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下的主角,是各种鸟和鱼。 它们生存繁衍,它们猎食或被猎食或兼而有之,它们随季节变换而迁徙奔波,它们与其他生物互动共生 一个瑰丽奇妙的海洋世界,一段生命轮回的交响曲。 在核污染水永久危害海洋的当下,让我们回溯过去,认识那尚未被工业大规模污染的海洋原生态环境。
近几十年来, 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和人类开发活动的日益加剧, 全球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海洋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的威胁, 并正以空前的速度消失。在过去的几百年里, 人类活动导致物种自然灭绝的速率比历史上增加了1 000 倍。海洋哺乳动物、鸟类、龟类等海洋生物面临的灭绝风险正急剧上升, 渔业资源被彻底开发、过度捕捞或耗竭, 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盐沼湿地等海洋生态系统正逐步退化, 海洋生物多样性问题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已成为主要的全球环境问题之一。 本书在评估分析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变化趋势及其主要驱动力, 揭示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时空差异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上, 提出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对策措施。并以大连庄河市作为典型案例, 构建不同海域使用类型、利用强度和保护政策与海洋生物多样性的
《中国走向海洋》是一本译著,原著者为美国海军军事学院的专家学者。 近些年,中国在造船、海上贸易、近海能源勘探、捕鱼以及海军的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绩。本书将中国作为潜在的海洋强国进行了公正综合的分析评价,回顾了明清以来中国的海洋政策,讲述了当代中国海上转型的情况。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本书将中国置于更大世界历史背景下进行评述,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从陆地大国向海洋大国转变的案例 从波斯帝国时代到前苏联时代,总结了其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 该书用比较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已经转入海上转型阶段,尽管仍有人对此持怀疑态度。如果这样的转型证明是正确的,作者们认为这会是中国过去两千年历史长河中的非凡事件。另外,本书还提供了几十幅详细的地图以及积极分析框架,从而使读者
本论文集精选了与海洋文化相关研究领域知名研究学者的学术论文12篇,分为海权思想研究、海洋观念与海洋治理研究、海洋经济与贸易研究、海洋历史研究、海洋非遗研究、海洋文学与海洋意象研究等板块。所选编的论文对海洋文化开展多角度的研究,内容丰富,视角新颖,立论颇有见地,反映了海洋文化的发展历程,也显示了海洋文化的现状,对于进一步开展海洋文化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集适合从事海洋文化研究的学者和工作者参考,也适合对历史、经济、地理、华人华侨等研究方向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作者将前苏联学者提出并发展的声学中的“矢量一相位方法”用于研究海洋中环境噪声,取得了创新性科研成果。读者会对矢量一相位法的基本理论,该方法与传统的仅仅以声压测量为基础的标量法相比较的优越性,以及矢量一相位法的实质等一目了然。 《海洋矢量声学》中阐述了作者倾注了20佘年心血研制的坐底式和自Eh漂浮式声学测量系统及其使用技术;作者借助这些测量系统,对世界不同海域、不同海况条件下的6Hz~1000Hz频率范围的海洋环境噪声场矢量特性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验研究,获取了大量的独有数据。这些是本书的最难能可贵之处。
《海岸带空间规划与综合管理:面向潜在问题的创新方法》在分析海岸带水陆衔接、生态系统多样、使用功能复杂等突出特点的基础上,论述了气候变化增加海岸带的灾害风险和脆弱性等潜在问题,介绍了国际上新兴的基于生态系统管理的创新理念和方法,结合我国的实际,较系统地阐述了的海岸带空间规划和综合管理理论、流程与技术方法。 《海岸带空间规划与综合管理:面向潜在问题的创新方法》读者对象为负责海岸带利用与管理的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管理人员,参与海岸带规划与管理的规划人员、科研人员和监测人员,所有使用海岸带资源的行业和企业有关管理人员以及利益相关的公众。鼓励上述利益相关群体共同参与,保证海岸带空间规划得以成功制定和实施,从而实现海岸带社会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为了全面掌握我省海洋渔具渔法的现状,为科学兴渔、治渔提供依据,海南省水产研究所科技人员凭着坚韧不拔的意志走遍了全省沿海各市县中的渔业村和镇,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完成了此次渔具渔法普查和反复落实调查。在广泛调查资料的基础上,本着经济性、先进性、代表性和特殊性的原则,筛选出32种渔具分八大类编纂成《海南海洋渔具渔法》一书,《海南海洋渔具渔法》中对入编的渔具均采用文字、渔具图等形式进行全面描述,对其优缺点提出改进意见和评述。文字精炼,数据可靠,图面清晰,内容丰富,简明实用,较完整地体现出目前海南省渔具渔法的面貌和技术水平,可供捕捞生产、科研、教育和渔业管理工作者参考应用。
人工鱼礁代表了一种流行且易于实现的改变水生生态系统的技术,已得到大量应用。《人工鱼礁评估及其在自然海洋生境中的应用》编者西门旨在扩展领域的研究范围。希望通过可靠的数据,加强未来的鱼礁规划和相关开发,并对人工鱼礁建设时间或时机的决策提供依据。此外,随着全球信息交流的不断增加,采用统一的研究方法,可以将来自不同地区的数据库连接起来,使其对于来自不同区域的研究结果进行切实比较成为一种可能。
全书共分6章,章节划分按照警戒潮位核定顺序进行,并基本满足《警戒潮位核定规范》的要求。其中,章总结了分析山东省各市、县区域概况、人员分布和社会经济等社会信息,并根据市、县概况划分了核定范围;第2章介绍影响山东省沿岸自然环境、致灾因子以及当地防潮设施等资料的收集、整理情况;第3章采用统计分析和数值模拟等多种方法对各类资料进行分析,获得警戒潮位核定需要的要素;第4章进行警戒潮位核定并给出各核定区域取值说明;第5章是利用实际发生过程对核定结构进行验证,确保核对结果真实有效;第6章给出了核定结果和建议。
外部环境是所有动物生存的首要条件,每一种动物都有它所需要的特定的栖息地。一旦动物所赖以生存的栖息地缩小或消失,动物的数量也随之减少或灭绝,保护和管理好一个栖息地的重要前提是正确分析和评估栖息地的优劣。而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是一种评价野生生物生境适宜度程度的指数。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资源管理是当前渔业科学发展趋势,掌握鱼类在不同生长阶段独特的 HSI是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HSI研究也已成为渔业科学中研究的热点。为此,本书收集和归纳10多年来,在鱿鱼、鲐鱼、金枪鱼等重要经济种类栖息地指数在资源渔场应用研究方面的成果,借以推进HSI在我国海洋渔业科学的应用以及研究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