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外的天然小分子药物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共计100余种,详细介绍了每种药物的理化性质、剂型与适应症、来源记载、研发历程、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综合评价等。为便于读者理解,增加生动性,对其原植物的彩色图片以的形式放在每个药物项下。
该丛书涉及药品、生物制品、食品、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药用辅料与药品包装材料及药品检验仪器等方面的检验操作规范与检验技术内容,是专家们从事多年相关检验检测工作实践的结晶,也是全国药品、食品、医疗器械检验系统工作的总结。
芍药是我国的传统名花,宋·郑樵《通志略》载:“芍药著于三代之际,风雅所流咏也。”唐代以后人们又把芍药与花中之王牡丹并称“花中二绝”,“世谓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这些都足以证明芍药在我国历代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和无与伦比的喜爱程度: 芍药的花色、花型极为繁多奇特。自菏泽花农近年育出绿色芍药之后,芍药也如同花王牡丹一样,实现了“红、黄、白、粉、蓝、黑、紫、绿、复”九大色系的完整系统。花型与牡丹相同,为单瓣型、荷花型、蔷薇型、金蕊型、菊花型、托桂型、金环型、绣球型、皇冠型、楼子台阁型等。不少芍药因花蕊呈针状彩瓣、内外瓣色彩各异等特性,更使其变幻莫测,魅力无穷。 芍药还是我国青年男女之间表达爱情的使者。我国最早的一部民歌总集《诗经》中有一首《秦洧》诗,日:“维士与女,伊其相谑
《治疗药物监测临床应用手册》针对公认有必要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的药物和目前研究支持需要进行监测的药物,通过外治疗指南、工具书、医药数据库及文献报道的搜集整理,详细阐述各个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监测指征、治疗窗、监测方法、分析方法及药物相关基因等治疗密切相关内容。
《药食两用中草药彩色图鉴:实用中草药彩色图鉴大全集》精选229种药食两用中草药,按临床疗效分为20类,每味中草药分别从来源、产地、植物或性状特征、主要成分、性味功效、常用验方、常用药膳和饮食禁忌等方面予以图文并茂地阐述。刘塔斯老师现任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鉴定教研室主任、生药学教研室主任、药物形态教学实验室主任,中药生物技术二级科研实验室主任,教工一支部党支部书记。任全国中药鉴定学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动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教学成效显著,是位德才兼备的享誉全国的优秀教师。
《药物化学总论(第三版)》以化学的视角,讨论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从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出发,结合物理化学性质,讨论与药理活性、药代动力学行为、毒副作用的依存关系。为了理解药物作用的分子基础,《药物化学总论(第三版)》在介绍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药物化学与药理学的结合界面。药物构效关系、分子设计方法和策略等是本书的重点。 《药物化学总论(第三版)》可供药科研究生、教师和从事药物研究人员参考。
不同国家对药品注册的技术要求和形式不尽相同,这不利于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有效,亦不利于国际贸易及技术交流,同时还造成生产和科研部门人力、物力的浪费。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欧洲联盟的前身)、美、日三方政府药品注册部门和药品生产研发部门于1989年起协商成立“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遵循从患者利益出发的原则,尊重科学技术的规律,通过协商对话使三方对药品注册的技术要求取得了共识,制定出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共同技术文件,并已在三方的药品审评中得到应用。这无疑可促进药品的国际贸易,缩短新药的审批时间,降低新药的研制成本,使新药能及早地用于患者。
本书是一部纪实性专著,对我国20世纪90年代组织实施的旨在推进新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的“1035工程”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结。“1035工程”是为适应知识产权保护的新形势,提高我国自主创制新药的综合实力,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初步建立起一支稳定的、从新药研究开发到产业化各环节和各学科配套的、力量雄厚的科技队伍,加速我国自主研制新药的进程,于1996—2000年组织实施的国家科技计划。全书共分8篇,分别是战略篇、药物篇、平台篇、产业篇、国际合作篇、人才团队篇、药事药政篇、启示展望篇,总21章。本书对“1035工程”组织实施的时代背景、战略部署、目标任务、组织实施与管理、主要成果等进行了系统回顾和总结,并对其历史贡献和意义、组织实施经验与启示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结,提出了我国新
本书分为三部分:部分介绍基本原理——心律失常的机制以及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机制。第二部分讨论药物的临床相关特点,包括正在进行试验的药物以及有应用前景的新药。第三部分根据这些基本知识阐述特定心律失常的治疗,并着重阐述抗心律失常药物目前的用途。
《草药验方治百病》所采录的每一味中药为佘自强精挑细选之品,皆具有取材容易,应用广泛,煮制方便,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特点。读者对象:主要为对中药应用比较有兴趣的老百姓,也适合作医院、药店工作人员及药学专业学生的参考图书。《草药验方治百病》收载的中药以中草药为主,兼收一些常用的矿物药、动物药。所收载中草药除标明为新鲜品外,其余均为干品。
《临床药物手册(修订版)》针对临床合理、安全用药的实际需要,在原版基础上,根据药物研究和临床应用发展作了全面修订。《临床药物手册(修订版)》收载医疗单位经常用的药物1900余种,每章具体介绍药物性状、作用与用途、药动学、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药物相互作用、用法与用量和制剂等。全书简明扼要,内容新颖,实用性强,是医师、药师、护师和其他医药工作者的重要参考书。
《常见百病特效方(增订本)》是一本有实用价值的中药治病专用书。书中所有方子均具有“使用方便,药简价廉、适用面广、安全可靠、疗效显著”和家庭适用的特点。换言之,是有病能治,具达独特疗效的“口袋书”。《常见百病特效方(增订本)》所收内容有以下特点:1、应用范围广,一是不论城市还是农村使用都方便,在城市普通药房都能买到中药,在农村很多地方还可以“就地取材”;二是书中内容涵盖了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各种常见病200多种及500余则方药。2、见效快、疗效高。单用《常见百病特效方(增订本)》方药,一般用药1-3次多获显效或痊愈。3、药简价廉,选择本方治病,可为病者节约医疗费用60-90%,真正帮你解决“看病贵”的难题。4、使用方便,一般只要按病索方,按方配药,依法制用即可。5、安全可靠,《常见百病特效方
药物基因组学研究人类基因组信息与药物反应之间的关系,利用基因组学信息解答不同个体同一药物反应上存在差异的原因。药物基因组学是药物治疗学向个性体合理用药发展的结果,也是药理学在分子基因水平上阐明药物作用机制、药物代谢转运机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机制的结果。但是由于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还刚起步,众多基因的功能及他们之间的网络关系还远没有阐明,因此,药物基因组学的知识体系还很不完善,要完成药物基因组学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书主要介绍了药物基因组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知识,试图探索药物基因组学与相关学科(如遗传药理学、生物信息学、毒理基因组学等)的交叉关系,使读者了解药物基因组学的基本涵义和重要意义,引起人们对药物基因组学研究的兴趣和关注。
本书在广受欢迎的版的基础上修订、更新而成。在进行内容更新的同时,继续保持上版简明、实用、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对当前外先进的药理实验方法与技术进行了“step—bV—step”的说明。本书内容简明、新颖收录的药理学实验方法为目前药理学研究中的热点领域,所涉方法为当前外使用最多或新近发展突出的方法。方法实用、详尽所收录的方法对实验动物、材料与试剂、方法、注意事项、结果、评价进行了具体的介绍,“方法”部分尤为详细。特别是,大多数实验还列出了实验的观测指标,并且对检查观测指标的具体方法与详细步骤进行了说明。
《中医名方新用》对每首方的出处、组方机制、组成、功效、临床新用、现代研究及注意事项进行了介绍,并编写了按语。临床新用,以现代医学病名为主,有些与西医病名含义不相符合的病证,仍采用中医病证名。突出中西医结合的特色,系统反映当代名方的应用和实验研究。理论联系实际,列举了大量的病案,使读者能举一反三,如虎添翼,从而获得更好的疗效。《中医名方新用》内容丰硕,融理、法、方、药与实践为一体,对了解名方的现代研究及应用,深入理解和掌握名方的临床新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一部确有临床应用价值的参考书。可供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者及医学院校学生参考使用,同时也是为医药爱好者和广大患者求医问药及和选择适当治疗方案时提供的一本理想参考书。
。。。
《精神药物的合理应用》第3版出书迄今,已历时五载有余,深受精神卫生界同仁、临床各科医师和广大患者家属的热爱和欢迎,它已成为精神科医师最常用的参考书之一。医学和药学的不断发展,学和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也随着临床实践和相关研究的成果有了很多新的进展。为与时俱进,对本书及时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使其内容更加符合精神科医师和有关专业工作者的需求。此次修订,对章的顺序编排有些调整,使总体结构更加连贯、合理。具体各章节的编写基本上沿用了第3版的结构,并对药物进行了更新和补充。众所周知,精神疾病的诊治是一个长程治疗,包括急性期、继续治疗期和维持治疗期等,不是在短期内就可达到预期的效果。本书根据循证医学的内涵,提出合理应用药物,就是要在众多药物中优选疗效的诊治方案,又要尽力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