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有趣的事例介绍了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力效应。它趣说了有关力学的基本定义、定理,用实例诠释了力的实际应用,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是一本深入浅出、涉及面很广的力学科普书。本书分为9章,从牛顿运动定律和常见的力说起,到生活中常见的力学问题,以及有关人体、工程、天体运行的力学问题,后还介绍了寓言故事中的力学知识。 本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摒弃了复杂的数学公式和方程描述,通篇只采用了几个必要的简单公式,以辅助读者理解:它主要是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简单的生活实例,阐明相对复杂的力学现象。本书虽然涉及内容广泛,但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并不高,适合广大青少年和对物理学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诺贝尔奖得主、著名物理学家理查德 费曼曾说: 双缝实验包含了量子世界的全部奥秘。 我们在中学物理课都会学到,一道光穿过两道狭缝后将会发生干涉形成明暗条纹,这就是众所周知的双缝实验。如果只让单个光子进入设备,光子竟然也会自己与自己发生干涉,在多次实验后同样形成明暗条纹。更神奇的是,一旦研究者试图探测光子到底通过了哪道狭缝,干涉条纹即刻就消失了,仿佛能感知到我们的意识一般。 托马斯 杨在19世纪早期设计了这个模型,以证明光像波一样运动,这与艾萨克 牛顿的粒子观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近一个世纪后,阿尔伯特 爱因斯坦证明了光以量子或粒子的形式存在,这个实验成为爱因斯坦和尼尔斯 玻尔之间关于现实本质的激烈辩论的关键。可以说,双缝实验串起了人类对物质世界规律,乃至现实本质的探索。十年又十年,一个又一
本书是为学习朗道和栗弗席兹《理论物理学教程》*卷《力学》所编写的辅导书,是作者在广泛调研相关文献资料和在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多年从事理论力学课程教学的基础之上完成的。 书中每节包含内容提要,内容补充和习题解答三个部分: 内容提要部分概括介绍了力学中的基本方法、基本原理和重要的结论; 内容补充部分包括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详细讨论,一些结论的完整导出过程和补充说明,方法和结论在其它问题中的一些应用,与物理学相关进展之间的联系等;习题解答部分给出《力学》中原有习题的详细求解过程,并补充了一些习题以说明相关概念、方法等。 书中还讨论了一些问题的矢量力学处理方法, 注意到了与非线性物理、量子力学等其它物理学分支学科之间的一些关联性。特别是,为了方便读者深入学习和理解有关内容,书中列出了许多参考文献。 本书可
本教材根据*高等学校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A类)”编写,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和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也是国家精品课程的配套教材。全书共分10章。内容包括:杆件在一般外力作用下的内力分析、应力应变分析及应力应变关系、轴向拉压及材料的常规力学性能、扭转、弯曲、组合变形、能量法、静不定结构、压杆稳定、动载荷。全书共配有591道题目,其中包括例题128道、思考题168道和习题295道,以及北京理工大学2010~201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材料力学”试题。
本书是《力学与理论力学(上册)》,即普通物理力学部分,也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物理学丛书”的第一本。本书是作者在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生上课时所用讲稿的基础上,经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不断修改而成的。其特点是注重归纳法教学、物理直觉能力的培养和物理方法的阐述,这对在大学中初学物理的学生是有益和重要的。本书内容精练,物理概念准确清晰,着力用现代观点审视教学内容,并为当代前沿开设了一些窗口和接口。
本书是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力学与理论力学(第二版)》(分上、下两册)完全配套的习题解答,是学习力学与理论力学课程的配套辅导书。本书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的知识,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加强对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的掌握,为学生提供完整而详细的课后习题答案,进而提高学习能力和应试水平,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也可以用来帮助学生完成考研备考学习。
工程结构或构筑物在受载过程中,常有局部或整体应力超出弹性范围进入塑性状态的情况。塑性力学就是专门研究材料进入塑性状态后应力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但船体塑性力学理论(增量理论和全量理论)发展与应用面临很大困难。本书引入了新型本构关系??弹性应变与塑性应变相互关系,重点介绍了作者在塑性力学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弹塑性折线理论及其应用成果。 本书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增补了新的研究成果,全书共分10章,内容包括:绪论,笛卡儿坐标张量简介,应力分析,应变分析,本构关系,屈服条件、加载条件与加卸载准则,塑性力学问题的求解方法,塑性力学传统方法存在的问题与解答分析,弹塑性折线理论的重要结论与典型问题解答,工程应用专题??圆形巷道应力场与相关问题。
本书是与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和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材料力学教程》(韩斌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配套的教学参考、学习辅导和考研指导用书。 本书按照主教材的体系结构顺序编写,对每章的教学内容和重点、难点做了简洁、清晰、深入的归纳与总结。选取了主教材中一部分概念性较强、较深入及高于基本要求的思考题和比较典型及综合性较强的习题给予了详细解答。多数题目都采用了一题多解的方法,希望能够活跃读者的思维,促进多角度思考问题。每题后面都附有关于提炼模型、分析思路、解题关键、易犯错误及提高拓展的“解析”。另外还附有六套自测题,以便读者自行检验和总结对材料力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本书把流体力学看成牛顿第二定律对流体连续介质的应用,尽可能用熟悉的物理概念和现象作类比,启发式讲述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不追求过深的数学分析。对于理想流体,主要内容包括欧拉方程、伯努利方程、涡量方程、无旋流动的拉普拉斯方程、布拉休斯定理、二维机翼升力理论、表面张力 重力波和声波等。对于黏性流体,主要内容包括纳维 斯托克斯方程及其严格解、涡量方程、流体热传导方程、斯托克斯阻力公式、黏性流体的振荡运动和普朗特边界层理论等。本书内容丰富,讲解了大量流体力学的应用,配有较多的例题和习题,并且例题的解答很详细,比较难的习题给出了解答提示。本书可以用作物理、数学和力学专业本科生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也可以用作工科相关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参考书,以及供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参考用书。
本书是《理论力学(第2版)》的再版图书,以土木、水利、机械等工程实际为背景,注重物理概念的阐述和力学建模能力的培养,通过课程内容与体系的改革,努力做到理论与应用并重。本书分三篇,分别为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具体内容在原版的基础上做了适当的调整。
陈浮、权晓波、宋彦萍编著的《空气动力学基础 (工业和信息化部十二五规划教材)》较为全面阐述了 空气动力学的基本概念、规律和计算方法,尤其是将 矢量分析、场论等方法引入到空气动力学基本方程的 推导中,以实现数学描述、物理内涵与力学原理三者 之间较为严格的统一。全书始终贯穿了基础、严谨、 实用的方针,力图做到深入浅出。 本书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有关专业的专业基础教 材,尤其适合于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动力、发射工 程、航天运输等专业,也可供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参 考。
非线性科学被誉为20世纪继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之后的第三次科学革命。本书全面地介绍了非线性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理论及其应用。全书共7章,内容包括系统科学引论、耗散结构论、协同学、突变论、混沌学、分形及非线性科学在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全书内容取材广泛而新颖,具有多学科融合的交叉性、前沿性和普适性。写作上力求由浅入深、举一反三,融会辩证思维的哲学思想,力争给读者以科学思想方法论的深刻启迪。本书可作为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高级管理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供高等院校工学、理学、生命科学、管理科学、军事科学、环境科学、地球科学、农林科学及医药卫生等领域相关专业研究生参考。
本书内容包括:绪论,平面体系几何组成分析,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虚功原理和结构位移计算,力法,位移法,渐近法和剪力分配法,影响线及其应用,静定与超静定结构总论, 矩阵位移法,结构弹性稳定计算,结构动力计算, 结构力学问题的计算机求解。每章后面附有思考题和习题及大部分习题答案。
将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应用于MEMS系统,为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是作者研究课题和出版本书的初衷所在。作者结合多年研究成果,以阐述电子元器件的非线性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为主,从非线性电路入手,在非线性电容RLC串联电路的非线性动力学、RLC电路与弹簧耦合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RLC电路与微梁耦合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等方面介绍了MEMS动力学的发展及应用。 本书可作为机械及电子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有关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非线性变形体动力学数学理论,并提出和发展了绳索动力学、薄梁和细棒、板壳以及软网等的*非线性数学理论。书中首先阐述了变形体的发展史,之后详细介绍了研究变形体运动学所必需的数学工具,即张量分析基础。本书讨论了变形体的变形几何、运动学以及动力学,并讨论了变形体的本构关系及其损伤理论。基于三维体理论,本书对绳索的非线性动力学。非线性板及其波动,网、膜、壳、薄梁及细棒的非线性理论等内容作了详细阐述,并为工程应用提供了精确的、完善的数学理论。 本书强调数学理论、力学概念与工程应用,三位一体,易读易懂,适用范围广。本书不仅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以作为从事数学、物理、生物力学和工程相关领域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是与全国优秀教师和北京市教学名师水小平教授编著的《理论力学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配套的教学参考、学习辅导和考研指导用书。 本书按照主教材的体系结构顺序编写,对每章的教学内容和重点、难点做了总结;对部分概念性较强的思考题和比较典型或综合性较强的习题给予了详细解答,大多数题目还给出了一题多解,在所有选解习题的后面都附有关于分析思路、解题关键、易犯错误、拓展问题的“解析”。另外,还附有6套自测题,以便读者自行检验和总结对理论力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全书共15章,内容包括绪论、静力学公理及物体受力分析、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平面一般力系、空间力系、摩擦、点的运动学、刚体的简单运动、点的复合运动、刚体平面运动、质点动力学、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达朗贝尔原理、虚位移原理和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书中例题类型多,每章后有思考题和习题,适用于课堂教学。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机械、土建、船舶和动力学等专业理论力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供夜大、函授、自考等相关专业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混沌系统的奇怪吸引子是由无数条周期轨道稠密覆盖构成的,周期轨道是非线性动力系统中除不动点外*简单的不变集,它不仅能够体现混沌运动的所有特征,而且和系统振荡的产生与变化密切相关,因此分析复杂系统的动力学行为时获取周期轨道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主要介绍了应用动力系统理论和变分法,探究了时空混沌系统Kuramoto Sivashinsky方程的混沌动力学性质,并详细分析了方程的稳态解,计算出混沌系统相空间起组织作用的重要轨道,如周期轨道和连接轨道。
本书是《中国学会史丛书》之一。 本书是一部全面系统记述中国力学学会建立与发展历程的专著。书中不但重点对学会的初创情况、发展过程、组织建设、学术交流、分支机构等进行了专门介绍,还特别收录了记述学会重大活动情况的大事记、名人与学会发展的丰富资料和一些极有史料价值的历史照片,旨在反映学会在不同时期的活动概况及其在中国力学界中发挥的桥梁与纽带作用。中国力学学会是中国科协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同著名的学术团体之一,仅以此书的编著出版,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和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多周年。本书可供力学界和科技界有关部门及工作者、各学会相关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参阅,也可作为组织和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研究的参考资料。
本教材由3部分组成。 部分介绍了计算流体力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原理,详细讨论了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以有限体积法求解管道流动问题为例详细介绍了偏微分方程的离散方法,包括有关的基本概念和求解流动问题的一些常用数值方法。第2部分主要讨论典型的流动基于有限体积法的求解过程,包括扩散问题的有限体积法求解过程、对流扩散问题的有限体积法求解过程,定常流压力与速度耦合求解算法和离散方程求解方法。第3部分讨论了CFD商业软件在几个流体问题中的应用。在算例中采用了不同的求解方法求解湍流模型和网格分布等问题,以加深对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方法的理解。 本书可供本科高年级学生实用,同时也适用于研究生先期阶段的CFD课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