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气象数据处理等相关问题的分析过程为引导,以Python作为实现工具,介绍了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数据处理及绘图相关的基本编程技术。全书详细介绍了程序设计概述、Python的发展历程和前景、Python的安装步骤、变量和数据类型、顺序结构的设计、选择结构的设计、循环结构的设计、函数与数组、文件、绘图基础等。
2024年2月7日是我国著名科学家和教育家竺可桢先生逝世50周年纪念日。为了深切缅怀竺可桢为我国科技、教育、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继承和发扬他的爱国情怀和毕生倡导的 求是 精神,特汇编本纪念文集。书中收录了近年来各领域学者在学术期刊和媒体上发表的部分论文与评述,一方面向社会公众介绍《竺可桢全集》这套凝聚了竺可桢毕生心血的著述,探讨其作为珍贵历史资料所特有的学术价值;另一方面从诸多角度展现对竺可桢学术思想、文化理念和科学贡献的回顾和研究,借以启迪后学并表达深切的怀念之情。
本书较系统地探讨了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国内外韧性城市的发展概念、理论方法、经验启发等。并以上海为例,评估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基础设施、社会系统、绿地与湿地系统的韧性状态,提出了综合性的韧性城市发展对策。
《气象预报预测系列教材:动力气象学》主要讲述了旋转大气运动的基本规律,共分为7章,介绍了如何将数学、物理学、流体力学和气象学等多学科知识有机结合,灵活地运用于研究大气运动特征的基本方法,阐明了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性质和机理。 《气象预报预测系列教材:动力气象学》内容简洁明了,强调物理概念,简化数学推导,理论联系实际。 《气象预报预测系列教材:动力气象学》在各章后都充实了一定的思考题和习题,目的是培养读者学以致用的能力。 《气象预报预测系列教材:动力气象学》主要为预报预测业务人员以及大气科学领域的本科生、研究生和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人工影响天气是人类在了解自然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探索和开发相应的技术,进而介入自然发展与演变的有力例证之一。需要强调的是这种介入是 有限的 ,其目的是趋利避害。尽管如此,介入的效果如何?可以依据此类方法继续介入吗?如何改进已有的介入方法?这些依然是人们需要关注和回答的问题。因此,人工影响天气效果评估,是人们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必然要求。为了更加高效地服务于此项工作,《人工影响天气效果评估》主要从人工影响天气的发展趋势、人工影响天气效果评估研究进展、人工影响天气效果评估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人工影响天气效果统计评估方法、人工影响天气效果物理评估方法、人工影响天气效果模式评估方法、人工消雹效果评估、人工增加降水效果评估,以及人工消雾效果评估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人工影响天气效果评估工作。
本书的主要内容旨在介绍龙卷风的数值模拟方法,相比其他自然灾害,龙卷风在中国发生频率不算太高,这也导致龙卷风灾害在防灾减灾方面受到的重视不够,没有单独的预警机制,被归于气象灾害预警当中。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龙卷风无法预报,只能预警,虽然准确率有限,但是提前预警可以为民众争取一定的躲避时间。研究龙卷风的预警和计算是非常有必要的。本书的具体包括:龙卷风的数值建模、龙卷风涡旋动力学研究、龙卷风涡旋相似性、龙卷风的雷诺数影响、龙卷风的亚临界涡破裂、粗糙度和龙卷风平移影响、龙卷风诱导的气动力、以及龙卷风引起的飞掷物特性等章节,适合从事气象等特异风灾的防灾减灾专业的科研人员与研究生阅读。
本书扼要地介绍了大气科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系统地概述了大气成分、结构与状态,基本的物理、动力和化学过程;较全面地简述了大气中的天气系统、大气环流、气候变化和气候系统;此外,本书还回顾了20世纪大气科学的发展成就,并展望了21世纪大气科学的发展趋势。 本书不仅可作为非大气科学专业的人士了解大气科学的入门书,又可作为大气科学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的教科书,也可作为从事大气科学教学、科研和业务人员的一本参考书。
《重庆市强对流天气分析图集》是一本以图像为线索、利用各种观测资料对强对流天气进行综合分析的图集。通过遴选重庆市54个强对流天气历史个例,重点分析了各类强对流天气的特点、天气系统配置,以及探空图、气象卫星云图、天气雷达回波、闪电定位等资料的特征,分类建立了强对流天气概念模型。本图集提供了信息丰富的彩色图表,实用性强,可作为预报员分析研判强对流天气的参考。
天气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暴雨与强风暴天气是由积雨云团制造的。本书将此概念发展为:积雨云团只是暴雨和强风暴的直接制造者,而积雨云团的最早“胚胎”则是由波状低云“制造”的。在此新概念基础上,建立了暴雨落区从几小时到60天的短、中、长期预报新技术。全书由七个相互衔接的概念构成,每一个概念提出和回答一个问题。这些问题对从事天气预报业务与研究的工作者,可能是有兴趣的。
几百年来,崇明人娴熟的看天本领,令人惊叹,这些天气谚语开始在江浙一带传播,后来又逐渐扩展到更远的地方,人们为了对崇明人高超的看天本领表示信服,给予“崇明人猜天”的美誉。崇明的天气谚语世世代代在岛民中广泛流传,本书从中整理出了近千条天气谚语,并加以诠释。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气象雷达发射机、接收机、显示器、天线控制器等硬件设备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及主要性能;气象雷达测距、测角、测速的基本原理和各种实现方法;气象目标的强度、速度、极化信息处理的原理和方法;最后简要介绍了目前业务应用中新型气象雷达的功用、组成、基本工作过程和性能特点。本书内容全面,资料丰富,理论严谨,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大气探测工程、气象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气象雷达和大气探测等专业的科技人员参考。
本书还研究了CCS在乐观的能源情景中的作用,这些情景均旨在获得实质性减排成果。本书详尽地阐述了CCS在燃煤发电中的应用,估算了工业和燃料转换中二氧化碳捕集的潜力。最后,本书对处理和运输大量二氧化碳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评估。 在CCS短期和长期发展路线图不断更新的背景下,本书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公共和私人部门的实质性信息:用可持续的方式加快CCS示范和推广。 未来几十年中,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仍将是世界主要能源品种,如果不采取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将增加到难以接受的水平。减少化石燃料中二氧化碳排放的技术将有可能改变这种趋势。其中,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CCS技术从大型稳定排放源中捕集二氧化碳,并将其封存到地层深处,以避免二氧化碳泄漏到大气中去。 2005年格伦依格斯峰会上,G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