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6章,主要包括绪论、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与研究性实验、基础知识与技术以及物理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和技术试题。基础实验部分安排了既与物理化学课程紧密结合,又充分体现物理化学实验特点的经典实验31个;综合实验中的每一个实验都是应用了两种及两种以上物理化学实验方法或技术的实验,有些甚至多达五六种,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可操作性。设计与研究性实验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定向研究课题的实验,初步学会选择科学的研究方法、学会对实验数据的科学处理、归纳和总结,养成严格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本书由国家工科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四川大学高分子学院联合湖北科技学院、长江大学和黄冈师范学院等高校骨干教师共同编写。本书系统讲述各种类型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原理和方法、材料高分子的结构与性能及其相关性原理。全书分为13章,内容包括绪论,逐步聚合反应,自由基聚合反应,自由基共聚合反应,离子型聚合与配位聚合反应,聚合物化学反应与功能化,聚合物分子链结构,高分子溶液、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聚合物凝聚态结构,聚合物材料学形态转变及其分子运动基础,聚合物材料学性能,聚合物的热、电和光学性能以及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前沿进展等。
风致振动问题对于长跨桥来说至关重要。桥梁风工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对风振现象本身的研究,以及发展解析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解决颤振、抖振和涡振问题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三维*风场的测量与统计方面也已有了相当的积累。所有这些成果为三维抖振分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直到Jain等将多模态方法扩展到抖振和颤振分析之前,单振型抖振分析方法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尽管传统方法引进了正交三维振型以考虑振型间的气动与机械耦合,但在体系与形式上都不能与现代结构有限元模型构成匹配关系。孙东科所著的《长跨桥梁三维风振分析》基于传统气动理论,并结合有限元法提出了用于求解复杂结构颤振和抖振问题的理论模式体系。该模式体系具有传统模式体系所不具备的优点,特别是当其与*振动虚拟激励法相结合,用于求解抖振响应时,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