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7日是我国著名科学家和教育家竺可桢先生逝世50周年纪念日。为了深切缅怀竺可桢为我国科技、教育、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继承和发扬他的爱国情怀和毕生倡导的 求是 精神,特汇编本纪念文集。书中收录了近年来各领域学者在学术期刊和媒体上发表的部分论文与评述,一方面向社会公众介绍《竺可桢全集》这套凝聚了竺可桢毕生心血的著述,探讨其作为珍贵历史资料所特有的学术价值;另一方面从诸多角度展现对竺可桢学术思想、文化理念和科学贡献的回顾和研究,借以启迪后学并表达深切的怀念之情。
《竺可桢全集》收录迄今可见的竺可桢文稿约2000万字,共24卷。第1 4卷为学术论文、大学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 21卷为1936 1974年的日记;第22 24卷为补编。各卷附珍贵历史照片。
《气象分典》是《中华大典地学典》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收录我国古代典籍中有关气象的材料,加以科学的标点和分类,并以类书的形式表现出来。全书分“天气现象”“气象观测与仪器”“气象预报”“气候”“应用气象”“气象灾害”“人文”等7个总部,总部下又据内容设“综述”“论说”“艺文”“纪事”等纬目。
《竺可桢全集》收录迄今可见的竺可桢文稿约2000万字,共24卷。第1 4卷为学术论文、大学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 21卷为1936 1974年的日记;第22 24卷为补编。各卷附珍贵历史照片。本书为第7卷,收录1939 1940年的竺可桢日记。 1939年2月4日,面对敌机侵袭的险恶形势,竺可桢对一年级新生发表题为 求是精神与牺牲精神 的演讲,阐述校训 求是 (Faith of Truth),须 排万难冒百死以求真知 。翌日,宜山浙大校舍、学生宿舍等建筑即遭到轰炸而毁坏。竺可桢迅速向国内外通报有关情况,谴责日寇 灭绝人道,破坏文化 的罪恶行径。4月,成立迁校委员会,迁校问题成为本年工作的主题。11月,南宁失守后,浙大开始向贵州迁移。本年3月和9月,竺可桢两次赴重庆,参加第三届全国教育会议和处理
任超、吴恩融编著的《城市环境气候图——可持续城市规划辅助信息系统工具》是本全面详细介绍城市环境气候图的书,汇集了世界上*的都市环境气候图研究信息,注重介绍其城市规划应用和工程项目的有益成果。全书分为三个部分:部分回顾了城市环境气候图近40年的研究发展历程,介绍了主要的研究方法、制作过程、信息录入、研究关注角度、相关气候规划政策和条例的制定;第二部分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环境气候图案例,通过介绍其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思路,着重探寻局地气候环境的评估和城市规划方面的应用成果;第三部分探讨了城市环境气候图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城市环境气候图——可持续城市规划辅助信息系统工具》适合职业城市规划师、环境工程人员、地理学和气候学研究者及城市规划和管理决策者使用与参考。同时它也可供专业研究机
《气象业务丛书:天气雷达及其应用》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基本原理及观测方法,详细阐述了多普勒天气雷达在定量估测降水、强对流天气等方面的业务应用,并对多普勒天气雷达应用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做了介绍。《气象业务丛书:天气雷达及其应用》共九章,以新一代天气雷达业务应用为基础,首先介绍了新一代天气雷达的基本原理,系统结构、功能、技术指标和观测模式;其次是多普勒天气雷达数据质量控制,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与算法,典型天气系统雷达回波特征个例的综合分析,其中天气系统的雷达基本图像识别、天气雷达定量估测降水、强对流天气的天气雷达探测和临近预报、典型天气系统雷达回波特征个例的综合分析是本书的重点;最后对新一代天气雷达应用的发展方向做了阐述。每章后都附有参考文献,以便于查阅和进一步探究
生态系统生态学是生态学下的7个二级学科之一,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与功能、变化与演替、人为影响与调控机制的生态学分支学科。目前生态系统生态学快速发展,致力于理解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研究,成为解决制约社会发展的重大资源环境问题的科学基础,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石。 本书是国内全面涵盖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经典研究、前沿理论发展和研究手段革新的原创专著,将帮助读者全面了解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学科体系和未来发展趋势。
2019年春节,一部现象级电影《流浪地球》重燃了我们的 地球人意识 。地球上,天气和气候的变化,与社会发展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1812年,豪强一世的拿破仑为什么兵败俄罗斯?是俄罗斯炎热又多变的夏季和严寒的冬天击败了他。城市热岛效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研究发现,当趋于*时,城市气温可比周边高10℃以上。而如果夜间温度不能降至25℃以下,人类就很难进入深度睡眠,并出现一系列健康问题,对一些老人和心血管病人来说,这可能是致命的。气候变暖给莱茵高地的葡萄种植带来极为不利影响 德国冰酒的产量越来越少了,一些小酒庄平均每三四年才可以产出一批 可以说,这是一本 忧心忡忡 之书。一位联合国气候组织专家,用72个小故事,讲完你该知道的地球气候知识。
本书以多角度偏振遥感技术探测大气气溶胶为出发点,从气溶胶多角度偏振遥感探测的原理出发,详细介绍了多角度偏振遥感探测气溶胶的关键问题,分析了不同地表偏振模型对反演气溶胶参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角度偏振遥感反演气溶胶参数模型,特别是介绍了我国多角度偏振载荷(DPC)的*研究成果。本书对于相关领域学者研究大气气溶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气溶胶偏振遥感理论基础及*研究进展?球形和非球形气溶胶散射特性、偏振特性分析及实例?典型地表偏振模型、地表偏振贡献对气溶胶遥感反演影响的分析及实例?天基、机载、地基多角度偏振气溶胶参数反演方法、实例及应用?水云和卷云的多角度辐射特性、云参数反演方法与实例
《竺可桢全集》收录迄今可见的竺可桢文稿约2000万字,共24卷。第1 4卷为学术论文、大学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 21卷为1936 1974年的日记;第22 24卷为补编。各卷附珍贵历史照片。本书为第10卷,收录1946 1947年的竺可桢日记。 1946年2月发生在重庆的 校场口事件 和昆明等地的 反苏 大游行,给抗战后的短暂和平蒙上了阴霾,但在10月以前,竺可桢仍然忙于学校从遵义、湄潭向杭州的复员、扩建和开学。同时,亦在多方打听1945年3月在重庆突然失踪、生死未卜的浙大训导长费巩教授的下落。2月份国际气象学会在伦敦选他为气候学委员。4月他在浙江大学建校19周年的校庆日典礼上,发表了题为 将来大学之展望 的讲演,认为新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中国学术事业的发展,中国的大学应该承担起新
《竺可桢全集》收录迄今可见的竺可桢文稿约2000万字,共24卷。第1 4卷为学术论文、大学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 21卷为1936 1974年的日记;第22 24卷为补编。各卷附珍贵历史照片。本书为第9卷,收录1944 1945年的竺可桢日记。 1944年,同盟国军队在世界战场上处于反攻阶段,中国人民已经看到了抗战胜利的曙光。浙江大学,除了在这一年年末因日军自湘入桂迫黔遭遇了一场突发事变造成的危局之外,总体上说是在战争困境中保持着继续崛起的势头。当时主持中英科学合作馆的李约瑟,曾于4月和10月两次访问浙大,他给出了这样的评语: 浙江大学是与在昆明的著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齐名的学术机构,可能在中国的大学中排名最高。 1944年5月,竺可桢推荐由赵九章出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
本书从科学探索的角度和物理学原理出发,详细介绍了气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地球主要组成圈层、大气组成、物理性质、空间结构、要素变化;大气运动各种过程的物理原因;地球上各种天气和气候现象、形形色色的云和降水的形成原因;气压和风、气团、气旋和锋面天气的形成;强对流、雷暴、龙卷风和飓风(台风)等灾害性天气;人工影响天气的各种途径、天气分析和预报的方法、卫星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空气污染及其原因;气候变化与气候系统、人类对 气候的影响、 变暖的可能后果、世界气候和气候分类及大气中各种奇特的光学现象和形成的原理等。全书内容丰富、概念清楚、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本书据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历史重大气象灾例复原研究”及后续多项研究成果写成。作者从浩繁的气象史料中遴选出典型的历史 气候事件,陈述其复原之实况并精心绘成实况复原图显示,推演复原其天气过程,定量推算其气候特征值,书中陈述的44个具有代表性的重大案例,含干旱、雨涝、异寒、异暖各类,它们分别发生在宋、元、明、清各朝代和不同的冷暖气候背景下。作者进行了历史气候特征值的定量推断的新探索,又将复原的历史实况与现代气象记录进行对比,并运用现代天气学、气候学理论酌予诠释,还述及这些事件之社会影响(饥、蝗、疫等)和自然条件背景(太阳活动、火山、海温)诸方面。本书旨在增进对 气候变化和 气候事件的认识,将人们对 气候事件的了解扩展到距今千百年的历史时期。全书引用的史料翔实,分析推演之处严谨科学、匠心独运
陈晓光、张存杰主编的《西北区域气候变化评估 报告》对西北区域(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和 宁夏回族自治区)气候变化事实及原因、气候变化已 经产生的影响、未来气候变化预估及可能影响、西北 区域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整 理,较全面地反映和展示了西北区域气候变化研究的 *进展和成果。《西北区域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分 为科学基础和影响与适应两篇,共14章,并给出了决 策者摘要,可供西北区域各级政府及相关行业决策部 门在制订适应气候变化战略和措施时参考使用,也可 供资源、环境、生态等领域的科研、教学和管理人员 参考。
《竺可桢全集》收录迄今可见的竺可桢文稿约2000万字,共24卷。第1 4卷为学术论文、大学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 21卷为1936 1974年的日记;第22 24卷为补编。各卷附珍贵历史照片。本书为第8卷,收录1941 1943年的竺可桢日记。 在1943年7月8日举行的浙江大学毕业典礼上,竺可桢论及 抗战及战后的大学 时指出,与1938年相比,浙大毕业生已增加五倍,而按国家需求,尚须再增加五六倍。因此,他提出必须大量派遣留学生与扩充研究院。本卷所记,不仅具体入微地反映了浙江大学自1940年春迁遵义、湄潭之后步入相对安定、平稳时期的发展进程,并且已显现出卓然崛起的势头。 在此期间,竺可桢多数时间是在遵义,但每年都要到贵阳主持地域性的多所大学联合招生考试;更重要的外
《英汉汉英大气科学词汇(第2版)》根据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2009年公布的《大气科学名词(第一版)》,以及近年来涌现出来的大气科学新词和缩略词等(尤其是气候变化研究方面),对2097年第一版进行了订正与增补,使该书词汇扩展到3万余条。书中收集的词汇涉及大气科学各分支学科以及相关的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等学科领域。 《英汉汉英大气科学词汇(第2版)》可供大气科学及有关学科的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师生和编译人员使用。
《陕甘宁青旱灾的社会应对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本书系统研究了清至民国时期,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西北四省区旱灾的影响及其应对活动。清至民国时期陕甘宁青地区的旱灾应对活动,既是一场全民运动,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本书的研究既呈现出当时的时代的特点,也给今天人们的防灾、减灾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数值天气和气候预测》为研究生、研究人员和专业人士提供了关于天气和气候预测综合而易懂的论述。针对大气模式的使用,讲授其优点、缺陷和实践,对在各个方面应用模式的学者们来说是本理想的书籍。书中描述了不同的数值方法、资料同化、集合方法、可预报性、陆面模拟、气候模拟和降尺度、计算流体动力模式、基于模式研究的试验设计、检验方法、业务预报,以及空气质量模式和洪水预报等专业应用。 《数值天气和气候预测》基于作者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和科罗拉多大学30多年所教授的课程,也得益于作者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的模式实践经历。 《数值天气和气候预测》将满足在研究和业务应用中需要了解大气模式的人士,适合作为天气和气候预测分支学科的教科书,也可作为具有大气科学、气象学、气候学、环境科学、地理学
《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和荒漠化问题动态参考年度辑要(2012)》汇集了近百份有价值的重要信息资料,主要集中在6个方面:一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里约+20峰会)及国际社会对林业的关切;二是林业作为绿色经济重要部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减少贫困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是林业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各国REDD+行动和气候变化立法;四是生物多样性和荒漠化治理的国际进程和各国行动;五是森林碳汇和交易体系建设;六是林业经营管理,涉及到森林可持续经营、林下经济发展、国有林管理、自然保护区管理、森林与*天气灾害、林产品贸易与打击非法采伐等。
云一直是令人愉悦和迷恋的对象,它们可以于瞬间变化无穷,激发了科学家们和白日梦者的灵感。云彩被阿里斯托芬描述为“无所事事的守护 ”,苏格拉底又称云为“滋润整个诡辩家圈子头脑的春风雨露”,云象征着大自然的不可预测性,它们引发的降雨是生命的圆圈,在人类的历史与文化中,云引发了人们关于它的 不息的讨论。 本书中首先展示了神话和隐喻中的云,早在人类文明的初期,在纸莎草或泥板上的古埃及与古巴比伦文字中,就有了以观察云来预示天气的记载。在中国商代,已经有了关于彩虹与光晕的气候记录,而在几个世纪后兴起的道教思想中,有专门管理雨云的推云童子。由于云的缥缈优雅、来去自如、高悬于九天的特质,古代的神话中常将其想象为神佛、仙人们的坐骑或是天上的居所。云的变化又和天气的变化息息相关,所以以观察云来预测
云一直是令人愉悦和迷恋的对象,它们可以于瞬间变化无穷,激发了科学家们和白日梦者的灵感。云彩被阿里斯托芬描述为“无所事事的守护 ”,苏格拉底又称云为“滋润整个诡辩家圈子头脑的春风雨露”,云象征着大自然的不可预测性,它们引发的降雨是生命的圆圈,在人类的历史与文化中,云引发了人们关于它的 不息的讨论。 本书中首先展示了神话和隐喻中的云,早在人类文明的初期,在纸莎草或泥板上的古埃及与古巴比伦文字中,就有了以观察云来预示天气的记载。在中国商代,已经有了关于彩虹与光晕的气候记录,而在几个世纪后兴起的道教思想中,有专门管理雨云的推云童子。由于云的缥缈优雅、来去自如、高悬于九天的特质,古代的神话中常将其想象为神佛、仙人们的坐骑或是天上的居所。云的变化又和天气的变化息息相关,所以以观察云来预测
边界层气象学是气象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主要关注与地球表面直接接触的大气层的状态和其中发生的各种过程。本书以动量守恒方程,干空气、水汽和痕量气体的质量守恒方程,运动气块和地表的能量守恒方程以及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基本控制方程组为核心来组织素材。针对不同情形,通过方程推导,解释大气边界层中的各种现象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