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神经科学是一门年轻而富有活力的交叉学科。它横跨认知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神经科学等领域,致力于探寻人类心智的生物学奥秘,站在心理学、神经学、信息科学、临床医学等领域的发展前沿。 一直以来,本书都被誉为认知神经科学教材的金标准,由该领域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迈克尔 S. 加扎尼加(Michael S. Gazzaniga)等世界知名学者撰写。本书(原著第五版)对内容编排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复杂的核心认知过程(大脑半球特异化、感觉和知觉、物体识别、注意、运动、记忆、情绪和语言)以及控制过程(认知控制、社会认知和意识)是如何由大脑潜在的生物学基础实现的。本书展现了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前沿科学发现和临床应用,既是学习认知神经科学 第1课 的良伴,也能为认知科学、神经科学、脑科学、复杂系统、人工智能、计算社
畅销书《普林斯顿恐龙大图鉴》深得业余爱好者和专业古生物学家的喜爱。第二版增加修订了近百种恐龙和200幅插图,这些发现和研究正在彻底改变我们对恐龙世界的了解。 本书由著名的恐龙专家格雷戈里 保罗撰写和说明,这本令人惊叹的精美图书包括所有主要恐龙类的详细物种描述以及近700幅彩色和黑白图,描绘了从小型羽毛类到鲸鱼大小的超级蜥脚类恐龙的全部恐龙。经过大量修订的导论部分深入探讨了非鸟类恐龙的灭绝、鸟类的起源以及恐龙古生物学的历史,您将体验时光倒流,回到那个恐龙在地球上漫游的时代。
19 世纪 30 年代,达尔文乘 贝格尔 号(即 小猎犬 号)舰进行了历时 5 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采集和观察,并于 1859 年出版了《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在本书中,达尔文首次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证明物种的演化是通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方式实现的。进化论被恩格斯誉为 19 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插图版选择*忠实于达尔文 进化论 思想的初版《物种起源》为母本,精选百余幅达尔文时期的手绘博物插图并配以图注,忠实呈现那个时代的博物学之昌明盛美。
《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for Biologists 》 是原子力显微镜在生物学应用方面的经典著作,自 1999 年首次出版以来取得良好反响,并于 2010 年进行了第二次修订出版。本书的三位著者 Victor J. Morris, Andrew R. Kirby, A.Patrick Gunning 均在著名的英国 Quadram 生物科学研究所(原食品研究所)工作,都是国际著名的原子力显微镜生物学(特别是食品)应用专家。本书共 9章,内容涵盖原子力显微镜的设备介绍、使用方法及其相关的应用研究领域,既包含了原子力显微镜技术的基本原理,又探讨了其应用在不同生物组织系统中的关键问题。本书适合从事与原子力显微镜技术相关的如生物学、材料学、食品科学等领域的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及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参考。
传统科学较侧重于物理学方面,在以往艺术与科学的交叉中,艺术的合作对象也多是以物理学为主。21世纪被称为生物学世纪,生物学各项研究成果所引发的文化问题远超出技术本身。 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肆虐让我们意识到0.06-0.14微米的病毒足以使一个 的经济、交通、教育等陷入停滞,公众切身地体会到了生物学的社会影响。旧的二元区分,如人与非人、男与女、生与死、自然与非自然、自主与控制、现实与虚拟等,这些概念的界限在生物技术的介入下变得越发模糊。生物艺术重新思考了身体、身份、文化、生命、自然等概念,这种思考方式和内容是随着技术的变化而流动的。生物艺术关注各种形式的生命,并将这些对象直接作为媒介。艺术家没有用颜料、刻刀来描绘生命,而是用生命本身,如细菌、动物甚至人类作为艺术提出问题的媒介。
本系列图集共5 册,其中常见底栖生物图集为第三册。该图集共调查和拍摄渤海山东海洋保护区内常见底栖生物174 种,隶属于4 门12 纲34 目103 科147 属,其中环节动物门38 种,软体动物门77 种,节肢动物门52 种,棘皮动物门7 种。该图集图文并茂,重点介绍了渤海山东海域常见底栖生物的分类学地位、主要识别特征、地理分布及习性,每个物种均以多张图片进行展示,对部分易混淆的物种进行了典型特征局部放大拍照,并对典型物种进行了视频拍摄,读者可扫描书中二维码进行查阅。
本书主要介绍了无醛纤维板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并详细论述了两种代表性的无醛纤维板制造关键技术。全书共分为七章,分别阐述了纤维板研究进展、无醛纤维板的基体材料及其基本性质、无醛纤维板关键技术 胶合成型技术、木质素基无醛胶黏剂、木质素胶黏剂基无醛纤维板的成型技术、壳聚糖基无醛胶黏剂和壳聚糖胶黏剂基无醛纤维板的成型技术。本书可作为木材科学与技术、家具设计与制造、人造板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用书,亦可作为生产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实践指导用书。
《眼耳鼻咽喉生物力学/生物力学研究前沿系列》系统地介绍了眼耳鼻咽喉生物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基本方法和新成果。全书共15章:第1章叙述了眼耳鼻咽喉生物力学研究的基本概况;第2章到第7章介绍眼力学,包括角巩膜的力学特性及近视眼治疗研究,青光眼、眼外伤的建模分析与实验研究,眼球运动建模及应用,角巩膜交联术的机制研究;第8章、第9章为鼻腔生物力学及应用,包括正常与病态鼻腔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及临床辅助治疗等方面的研究;第10章、第11章为咽喉生物力学,包括气道结构功能及OSAHS的生物力学研究;第12章到第15章介绍耳生物力学,包括耳听力系统与前庭平衡系统的生物力学建模分析及相关疾病诊疗的生物力学机制研究。 《眼耳鼻咽喉生物力学/生物力学研究前沿系列》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的生物力学课程教材或教学参
本书重点介绍了生物钟的调节机制及与生理、心理和行为的联系,以及空间任务中航天员生物钟及睡眠问题的研究与干预等内容。共分为四章, 章主要介绍生物钟的基本概念、研究历史、生物钟的调控机制及分子机理以及环境对生物钟的影响;第二章主要介绍睡眠的基本概念、调节机制、神经回路、睡眠的生理功能及睡眠障碍的治疗;第三章主要介绍生物钟、睡眠对于生理、心理和行为的调控作用和重要意义;第四章则围绕航天应用,主要介绍空间环境里生物钟的变化规律及其对航天员健康、行为及作业能力的影响。
信息科技领域颠覆性技术层出不穷、发展迅速、渗透力强、影响面广,对形产业、新业态和塑造带领型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颠覆性技术创新研究——信息科技领域》以信息科技领域为突破口,以科技情报学理论方法为基础,结合对颠覆性技术的长期跟踪研究工作,侧重对现阶段我国发展颠覆性技术的概念内涵、机理规律、政策环境等进行研究分析,力求通过跟踪信息技术的变革趋势和战略动向,针对若干重大的颠覆性信息技术,深度分析其历史起源、发展趋势、重大应用及关键挑战,综合研判其潜在机遇、未来价值与深远影响。
《计算物理学》详细地阐明了作为理论与实验物理之外的物理学第三大分支一计算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从计算物理学包含的物理问题的数值计算和数值模拟两个方面出发,具体叙述了物理数据拟合、插值,物理研究中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的数值计算及分析研究,物理问题的随机模拟方法一蒙特卡罗方法和确定性模拟方法一分子动力学方法;而且对物理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如傅里叶变换、化方法包括遗传算法以及辛算法作了有特色的介绍。书中还给出了相应的应用实例。《计算物理学》立足于从物理问题出发,以物理结论为归宿,使物理研究遵循的基本规律从概念、原理、模型、方法到结论和应用得到较完整的体现。作者基于其多年的教学与研究实践,对书中某些重要的抽象的数学方法所蕴含的深刻内涵作出了独特的物理诠释。
本书是《色谱技术丛书》中的一册,作为分离的场所和工具,色谱柱性能的优劣,从根本上决定了分离效果的好坏。本书从色谱的基本理论入手,进而分类介绍气相色谱柱和液相色谱柱技术。全书共8章,其中以较多的篇幅介绍了高效液相色谱的填料和色谱柱,对这一领域的新进展亦有所涉及。为给读者在实际工作中提供方便,还择要收集、介绍了一些主要的商品色谱柱,供选用色谱柱时参考。 本书可供从事气、液相色谱分析工作的技术人员、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以及从事色谱柱开发研制的技术人员参考。
《生命科学名著:细胞生物学精要(原书第3版)》是美国Garland出版集团出版、美国科学院前院长BruceAlberts等八位国际著名生物学家共同编写的EssentialCellBiology第三版的中文译本,从细胞的不同结构层次和细胞间的相互关系对细胞生物学的内容作了系统阐述,既涵盖细胞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又增添当代生命科学研究的全新成果。全书共20章,分别叙述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凋亡、遗传、变异、应激、运动、迁移等内容。每一章结束时有基本概念、关键词、问题和答案,并配有22个图版和近千幅插图。与前两版不同的是,第三版的每一章中还增添了“我们如何得知”部分,讲述科学家如何通过实验研究来获得新的发现。 本书可供包括生物、医学、农、林、牧、渔等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教师和科研人员的教学研究使用,也可供对细胞生物学有兴趣的非专业人员参
本书共七章,系统、详细地介绍了代谢工程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以及应用,并对逆代谢工程的有关问题进行了阐述。
《风雨长江五十载陈佩薰与白暨豚研究》是作者科研生涯的一篇回忆录和几十年的工作业绩,记述了作者在淡水鱼类生态学和淡水豚类白暨豚生物学及保护这两项新开拓的学科中,历经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创造条件进行白暨豚研究的历程。书中有作者的工作照片和白暨豚珍贵图片,有作者中英文论文4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