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什么》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薛定谔写作的科学通识经典,主要探讨了生命的本质、维持和延续,以及遗传和变异等生物学现象。书中引入了非周期性晶体、负熵等概念,解释生命体如何通过摄取负熵来维持其有序状态。薛定谔还头一次提出了 遗传密码 的概念,并运用量子力学理论解释了基因突变的原因。 这部著作不仅揭示了生命的奥秘,引导后世许多科学家从微观物理学的视角研究生命问题,推动了分子生物学的诞生,并直接启发了 DNA双螺旋结构 的发现。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生物变异、生存斗争、杂种性质、地质记录的不完整性、生物分布等内容。生物变异分为家养状态下的变异和自然条件下的变异两种,而动物在进行变异的过程中会出现生存竞争,这里的竞争包括相同物种之间的竞争和不同物种之间的竞争,但同一物种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不同物种或者不同变种之间进行交配会产下杂种,但不同物种形成的杂种常常是不育的,而不同变种形成的杂种往往可育;生物都是从简答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慢慢发展起来的,这不是超自然力量干预的结果,而是自然界内部斗争的结果。
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查理·达尔文重点阐述和论证了高等生物是由低等生物逐渐演变而来的进化论思想,并提出了以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为基础的生物进化学说。《物种起源》的问世,第一次将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颠覆了自然历史的基础学说。它不仅使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发生了质的飞跃,也让人们知道生命和物种来源于大自然。同时,它为社会哲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独特的思维空间,为现代生物科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书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国际著名发育生物学家科恩教授1999年出版的新作。在近20年里,发育生物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科学家次真正理解了基因是如何控制发育的。本书利用大量的素材、比喻和插图,由浅显的语言叙述了发育研究的历史、生物发育所涉及的关键问题;解释了发育过程中基因的语言和含义;介绍了基因控制发育的*发现;探讨了发育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对人类的影响。科恩教授还把科学与艺术进行平行对比,指出了这两个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为审视科学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野。
本项目是作者和有关专业人员对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进行三次生物多样性观测的基础上,精心撰写的一部书稿。它包括总述、地图、大峡谷生灵、观测手记4个部分,从生存现状、形态特征、地理分布、保护信息方面,充分而生动地展示了该地区的主要动植物资源,内含该地区重要的鸟类、兽类、两栖/爬行类、昆虫类和植物类,共收录600多幅珍贵的动植物图片,对于大峡谷地区的生物科考和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书通过纪实小说一般的语言,为读者介绍了人类探索深海的过程和骄人的成果。作者罗伯特·D·巴拉德是世界上很的海洋探险家之一,因发现“泰坦尼克号”而声名远扬。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人类探索深海的历程,大部分历史作者都亲身参与过,因此更像是一本回忆录,带领着读者离开熟悉的海面,跟随着先驱们的步伐,进入广袤且永恒黑暗的深海中,不畏艰险地进行着一次又一次地尝试,不断地探索深海的奥秘。
追随进化论鼻祖达尔文的脚步,作者在书中以轻松的笔调,配合科学实例,从分子生物学与进化发育生物学的角度告诉我们:进化随时在发生并且可以计算,亘古以来的生物皆拥有共同的“不朽基因”,如何从“化石基因”看出环境变迁和生物进化,为何进化不断重演,人类和其他生物如何进行进化上的竞赛,生物如何从简单变得复杂。书末以历史证据辩驳“神创论”,并提醒我们,人类正在改变地球的未来。《造就适者:DNA和进化的有力证据》是一个宝库,里面充满了关于进化过程如何塑造出人类和世间万物的全新知识。
本书以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为主线,以结构生物学研究技术为基础,贯穿现代分子生物学原理,讲述结构生物学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比较结构生物学研究方法的优势和局限,介绍结构生物学的新成果、新进展、今后发展的趋势及面临的挑战。内容涵盖绪论、核酸结构与功能、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结构生物学研究技术4部分23章。与国内外已经出版的同类书比较,本书增加了分子伴侣、第二遗传密码、蛋白质的错误折叠与疾病、蛋白质组学和质谱技术等新章节,并增加了一些*近几年出现的新概念。每章后有小结和思考题,全书后附有结构生物学名词索引和历年结构生物学相关领域Nobel奖获奖情况统计,以方便读者查阅。
化学生态学是一个多学科相互融合的交叉学科,主要针对生物种间、种内以次生代谢物质为媒介的化学关系,探讨生物间的化学联系及其作用机制,为减轻农药污染、有害生物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资源合理利用和其他生态环境问题提供新视野和途径。本书以从分子到生态系统的尺度介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化学生态学基础知识和研究进展。本书作者在掌握国内外研究动态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研究实例和对自然现象的剖析,综述了化学生态学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意义及其应用潜力,提出各自研究领域的科学问题和发展方向。本书特别适合生物学、生态学、资源环境和植物保护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和学者学习参考。
这是奥地利著名动物学家洛伦茨的一本论文合集,主要收录了他1931 1942年间的6篇论文,它们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有关洛伦茨早期研究的资料。这些早期论文充满创新的观点和大家感兴趣的评论,论及了鸟类的特异性本能行为模式、不同的鸟类伙伴形式(父母伙伴、婴儿伙伴、性伙伴、社会性伙伴、同胞伙伴)等有趣的话题。即使对非专业读者来说,这些文章也是非常有趣且值得一读的。
《达尔文爱你——自然选择与世界的返魅》作者乔治·莱文试图借助近30年达尔文研究中的进展,将达尔文的进化论与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和种族主义等意识形态以及“优生学”、社会生物学和进化心理学等新旧科学隔离开来,表明它们实际上是“利用”了达尔文的理论。莱文还试图通过对达尔文的生平和著作的文学解读,展现达尔文的内心世界,探讨他的热情、痛苦、美感和浪漫主义与他的科学研究之间的关系,描绘出一位友善、温和,在自己的科学研究中寻找生活的慰藉和快乐的绅士。“利用”这样的达尔文,莱文想唤醒读者对自然的情感和热爱,使他们感受到事物的价值和意义,让世俗化的物质时代重新充满某种崇高的、神秘的体验,也就是为世界“赋魅”。《达尔文爱你——自然选择与世界的返魅》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书遵循对事物认识的规律和教育规律,在当今科学发展的新的高度上,以分于细胞生物学内容充实、改造传统的植物学,综合植物科学各分支学科的成果,整体、系统地介绍植物个体、植物界和植物科学的全貌,有机地将植物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生理、生态、系统分类和演化等知识融会结合,使学生对当代植物科学有一广泛、全面的基础知识。本书注意从现象和实验推导事物的内涵和基本概念,避免过多的名词术语的堆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全书分为五个部分(细胞,植物体的结构、发育与生理功能,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植物多样性,植物与环境),共二十四章。
本书是根据 第四届现代生态学讲座暨学术研讨会 主题报告,经过评审和筛选而成。作者多为国内外有关领域颇有建树的学者。重点讨论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相互关系,湿地生态学,草地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态系统服务、评价与管理,以及干旱半干旱地区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问题。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图文并茂,中英文兼顾,可供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以及有关应用学科的研究和教学人员阅读,也适合作为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科书。
本教材共13章,内容包括免疫系统、抗原、抗体、细胞因子、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免疫应答、免疫调节、抗感染免疫、免疫病理、免疫防治、免疫学技术、抗原抗体制备技术等。在内容设置上,既传承传统教材的编写体系,又体现 反映前沿进展,联系技术、工程实践 的编写原则,适度增加免疫学技术的相关内容。采用纸质教材配套数字课程的出版形式,纸质教材力求基本知识点突出、主线清晰、详略得当和内容精炼;数字课程内容包括知识拓展、发现之路、应用案例、动画、自测题、教学课件和参考文献等数字资源,有效增加了知识的深度与广度。 《免疫学原理与技术》可作为高等院校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制药工程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供相关科研工作者及生产技术人员参考。
这是奥地利著名动物学家洛伦茨关于动物与人类行为问题研究的论著的第二卷。与详述动物行为并形成基本概念的*卷不同,第二卷的目的主要在于向有兴趣的读者传达动物行为学所基于的某些认识论理解,并阐述归纳式自然科学的哲学基础。作者不仅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向读者展示了动物行为学研究中真正艰辛细致的工作是如何进行的,使读者从中体会科学研究的严谨与趣味,还以高屋建瓴的思想,回顾了不同的心理学派关于动物和人类行为问题的各种观点,激发读者思考以下问题:动物会经历主观体验么?实验是否是科学知识的惟一来源?这些论文展现了动物行为学起步时期研究者对动物与人类行为的思考,今天看来仍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一本关于生命、死亡与健康为主题的医学人文关怀之书。 全书围绕题生命与健康这个核心话题来书写。作者做了几十年的临床医生,有很丰富的从医经验,她从医学角度来谈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知识性话题:如何看待维生素、枕头、病菌与病毒等;生命健康上较为隐讳的话题,如艾滋病、少儿性教育等;如何看待死亡,保持临终尊严等,这也是作者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生前预嘱推广所倡导的核心理念。 作者以自身从医与做生前预嘱推广所遇到的人与事来写,叙事强,细节丰富细腻,且具有一定哲理性的思考,使全书好读、感人,又具有启迪意义。
《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变化丛书:生物入侵的数学模型》主要介绍生物入侵的数学模型*研究成果,包括种群与群落的非空间动力学模型、反应扩散模型、微分——积分模型、时空离散模型、*模型、精确解模型以及生物入侵的现实例子。《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变化丛书:生物入侵的数学模型》内容充实丰富,数学分析和计算机模拟有机结合,较全面地反映了当前国内外生物入侵动力学的前沿方向和研究趋势。《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变化丛书:生物入侵的数学模型》深入浅出,既能使一般读者尽快地熟悉生物入侵的数学模型研究方法,又可以帮助具自一定基础的读者深入研究生物入侵动力学。本书可供高等院校数学系、生物系和农、林、医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师以及有关科技工作者参考使用。
生态模型是生态学中发展*迅速的领域之一,自1994年本书第二版出版以来的10多年间,生态模型的种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数量也数倍于以前。但是除了目前已经有的一些专门针对种群动态等生态模型的书籍,能够全面阐述生态模型理论与过程,涵盖各类生态模型的书尚不多见。本书(即第三版)阐述了生态建模的概念和过程,代表了该领域的*发展和权威介绍,为读者提供了构建生态模型的工具。在综合阐述生态模型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读者独立建模的实践性。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生态建模技术,多数章节末尾设有相应的练习。和前两版相比,本版更注重对建模过程的分步且详细的讨论,阐述了建模过程中涉及的子模型和单元过程,并对不同的模型进行概述、举例、复杂性和应用性的阐述,尤其深入描述了*的模型技术。 本书适用于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