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精油疗法是当前治未病防治中最为推崇的一种自然疗法。2015年理疗级植物精油正式进入国内,目前已经有近百万人在尝试着把精油运用到日常保健与康复理疗中。本书将从中医角度来探视植物精油的应用,试图给精油使用者及爱好者、中医爱好者一个全新的视角。
中医药名词的规范化是中医药学术交流和学术发展的需要,是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需要,它关系到全学科、全行业的发展。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这项工作显得尤为迫切。 为了适应中医药名词规范的需要,2000年8月成立了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挂靠中国中医研究院。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是经国务院授权,代表国家进行科技名词审定、公布和管理的权威性机枪。因而,经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所审定的中医药学名词术语将对中医药学科及行业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全国各科研、教学、生产、经营,以及新闻出版单位都要遵照使用。
《中华本草》是我国中药学宏大的基础工程,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持,南京中医药大学总编审,全国60多个高等医药院校及科研院所协作编纂。全面总结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的传统药学成就,集中反映20世纪中药学科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本草巨著。 《中华本草苗药卷》是《中华本草》民族药卷之一。由贵阳中医学院、贵州省中医药研究院、贵州省中药产业现代化科技产业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编纂。是以“继承发扬,整理提高”为宗旨,全面系统反映苗药使用情况和科研成果,是当代苗药研究的标志性成果。 《中华本草苗药卷彩色图谱》是对《中华本草苗药卷》所收录的391味苗药,经过考核辨识配以原植物(原动物或矿物)彩色图片,使读者及相关人员对《中华本草苗药卷》所收载药物能很好辨认,促使苗药研究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使之更好地发挥《
方剂学是中医学的主干学科之一。它的发展是经历了药物——方剂——治法——制方理论——方剂学的过程。方剂学虽然是解放以后随着中医院校成立正式开设的学科,但近几十年来发展却很快,许多先进的科学理论、科学手段越来越多地被引入方剂学科的研究之中,使方剂学中现代科学成分逐渐增加,现代方剂学已见雏形。本书则总结近年来方剂学中的有关现代方剂学的内容,编著为《现代方剂学》一书。 《现代方剂》的主要内容由方剂学的发展简史、方剂学的基本理论、基础方剂、临床方剂、实验方剂及索引等组成。 方剂学的发展简史:本书提出划分方剂发展的四个阶段,即方剂的产生及方剂学形成,方剂数量的增加及方剂学术流派的形成,制方理论逐渐完善,方剂学的发展及现代方剂学形成。 方剂学的基本理论:提出方剂学的四个主要
中草药在保障民众身体健康和民族繁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满足广大中草药爱好者系统了解中医药理论体系、掌握中草药相关知识的需求,我们组织了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等长期从事中草药教学和野外植物识别、饮片识别的专家共同编写了本书。 全书收录了约600种常用中草药,按解表药、清热药、祛风湿药、消食药、活血祛瘀药、补虚药等主要功效分为20章。图文对照,每种中药描述了中药名称、药材来源、入药部位、采收加工方法、品质优劣评价标准、药材识别特征、药性及功效、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现代药理研究、验方精选等内容;彩色图片包括原植物、动物、药材或饮片的原色图片。旨在为读者提供丰富而又准确的信息。 本书兼顾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作为中医药从业人员和中医药爱好者的工具书,也可作为生活家居的收藏
中医药在全球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加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向全国推广的有效方药 清肺排毒汤 成果转化,推进中药新药 清肺排毒颗粒 研发上市,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清肺排毒汤 应急项目组特整理了有关中药新药的注册、生产、销售、变更及其他重要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文件,汇编为上、下两册,旨在为 清肺排毒颗粒 及其他中药新药的上市申报工作提供重要的政策支撑。
本书通过搜集整理中医古籍及近年有关文献,结合编写者的研究成果,首次明确提出了芳香中药学的学科概念,全书共分为总论、常用芳香中药、芳香中药药理学、芳香中药化学、芳香中药制剂学、芳香中药材的产地、采收、贮藏与栽培六章。从常用124种芳香中药的性能功效、种植栽培、药理毒理、化学成分、制剂等方面全面总结了芳香中药的特性和规律,初步构建了芳香中药学的理论体系,是国内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芳香中药学的专著,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参考作用。
“汤液经法图”展示了一套以五脏虚实辨证+五味补泻治疗为框架的古中医辨证论治体系,其中,辛咸甘酸苦五味是遣方用药的关键,是中药五行属性的功效延伸。本书先构建还原中药五行属性的方法学,再紧扣临床功效,解读150味常用中药的五行属性与主导药味,为“汤液经法图”的临床实践提供支持。
《小郎中学医记——爷孙俩的中医故事 2》 本书以中药教材为背景,以爷孙俩的行医故事为主线,展现每一味中药平凡而又神奇的一面,以及一个传统中医成长的过程。书里既有师徒传承的中医精神,也有爷孙俩深深的中医药情结。本书采用小说题材的创作形式,使读者能够带着浓厚的兴趣从头到尾一气读完。书里既有医案故事,读书析疑,又有养生保健、采药记趣等内容,既有老中医的哲理智慧,又有小徒弟的天真童趣,能够迅速引领大家了解中医,学习中医,感悟中医。本书适合中医爱好者、中医初学者阅读参考。 《小郎中学医记——爷孙俩的中医故事 1》 本书以中药教材为背景,以爷孙俩的行医故事为主线,展现每一味中药平凡而又神奇的一面,以及一个传统中医成长的过程。书里既有师徒传承的中医精神,也有爷孙俩深深的中医药情结。本书采用小说题材
贵州西北部地区由于独特的地形地貌及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形成十分丰富的中草药资源,素有 中草药育盆 之称。作者在多年中草药资源调查及开发应用的基础上,综合有关资料编写了此书。本书的中草药包含传统中药、民族药和草药,收载黔西北地区根及根茎类、茎木类、皮类、叶类、花类、果实及种子类、全草类、菌类、树脂类、其他类中草药1000多种,分属1000多种药用植物,基本涵盖本区域特有的及引种栽培的中草药品种;重点介绍了每一种中草药的别名、来源、植物形态、生境分布、药材性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本书通俗易懂,内容丰富,针对性及实用性强,可供从事中药、天然药物及大健康产品等领域的科研、教学、生产及药材经营工作者参考。
本书以柴胡为对象,围绕药材质量评价与中医方剂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提出以药材质量评价为出发点、延伸至经典方剂的科学问题为导向、以代谢组学技术为手段的 中药材质量评价-中医方剂科学内涵挖掘 研究思路与策略,为中药现代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全书共分为12 章,章至第六章介绍了柴胡药材品质评价的研究内容,第七章介绍了含柴胡的经典方剂的抗抑郁作用研究内容,第八章至第十二章介绍了以柴胡为君药的经典方剂逍遥散科学内涵的挖掘。本书适合医药院校、科研院所及制药企业从事柴胡药材生产种植、中药研究与开发的相关科研工作者、研究生、本科生作为学习参考书,也可供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这是一部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科学全面展现贵州丰富中草药资源的著作。《贵州中草药资源图典》共计8卷,其中药用孢子植物1卷、药用种子植物6卷、药用动物和矿物共1卷。全套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收载贵州中草药资源近3500种,每种以文字的形式记述 植物名称 别称 植物形态 生境及分布 采收加工 功能与主治 附注 等信息,并配以精美彩色图片1~4张,整套书的图片达到7000多张。药用动物、药用植物部分的编排以分类学的 科 属 为单位。
岭南地区是全国药材的主要产区之一,本书收集了编者团队自2000年以来对岭南常见药用植物以及混伪品进行的薄层色谱的研究工作,概论中介绍了薄层色谱指纹图谱技术的形成、特点、操作方法与应用 ;高效薄层色谱的操作技术及薄层色谱技术的发展等内容,各论中将搜集到的常见的38种岭南特色中药材,在严格实验条件下,分别做成薄层色谱指纹图谱,本书不仅有各种药材指纹图谱制备的方法与结果分析,还有药材的别名、学名、英文名、来源、产地及栽培、化学成分、形态特征及药材鉴别、性味功能介绍,并配有野生照片与药材成品照片。本书主要作为农林和中医药高等院校、岭南中药材使用或生产的相关企业和科研单位的参考书,亦可供有关中药材生产经营、中药资源开发利用以及其他经济植物研究和生产的专业技术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