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波形分析是呼吸机临床应用的难点之一,如何正确理解和分析波形,从中获取有益信息,帮助ICU和呼吸科医师更好地使用呼吸机,是本书的编写主旨。本书共6章,分别阐述了通气波形及其临床应用、压力容量环和流速容量环、常用通气模式的呼吸波形、压力控制和容量控制通气的波形监测、常见临床病症的波形表现,以及新生儿通气波形。书中提供了大量的波形图,并对其进行了仔细地分析,尽量采用图示的方法,讲述波形产生的原因,便于读者理解。
手术器械是外科医师和手术室护士工作中必用的医疗设备,如何辨认、正确使用及管理手术器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本书以图谱形式介绍了外科各系统手术器械的名称、手术中的应用、灭菌、保养及配套设置,经过多版次的修订(第9版),内容不断更新,增减后的内容更好地体现了学科的专业性和先进性。全书共收集手术器械图537幅,图版清晰,文字详细,图文并茂。
冠心病是造成我国居民死亡和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冠心病有效治疗手段之一的介入治疗,在我国几代心血管病医生的不懈努力和探索下,得到了飞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现在我国每年完成冠心病介入治疗超过100万例。 1985年,我国开展了首例经皮球囊导管冠脉腔内成形术,开创了我国介入心脏病学的新纪元。此后,从20世纪90年代初金属裸支架置入术,到21世纪初药物洗脱支架的推广,再到近年来生物可降解支架的研发和应用,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已从过去的 跟跑 为主,向目前的 并跑 转变,部分领域甚至实现了的跨越。 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是为患者服务的,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可以惠及更多的患者。但是,患者对这项技术总是存在各种疑虑,例如,这是个什么样的技术?为什么要接受这个检查和治疗?药物洗脱支架是什么?支架
《假肢与矫形器学(第2版高等医学院校康复治疗学专业教材)》由赵辉三主编,第二版的《假肢与矫形器学》的修订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为了适应残疾人全面康复工作的需求,促进医工结合,结构上在原有章节基础上归纳为假肢学、矫形器学、残疾人辅具、矫形器及其他残疾人辅具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四章;为了帮助学生对于残疾人辅助器具有较全面的了解,增加了假肢矫形器以外的残疾人辅助器具介绍,如日常生活中沟通辅助器具、肢残人汽车驾驶辅助器具等;在假肢矫形器方面增加了一些国内外先进、成熟的产品介绍;在二章六节矫形器治疗技术分析和处方中保留了下肢部分,省略了上肢和脊柱部分;为了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矫形器及其他残疾人辅助器具相关的临床应用知识,除了改写了原有的在儿麻、偏瘫、小儿脑瘫、脊髓损伤等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本书全面概述了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发展历程,从概念起源到现代技术革新,深入解析了其基本原理、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在康复医学中的广泛应用与成效。同时,精准把握了伤残康复领域的具象化需求,深入分析了市场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作者凭借多年在康复辅助器具领域的教学、科研及实践经验,以平实的语言、严谨的态度,为读者呈现了既具学术价值又具实用性的专业作品。 本书的编写初衷旨在深入探讨外骨骼机器人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外骨骼机器人在残疾康复领域应用的窗口。在概述和康复原理方面,本书介绍了外骨骼机器人的概念形成发展过程,首次系统性地分析了学界对产品界定分类现状结构功能的技术和临床应用研究,以及形成的专家共识。在技术发展和产品需求方面,描绘了当下的
本书按专科分章,分别按照手术配合步骤及手术实际操作使用要求,将普通外科手术、周围血管外科手术、妇产科手术、泌尿外科手术、胸外科手术、心脏大血管外科手术、神经外科手术、骨科手术、眼科手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口腔外科手术、整形外科手术、器官移植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等手术器械的名称、类别、各类手术的常用数量、常用规格、应用范围、使用注意事项、附加图片及编号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本书图文并茂,可操作性强。
本书通过平实的语言、简易明了的图解等方式,介绍体外循环的发展历史和未来趋势,涉及心肺转流系统、体外反博装置、血液处理等领域,以及体循环技委会的发展、标准制修订情况,对相关标准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本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医疗卫生机构常用临床设备与仪器,系统阐述了临床设备与仪器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并介绍相关操作使用注意事项、保养及维修等方面的知识。本书的编写注重临床设备与仪器的实际操作及常见故障的排除,便于读者独立学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书共十章,包括血液透析机、体外冲击波碎石机、麻醉机、呼吸机、生物电测量仪器、放射治疗设备、腹腔镜设备与器械、洗胃机、激光治疗仪、临床小设备及实验部分。
本书全面地介绍了常规医疗设备的原理、结构、功能和应用。内容主要分成五大部分:与医疗设备相关的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诊断设备、治疗设备、临床工程师的职责和日常工作及医疗技术管理。其中,诊断设备主要包括生理监护仪、心电图机、血压计、血氧计、血糖仪、呼吸监护仪、脑电图机、内窥镜、眼底镜、关节镜、胎儿监护仪、体温计等检测仪器,以及X射线、CT、磁共振、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超声等成像设备。治疗设备主要包括心脏除颤仪、起搏器、人工心肺机、静脉输液泵、呼吸机、麻醉机、透析机、碎石机、婴儿培养箱、手术激光器、神经电刺激器和各种理疗仪等。书中采用了许多图片和真实场景的照片,还穿插了小故事,生动描述医生和临床工程师的工作场景,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中国针刀医学疗法系列丛书:无痛针刀疗法》分上下两篇,分别对针刀大松解术及针刀无痛操作技术做了详细介绍。以作者20余年针刀临床工作的实践为基础,系统介绍了针刀医学与相关学科融合形成的慢性软组织损伤诊疗方案——运动系统软组织闭合性系统松解减张术,主要针对于顽固性疾病后期的诊治,属重型治疗。无痛操作技术对常见病治疗具有很好的优势,属轻型治疗。 《中国针刀医学疗法系列丛书:无痛针刀疗法》适用于临床上针刀、针灸、疼痛、康复、骨科及相关专科医生阅读,也为神经精神科、消化内科、泌尿生殖科等临床各科医生在诊疗相关疑难疾病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同时,为慢性疾病患者、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朋友提供了问题解决之道。
为了满足广大介入护理人员的需求,编委会组织了国内介入领域护理专家和骨干,依托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精心编写完成了《介入诊疗器材应用与护理》。主要内容涵盖心血管介入、大血管介入、神经介入、周围血管介入、肿
《医疗器械概论》作为消毒供应专业教材之一,经全国消毒供应专业和手术室专业等专家共同编写,本书共设8章。其中医疗器械概论,介绍了与医疗器械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医疗器械标准化管理、医疗器械命名及分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管理、医疗器械监督检查、医疗器械的使用管理,系统地介绍了医疗器械行业的产业特征,涉及医疗器械的生产、注册、试验以及规范管理等;医院CSSD相关手术器械,重点探讨与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相关的医疗器械,也是本书的重点章节。为突出医疗器械概论的特点,体现网络本科消毒供应专业的特色,本书尽量将医院CSSD相关医疗器械作为重点,并尽量阐明医疗器械消毒 器械的种类及特点,以及各类常用手术器械的名称、分类、功能及使用注意事项。并于每章设置学习目的和学习要点,帮助学生掌握本教材重点
本书通过WestlawInternational、RPX、RECAP、USPTO官网以及 Electronic Document Information System(EDIS)检索到美国医疗器械领域全部侵权诉讼案件和美国的337调查案件,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梳理上述案件的诉讼态势、涉及的专利产品及技术等情况,厘清医疗器械行业美国专利诉讼的整体状况;同时,针对美国专利侵权诉讼中关于医疗器械一些特殊的法律规定、通常的抗辩方式进行了总结,精选了一些反映美国专利诉讼特点的典型案例,对其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对中国企业开拓美国市场时,防范和应对知识产权法律风险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
本书从当今外科领域肿瘤切缘和淋巴结清扫两大临床难点出发,指出了现代手术中图像引导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光学分子成像的基本理论和成像机制,光学成像技术和设备的研究进展、外科手术术中使用的成像仪器、荧光显影剂、应用范围、使用方法。具体详细介绍了多种肿瘤前哨淋巴结示踪成像;体内肿瘤成像;以及胆管、输尿管、淋巴管、血管和神经等结构在开放手术和内窥镜手术光学成像和术中识别实际临床操作要点。希望使参考阅读者全面了解光学视觉技术、荧光成像技术、分子靶向技术的发展现状,更好地促进这些多学科融合的先进技术应用到外科手术领域,实现光学分子影像外科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
本书共10章,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大数据时代远程医疗服务质量测评的关键问题,其中第1章概述了远程医疗服务质量测评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 外研究现状等;第2章介绍了远程医疗的相关概念界定和主要技术等基础理论;第3章基于管理学视角对远程医疗的服务价值进行了分析;第4章对我国远程医疗服务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第5章构建了远程医疗服务质量评价框架;第6章基于流程视角分析了远程医疗服务特征;第7章基于上述分析和文献研究构建了远程会诊服务质量多维测评指标体系;第8章对相关数据进行了预处理;第9章对远程会诊服务质量进行优化建模与仿真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提升策略; 0章对主要研究成果及不足进行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