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的四分之三都为海洋和湖泊所覆盖,因此 水球 一词要比 地球 贴切得多。随着人们对全球史观的兴趣日益增加,海洋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主题:科学史发掘了航海学测定地球经纬度的漫长历史。文学研究描述了往昔文学作品中的海洋概念和意象。社会史为码头工人、水手和海盗作传。经济史关注全球贸易和航运的历史。而环境史则致力于研究海洋、海啸,以及污染和全球变暖等生态变化。由此,过去主要由艺术、文学和哲学塑造出的海洋,便呈现出了不一样的面貌。 本书将着力研究海洋在历史中扮演的不同角色。首先,在人口迁徙和物质及非物质的交换中,海洋同时起到连接与隔绝的作用,带来的变化也终将波及那些没有漂洋过海的人。其次,与海洋打交道深深地影响了人类社会。无论是长在海底的,游在海里的,还是船只运来的,大海一直在为人类提供着
海风下的主角,是各种鸟和鱼。 它们生存繁衍,它们猎食或被猎食或兼而有之,它们随季节变换而迁徙奔波,它们与其他生物互动共生 一个瑰丽奇妙的海洋世界,一段生命轮回的交响曲。 在核污染水永久危害海洋的当下,让我们回溯过去,认识那尚未被工业大规模污染的海洋原生态环境。
美丽而又神秘的海样一直让全世界的人们着迷,因为它不但有五彩斑斓的珊瑚、绚烂的海葵和漂亮的水母,有凶猛的鲨鱼、可爱的海豚和淘气的鲸,还有自己的草场、森林,还有许许多多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奇异的生物,海洋是一个生物的大家庭。 本书用通俗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了亿万年来发生在海洋中的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给我们介绍了海洋是怎样的,它本身有什么特点;介绍了生活在其中的林林总总的生物,介绍了它们的习性、它们的繁殖;介绍了海洋生物在海洋中的生活;还介绍了我们人类和海洋之间密切的关系。 在这本书中,我们还可以明白许许多多:原来河豚有毒不是它的错,海湾也会“燃烧”,海中鱼儿的伪装还有自己的妙招,老实的海贝之间也会发生战争,鱼医生偶尔也会耍花招……
《中国走向海洋》是一本译著,原著者为美国海军军事学院的专家学者。 近些年,中国在造船、海上贸易、近海能源勘探、捕鱼以及海军的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绩。本书将中国作为潜在的海洋强国进行了公正综合的分析评价,回顾了明清以来中国的海洋政策,讲述了当代中国海上转型的情况。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本书将中国置于更大世界历史背景下进行评述,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从陆地大国向海洋大国转变的案例 从波斯帝国时代到前苏联时代,总结了其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 该书用比较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已经转入海上转型阶段,尽管仍有人对此持怀疑态度。如果这样的转型证明是正确的,作者们认为这会是中国过去两千年历史长河中的非凡事件。另外,本书还提供了几十幅详细的地图以及积极分析框架,从而使读者
刘大海主编的《国家海洋创新指数试评估报告 (2014国家海洋创新评估系列报告)》在参考国内外科技统计指标研究的基础上,沿用《国家海洋创新指数试评估报告2013》中关于国家海洋创新指数的评价方法,基于海洋经济统计、科技统计和科技成果登记等数据,从海洋创新环境、海洋创新投入、海洋创新产出、海洋创新绩效四个方面构建了国家海洋创新指数的指标体系,测算评估2001—2013年我国国家海洋创新指数,客观分析我国国家海洋创新能力和区域海洋创新能力,切实反映我国海洋创新的质量和效率。
黎明碧、唐勇、方银霞编译的《沿海国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外部界限划界案执行摘要与初步信息选编》由海洋二所组织翻译了沿海国向联合国提交的划界案执行摘要和初步信息。为方便相关研究的科研人员参阅,特将部分译文编撰成书,主要内容包括26份划界案执行摘要以及初步信息。沿海国递交的划界案执行摘要中包含了涉及法律和自然科学等领域的专业术语。本书译文的原文全部源于联合国网站公布的相关划界案执行摘要,并按照沿海国提交划界案的时间顺序排列。本书省略了原文所载的大量坐标点表格,但保留了原执行摘要的大部分文字内容和图件,完整确切的表述请遵照原文。
黄晓琛主编的《浙江省海域使用调查与研究》从自然环境、海洋资源、海洋经济、海域管理等多个方面描述了浙江省海域使用背景,重点阐述了浙江省海域使用管理的现状、发展、特点及存在问题;专题研究了浙江省海域使用结构与布局、海域开发强度、用海类型多样性、海域使用协调性、海域利用可持续性等海域使用特点;分析评价了浙江省海域9个典型功能区的自然禀赋、海域使用现状及开发利用特点。本书的研究成果旨在为浙江省海洋管理部门制定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宏观政策方面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为海域使用管理技术支撑工作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源、现状趋势分析和研究方法经验。
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占 生产总值的比重近10%,海洋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我国尚未颁布海洋高质量发展水平监测评估的相关规定、行业标准等,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也缺乏系统理论研究。本书拟研究提出新时代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价新时代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分布差异,分析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途径和政策。本项研究对推动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共分为五章。
本书从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大方向出发,以国家发展战略为导向,着重介绍了海洋工程装备全球发展趋势、海洋工程装备体系、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及技术路线图研究等方面的成果。 本书内容涵盖海洋工程、海洋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将集中反映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的新动态、新成果和前沿技术。分析国内外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剖析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的主要差距与薄弱环节,对国内外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发展层次、发展模式进行分析比较,提出海洋工程科技创新与跨越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实施途径与措施建议。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同时对相关企业亦具有参考价值。力求前瞻性、系统性、创新性;措施建议有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
徐德伦等编著的《海洋*数据分析——原理方法与应用》以*过程的基本知识为首章内容,相继介绍了七大类行之有效的海洋*数据分析方法——谱估计、线性系统分析、线性均方估计、信号的经验模态分解和Hilbert谱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小波谱分析、海洋*变量及其极值的统计分析。每一大类又包括若干分析方法,其中信号带经验模态分解、快速带通数字滤波和*熵分布等是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才出现的。在方法的论述上,本书既强调原理也注重应用,并给出应用实例。 《海洋*数据分析——原理方法与应用》可作为海洋科学相关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参考书,也可供相关的科技工作者参考。
《浙江海洋文化与经济》是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海洋文化与经济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物旨在围绕浙江海洋经济与管理、浙江海外经济文化交流与区域社会变迁、浙江海洋文化三个研究方向。通过理论与实证研究,努力推出一批高质量、有影响的基础性与对策性研究成果,在促进基地建设、推动学术交流的同时,为浙江省全面实施海洋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建设提供智力服务。 本辑共收录论文30余篇,其中除了中心研究人员的部分研究成果外,也有国内外其他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以及地方政府部门研究人员的相关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相关海洋文化、海洋经济研究尤其是浙江省海洋文化与经济研究的一些新动态。
海洋环境治理存在跨区域的特征,本书在研究国内外海洋环境跨区域现状的基础上,对海洋环境的 跨区域 类型进行了多维度分析,提出基于跨行政区、跨功能区、跨国界的不同治理模式。本书在对我国海洋环境治理制度变迁、现状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比较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充分分析和验证海洋环境跨区域治理的基本逻辑和分析框架,提出基于整体性治理框架下的海洋环境跨区域治理机制,并在规则完善、制度建设、平台构建、主体参与等方面形成相应的保障机制。
本书由两部分内容组成,部分是中国近海海面热平衡及海气界面热交换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中国近海海气界面热的状况对中国气候变化的影响,中国近海海面热平衡诸分量的研究进展及本书的*研究结果。第二部分是中国近海海面热平衡气候学图集。热平衡气候图集是基于卫星遥感反演出的海洋和大气参数资料,应收改进的热量计算方法得到的1987-2006年高分辨率0.5°×0.5°中国近海海面热平衡资料绘制而成,其中包括平衡、潜热量、感热量和海面有效回辐射以及热收支平衡。海面热平衡资料是进行海洋和大气研究以及气候预测的基础资料,是揭示和解释海洋、大气热力学和动力学过程的重要基础。 本书对于深入了解中国近海海气热交换以及热平衡状况和分布特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中国近海海气相互作用过程及其中国乃至东亚气候变化的深入研究和预测有重
在新的形势下,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意义。这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选择,是抓住机遇、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途径。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强化科学的战略指导,以更加科学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工作,推动海洋经济在新的起点上迈上新的台阶。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应当把研究海洋经济问题作为重要课题,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三位一体集成战略与实施对策研究”的主要成果,深入研究了海洋经济的战略指导和科学管理。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关于海洋经济发展规律等基础性研究(生态与经济互动规律、水体经济规律、海洋资源合理配置规律、海陆相互作用规律、海洋产业协
近岸海域位于海陆生态系统的交错带,对自然及人为胁迫均具高敏感性,而210Pb和137Cs方法是研究百年尺度环境变化的为常用的方法。卢学强著的《210Pb和137Cs方法及在近岸海域研究中的应用》结合东京湾、伊势湾、三河湾、渤海湾等案例,主要对应用于近岸海域研究的210Pb和137Cs方法及有关模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其不仅可以为210Pb和137Cs方法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还为近岸海域环境变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参考。 《210Pb和137Cs方法及在近岸海域研究中的应用》适合于从事海洋学、环境学、沉积学、放射性年代学等学科领域研究的科研人员阅读,对从事海洋环境管理的决策者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是*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基地基金重点项目 秦汉时期齐人的海洋开发 的终成果,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秦汉时期的海洋探索与早期海洋学研究 的阶段性成果,是就这一学术主题进行认真的历史学考察的部学术专著。作者注重文献资料与考古资料的结合,比较全面、比较详尽地说明了秦汉时期齐人进行海洋探索与海洋开发的成就,分别从经济史、文化史和社会生活史等层面进行了历史分析。有些论述,对世界海洋学史的学术总结也有推进意义。
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及模型
本书以海南热带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珊瑚礁、海草床、红树林生态系统为调查研究对象,并根据大量现场调查以及相关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海南岛珊瑚礁、海草床和红树林的现状,为海南海洋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及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全书共分6章,内容涉及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概况、珊瑚礁生态系统调查与评价、海草床生态系统调查与评价、红树林生态系统调查与评价、热带典型海洋生态系统面临的威胁、珊瑚礁、海草床和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现状与管理对策。 本书可供相关领域科研工作者和管理者及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马丽卿、朱永猛编著的《产业融合背景下的海洋旅游综合管理体制研究--以浙江为视点》既立足于海洋旅游经济实际,以发展的眼光审视我国海洋旅游产业,全面梳理现行旅游管理体制的弊端和问题,提出切合未来趋势的创新型海洋旅游综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发展理念的创新,也是我国海洋发展战略中内涵建设的重要举措;同时,本书还将研究视野投向浙江,以浙江海洋旅游管理实践为研究蓝本,通过梳理浙江海洋旅游管理体制的现状、存在问题、产生原因等,提出了构建浙江“大海洋旅游”管理体制的框架、实施路径以及运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