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大众的 自然简史 享誉全球的博物学家布封的经典之作,风靡全球的科普知识读本。 《自然史》是一部传世的博物巨著,全书包括《动物史》、《植物史》、《矿物史》、《人类史》、《地球形成史》等,共有36卷。作者在这部著作中,综合大量的事实材料,以科学观察为基础,对自然界进行了精确、详细、科学的描述和阐释,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尤其是关于 进化论 的论述,为系统 进化论 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自然史》也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作者借助于自己渊博的知识和细腻的文笔,在诙谐幽默的叙述中,赋予了自然万物以灵性。特别是在 动物卷 中,他以热情而浪漫的笔调将动物拟人化,例如温驯又勇敢的马、优雅又神秘的猫、聪明又勤劳的鼹鼠、高傲又威风的狮子、被形容为自然 *丑 造物的树懒等栩栩如生,不
牛顿说光是"粒子",惠更斯说光是"波"。光究竟是"粒子"还是"波"?17世纪以来,在以牛顿《光学》为代表的"微粒说"和以惠更斯《光论》为代表的"波动说"之间,展开了一场长达200余年的大论战 《光学》与《光论》是物理学史上两部代表不同学派的伟大著作, 波动说 和 微粒说 的论战长达200余年。这两本书作为科学史上的两个典型案例,对于今天青少年读者批判性思维的建立,对于科学真理的深刻认识,具有方法论上的重大意义。 但从书名上看,书店在上架时经常将其放到物理学著作和教材类,极大地影响了读者购买。根据书店反馈意见,拟将《光学》与《光论》分别更名为《牛顿光学》和《惠更斯光论》,在减少混淆的同时,亦充分利用了牛顿和惠更斯这两位伟人的品牌影响力。
《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谈》是伽利略继《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之后的另一部重要著作,在科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这本书是伽利略长期对物理学研究的系统总结,也是现代物理的di一部伟大著作。本书写作风格是谈话的方式,语言生动,深入浅出,具有很强的可读性,适合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读者阅读。
《自然神学十二讲(精)》是19世纪美国著名教育家、博物学家P.A.查德伯恩于洛威尔学院发表的系列演讲汇编,也是他在 博物学纵览 主题的研究基础上更深层的思考。查德伯恩从 人的起源和命运 等终极命题入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人类自身及外部世界中形形色色的 适应性特征 ,并作出不同于当时盛行的 发育论 阐述的另一种解释。 相关推荐 博物学文化丛书(北京大学刘华杰教授主编) 纳博科夫的蝴蝶:文学天才的博物之旅(纳博科夫,一位倍受争议的小说家,从默默无闻到享誉世界;一位蝴蝶分类学家,坚守古典博物学的底色,沉寂科学界达半个多世纪,如今终获高度评价。) 玫瑰之吻:花的博物学(花在自然万物中似乎独特,它不像五谷般满足人们的生存,又不像树木一样可作为木材那样实用。花是大自然赋予的美,恬静富有
“未来10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丛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学部历时两年多联合开展研究的重要成果,凝聚着600多位院士、专家的智慧和心血,对广大科技工作者洞悉学科发展规律、了解前沿领域和重点方向及开展科技创新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促进我国学科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必将发挥积极作用。《BR》 《未来10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总论》深刻分析了学科发展规律和趋势,以大跨度的历史视角阐释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学科发展的关系,提出了面向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学科战略思路,对新科技革命的学科基础与准备作了论述,并针对我国学科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以前医生建议吸烟,现在又说吸烟致命;我们一度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心,认定冥王星是一颗行星,深信雷龙是一种真实存在的恐龙,但这些事实已经通通被推翻。可见,事实并非一成不变。 但是,知识的变化并不是毫无章法,而是有迹可循的。在众多领域,知识的进化是系统的、有规律的,这种进化以一种有趣的方式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本书中,阿贝斯曼把我们带入了文学、考古学等诸多领域,有的领域瞬息万变,有的领域的兴衰需要若干年,有的领域的变迁则跨越了几个世纪。 书中有很多引人入胜的例子:英语专业的学生从《伯雷故事集》的统计分析里能学到什么?丈量一座山的高度为什么这么难?为什么许多家长仍然告诉孩子要多吃菠菜? 《失实》一书是通往科学新世界的精彩旅途,让我们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反想过去,应对当
《魔方里的科学和文化》是作者30年魔方研究的总结,结合 魔方和数学建模 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论述了魔方里的文化内涵、科学隐喻和魔方的复位,将魔方起源追溯到中国5000年前的洛书,探究了匈牙利产生和传播魔方的科学文化背景。本书使用晶体学符号和群论的方法,创立了能描述N阶魔方的数学模型,给出了二阶至十一阶魔方的复位方法,建立了魔方和准晶体等多种科学隐喻关系。本书同步制作了电子书,以便读者解魔方的历史文化、直观地掌握魔方的复位。 本书可作为科学和文化传播案例的教材,也可供魔方、数学和计算机编程爱好者参考。
《规范研究文库·科学规范论:默顿的视野》在广泛收集、充分掌握手文献的基础上,对默顿的科学规范论做一全面深入的研究和阐述,准确地把握它的形成、发展和主要内容,并揭示其理论意义和局限性。相信这样的研究对于推进科学规范系统的建设,防止和减少目前学界日益严重的越轨现象,促进科学与学术的健康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
本书从中国古代文献中梳理出中国古代科技的萌芽与发展。从医学、天文历法、数学、农学、古代化学等方面为我们描绘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线索,介绍了中国古代科技在从秦汉时期形成到宋元时期达到高峰这一过程中所建立的特有的学科知识体系。
苏联历史地理学家约?彼?马吉多维奇撰写的《世界探险史》是一部规模宏大的世界地理探险通史,它详细记述了人类历史上横跨两千余年的两百多次探险活动,其中包括古代、中世纪、地理大发现时期、新时期等各个历史阶段的地理发现。这部历史地理学名著提供给读者的,除了相关历史地理学知识以及一千多名探险家——如张骞、玄奘、马可?波罗、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白令、库克、阿蒙森、塔斯曼等等的探险经历之外,它还弘扬了探险精神,并且传递了这样的信息: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探险史和开拓史。
本书是在当代悖论研究中富有活力的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的奠基之作。本书提出,由于情境具有部分性,可以被不断地扩充,所以说谎者命题会随着情境的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真值,但情境的变化决定着这里不存在任何悖论。这个方案 符合直观,具有很高的非特设性,有力地推动了悖论研究的发展,并且在一系列相关研究领域中呈现出广泛的解题功能。本书诉求“读者友好”,可适应多层次、多方面读者。它不预设读者通晓作为元理论的集合论,而是辟出专章来详细讲述这种新的集合论;也不预设读者熟知其他解悖方案,而是详细介绍以往两种 的解悖方案,让读者自己通过对比来理解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及其优势。此外,书中精心编制了很多习题,可帮助读者熟练掌握书中涉及的形式技术。针对不熟悉形式技术的读者,本书做了精心布局,即使在阅读时跳过某
谁人不曾仰望星空?谁人不曾遐想宇宙?根据现代宇宙学理论,我们的宇宙是从137亿年前的原初状态演化而来 的。那时,宇宙没有质量,只有极低的能量。如今的满天繁星、世间万物,竟然都来自当年那个 几乎空空如也的原初宇宙?《现代宇宙学中的禅(从万物皆空到无中生有)》解释这件难以想象的 事情。 原初宇宙是“空”的,这令人联想到佛教禅宗的“空”,这两种“空 ”之间有什么微妙的联系吗?《现代宇宙学中的禅(从万物皆空到无中生有)》的作者是蓝志成。
本书讲述了:像艾滋病这样的疾病为何能够摧毁免疫系统?像纽约、东京这样的大城市,如何能够不间断地保障食品、医疗、服饰和数百万种居民必需品的供给?这类高度复杂系统的运作仍然是一个谜。但是通过霍兰及其同事在圣菲研究所和密歇根大学的工作,现在已经接近找到一种解答。 作为遗传算法之父和复杂性新科学的先驱者之一,霍兰从一开始就处于复杂适应系统(CAS)这一新兴研究领域的中心。 本书这部里程碑式著作为这一崭新领域首次提供了一种协调一致的综合,展示了霍兰的独特洞见。本书强调寻找支配CAS行为的一般原理,注重扩展众多科学家的直觉。书中提供了一个适用于全部CAS的计算机模型。霍兰通过描述我们能够做什么,总结了如何增强对CAS的理论认识。他提出的若干理论方法,可以指导人们对付耗尽资源、置我们世界于危险境地的棘
当代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并日益深刻和广泛地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面理解科学和技术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一方面,科学和技术对人类发展的深刻影响兼具建设和破坏的两种可能;另一方面,科学不再仅是科学家的自由研究,技术不再仅是工程师的个人发明,科学和技术已经成为经济部门和政府部门全面参与的社会事业。科学技术对社会资源的强烈需求和依赖,社会对科学技术投入高回报率的不懈追求,不但使科学技术活动和社会资源之间的矛盾空前地尖锐起来,而且使对科学技术事业的规划和管理前所未有地重要起来。 全面理解科学和技术,需要创造性地整合传统的、相互分离和排斥的研究视角,塑造具有包容性和互补性的新的学术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