,形成了“理、法、方、药”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体系。然因中国历史悠久,地域广袤,中药名称则有古今之异、区域之别,或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或彼此混称,或张冠李戴,造成许多混乱,甚至出现医疗事故。为了给中药研究、种植、采制、经销、使用提供翔实可靠的依据,作者参阅了大量古今文献,逐一甄别,去伪存真,编写了这部辞典。该书收编常用中药700余种,收录别名、商品名、处方名2万余个。同时,还分别介绍了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慎忌、用量及注意问题等。书后附有各类名称索引备查。全书共分20篇,计90余万字,是我国部中药名称大典,被誉为“本草新声”。 本书由卫生部原部长崔月犁、卫生部
袁雅冬、席彪主编的《合理用药培训指导手册》筛选了53种基层常见病症作为指导合理用药的目标。这些病症在农村比较常见和多发,而乡村卫生机构又必须对这些病症采取临床治疗措施。调查发现,这些疾病恰恰又是乡村卫生专业人员容易“不合理”用药的高发范畴。同时,我们还特别介绍了抗生素、激素、维生素的合理用药,因为这三类药物是不合理用药的重灾区。本书考虑到基层基本药物目录的范围,也注意到乡村卫生服务机构临床用药的限度,全力体现实用和适宜,努力做到“对症下药”。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抗感染药;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作用于自主神经系统的药物;主要作用于心血管系统的药物;主要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等。
本书共分两个部分,主要收录了国家基本药物的作用与用途、体内过程、用法与用量、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制剂与规格等内容作了介绍,具体包括抗微生物药、内科用药、妇科用药、眼科用药、麻醉药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中药配伍应用是中医处方的基础,中药鉴别应用是合理正确选药组方的关键,笔者长期从事临床中药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对于中药配伍和鉴别应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书详细介绍了常用的400余味中药的常规临床配伍、鉴别的应用经验,对于提高中医师处方的临床疗效、加深中医药专业学生对药性的认识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袖珍抗感染用药手册》(第三版)共收录300余种抗感染药物,并结合药物种类和上市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类排序。每种药物主要介绍其商品名、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适应证、用法用量、制剂、注意事项等7项内容。药物介绍针对性强,文字简洁,同时装帧设计精巧,是一本便于临床医师、药师随身携带和查阅的抗感染药物手册。
编写及使用说明 《新编临床用药速查手册》(第2版)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来源于药物使用说明书、指南/专家共识/专家建议以及*国内外临床/基础研究文献。本书所收录的药物范围主要为目前各系统用药的国家基本药物、《中国药典》2015年版药物以及部分国外已上市而国内尚未上市的品种。全书共九章,涵盖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神经、内分泌、血液、风湿免疫等各系统的常用药物,每个药物根据临床实际应用情况选择性地按以下项目介绍: 【药物名称】包括药物的中、英文通用名和部分常用的商品名或别名。 【药理作用/作用特点】简明扼要地叙述药物所属类别、基本药理作用或作用机制以及该药的作用特点。 【适应证】包括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准的药物适应证和权威参考文献所收载的临床应用信息。若同一类型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