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猫科动物》一书的内容涵盖当今世界所有猫科动物物种,是一本全面、权威的猫科动物生态学综述和大百科。作者以毕生心血收集有关猫科动物的各类资料,从古罗马时代的自然史书籍,到现代猫科动物生态学研究,累计引用各类文献近2800篇次,涵盖了几乎所有猫科动物研究专家学者的重要和**研究。在此基础上,作者把庞杂的内容按照地理分布、生态行为、野外生存状况和人工饲养状况进行分类,把科学殿堂中复杂的专业术语、概念用平实的语言加以解释,使普通爱好者到专业人士都可以毫无障碍地领略在过去2000年间人类对猫科动物不断深入的研究,揭示它们那让人着迷的隐秘生活。
每个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有过这样的时刻:你凝视一只鸟,目光随着它盘旋、摇曳、飞升、俯冲,一时间觉得无比自由,人与动物之间的界限开始消弭,尽管只有片刻。 博里亚·萨克斯将这样的共鸣时刻命名为“鸟的启示”,事实上这样的共鸣古已有之,无形中塑造了人类的自我身份认同和人类文化。在《鸟类启示录:一部文化史》中,他将鸟类学、绘画、雕塑、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文学、诗歌巧妙编织,描摹了人鸟之间这种精神亲密关系。这是一个人类文明与大自然命运交错、共生的迷人世界。从信使、神明、宠物,到缪斯、计时员、狩猎伙伴,从鸟类身上,人类寻找自己的影子,也看见了自己渴望成为的样子。这种联结如此紧密,以至于一个没有鸟的世界事实上意味着人类的末日。
该图集图文并茂,重点介绍了渤海山东海域海洋保护区常见游泳动物的分类学地位、主要识别特征、地理分布及习性,每个物种均以多张图片进行展示,部分易混淆物种进行了典型特征局部放大拍照,丰富了该区域游泳动物生物多样性研究。
鲎是一种具有重要科学研究意义和经济价值的海洋动物,也是地球上动物界少数现存珍贵的“活化石”。我国是世界上少数拥有鲎资源的国家,世界上95%的中国鲎资源分布在我国,可以说,我国是中国鲎真正的故乡。我国的鲎研究一直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 当今,由于经济迅速发展,海洋环境、沙滩受到污染,加上由于鲎的极大的经济价值,造成对鲎的乱捕滥杀,世界上鲎资源急剧衰竭,这已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我国鲎资源的衰竭更是触目惊心。在上世纪70—90年代,在我国广西北海海城,每年鲎的渔获量可达60×10(4)~70x10(4)对,到近年已减少至30×10(4)对。如果这样衰减的速度得不到遏制,再过数年,我国将成为无鲎的国家,中国鲎或许将只能是存在于教科书上的学名了。 本书作者自师从原厦门大学校长汪德耀教授从事鲎研究
《黄河(河南段)鸟类图鉴》约计65万字,配图758幅,尽可能涵盖每种鸟的雌与雄、成鸟与亚成鸟,冬羽与繁殖羽等物种鉴别的关键信息。记录该区域鸟类20目、64科、329种,其中 一级保护鸟类有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大鸨、东方白鹳、黑鹳等18种, 二级保护鸟类有大天鹅、灰鹤等64种。 该书系作者及河南省鸟类学会会员们在河南省林业厅(局)的支持下,20余年来对河南段黄河湿地鸟类坚持不懈的调查、监测、研究与保护的具体成果,填补了黄河河南段鸟类研究的空白。该书的出版不仅丰富了河南的鸟类研究, 有助于推动河南省自然保护地鸟类的监测、研究、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推动河南省鸟类研究与保护,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仔稚鱼资源在鱼类生活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鱼类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渔业资源监测的重要手段。 本书基于2018-2020年深入系统地调查研究长江下游鱼类仔稚鱼资源现状的研究结果编撰而成。全书系统描述了长江下游各种类仔稚鱼的资源变动、分布特征及不同江段水文特征,并针对不同种类仔稚鱼的早期形态进行特征阐述,以期为长江下游水域鱼类仔稚鱼资源的变动及发育特征补充基础数据。本书比较全面地揭示了长江下游鱼类仔稚鱼资源的基本面貌,指出今后长江下游鱼类资源保护的重点方向,填补了长江下游鱼类仔稚鱼资源基础数据资料的空白,为鱼类科技工作者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为长江大保护和长江十年禁渔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在坦桑尼亚的这些年中,“我”一直与生活在鳄鱼湖畔的曼泽狮群和平相处。这群美丽而冷酷的“大猫”在此地繁衍、成长、杀戮、死亡……“我”以文字和图片,记录了曼泽狮群从兴盛到瓦解再到称霸一方的故事。生命就是一次次的循环,愿这种美丽的生物能在星球上生生不息……
美丽浙江 系列丛书之一。为全面查清温岭市域范围内野生动物种类,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数量与分布、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及威胁情况,温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林业)局联合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于2020年5月启动了市域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调查项目,作者团队历时3年,调查范围覆盖温岭市全境,数据翔实,成果丰硕。本书总结了此次调查结果,共记录温岭市全境内原生野生脊椎动物534种(包括鸟类、两栖类、爬行类、兽类),隶属48目158科,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2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63种。本书将为地区动物区系的研究,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资料,可供动物学、林学、农学、生态学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和动物爱好者参考使用。
王强、童霞主编的《成都动物园志(1953-2010)》介绍了成都动物园1952年成立以来的发展情况,包括成都动物园的发展沿革、成都动物园的筹建、成都动物园的搬迁、成都动物园初期的动物来源、动物交换、成都动物园的动物饲养、展览、动物的疾病防治、管理;成都动物园的庭园建设、基础建设、人员培训学习、机构沿革、成都动物园的票务管理、科研成果、科普活动、动物的保护教育等。
黑白分明的标志性颜色,憨态可掬的可爱形象,“活化石”般的珍贵罕有,这就是大熊猫。大熊猫是深受海内外各界关注、为不同肤色、不同国别的民众所喜爱的中国国宝级珍稀动物之一。《守护大熊猫》这部图册,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主持策划。书中史诗般地展现了大熊猫的演化和发现,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大熊猫今日生活的家园,外献身大熊猫保护事业的专家学者的故事,熊猫明星的“幕后戏”披露等生动内容。书中不但内容精彩纷呈,大量图片亦均是发布,具有赏鉴和珍藏价值。在中国政府、外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以及广大民众的共同努力下当前野生大熊猫已增加到1590余只,有关大熊猫的保护和科研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拯救、保护大熊猫的理念深入人心。愿这部精美的图册在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能为守护大熊猫的事业出一份力。
从1818年恐龙化石横空出世到20世纪60~80年代的恐龙文艺复兴,从20世纪末的中国辽宁热河生物群震惊世界到如今恐龙文化已经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恐龙大发现总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恐龙大发现》按照恐龙发现的历史线索,分5个时期详细讲述了各个时期的恐龙发现。书中不仅介绍了恐龙的解剖结构和基本特征,还深入探秘了恐龙发现背后所不为人知的有趣故事,同时还配备了大量珍贵的化石照片和恐龙复原图,让你大饱眼福。《恐龙大发现》适合恐龙爱好者阅读。
《内蒙古动物志(卷圆口纲鱼纲)》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包括内蒙古鱼类研究简史,内蒙古水系的形成、历史变迁及鱼类扩散,内蒙古鱼类区划等。各论包括内蒙古迄今所记录到的圆口纲和鱼纲114个种,记述了各目、科、属的主要特征,及每个种和亚种的学名、中文名、英文名、蒙文名、最初定名依据和主要文献资料,详细描述了每个物种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在内蒙古的地理分布,且配有分布图。《内蒙古动物志(卷圆口纲鱼纲)》可供大专院校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教师、学生及从事动物学、动物地理、动物资源、环境生物学等人员参考。
《常见野鸟图鉴. 北京地区》由机械工业出版社于近日出版,是自然之友野鸟会(早期名为“ 观鸟组” )2001 年出版的《北京野鸟图鉴》的升级版,12 年之后再版亮相,面貌一新,书中介绍北京常见315 种鸟类,包括700 多张图片,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秘书长张正旺称之“ 兼有科学性、观赏性和实用性,是一本出色的观鸟图鉴” 。 此书是继《教你认识北京的植物》、《自然北京无痕游》出版后,自然之友推出的一本自然科普类书籍。该书将带你了解代表华北地区北京的鸟类概况,通过图鉴,可以清楚地知道一年四季北京地区都有哪些鸟类,他们的特征、分布器情况、事宜观鸟时间以及怎样才能观赏到候鸟壮观的迁飞!
本书共10章,章实验动物设施的消毒与操作技术,第二章实验动物生产管理操作技术,第三章实验动物隔离器的操作技术,第四章实验动物胚胎、精子和卵巢冷冻保存的操作技术,第五章动物实验基础操作技术,第六章各种实验动物的实验操作技术,第七章实验动物相关实验室管理操作技术,第八章实验动物相关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操作技术,第九章实验动物饲料生产的操作技术,第十章实验动物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操作技术。本书是我国实验动物管理与使用方面的工具书,具有内容全面、操作性强、简便易懂等特点。可供从事实验动物和动物应用的专业人员参考。
《湖南鱼类原色图谱》共收录湖南鱼类168种,每种鱼类配有1幅全景图及数幅局部特征图,并简要列出了其中文名、学名和分类地位,部分种类还列出了其俗称或别名。为了提供更多的鱼类信息,我们制作了一款“潇湘鉴鱼”小程序,该小程序基于平台开发,无须下载安装,在主页搜索“潇湘鉴鱼”即可打开使用,扫描鱼类学名前的,即可获取该鱼类的详细信息。