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土壤圈与生物圈作为一个自然地理系统,全面论述了土壤的组成与性质、植物生活的环境条件和植物群落、地球表面土壤与植被的主要类型及其地理分布规律等内容。全书共十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至第五章为土壤基础知识,着重讲述土壤的组成、发生和土壤的性质;第六章至第八章为植物基础知识,分别阐述植物生活的环境条件、植物区系分析、植物群落;第九章、第十章叙述植被与土壤的主要类型,并介绍植被与土壤的地理分布规律。
作者以优雅的简洁性阐明了DNA的基本历史和内部运作机制。正如作者所解释的那样,DNA无疑也将塑造我们的未来,因为我们需要用它来对罪犯定罪、克隆生物,并终治愈癌症。这是一本权威的DNA指南。它的早期版本在苏联售出了超过30万册,它无疑不仅能为读者提供大量的新知识,还能激发鼓舞读者的灵感。 目前的这一版经过为广泛的更新。艾滋病已被确证再也不是死亡裁决,人类在对各种心脏疾病的预防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DNA已完全改变了法医学。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的实现,我们已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近,一项真正具有革命性的、在活细胞内部进行基因组编辑的技术出现了,这项技术为完全根治许多致死率极高的疾病带来了巨大的希望。目前,在癌症治疗方法方面,特别是在癌症的免疫疗法领域中,正在发生着一项巨大的进展。本书的这一版中涵盖了
本书由二十余所高校联合编写而成,系统全面地介绍生物信息学的基本概念与内容。全书共14章,内容涵盖分子生物学数据库、序列结构与功能分析、基因表达与非编码RNA转录分析、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以及计算生物学等生物信息学中的重点问题。书中配有大量的二维码及部分视频资源,方便读者利用移动设备进行查询与学习。
地球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生命支持系统一不仅支持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更是人类的维生系统。我们要充分了解这个系统,才能保护和维持这个系统本身的质量,更有可能在将来的某一天建立起自我维持的宇宙维生系统,以供开拓其他行星,建立太空基地。为此,我们还应掌握由自然环境提供的维生方面的非市场化(因无市场价格而无偿提供的)物质和服务,了解它们是如何与经济、社会、文化及大多数其他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从广泛的意义上说,生态学这门科学为理解以上这些问题提供了背景知识。《生态学:科学与社会之间的桥梁/生态学名著译丛》各章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来介绍地球的重要过程。前面三章以非专业性语言概述了 地球飞船 上的生命现象。其后五章提供专业性的详细内容和实例。跋总结了我们从生态学中学到的有助于我们理解和处理人类所
《系统工程视角的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管理》对系统工程视角的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管理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复杂系统分析方法、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复杂系统可靠性、复杂产品系统管理、系统工程视角的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等。《系统工程视角的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管理》强调理论阐述以问题为导向、紧密联系实际,突出理论的实用性,并尽可能反映近年来该领域的新成果,论述严谨,条理清晰,是一本值得学习研究的著作。
《微生物功能基因组学及病元细菌的致病机制研究》很好地整合了微生物功能基因组学的知识要点,如基因组学概述、如何利用基因组数据、基因功能预测的技术方法、DNA微阵列技术及其在基因表达数据分析等。同时,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完善和渗透,极大地推动了病原生物研究及其相应临床工作的开展,并由此产生了许多新的诊断治疗病原疾病的理论和技术。《微生物功能基因组学及病元细菌的致病机制研究》介绍了一些有关病原细菌研究的新进展,以提供人类抗击病原细菌危害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手段。我们殷切希望《微生物功能基因组学及病元细菌的致病机制研究》有助于病原细菌学的研究,可以作为从事细菌学和其相关领域研究的研究人员、技术人员以及生物学和医学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的参考用书。
1859年,《物种起源》出版,挑战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说,以全新的科学视角开创了生物发展史的新纪元。短短160年后的 ,基因工程已不满足于探讨物种如何起源,而是将触角伸向了曾属于上帝的领域——再现灭 物种。恐龙、猛犸象、渡渡鸟、旅鸽、布卡多山羊……这些曾因各种各样的原因走向灭 的动物,能否借助现代基因技术重归大众视野? 瑞典科学记者托里尔·科恩菲尔特将带你走访世界各地“去灭 ”(de-extinction)项目的负责人,从一线科学家那里了解物种复活的进展。但是复活物种是否真的有必要,对自然进化的无视又是否会带来 大的危机?相信科恩菲尔特反思、怀疑的精神和开放的态度将会对你有所启发。
彼得·卡斯特罗博士和迈克尔·胡伯博士编著的《海洋生物学(第6版)》用通俗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了亿万年来发生在海洋中的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给我们介绍了海洋是怎样的,它本身有什么特点;介绍了生活在其中的林林总总的生物,介绍了它们的习性、它们的繁殖;介绍了海洋生物在海洋中的生活;还介绍了我们人类和海洋之间密切的关系。 在《海洋生物学(第6版)》中,我们还可以明白许许多多:原来河豚有毒不是它的错,海湾也会“燃烧”,海中鱼儿的伪装还有自己的妙招,老实的海贝之间也会发生战争,鱼医生偶尔也会耍花招……
本书既涵盖常规教学、科研、开发实验室共同存在的火灾、 、水电、压力容器安全防范内容,又包括专属于生物学领域的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病原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神经生物学和实验动物安全操作规范;不但能解答读者对所涉安全问题的各种原则性疑问, 能直接给予操作层面的具体指导。 本书可作为高校生物学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生物学实验室工作人员参考资料。
本书收集了梅州、潮汕及周边地区常见的84科共204种农药植物。各类植物排序按植物科属分类排序方式排列:如蕨类植物按秦仁昌系统,裸子植物按郑万钧系统,被子植物按哈钦松系统。每种农药植物的中文名及学名参照《中国植物志》,内容包括中文名、别名、拉丁学名、科名;并从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及主要衍生物和农药活性等方面描述每一种植物的外部形态及农药用特征。 本书的每种农药植物均配以原植物彩色照片。这些照片是本书作者在调查过程中实地拍摄所得,真实反映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环境,同时尽量拍摄植物的花、果等器官以凸显农药植物的鉴别特征。
这是一本引人入胜、图文并茂的科普故事书,主角是肠道微生物和人体的免疫系统,由多种细菌充当导游,带领读者进行了一场生动的“肠道森林”冒险之旅。 这本书中的故事由不同的肠道细菌和免疫细胞讲述,包括双歧杆菌、罗斯氏菌、瘤胃球菌、大肠杆菌,以及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跟随着双歧杆菌“比菲”、罗斯氏菌“罗斯”等的冒险历程,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免疫系统和肠道微生物之间的关系。 我们还会清楚地了解一个婴儿从在母体中的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如何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肠道微生物群和免疫系统。核心内容包括:ü 婴儿出生后,细菌如何在肠黏膜中安家?ü 母乳如何帮助婴儿培养健康的肠道菌群?ü 细菌如何训练我们的免疫系统,保持恰到好处的应答强度?ü 细菌如何帮助消化食物,制造维生素?ü 肠道微生物(主要是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