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写了两个方面,一是数学本身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二是数学家在数学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从最早的数学家泰勒斯开始,展示了波澜壮阔的数学发展的历程。帮助读者在心目中对数学建立整体感,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的来龙去脉。主要内容包括古代数学、数学危机、数学常数、微积分后、早逝的数学奇才、几何与拓扑、博弈拾趣等。该书立意好,选材和内容独特、新颖,趣味性、知识性强,尤其对中国古代数学和数学家介绍比较详实,有利于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和科技。
许多人时常会感叹于一些数学题解法的简练和精妙,并感到困惑:这样巧妙的解法我怎么想不到?本书将完整地展现求解几何题的思考过程,特别是从错误到正确的求索过程。全书分为两篇,上篇以17道几何题为例,从学生的角度去探索和求解:下篇则分7讲完整地讲解平面几何的典型问题,从教师角度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书中不以题目的数量和知识点的覆盖面取胜,重在讲解思维与方法。这些思维与方法不是平面几何所特有的,而是理工科解决未知问题的共性范式。学生通过阅读本书可以掌握几何题背后的思考逻辑,从容解出平面几何题,将来面对未知问题也不再畏惧。 本书适合已经学完平面几何基础知识,希望搞定中考几何压轴题及数学竞赛几何题的学生阅读。
本书是初等数论入门的通俗科普读本。书中以身边的生活之事为例,由浅入深、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数的奇妙性质与规律。作者用直观、易懂的讲解,引领读者去体会数论证明的不可思议与酣畅淋漓,在惊奇与畅快之中提升对数学的理解程度。本书可作为学生了解数论、提高算术能力的辅助读物,也可作为技术人员理解计算科学的参考用书。
在本书中,读者将穿越群星璀璨的物理学史,感受伟大头脑的求知激情,体会量子力学反直觉、反日常经验的有趣特质,了解量子力学的广泛适用性和革新技术的无垠潜力,展开对意识和现实世界关系的薛定谔的猫、凭空出现和消失的电子、幽灵般的超距作用。这些抽象的概念很容易让人认为,量子力学离自己的生活很远。但实际上,量子力学不仅是计算机、智能手机和医学成像设备等许多现代技术的基础,还带来了化学、生物学等领域的全新发现。量子力学与经典物理学的交锋及其引发的哲学认识论问题,则更是令无数人流连忘返。 本书的作者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量子信息科学先驱安东·蔡林格,书中回溯了量子力学的诞生和发展史,覆盖了从爱因斯坦和普朗克的早期理论到近年来量子隐形传送前沿研究各个阶段。塞林格用扣人心弦的科研叙事,串起物理学
时间是什么?如何准确计量(或者所谓“准确”有意义吗)?时间旅行、时间停止是可能的吗?甚至时间存在吗?……本书调动多种现代物理知识,用十篇小文探讨了这些关于时间的奇妙又根本的问题,非常适合好奇时间但又缺少时间的你。
本书为线性代数入门的科普读物,书中以“如何理解线性代数”“如何理解矩阵的基础概念与计算方法”为线索,用漫画故事生动呈现了线性代数初学者的学习历程。作者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结合生活例子讲解了线性代数中的基础概念及实际应用意义,解答了初学者在的常见困惑。本书讲解直观、通俗,适合作为正式学习线性代数前的入门读本,也适合作为了解线性代数原理的科普读物。
本书从人机环境系统智能的角度出发,揭示智能的形成和进化是人、机器、环境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技术进步、理论研究、数据积累、算法优化、社会需求等,智能技术的发展需要这些因素相互配合和促进.智能的应用具有多种结果,智能技术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如机器人、自动驾驶、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等,同样的智能技术在不同领域应用会有不同的结果,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此外,智能涉及多个维度和层面,智能技术的发展不限于大规模数据处理和模式识别,还包括推理、学习、决策、创造等多个层面,智能的发展需要综合考虑这些维度和层面,使智能系统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各种复杂的任务和环境.智能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智能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需要结合不同学科和领域的知识和方法,例如,计算机科学、心理学、认知科学、哲学、工程学等
本书通过大量统计图表和手绘插图,系统地介绍了统计学的基础知识和相应公式,讲解了各种统计方法及其应用场景,并使用R语言进行了简单实现。内容涉及概率分布、假设检验、置信区间估计、非参数方法和回归分析等。全书图文清晰直观,基础概念、统计方法和分析结果皆一目了然,是一本统计学入门佳作,旨在帮助读者学习并应用统计学基础知识,为今后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同时,本书还设有“统计学的历史”“伟人传”等专栏,趣味性十足。 本书适合所有对统计学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初学者可以通过本书掌握基础知识,建立对统计学的整体印象;中级水平者可将本书用作参考手册,随时翻阅以便查漏补缺。本书还可作为统计学相关专业师生的辅助读物使用。
地球同步轨道合成孔径雷达具有超长的合成孔径时间、超高的运行轨道、弯曲的运行轨迹,以及多样的运行方式等特点。在地球测绘、自然灾害监测、动目标指示、干涉、差分干涉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在优势。然而,由于经典的SAR信号处理理论在地球同步轨道合成孔径雷达系统下已不再适用,这些优势也对地球同步轨道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的实现带来了技术上的挑战。本书对地球同步轨道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的全流程信号仿真与处理展开研究,实现了高精度回波仿真、二维空变成像处理、空时变对流层建模、二维空变误差相位自聚焦补偿,为地球同步轨道合成孔径雷达系统预研及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建议。
从第一次仰望星空开始,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歇。在文明进化的每一段进程中,星空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的智人祖先仰望星空,将其当作时钟,计算时间的流逝。这意味着他们开始揣摩周围的世界,思索如何在其中生存,以及他们在其中所处的位置和意义。星空引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认知革命! 按照传统的观念,农业触发了文明的诞生。但这本书认为,天文才是文明之源!为了修建针对星空的固定仪式场所,人类开始走向定居,走向农业时代。 农业重新界定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星空既是敬奉神明之所,也可以用作观看天象之处。对星空的崇拜,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信仰的时代。而这一时期形成的宇宙观主导人类思想近2000年,甚至时至今日仍旧束缚着一些人的思想。 现代科学探索宇宙的历史,也是人类理性崛起的历史。科学革命的到来,
本书从各种角度来思考同一个数学问题(一共16个问题),并给出不同的解答。这16个问题包括:三等分蛋糕、设计时钟的表盘、求出地球的直径、列举违背规律的东西、画出心形图像、列举答案为1的问题、三等分角、用大定理证明一些无聊的问题、求出圆周率、列举发生概率为无理数的现象、找出近似整数、列举“有病的数学”、证明1=2、列举不可思议的图形、让住满的无限旅馆腾出房间、列举特别大的数。这些数学问题都富有趣味性,其中不乏经典问题。例如,对于如何三等分蛋糕,书中给出了10种不同的解答,并给出了相应的难度系数和思路。这样的思维锻炼方式对提升数学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大有裨益。
每个人都有一颗仰望星空的心。古往今来,仰望星空的时候,人们在想什么?发现了什么?改变了什么?是否改变了物质世界、改变了思想、改变了对生命的认识?繁星、宇宙到底怎样塑造、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社会与文明进程? 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书选择了历史上人类仰望天空的12个时刻(即本书的12章:神话,土地,命运,信仰,时间,海洋,权力,光,艺术,生命,外星人,意识),故事从西方物质宇宙的兴起讲起,进而叙述物质宇宙如何主宰我们的生活。这条故事线的起点是最早的岩画和环形石阵,中途会谈到信仰、民主、科学等伟大传统的诞生,终点是寻找外星生命以及人类最近的太空和虚拟世界之旅——探索这些时刻如何塑造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和今天的世界、你我。 本书得出的结论是:星空、宇宙是我们在艺术、科学和生活中伟大创造力的源泉。
图论是组合数学中一个重要而且发展迅速的主题,不仅在数学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也是如此。《图论入门》介绍了图论的相关知识,全书共分十个章节,分别为:引言、欧拉回路和哈密顿圈、树、色数、平面图、二部图中的匹配、极图理论、拉姆塞理论、有向图、无限图。每一章节中都配有相应的例题及习题,并且给出了详细的解答,以供读者更好地理解相应的内容。《图论入门》适合高等院校师生及数学爱好者研读。
莱昂哈德·欧拉的多面体公式V-E+F=2被数学家们誉为第二优美的数学定理。从足球和宝石到美妙的穹顶建筑,这一公式描述了许多物体的结构。本书围绕欧拉多面体公式及其数学思想,从古希腊数学讲起,直到当代拓扑学的前沿研究,介绍了这一公式的发现及其对拓扑学研究的深远影响。书中包括丰富的插图与例子,展示了多面体公式的许多优雅而出人意料的应用,例如说明为什么地球上总有一些无风的地方,如何通过数树来测量林地的面积,以及为任何地图涂色需要多少支蜡笔,等等。在书中,读者将看到一群质疑、完善多面体公式和为这个非凡定理的发展做出贡献的杰出数学家,在数学史的长河中,他们都多面体的研究和拓扑学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本书适合对数学,尤其是拓扑学及数学史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中尺度气象数值模拟是气象学中重要的技术。其专注于覆盖数百千米范围、时间跨度从几小时到几天的天气现象模拟与预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气象科学的进步,基于WRF模式的中尺度数值模拟在气象学中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被广泛应用于气象预报、科研、空气质量预报、局地气候研究、农业决策、水资源管理、能源规划等众多行业。高精度的天气和气候预测,以及对复杂天气现象的深入解析,使WRF模式成为现代气象研究和应用的关键工具。虽然WRF模式在多个领域有广泛应用,但由于其操作主要在非图形用户界面下的Linux/Unix系统进行,所以需要读者具备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然而,国内尚缺乏相关课程教材。本教材以WRF模式为例,介绍基础知识、操作步骤和应用技巧,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尺度数值模拟,为未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本书主要介绍了三角形的各种性质、与三角形相关的不等式、三角形在国内外各种数学竞赛中的应用及解三角形题时用到的相关数学思想与方法。本书除了探索大量的三角形外,还讲解了如何用尺规作三角形。 本书适合中学师生及几何爱好者参考阅读。
本书整理自杨振宁1959年的演讲稿,以平实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物理学研究的本质问题:组成宇宙的“砖块”——基本粒子——是什么,以及它们之间如何发生相互作用。本书按照历史发展顺序,叙述了粒子物理学领域早期的重要发现与不为人知的详细过程,并着重介绍了宇称守恒问题。
声音,以无形但不可忽略的方式塑造着我们的世界。 营火的噼啪声、黑胶唱片的嘶嘶声、酒从瓶子里倒出来时的咕咚声……这些作者最喜欢的几个声音。在这本书中,亨德森邀请读者和他一起,用自己的耳朵去聆听这个世界所有令人惊讶的声音。 植物生长,花叶翻动,所有生长和衰退都会引起声音的扰动。同时,人的一切活动也几乎都会产生声音。这些声音此起彼伏,互相淹没和吞噬,充满宇宙的角角落落。 从宇宙起源到万籁俱寂,声音于包括我们的所有生物来说,是陪伴,是见证,但有时也是困扰。它塑造了我们和我们周围的世界,也受到我们的支配和利用。我们用声音传递沟通所需的信息,用美好的音乐感知万物之美或治愈心灵的创伤,用监听器发现可能破坏环境的人类活动。 这里有地球的声音,宇宙中的声音,自然的声音,人类的声音,我们创造的音乐以
掌握了尼罗河一年一度洪水规律的古埃及人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而公元前2200年开始的大旱则导致埃及陷入四分五裂的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00年之后三百余年的温和气候催生了罗马帝国,而欧亚大草原的大旱则唤出了可怕的“上帝之鞭”匈人战士,使帝国一蹶不振;高棉王朝修筑完善的灌溉系统利用丰沛的雨水,但过度的开垦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洪水的肆虐最终使宏伟壮丽的吴哥窟被人遗忘;“小冰期”使西班牙对北美的殖民严重受挫,但荷兰的商船则利用此时更强的东风获得了优势,成为促成“荷兰黄金时代”的一个因素。最近几十年古气候学的迅速发展,使科学家们获得了望向远古的望远镜,通过对深海岩芯、极地冰芯、洞穴沉积物、树木年轮的研究,我们可以推测古人曾经生活的环境,许多历史学问题也因此获得了气候方面的新解释。现在我们知道
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学习的一个重点。本书旨在让读者全面、透彻地理解立体几何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作者全面讲解了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基本位置关系、多面体、空间向量等相关内容,同时展现了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在学习、理解和解题上的联系与区别,帮助读者从初中顺利迈向高中阶段的几何学习。作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和高考阅卷经验,结合有代表性的例题和往年真题,有针对性地进行难点解析和思路推演。 这是一本能帮助中学生自学自练、提高几何学理解力和解题能力的参考读物,适合中学生和中学教师阅读。
本书为日本数学教育议会创立者远山启的数学教育科普作品。书中通俗解读了数学教育中的重点、难点知识,用直观的方式梳理了“量与数”“集合与逻辑”“空间与图形”“变数与函数”的知识体系,并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与研究经验,向读者传授教学方法与学习技巧,引导学习者掌握具有发展性的思考方法,真正从原理上理解数字知识。本书适合数学爱好者阅读学习,也适合作为教师教学、家长辅导的参考指南。
为什么1+1=2? 为什么奇数和偶数交替? 代数的意义是什么? 数学问题真的有且只有一种标准答案吗? 从实数、虚数到复杂的运算顺序,将“消除世界对数学的恐惧”视为终身奋斗事业的剑桥博士、谢菲尔德大学终身教授郑乐隽带领我们进入了一段从未见过的数学旅程,揭示了如何从看似不可能的来源中发现深刻的真相。作者认为,数学不仅仅是关于如何得到正确答案的科学,数学也是关于自己创造的科学和真理,是一段令人兴奋,令人畏惧,令人敬畏,最终获得快乐的经历。她希望通过这本书的阐释,帮助读者理解数学到底是什么,通过理解数学的本质,消除关于数学的神话和误解,消除对数学狭隘的、缺乏想象力的认识,用有趣的数学思维理解我们的真实世界。
本书在《无人机结构与系统》第1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全书共分为5章。第1章对无人机系统进行概述。第2章介绍无人直升机、多旋翼无人机、固定翼无人机、复合构型无人机的结构与飞行原理。第3章介绍无人机燃油动力、电池动力、油电混合动力等动力系统。第4章介绍无人机飞控系统和导航系统。第5章介绍无人机电气、通信链路、发射与回收、地面站与任务规划、任务载荷等其他系统。本书内容全面,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读者通过学习能够掌握无人机结构与系统有关知识,每章有内容提示、教学要求和内容框架图,同时配有相应的思考题,可以巩固学习效果。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无人机结构与系统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广大无人机爱好者的自学用书,为广大无人机爱好者、无人机制造者、无人机运营者和无人机操纵员提供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