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走向海洋》是一本译著,原著者为美国海军军事学院的专家学者。 近些年,中国在造船、海上贸易、近海能源勘探、捕鱼以及海军的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绩。本书将中国作为潜在的海洋强国进行了公正综合的分析评价,回顾了明清以来中国的海洋政策,讲述了当代中国海上转型的情况。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本书将中国置于更大世界历史背景下进行评述,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从陆地大国向海洋大国转变的案例 从波斯帝国时代到前苏联时代,总结了其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 该书用比较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已经转入海上转型阶段,尽管仍有人对此持怀疑态度。如果这样的转型证明是正确的,作者们认为这会是中国过去两千年历史长河中的非凡事件。另外,本书还提供了几十幅详细的地图以及积极分析框架,从而使读者
近几十年来, 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和人类开发活动的日益加剧, 全球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海洋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的威胁, 并正以空前的速度消失。在过去的几百年里, 人类活动导致物种自然灭绝的速率比历史上增加了1 000 倍。海洋哺乳动物、鸟类、龟类等海洋生物面临的灭绝风险正急剧上升, 渔业资源被彻底开发、过度捕捞或耗竭, 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盐沼湿地等海洋生态系统正逐步退化, 海洋生物多样性问题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已成为主要的全球环境问题之一。 本书在评估分析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变化趋势及其主要驱动力, 揭示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时空差异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上, 提出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对策措施。并以大连庄河市作为典型案例, 构建不同海域使用类型、利用强度和保护政策与海洋生物多样性的
本论文集精选了与海洋文化相关研究领域知名研究学者的学术论文12篇,分为海权思想研究、海洋观念与海洋治理研究、海洋经济与贸易研究、海洋历史研究、海洋非遗研究、海洋文学与海洋意象研究等板块。所选编的论文对海洋文化开展多角度的研究,内容丰富,视角新颖,立论颇有见地,反映了海洋文化的发展历程,也显示了海洋文化的现状,对于进一步开展海洋文化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集适合从事海洋文化研究的学者和工作者参考,也适合对历史、经济、地理、华人华侨等研究方向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徐伟、王晗、刘大海编*的《海洋产业填海项目控制指标及集约评价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制定“海洋产业填海项目控制指标”,其涵义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特定经济技术和管理水平条件下,控制单个用海项目的主体工程和配套工程额定填海面积的标准。该控制指标是衡量各类产业用海是否科学、合理和集约的综合指标,是编审海域使用论证报告、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等文书的重要依据,也是填海造地项目检查、竣工验收的重要内容,对各类产业用海起到规划性、导向性、约束性和控制性的作用,促进建立海域集约利用的长效机制。本书适应我国海域资源管理发展的新形势,从临海产业用海角度探讨各类产业填海面积的控制性指标,形成科学的控制与管理体系,对促进海域资源的科学、合理、节约和集约化利用,提高国家对围填海造地的管理调控能力,保障我国
本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内容不仅涉及新世纪中国海洋文化的研究方法、海洋文化概念的界定、海洋意识的重构以及区域海洋社会经济变迁等,而且涉及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艺术与海洋文学的研究,以及海洋开放思想等方方面面。与此同时,与会专家学者还就如何加强我国海洋文化研究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探讨,提出了诸多值得需要深入思考的新问题。本次学术交流活动。为学者之间的互动提供了平台,既砥砺了思想,同时对提升我国海洋文化研究整体水平和推动文化强国建设亦不无助益。
国际海洋研究委员会(SCOR)成立于1957年,是国际科学联合会(ICSU)属下的个多学科组织,也是历史悠久,规模*,影响也*的国际海洋学界非政府学术组织。SCOR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UNESCO-IOC)的科学咨询机构。SCOR旨在推动和协调国际海洋科学研究,解决海洋研究中的方法学和概念性问题,SCOR强调各国科学家在自愿基础上参与其学术活动。多年来,SCOR在发起和组织大型海洋研究计划,推动海洋前沿领域研究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1984年10月,中国代表团参加了在法国罗斯科夫举行的SCOR大会,并成为SCOR的正式成员。中国海洋研究委员会(中国SCOR)是我国对应于国际海洋研究委员会成立的全国性海洋组织,其宗旨是增进我国海洋界与国际海洋界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团结全国海洋科学工作者,繁荣我国海洋科学事业。中国科学家苏纪
本书以普及深海前沿科学技术为目的,以深海探测为主线,详细介绍了深海科学考察船、载人潜水器、无人遥控潜水器、无人自主潜水器、水下滑翔机、海底观测网等当前重大深海装备研发制造涉及的科学原理和关键技术,以及水下仿生机器人、水下无线通信、海底原位探测传感器研发领域的前沿科学技术,并提供了 上近半个世纪以来深海探测的实例和研究成果。 本书可为我国海洋科技工作者提供重要的参考,通过本书可以 好地了解深海探测技术研发的理论方法和前沿关键技术。同时,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深海科学和技术相关专业学生的参考教材,亦可供对深海探测科学技术感兴趣的人群阅读。
本书采用史料查阅及野外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 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获取海岸带资源环境开发利用及其对资源环境存量影响的基本信息, 采用规范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微观特征与宏观现象以及定性描述与定量测算结合的方法, 以人工地貌资源利用为核心的跨学科研究范式建立完善的人工-自然复合地貌理论体系, 涉及人口、资源及环境等学科研究领域。收集、处理、分析包括国内外人类活动与人工地貌研究成果、经验与发展趋势, 人工地貌环境效应管理存在的问题等研究文献资料和数据, 依靠文字、图画、地图等文献资料进行研究, 如历代正史、地理总志、地方志、游记、野史笔记、诗文集子、会典会要、历代类书、明清档案、历代地图、绘图等。并以多时相遥感影像和历史海图、地形图、DEM 数据为主要数据源, 进行数理统计和空间分析, 运
21世纪以来,海洋经济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为全面反映海洋经济发展情况,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然资源部共同组织编写了《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1》。 本报告系统总结了2020年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分别梳理了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2020年海洋经济发展主要成效与措施,并提出了推动海洋经济发展2021年工作重点。报告还重点介绍了金融产业在推动海洋经发展中的突出作用和举措。
本书是 十三五 国家重点图书、湖北省学术著作出版专项资金资助出版项目,全书共分为10章,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海洋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特点,海洋数据的获取,海洋时空数据模型,海洋数据可视化,海陆一体三维地形建模与可视化,电子海图,船舶轨迹数据分析,海上搜救应急处置决策支持,海洋溢油应急处置决策支持,海岸带自然资源时空演变分析等。该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本书主要讲述了海洋地理信息系统的相关知识。具体包括:海洋地理信息系统概述、数据的获取、建模及可视化,电子海图,船舶轨迹数据分析,海上搜救应急处置决策支持,海洋溢油应急处置决策支持,海岸带自然资源时空演变分析等内容。
本书针对海洋技术专业人才未来岗位需求的特点,选取了水下预警探测的应用案例,以设计和搭建起能实现水下声学探测的光纤水听器为工程项目背景,通过综合设计、基础器件筛选与测试、光学系统制作、调制解调系统设计与测试、系统整体性能评测、海洋声学探测应用六个环节的实践,掌握光纤水听器设计 实践的完整工程过程。其主要目的包括:设计一个海洋技术应用的典型案例,通过完成这个案例实践,综合应用专业知识,学习体会从设计到实践的完整工程过程,培养其在未来岗位任职中的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系统创新设计能力及与之相关的个人基本素质。
淡水红藻对生境的要求较高,大部分种类生活在洁净流动的水体中,也有少数种类分布在静止水体如湖水和池塘中。 由于淡水红藻对水质要求较高,随着水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其生存受到严重威胁,好多种类已被欧洲国家列为濒危物种。 淡水红藻在漫长的进化历史中,其演化历程与生存环境相互作用,一部分遗传信息的改变经过自然选择被固定了下来,发生基因的适应性进化。对具有重要功能蛋白质的编码基因进行适应性进化分析,能够揭示基因的变异和蛋白结构与功能的改变与淡水红藻进化史的关系。 本研究选择了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加氧酶大亚基编码基因rbcL、光系统Ⅰ反应中心(RC)跨膜复合物的中心蛋白A编码基因psaA、光系统Ⅱ D1蛋白编码基因psbA 3个重要的功能基因,通过度量核苷酸序列的非同义替换率(dN)和同义替换率(dS)的比值( )来判
本书基于研究团队过去多年的砂质海岸侵蚀调查和海滩修复相关的项目成果, 总结编著而成。本书共分8 章, 以大量实测数据为基础, 阐述了我国砂质海滩侵蚀概况和侵蚀原因, 从砂质海岸变迁、泥沙来源变化、海滩侵蚀量化计算、人类活动对水沙动力环境影响和砂质海岸侵蚀防护措施等方面分析了山东典型万米海滩的侵蚀特征和防护建议。主要内容如下: 第1 章介绍我国海岸侵蚀总体情况,砂质海岸侵蚀的主要原因, 山东省主要砂质海岸侵蚀概述和主要海滩侵蚀防护工程简介; 第2 章说明海滩侵蚀调查手段和数据分析方法; 第3 章阐述了海阳市的自然地理概况; 第4 章基于DEM 数据构建了研究区的土壤侵蚀模型, 量化分析了区域侵蚀量; 第5 章从海岸线变化和海滩剖面变化系统分析了研究区海滩侵蚀特征, 并分段开展了侵蚀量化计算分析; 第6
此书稿为中国科学院的研究项目,旨在于瞄准国家海洋战略需求,突出我国 海情 国情 特色,为建设 健康中国 做出海洋科技应有的贡献。在项目资助下,本课题组邀请相关专家学者潜心研究、撰文立论,形成了本专辑的初稿。经略海洋是一个深奥的命题,也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伟大的事业。全书分两部分:篇保护海洋守护未来;第二篇科学治理绿色发展。共收录论文25。
本论文集是2018年中国海洋学会和中国太平洋学会主办的以 新时代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策略、措施与实践 为主题的第九届海洋强国战略论坛的论文汇编,共收到论文38篇,论文内容涉及到海洋政治与战略、海洋经济、海洋军事、海洋文化与旅游、海洋自然科学和科技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