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食、色、繁殖的饥渴是地球上有80亿人口的原因。在地球上生活意味着不断地欲求,这些欲望带来不断增大的人口密度,后者正是文明得以出现、维持的根本物质要求。 我们的内在自然推动着大部分人摈弃觅食、发明农业,造成了深刻的社会与环境后果。同样的自然此后驱动我们迁往新的土地,创造新的产业与帝国,发动战争,容忍高度不平等的社会秩序,制造污染,每当我们陷入物质性极限时,驱动我们寻求创新。 人类的欲望一再驱动我们征服地球上某处新的地方。换句话说,地球正是欲望的家园行星。
19世纪90年代末,极地探索的 英雄时代 开始了,无畏的探险家们与遥远南方的严酷环境作斗争,探索南极大陆,并成为首批到达南极点的人。罗伯特 斯科特、罗阿尔德 阿蒙森和欧内斯特 沙克尔顿这三个人领导的探险行动是本书的主题。《一路向南:一部极地探险史》描述了他们在尝试过程中所面临的非凡挑战和经历的极端困苦。全书配有精美插图,包括印刷品、绘画、船舶线图、导航设备乃至个人物品等,此外本书附录还详细介绍了各探险队的成员名单以及人物小传。
每一颗石头都有自己的故事,它们都是地球历史的见证者。本书精心挑选了25种动摇地质学根基、改写地球演化史的岩石、露头或地质现象,从经典露头到月岩再到彻底改变我们对地球运作方式认知的板块漂移,讲述了科学家如何化身 侦探 ,透过这些石头,寻找关于地球历史的蛛丝马迹,拨开重重迷雾,侦破 地质谜案 。25个地质发现如同25块拼图,拼凑出地质史的全貌,串起地球的演化历程。 每个地质发现的背后都凝聚着无数科学家的心血和汗水。作者无疑是讲故事的好手,他还为我们述说了老普林尼为了考察火山而不幸身亡,威廉 史密斯坐过牢,魏格纳为了证明 大陆偏移 葬身北极 他们倾其一生,执着如一,被质疑、遭诽谤,历经各种困难,才终于真相大白。 全书以先提出谜题后进行分析的问答形式,带领读者追随科学家的脚步,破解地质学上的重大谜团
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地球的命运将会得到确定。在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我们在地球上的未来。我们想要的未来是什么样的?我们正在寻找一种地球伦理。 应该拯救搁浅的鲸鱼、被困的野牛和受伤的鹿吗?被破坏的自然可以人工修复吗?热带雨林里的资源可以申请专利吗?发达国家应该为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负责吗?一系列的问题,将在《新环境伦理学》中一一讨论,使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更具哲理性。
书号:9787522918419 书名:大地5亿年:土壤和生命的跃迁史 定价:98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地球生命的起源是一次偶然事件的产物或者一系列幸运事件的综合结果,还是编织宇宙织物的生物化学推动力的结局?假如是后者,这些推动力是什么?它们怎样不仅对生命起源负责,也对朝着复杂性不断提高方向前进的进化过程负责?本书试图对以上问题做出解答,并极大地激发你的想象力。《生机勃勃的尘埃》记述了地球生命的奠基性历史,是一部只有具备诺贝尔奖得主克里斯蒂安 德迪夫教授那样的权威地位和渊博学识的人才能写出的生命传记。
利文斯通使用众多地方科学实践的历史素材,将科学知识在产生和传播过程中地理因素的重要性,作了基本的阐述。首先将目光放在了科学实验得以进行的一些特殊场所 ――实验室、博物馆、植物园,然后是普通一些的地点,包括像咖啡馆、教堂、船舱、收容所这样的地方,甚至是人的身体。从所举的每一个例子中, 他都向我们阐明了地方因素如何给研究工作的进行,提供了不同的条件。接着,他向我们讲述了,从区域的角度看,乡土文化如何塑造了科学工作本身,以及反过来,在本地文化认同的形成过程中,科学实践如何发挥了一种工具作用。进而,利文斯通从更广泛的意义上审慎地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即科学理论,随着它被接受的地方的不同,将有不确定的基本内涵。 *后,他通过检验科学的非同寻常的机动性,以及它在全球传播的五花八门的方式,而得
本书以地球为观测视角,系统介绍了天文学的基本方法、基本理论及基本应用,重点阐释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地理意义。本书共包括三篇十章。第一篇天文学的基本方法,包括星空区划、天体跟踪、天文观测;第二篇天文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恒星与星系、太阳与太阳系、月球与地月系、地球;第三篇天文学的基本应用,包括天象演化、观象授时、历法制定。本书理论与实践并重,强调现代天文学思想演进与中国传统天文学的贡献,是一本面向应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天文学教材。
地统计学是以具有空间分布特点的区域化变量理论为基础,研究自然现象或人文现象的空间变异与空间结构的一门学科。它属于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土壤理化性状、矿产分布、资源禀赋、生物群落、地貌类型、气象气候监测及社会经济领域有着特定地域分布特征现象的空间统计学范畴。本教材主要介绍地统计学在研究空间分布数据的结构性和随机性、空间相关性和依赖性、空间格局与变异,以及对空间数据进行**无偏内插、模拟空间数据的离散性及波动性中的应用。读者通过学习本教材,可以掌握基本的地统计学理论、方法和技术,并借助地统计软件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本书是对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建立理论及方法的总结与研究。介绍了传统技术方法所建立的参心坐标系1954年北京坐标系和1980西安坐标系的理论和技术,重点介绍了我国**代地心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定义与框架实现方法,包括:将连续运行基准站纳入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方法;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的平差方法及国家天文大地网统一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理论方法;不同坐标系或框架的相互转换方法、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及国际地球参考框架的动态维持方法、测绘成果转换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方法等。
本书在复原清代五台山地区水环境的基础上,探讨民众以水为基础而进行的水事活动,和在此类活动中人与水的关系,以及在水的影响下人与人的关系,从而理清特定时空下水与社会之间互动而生的水文化脉络,梳理水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汲取其中优秀的 基因 ,为今天建设和谐的人水关系提供养分。
地貌是地表自然景观,是自然资源和环境实体,在区域发展和建设规划、资源评价和利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应用遥感技术、信息技术研究地貌成为当代显著特点。地貌是自然因素和人工作用共同形成的地表实体,发育、发展和演化,每个时期的特征受到外动力、内动力和岩石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形体和空间组合。本书在横向上划分为八章。前六章构成符合客观实际的网络面,一一分述,每个章节的内容均引进了的学科发展成果,既有深度,也有广度。
这并非是一个科学高歌猛进的故事,而是一段科学家如何在怀疑与否定中不断前行的历史。20世纪中期以来,关于地球到底是在变冷还是变暖,人类在其间起到多大作用,来自科学界内部与外部的质疑声从未停止,直至结论越来越明晰。这也并非是一个学科孤军奋战的故事。对于如此庞大而复杂的地球气候系统,判断其长期发展趋势绝非易事,气象学、天体物理学和海洋学等学科陆续投身其中,力求揭示这个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的系统全景。这同样并非科学圈共谋的故事。财政压力、冷战、政府政策、公众态度都影响着研究取向与进展。幸运的是,当科学家艰难达成共识后,他们能够说服越来越多的政府和民众采取积极行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而今,面临全球变暖带来的更多气候,更多的探索,更多的行动,正当其时。
在斯文?赫定所处的年代,人类对地球的探索还没有全部完成,“征服地球”依旧是人类追求的目标。斯文?赫定结合自身多年探险经历与历 其他 探险家的事迹,描绘了一幅人类如何勇敢地挑战自然、探索未知区域的画卷,在人类立足地球、放眼太空的 ,这样的经历和探索精神依旧值得回味。在本书中,读者可以看到斯文?赫定从欧洲一路往东,横跨亚洲大陆到达中国、日本,穿越沙漠,翻越高原,登上冰山之巅,九死一生的丰富经历,还可以看到对他产生影响和激励的先行者哥伦布、利文斯通、斯坦利、富兰克林、沙克尔顿等人在 各地的精彩故事。 本书曾经在瑞典作为青少年的教科书,与 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诞生于同一时代,既是供青少年了解世界历史地理的简明读本,也是了解斯文?赫定经历和人类探索地球历史的 性读物,既有生动的人文地理描
前田正名编著的《平城历史地理学研究(精)》为已故日本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前田正名先生在中国历史地理方面研究和北魏史研究方面的重要著作之一。全书正篇共分七章,分别从北魏桑干河流域的自然地理、居民结构、都市景观的发展情况,以及平城周围的交通路线、商业贸易等方面入手研究;另附三篇论文作为附篇,以表格的形式梳理了北魏建国以前的拓跋部历史及建国后至迁都洛阳为止的北魏历史,并揭示了沿太行山脉东麓的交通路是东亚极为重要的一条南北交通线。此书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者及日本东洋史研究学者的之书,许多观点可为相关研究提供重要启示。
《当代地理学方法》是为地理学本科生和研究生们写作的一本独特参考书,对人文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中所用的主要方法都做了实用性的介绍,解释了涉及地理信息之采集、分析和表达的各种方法学问题。《当代地理学方法》组织为四篇:地理研究起步;人文地理学中的数据采集;自然地理学中的数据采集;地理数据的分析和表达。共有30章,每一章都包含:·准确的定义;·主要论点的总结;·约5000个词的实质性讨论;·现实生活案例的运用;·关于进一步阅读的注释性提示。每章都由相关学科的著名学者撰写,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各种关键的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循序渐进地把主要的分析和观测技能教给读者,对从研究设计到成果表达的所有问题都提供一站式的启蒙。《当代地理学方法》提供了一个综合性介绍,便于地理学学生掌握完成其学位必须精通的全部
在国家*高教司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院校理科教学改革与课程设置中,地理科学类的地理科学〈师范类)、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三个本科专业,都开设《自然地理学》课程,并要求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为了满足这一教学要求,我们在多年教学实践基础上,选编了这本《自然地理学实验与实习》教材,与《自然地理学》教材(刘南威主编〉相匹配,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可操作性和创新性,适于开设《自然地理学》课程的学校或专业本科生及相关专业学生使用。《BR》 主要内容包括:章,行星地球实验与实习;第二章,地质实验与实习;第三章,地貌实验与实习;第四章,气候实验与实习;第五章,水文测验与实习;第六章,土壤实验与实习;第七章,植物实验与实习;第八章,动物实验与实习;第九章,自然地理环境基本规律实验与实
书号:9787573814722 书名:二十四节气里读懂中国 定价:68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