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现代工程力学之父”斯蒂芬?普罗科菲耶维奇?铁摩辛柯撰写的经典著作History of Strength of Materials的中译本。全书浓缩18—20世纪材料力学发展之大成,具有重要的文献与史料价值。著作以时间为顺序、以人物为章节,内容涵盖材料力学发展300年间的大事件、大人物,涉及欧洲的早期大学教育理念及其工程专业教学模式。书中插图精美、语言流畅,呈现出诸多深奥的经典理论公式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并还原出它们的提出场景、演化脉络和应用方式;这些不仅令人茅塞顿开, 有助于我们掌握材料力学学科的整个文脉。
本书是解释日常流动现象,介绍流体力学知识的科普书,在保证趣味性的同时对所涉及的流体力学知识有较为深入的讲解。在对流动现象的解释中努力保证在通俗易懂和科学严谨之间的平衡,让不同层次的读者都能有收获。书中全部插图均为作者在电脑上手绘完成,尽量用图解而不是文字来表达,力求解释清晰又不啰嗦。辅以流体力学一般知识点的补充,以及几个自己在家就可以进行的小实验来深入理解流体力学的原理。本书既适合广大科学爱好者,也适合专业的流体相关工作者阅读,是一本深入浅出的专业科普书。
《我所理解的流体力学(第2版)》是站在学习者的角度来写的,目的是通过该书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流体力学的原理,使之成为自己真正掌握并可以运用的知识。和现有教材及相关图书相比,该书的一个特色是尽量使用力学基本概念并以通俗的方式表述,更易于为学习者所接受。另一个特色是作者专门绘制了大量既精美又保持了科学性的插图,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并有助于对流动的理解。另外,书中还对众多生活中的流动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比如:下落中的雨滴是什么形状的?朝天开枪,落下来的子弹会不会打死人?用橡胶管放水时,捏扁出口为什么会使流速增加?等等。通过阅读该书,读者会发现,其实这些都是可以用基本的流体力学知识解释的。 尽管不是一本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该书各章节内容仍然基本涵盖了普通高等院校流体力学教学大纲的所
本书介绍了断裂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工程应用方法。全书共九章,1~5章主要阐述了线弹性断裂力学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弹塑性力学的基本理论,疲劳裂纹扩展,以及常用断裂参数的标准测试方法。6~9章介绍了防止结构脆性断裂和延性断裂的工程实际设计方法和分析手段,以及用断裂力学进行工艺评定和质量控制以防止断裂的方法,并对概率断裂力学及蒙特卡洛方法进行了简单介绍。本书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机械、动力和力学专业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断裂力学课程,也可供有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
《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手册》从工业生产实际出发,以现行的标准资料为依据,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材料的各种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材料力学性能相关知识、材料拉伸性能测定试验、材料硬度测定试验、材料冲击性能测定试验、材料扭转性能测定试验、材料剪切性能测定试验、材料压缩性能测定试验、材料弯曲性能测定试验、材料断裂性能测定试验、材料疲劳性能测定试验。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具有体量大、调控层次丰富的特征。这为数学建模和动力系统方法的引入提供了客体背景。作为研究生教育学定量理论的一个新视角,本书意在阐述研究生教育动力学。一是揭示研究生教育的基本动力与阻力;二是以连续介质力学的方法,在学科空间和历史维度的构架下探讨对研究生教育的宏观调控规律;三是建立具有预测能力的指导框架,并进行必要的案例研究。
本书针对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本科起点的,其特色是在强调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兼顾工程应用。本书共分8章分别介绍了流体物性及量纲、流体静力学、流体运动学、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式、流体涡旋运动理论基础、势流理论、水波理论、粘性流体力学;书后附各章节关键词的索引,配有例题、习题和讨论题。
本书是“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的研究成果,主要是配合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写的《理论力学》(第6版)教材而撰写的教学和学习指导用书。全书每章包括五部分内容:教材内容剖析(理论内容提要,知识结构框图,要求·重点·难点),教学策略。学习方法和要点提示(对教学和学习方法提出建议,并对深层次内容加以提示和说明),习题分类·解题步骤·解题要求,典型题分析和精解(多数例题采用多种方法求解,有助于读者融会贯通所学内容),课后习题选解。本书力求把基本问题交代清楚,并不断加大难度,使读者逐步掌握不同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更好地掌握本课程的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大学生和考研者的学习和应试指导书,以及从事本课程教学的青年教师的教学指导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