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根从1908年开始进行果蝇实验,从中发现了伴性遗传规律,发展了染色体遗传理论,证实了染色体与遗传基因的关系,创立了遗传学的基因学说。1926年摩尔根出版了《基因论 》全面详细地介绍了他的基因学说。进行遗传学研究时,实验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摩尔根所选择的果蝇非常易于在实验室中培养,而且繁殖很快,从卵到成虫只需要10-14天,这样可以大大缩短观察每代遗传现象的时间,此外,果蝇的染色体非常简单,只有4对,这也有助于分析遗传现象和染色体的关系。摩尔根通过一只变异的白眼果蝇同普通红眼果蝇的杂交实验,发现决定白眼的基因与决定性别的基因是联系在一起的。由于当时已知性别是由染色体决定的,因此白眼基因也一定在染色体上。这一实验得到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个证据,在遗传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摩尔根建立的基因
《遗传学:从基因到基因组》(第六版)强调了遗传学的核心概念以及前沿发现、现代工具和分析方法,这些将使遗传学继续向前发展。第六版的作者们共同修订了每一章,不仅努力提供最新的信息,而且努力对复杂的概念提供连续性和尽可能清楚的解释。本书展示了大学本科遗传学教学的一种新尝试,也反映了作者们当前对生命分子基础的认知。
1866年,孟德尔用全新的表达方式记述了他进行了8年之久的豌豆杂交实验,他把生物学和统计学、数学结合了起来,提出了遗传定律。《遗传学经典文选》是现代遗传学的开山之作,它不仅是宣告了通过新的观察和试验方法发现了遗传学的重要事实,更确切地说,在的创造性活动上,它将这些事实以概念系统的形式呈现出来,这就使之具有普遍意义.《遗传学经典文选》将作为科学试验和对数据资料的深遂理解的范例永世长存"。
本书以戴灼华、王亚馥、粟翼玟主编的《遗传学》(第2版)为蓝本。按照相应章节顺序,分绪论,遗传的细胞学基础,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孟德尔式遗传分析,连锁遗传分析,真核生物的遗传分析,细菌的遗传分析,病毒的遗传分析,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核外遗传分析,转座因子的遗传分析,染色体畸变的遗传分析,基因突变与DNA损伤修复,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调控,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调控,发育的遗传分析,免疫的遗传分析,基因组学与后基因组学,基因工程概论,群体与进化遗传分析共二十章。 本书共二十章。每章由以下五部分组成: 一、考点综述,依据有关高校遗传学教学大纲及遗传学研究生考试大纲,参考全国有关高等院校遗传学考试试题和重高校、科研院所的遗传学研究生考试试题,分析了相应章节在考试中所占比例,曾经出现
全书共8章,系统介绍了基因工程基本原理与操作技术,主要包括科学巨匠的贡献、常规分子技术、工具酶、表达系统、基因克隆、基因功能研究策略、动植物基因工程、基因信息分析技术等。注重基础知识与发展前沿的结合,紧扣基因工程发展脉络,体现了该领域的新技术、新成就与新动态。本书引用大量科学研究案例,简明扼要,深入浅出,注重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启发性。
表观遗传学极大地拓宽了人们对于遗传信息流动的认知,是后基因组时代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本书作者均为国内外表观遗传学研究领域一线科研工作者,内容涵盖了表观遗传学的所有重大主题和技术应用:第1~31章梳理了表观遗传的基础知识和概念,纳入了表观遗传领域最新的前沿内容,如环形RNA、lncRNA、NamiRNA、RNA修饰,以及染色质高级结构等;第32~42章为表观遗传在重要生命过程中的应用,包括早期胚胎发育、肿瘤发生发展等重要生理及病理过程;第43~63章为表观遗传核心技术和全新理论解读与应用展望,为研究者提供了详尽的操作方法。
本书系统介绍群体遗传与数量遗传的基本理论及其在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全书分群体遗传、数量遗传、育种应用和基因定位四部分。第1~5章为第一部分,是群体遗传学基本理论,主要介绍群体遗传结构与交配系统之间的关系、群体遗传结构的定向改变、有限大小的随机交配群体、有效群体大小、系谱分析及遗传多样性的分子理论等。第6~10章为第二部分,是数量遗传学基本理论,主要介绍数量性状的遗传学和统计学基础、双亲杂交后代的遗传分析、随机交配群体的遗传分析、基因型和环境互作、遗传交配设计及其分析方法等。第11~12章为第三部分,分别介绍数量遗传学理论在随机交配群体选择和纯系品种选育中的应用。最后一章为全书的第四部分,简要介绍数量性状基因定位的群体类型、简单区间和完备区间两种定位方法,以及一个集成遗传分析软件。为便于教学
近年来,以DNA探针与中期染色体和间期核的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为代表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新技术有了很大发展。FISH作为一种有效的分析诊断工具,已经广泛应用在生物医学的多个领域中,包括儿科学、医学、遗传学、围产医学、生殖医学、病理学、血液学和肿瘤学邓。本书为从事遗传和肿瘤学诊断服务的实验室科研人员和医生,对绝大多数的FISH技术都提供了稳定可靠、步骤详尽、易于操作的实验方法。书中的实验注意事项和疑难解答都是在每位编者的亲身经验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有助于得到最佳的实验结果。书中部分章节还对某些专题进行了综述。 本书对于从事遗传和肿瘤学诊断服务的实验室科研人员和医生,所有细胞遗传学家、病理学家、专业技术人员、初学者以及学习相关专业的在校学生具有较大的参考作用。
随着进化论鼻祖达尔文的脚步,作者在书中以轻松的笔调,配合科学实例,从分子生物学与进化发育生物学的角度告诉我们:进化随时在发生并且可以计算,亘古以来的生物皆拥有共同的 不朽基因 ,如何从 化石基因 看出环境变迁和生物进化,进化为何不断重演,人类和其他生物如何进行进化上的军备竞赛,生物如何从简单变得复杂。书末以历史证据辩驳 神创论 ,并提醒我们,人类正在改变地球的未来。本书是一个宝库,里面充满了关于进化过程如何塑造出人类和世间万物的全新知识。
生物遗传资源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是维持人类生存、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物质基础。本书介绍了典型珍稀濒危动植物遗传资源定价体系研究、遗传资源保护成本效益监测研究、遗传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与地位研究、基于遗传资源价值的管理工具研究,以及构建遗传资源价值评估方法体系等成果。
遗传学学科的起源应归功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以及土9世纪后半期BaranetSky提出的染色体的概念。遗传学学科的真正构成是在20世纪初期形成的。而关于基因确切的化学属性知识及其表达机制方面的突破,是在于1953年WatSon和Crick发现的DNA双螺旋结构,这一结构可以解释基因的所有属性。这之后的一系列发明和创造,导致遗传语言的确立。解释基因的核酸语言翻译成为蛋白质的氨基酸语言的机制的密码概念是一个重大的发展。一旦基因和遗传密码的属性得到认识,技术上的惊人发展将会导致这样的事实,基因可以被分离、合成、分析,并且可以被改造,被从一种有机体直接转移到另一种有机体上。这种培育转基因作物的新技术,结合传统的作物改良方法,如通过突变、染色体变异和杂交等所产生的影响,简直难以估量。 同时,作为遗传物质或基因的载体,需要
本书不仅系统介绍了森林遗传学原理与林木改良方法,同时,还吸收了林木基因组学、林木分子育种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充分反映学科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与新成果。全书共20章,第1章介绍森林遗传学的概念、范畴、历史和重要性,第2~6章概括介绍森林遗传学的基本原理,第7~10章介绍林木的遗传变异和基因保存策略第11~17章详细阐述实用林木遗传改良的理论和方法,第18~20章介绍林木基因组学、标记辅助选择和育种及林木基因工程。
陈华新、孙景泰主编的《免疫力与健康》简明系 统地讲述了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免疫应答及 其调节、免疫功能异常所引起的免疫等;以及 采用体育锻炼、营养膳食、心理调节、娱乐活动和中 医特色保健疗法提高免疫力的措施等。内容深入浅出 、方法实用有效、语言通俗易懂。可用于广大群众健 身强体的保健指导,也可供医疗专业工作者学习参考 。
诺贝尔奖获得者詹姆斯?沃森(James D.Watson)是半个世纪以来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其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地位不亚于霍金在物理学中的地位。2003年恰是其做出划时代贡献--发现DNA双螺旋结构50周年。据内部消息,中国遗传学会已邀请其访华,沃森初定在今年9月下旬到北京。届时,定有中央领导人接见。本书是一部关于沃森及分子生物学的精彩的传记,本月在国外刚刚出版。书的作者是与沃森颇为亲近的纽约时代周刊科学记者。该书应时而出,在国外获得极高评价,最新一期的Nature杂志也发表了长篇书评(附上)。考虑到此书的价值和出版意义,加上沃森来京又是一个极好的营销机会,我们建议尽快列选,以便后续的操作,争取在今年9月份出书。
生殖和遗传是生命的基本属性。近20年来,生殖医学与遗传学的有机结合、相互渗透,使人类生殖在生育、节育和不育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取得了很多令人瞩目的成绩。本书汇集生殖遗传相关综述文章52篇,内容涉及生殖遗传学的多个方面,包括疾病、机制、检测、预防、治疗、新技术等基础或临床研究进展,其中重点吸收了生殖遗传学在基础研究、临床诊治及实验技术方面的新成果,如精子、卵子发生与成熟的基因调控,畸形精子发生的遗传因素,不育症表观遗传,遗传因素所致受精障碍的分子机制,高龄生育相关遗传风险,单基因及线粒体遗传病的诊疗,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新技术等,有助于读者了解生殖遗传学的当前学术动态和发展趋势。
《遗传学综合实验(第二版)》是一本集综合性及实用性为一体的遗传学实验教材。《遗传学综合实验(第二版)》包括植物遗传学系列、动物及医学遗传学系列、果蝇遗传学系列、微生物遗传学系列、群体与数量遗传学系列以及分子遗传学系列实验六大部分,共42个实验。同时在实验后附有考核题及答案、实验室一般溶液、常用培养基以及各种染色液的配制方法,以期为实验室工作人员提供较为全面的参考资料。 《遗传学综合实验(第二版)》各章节包含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各实验中需加注意的特殊事项、实验课后的总结与分析,强调实验课程的整体性。同时,在**版的基础上增加了想一想、试一试栏目,有针对性地添加了适于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的探索性的开放式实验课题,在对学生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实验水平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
表观遗传学是研究基因核苷酸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发生可遗传变化的一门遗传学分支学科,主要包括DNA甲基化、核染色质修饰、印记基因丢失及microRNA等,作为一种阐述具有相同DNA序列的细胞或生物体如何产生明显表型差异的机制,有助于解释生活习惯与疾病发生间的关系,可作为疾病诊断、防治的生物标志物。动脉粥样硬化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深入了解表观遗传修饰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的关系,对于进一步阐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党占平主编的《生物遗传学基础(高职高专生物 技术类专业系列规划教材)》按照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 培养目标、教学要求,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以 “注重实践,理论够用”的原则,采用“理实一体化 ”的形式编写而成。全书共分10章,主要内容包括生 物的遗传和变异、遗传物质及其传递、孟德尔遗传、 连锁遗传与性连锁、数量性状遗传、近亲繁殖与杂种 优势、细胞质遗传与植物雄性不育、基因突变与染色 体变异、基因与生物性状、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本书在章节内容上以案例导入、遗传试验为基本 内容,章前有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章后有实验实训 、本章小结及复习思考题,内容中穿插对问题的发散 性思考。本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并配有大量的图 表,对高职学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生物类专业及相关专业
本书为《纳米生物技术丛书》之一,详细阐述了纳米技术在生物分析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实践和应用。本书从生物学与纳米技术的发展及两者的关联性开始论述,详细介绍了纳米生物分析中应用的各种纳米生物分析材料、纳米生物分析器件,特别是纳米金溶胶粒子、纳米生物芯片、纳米生物传感器、纳米分子机器、纳米生物计算机的特点及其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另外,本书紧跟纳米分析技术的发展与科研成果,较全面地反映了该技术在生物医学和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尤其是在免疫分析、毒的检测、生物大分子的观测,以及在基因转运和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本书可为广大从事生命科学、生物学、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化学、纳米科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和帮助,同时也可作为以上专业领域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细菌分子遗传学方面的基础理论以及研究的基础方法,反映了细菌分子遗传学领域的*进展,对涉及该领域的实验方法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强调了原核和真核生物之间的关系及发育,尤其在细菌染色体分离和细胞分裂方面;蛋白质分泌和结合的紧密关系;复制,重组和修复;修复机理和自发突变的DNA聚合酶普遍性及其在癌症中的角色;基因组学,微列阵和生物信息技术在分子遗传学中的应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